风湿病偏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偏方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以红细胞系统细胞异常增殖为主的一种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简称“真红”。中老年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粘膜呈红紫色,尤以颈、颊、唇、耳、鼻、四肢远端为甚,眼结合膜充血,呈醉酒面容。其他还有头痛,头胀、眩晕耳鸣,神疲乏力、肢体麻木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视力模糊、视野缩孝复视、皮肤痊痒,有1/3可有血栓形成,造成周围、脑及冠状血管的栓塞,易并发十二指肠溃疡、痛风湿性关节炎等。本病病因尚不清楚,认为红细胞增多是红细胞生成增多的结果,而并非红细胞寿命延长所致。研究提示,红细胞的增生与造血干细胞的异常有关。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血液学特征。血容量增加可多达120一240毫升/公斤(正常为65一90毫升/公斤),红细胞压积>50%,血沉降显著减慢,红细胞大多在700万一100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可达18—24克/分升以上,常伴有白细胞(1~3万/立方毫米粒细胞核左移)、血小板(40一100万位方毫米)等增多,网织江细胞正常或偏高,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大多升而。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往与幼红细胞比例下降。铁染色显示,骨髓内血存铁减少。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主要采用静脉放血,马利兰、环磷酒胺等化疗及放射性核素磷(32P)的治疗等。本症在中医学中其本多属肝热血滞的实证、营气过实和血分郁热,其标为肝阳、肝火、气滞、血痰。治疗时应根据标本缓急清营凉血、消滞、活血化瘀、清热解毒,佐以泻肝火,平肝阳等法。

相关推荐

红细胞压积偏高的原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这类疾病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骨髓大量的产生红细胞,导致血液中红细胞的量严重超标,血检中会出现压积偏高的现象。

中医怎么辩证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骨髓活动普遍亢进的血液病,属于中医学中的“蓄血证”、“瘀证”和“症积“等范畴。那么这个病你了解多少呢?中医分型有哪些呢?下面围绕“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中医分型”为您介绍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本病的发病率不高,但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各家对本病的辨证角度不尽相同,认识有所偏重,可归纳为以下二型。 1.肝火血瘀。头晕,目眩,目赤,日苦胁痛,口渴引饮,肢体麻木,齿鼻时衄。舌暗红,有瘀班,苔黄,脉弦涩。 2.热毒血瘀。面色潮红,目赤神烦,口干不欲饮,胸闷,便秘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晚期还能治疗吗

您好,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克隆性红细胞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即使病情到了晚期,还是应该积极治疗,延缓病情,延长生存期,治好也是有可能的。放弃治疗就没有希望了。

血红蛋白偏高是什么原因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红细胞增多为主要症状表现的血液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孕妇血糖高对胎儿有什么影响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糖尿病孕妇新生儿因高胰岛素血症、高血糖、慢性宫内缺氧,易发生红细胞增多症,表现为高黏滞综合征、嗜睡、呼吸暂停、发绀等症状。

红细胞增多症早期表现

(一)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 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大量排尿造成机体失水,或休克等。红细胞增多是暂时性、一过性的,去除原困、补充血浆容量后即可恢复正常。 (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有慢性心肺疾患、异常血红蛋白病、某些肾痍患或肿瘤等原发病病史。当患者红细胞容积超过60%时则可引起肺血管阻力增高,心输出量和脑血流量降低。 (三)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大多起病隐袭,进展缓慢,有的患者在早期可无任何症状,便于血常规检查时偶然被发现。临床症状与红细胞容量、血液黏滞度增加密切相关,可出现下列一些表现: ①神经

红细胞增多症吃什么好

(1)食用仙人掌。仙人掌药性苦寒,能行气活血,清热解毒,对热毒血淤,脉络不通,有明显疗效。食用方法:取仙人掌一枚,将刺剥去,洗净后剁碎,取鸡蛋 1枚,去壳与仙人掌搅拌均匀,炒熟食用。用后大便次数可能增多,但每日不超过3次为度。 (2)食用黑木耳。黑木耳药性甘平,富含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硫、镁以及维生素B,有滋阴生津,活血抗癌的功效,能稀释血小板凝聚,降低血液粘稠度。 饮食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但有血压高,糖尿病,应遵循糖尿病饮食控制的原则: 1、控制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以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为好。 2、食物

糖尿病孕妇生的孩子有什么问题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

孕妇糖尿病导致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生率为15%-40%。发生率的差别与糖尿病有关外,还与孕龄、分娩方式及脐带钳夹时间有关。

在临床医学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潜伏期 在小儿潜伏期较短,约4 -15天,大多为10天,青年期较长可达30天。 2、发病 或急或缓,半数有前驱征,继之有发热及咽痛,全身不适、恶心、疲乏、出汗、呼吸急促、头痛、颈淋巴结肿大等。 3、典型症状 症状轻重不一,少年期常比幼年期重;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2岁以下者,肝、脾、淋巴结肿大及一般症状均可不显著。一般说典型症状可在发病一周后方完全出现。 (1)发热:绝大多数病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定,一般波动在39℃左右,偶亦可高达40℃以上。发热维持约1周左右,时伴冷感或出汗、咽喉痛。发热虽

