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的治疗偏方

中医辨证施治 对症下药驱牙痛

“牙痛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这句话来形容牙痛再也合适不过。牙痛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疾病,大多由于牙齿本身与牙周局部组织疾患引起,比如牙周炎、牙龈上火。中医认为,“齿为骨之余”,“肾主骨”,“足阳明胃之经脉络于龈中”,所以牙齿与肾、牙龈、胃三者的关系最为密切。下面中医就通过五脏不同部位引起的牙痛来辨证施治,对症下药治疗。

中医辨证施治 对症下药驱牙痛

中医辨证治疗牙痛的方法

风火牙痛

牙痛剧烈,呈阵发性发作,遇风发作或加重,遇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红肿,全身常出现恶寒、发热、口渴、脉数等症状,多见于急性牙髓炎与根尖周炎初期。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方用银翘散加减:金银花18克,连翘18克,牛蒡子10克,竹叶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知母10克,生地15克,僵蚕10克,黄芩10克,甘草6克。

胃火牙痛

疼痛剧烈,牙龈与颜面部红肿,或牙龈溢脓、牙龈出血,有时张口困难,同时可见头痛、口渴、口臭、尿少、便秘、发热、舌苔黄腻等症状,多见于冠周炎、化脓性根尖周炎。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痛,方用清胃散加减:黄连10克,生地15克,丹皮10克,升麻6克,黄芩12克,生石膏30克,连翘15克,白芷10克,细辛3克,大黄6-12克。素体阴虚者,可用玉女煎加地骨皮、玄参。

注意:上述两型中,蒲公英、紫地丁、野菊花、夏枯草、白蒺藜、露蜂房等常随证加减。

虚火牙痛

牙齿隐隐作痛,程度较轻,午后与夜间可能加重,牙龈多不红肿,常出现牙齿松动、咬物无力且疼痛加剧或牙龈出血。全身可伴有腰酸、头晕、口干咽燥、舌红苔白、脉细数等症状。多见于老人慢性牙周病。治宜滋阴益肾、降火止痛,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知母10克,黄柏10克,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0克,山药30克,丹皮10克,泽泻10克,骨碎补15克,狗脊30克,细辛3克,牛膝10克。

肝火牙痛

牙痛牵引头痛,情绪波动时发作或加重,全身常伴有口苦、目赤、耳鸣、胁痛、烦躁易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症状。宜清泻肝胆、疏肝止痛,方用龙胆泻肝汤去木通,加黄连、丹皮治之。

风冷牙痛

牙痛呈阵发性,遇风寒发作或加重,遇热痛减,牙龈肿或不肿,全身可伴有恶风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舌淡苔白等症状。主要见于阳虚体质的牙周病患者。治宜疏风、散寒、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加荜拨。

治疗牙痛的外用药

治牙痛外用药(牙痛散):荜拨3克,白芷3克,良姜3克,细辛3克,雄黄3克,白胡椒3克,薄荷1.5克,冰片1.5克。共研细末,以小棉球蘸药粉塞龋洞内。

最后中医特别提醒:牙痛患者如果分不清楚自己的病因,可先于中医沟通好再进行对症治疗。以上提到的各类偏方仅作为参考,若牙痛较严重,建议先行去医院进行治疗。


相关推荐

带状疱疹中医怎么治 中医辨证施治带状疱疹

1.肝经欲火证:皮损鲜红,疱壁紧张,灼热刺痛,伴随口苦咽干,烦躁易怒,大便干或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数,治则宜清肝火,解热毒。 2.脾虚湿蕴证:皮损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伴随食少腹胀,大便时溏,舌质淡,苔白或白腻,脉沉缓或滑,治则宜健脾利湿。 3.气滞血瘀证:皮损消退居部疼痛不止,舌质黯,苔白,脉弦细, 治则宜活血化瘀,行气镇痛。