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概念和辩证分型

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V病毒所致的急性自限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喉炎,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淋巴细胞显着增多并出现异常淋巴细胞,嗜异性凝集试验阳性,感染后体内出现抗EBV抗体。青少年及年轻成年人较易发生(12到40岁)。 1、外感风邪症状:咳嗽流涕,咽红疼痛,乳蛾肿大,上有白糜,身热起伏,恶心,腹部不适,舌苔白,脉浮数。 证候分析:外感时邪疫毒,首先犯肺,肺失宣肃,故咳嗽流涕。邪热循经上熏,故乳蛾肿大,上有白糜。邪正交争,营卫不和,故身热起伏。进而邪毒犯胃,故见恶心,腹部不适。苔白,脉浮数,均示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血象病初起时白细胞计数可以正常,发病后10~12天白细胞总数常有升高,高者可达3万~6万/mm3,第3周恢复正常,在发病的第1~21天可出现异常淋巴细胞(10%~20%或更多),依其细胞形态可分为泡沫型,不规则型,幼稚型等三型,这种异常细胞可能起源于T细胞,亦可见于其他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水痘,腮腺炎等,但其百分比一般低于10%,血小板计数可减少,极个别患者有粒细胞缺乏或淋巴细胞减少,可能与人体异常免疫反应有关。 (二)骨髓象缺乏诊断意义,但可除外其他疾病如血液病等,可有异常淋巴

巨大婴儿有什么危害 细胞增多症及高粘连溶血症

分娩过程中发生急性缺氧,血流可从胎盘涌向胎儿,使新生儿血容量增加,当超过血管承受能力时,就会出现红细胞增多症,血液浓缩,血液砧活性增高。

得了单核细胞增多症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1.血液检查 主要包括血常规、外周血涂片、电解质、免疫学检查、肿瘤标志物等。如血液系统疾病和免疫系统疾病中血常规常提示多系异常。而血液系统疾病时外周血多可发现原幼稚细胞,疟疾感染时外周血厚片可发现疟原虫。免疫学检查可有助于免疫系统疾病诊断。肿瘤标志物升高往往提示恶性肿瘤可能。 2.骨髓检查 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有赖于骨髓穿刺检查。骨髓的培养也有助于发现病原菌。 3.病原体检查 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包括血、脓液、尿、粪、唾液或组织等中分离病原体,血清免疫学检查等。

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有哪些危害

(1)发热 半数患者有发热,热型不规则,部分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体温波动于37.5~40℃之间,一般中午及晚上呈高热,常伴寒战及大量出汗,发热持续1~2周,可骤退或渐退,也有持续低热达3个月(占8.8%)。中毒症状不及细菌性咽炎,部分患者有相对缓脉。 (2)咽峡炎 咽峡炎是本病另一突出症状(约60%患者可发生),表现为咽痛并逐渐加重,甚至引起吞咽困难。咽、扁桃体充血、肿大、水肿、扁桃体上有厚霜样渗出物、溃疡或假膜.易剥落.并可波及腭垂及软腭,严重者因局部水肿而致喉梗阻。约三分之一病例上腭粘膜可见粘膜疹,直径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有哪些注意事项

1、发病的时候患者要注意一些事项,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 2、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3、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每天饮水量大约是少儿为1000-1500毫升、年长儿为1500-2000毫升。 4、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不可以吃豆角

问题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可以吃豆角 意见建议:豆角含丰富维生素B、C和植物蛋白质,能使人头脑宁静。调理消化系统,消除胸膈胀满。可防治急性肠胃炎,呕吐腹泻。有解渴健脾、补肾止泄、益气生津的功效。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2、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 3、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每天饮水量大约是少儿为 1000-1500毫升、年长儿为1500-2000毫升。 4、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5、肝脾的

传染性单细胞增多症可以治好吗

(一)治疗 本病的治疗为对症性,疾病大多能自愈。急性期特别是并发肝炎时应卧床休息,如出现黄疸可按病毒性肝炎处理原则治疗。抗生素对本病无效,仅在咽部、扁桃体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加选用,一般以采用青霉素为妥,疗程7~10天。若给予氨苄西林,约95%患者可出现皮疹,通常在给药后1周或停药后发生,可能与本病的免疫异常有关,故氨苄西林在本病中不宜使用。有认为甲硝唑及克林霉素对本病咽峡炎症可能有助,提示合并厌氧菌感染的可能,但克林霉素亦可导致皮疹。 肾上腺皮质激素对咽部及喉头有严重病变或水肿者有应用指征,可使炎症迅速消退

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原因有哪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EBV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属疱疹病毒属,主要侵入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有 C3a受体,与 EBV受体相同),EBV有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 ①衣壳抗原(VCA):VCA IgM抗体早期出现,多在 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标志,VCA IgG出现稍迟于前者,但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