休克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气阴亏虚型 患者症见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呼吸促而弱,皮肤干燥,尿少口干,四肢厥冷,唇舌干绛,苔少而干,脉细数而无力。治法:益气养阴,救逆固脱。可用方药生脉散加减。 阴竭阳脱型 患者症见神志不清,面色青灰,皮肤紫花或大片瘀斑,皮肤湿冷,四肢冰凉古肘膝,汗出如油,呼吸不整,体温不升,唇紫发青,苔白滑,脉微欲绝,指纹淡隐。治法:益气回阳,救逆固脱。可用方药参附龙牡救逆汤加减。 热毒内闭型 患者症见高热,烦躁,或精神萎靡,甚则神志昏迷,强直抽搐,喉中痰鸣,胸腹灼热,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口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

中医辨证施治更年期失眠

痰湿内阻型:症状。虚烦不眠,惊悸多梦,坐卧不安,头晕,头沉如裹,脉缓沉迟,舌质胖大,苔厚腻或湿滑。治法。祛湿化痰,健脾和胃,佐以安神。药物。陈皮、半夏、竹茹、枳壳、厚朴、淫羊藿各10克,茯苓、合欢皮各15克,炙甘草6克,远志、柏子仁各10克。用法。水煎服。 阴虚阳亢型:症状。失眠多梦,耳鸣健忘,潮热汗出,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阴潜阳,镇静安神。药物。生地黄、熟地黄各30克,何首乌15克,茯苓15克,泽泻、牡丹皮、玄参、麦门冬、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磁石、珍珠母、夜交藤各30克,山药、木瓜

中医辨证施治肝郁病两大证

经常一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候,总会哀怨“肝郁”啊,俗不知道,原来经常性心情不舒畅,总是郁郁寡欢,是真的会致病,而且还是肝郁病。 中医认为心烦气躁会造成肝淤气滞。肝失条达,气机不畅,气血失调,以致经脉涩滞。这是中医当中"情志致病"的典型例子。情志不舒,肝气郁结,则气机不畅;肝脉布胁肋,肝气郁滞,失于宣达,则胸胁胀闷;肝气不舒,则情志抑郁;木郁克土,脾失健运,则食欲不振。舌质正常,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为肝郁气滞或化热之症。那么怎么治疗“肝郁病”呢?肝郁病分为肝郁气滞和肝郁化热。 肝郁气滞 主要证状:经前乳

小儿支气管炎还可用中医辨证施治

(1)风寒型:咳嗽、喉痒、痰稀色白、鼻塞、涕清、身疼、脉浮紧、苔薄白,方用杏苏散加味:苏叶3克,陈皮3克,半夏4.5克,获苓9克,甘草3克,枳壳4.5克,薄荷3克,肺风草9克,白芷3克,前胡4。5克,水煎服,每日2次。 (2)风热型:咳嗽痰黄、不易咳出、口渴、发热、汗出、脉数、苔黄质红,方用温胆汤加味:麻黄2克,苦杏3克,苏子6克,桑白9克,竹茹15克,鱼腥草15克,桔梗6克,胆星3克,黄芩6克,水煎服,每日2次。

胃溃疡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一般把溃疡分为证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肝胃郁热型、瘀血阻络型、脾胃阴虚型,下面是一些治疗溃疡病的中药介绍。 1、肝胃不和型: (1)十香止痛丸:成人每次服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成人量的1/2,3—7岁服成人量的1/3。 (2)柴胡疏肝丸:每次1丸,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 (3)胃得安胶囊:每次4粒,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2、脾胃虚寒型: (1)良附丸:每次3.6g,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7岁以上儿童服1/2成人量,3—7岁儿童服1/3成人量。 (2)胃气痛片;每次5片,一日

中医辨证施治眼袋

对获得性眼袋,中医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以便从根本上消除眼袋产生的土壤。 方药:参苓白术散(选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组成:莲子肉10克,薏苡仁10克,缩砂仁10克,桔梗10克,白扁豆15克,白茯苓20克,党参20克,甘草20克,白术20克,山药20克。功用:益气健脾,渗湿之泻。 方解:方中的党参、白茯苓、白术、甘草是为君药:可补脾胃之气。再配合白扁豆、薏苡仁和山药的健脾渗湿功用,可使体内多余的水气尽快排出。而缩砂仁的辛温芳香,能促进精微的运化,彻底断绝水肿生成的可能。 上述方药一帖煎成两剂,每天早晚各服

宫颈肥大的中医辨证施治

(1)湿热下注:带下量多,色黄或夹血丝,质稠如脓,臭秽,阴中灼痛肿胀,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止带。 方药:猪苓、土茯苓、赤芍、丹皮、败酱草各15克,栀子、择泻、车前子(包)、川牛膝各10克,生甘草6克。 中成药:抗宫炎片。 (2)脾肾两虚;带下量多,色白质稀,有腥味.腰膝酸软,纳呆便搪,小腹坠痛,尿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 泊法:健脾温肾,化湿止带。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生苡仁、骨脂、乌贼骨各15克,巴戟天、芡实各10克,炙甘草6克。中成药:温经白带丸。

黄褐斑吃什么中药 黄褐斑中医辨证施治

肝郁气滞证:多见于女性,斑色深褐,弥漫分布;伴随烦躁不安,胸胁胀满,经前乳房胀痛,月经不调,口苦咽干;舌红,苔薄,脉弦细。治则疏肝理气,活血消斑。 肝肾不足证:斑色黧黑,面色晦暗,伴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失眠健忘,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治则: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脾虚湿蕴证:斑色灰褐,状如尘土附着,伴随疲乏无力,纳呆困倦,月经色淡,白带量多,舌淡旁边有齿痕,脉濡或细。治则:益气健脾,祛湿消斑。 气滞血瘀证:斑色灰褐或黒褐,伴随有慢性肝病,或月经色黯有血块,痛经,舌黯红有瘀斑,脉涩,治则:理气活血,化瘀

肛瘘的中医辨证施治

1、中医治疗肛瘘的方法最常用的是消法 中医治肛瘘常用的方法是用消散的药物,使初起的肛周痈疽和炎性外痔等得到消散,免受溃脓和切开之苦。此法适用于没有成脓的肛周痈疽、炎性外痔、血栓外痔和肛裂等病。但具体用法是极其灵活的,因为各种疾病的病因不同,病的性质也各不相同,所以,治疗方法也必须因病而异。如有表邪者宜解表,里实者宜通里,热毒蕴结者应清热解毒,寒邪凝结者应温通,气滞者要行气,血瘀者要活血化瘀等。同时,还需根据病人体质的强弱,痈疽所属的不同经络,灵活施治。凡未成脓者,可以内消,即使不能内消,也可移深出浅,转重

青春痘的中医辨证施治

1、红色丘疱疹型痤疮治宜清泄肺胃,方用生石膏30克,知母6克,地骨皮、桑白皮、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赤芍、山栀各10克,生地15克,甘草6克。 2、脓疮型痤疮治宜解毒散结,方用茵陈、白花蛇舌草、虎杖、蒲公英各15克,金银花、夏枯草、赤芍、浙贝母、桃仁、玄参、黄芪、紫花地丁、连翘各10克。 3、月经前好发痤疮者,治宜调理冲任,方用仙茅、仙灵脾、黄柏、益母草、当归、牛膝各10克,金银花、白花蛇舌草各12克。 4、聚集性痤疮、愈后留有色素斑或瘢痕者治宜活血散瘀,方用桃仁、红花、赤芍、蒲公英、丹参、虎杖、蝉蜕

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

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要,但当依兼证之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兼见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者,其病多属肾;兼见纳差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其病多在脾;兼见心悸气短、健忘多梦者,其病多在心。气虚者多见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等症;血虚者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面色苍白等症。气血两虚者可兼见上述证候。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显示出巨大优势,无论辨证论治,还是专方治疗,对于升压、稳压都有明显的作用。 气血亏虚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方药:十全大补汤加减。黄芪30克,党参、茯苓、熟地各15克,白术

前列腺中医治疗辨证施治需选对分型

1、气血瘀滞型 患者多有会阴部刺痛明显,疼痛牵引小腹、睾丸、阴茎及腰骶部,小便滴沥、舌紫暗或有瘀点、脉缓或涩等症状,前列腺液镜检结果:有少量或中量的脓细胞。在治疗上,应选用行气活血,配以清热利湿的药物,如丹参、泽兰、赤芍、留行子、制乳香、青皮、川楝子、小茴香、白芷各10克,败酱草、蒲公英各30克。患者可将上药水煎后,每日一剂,分两次服下。 2、肾气亏虚型 患者多有小便频数、余沥不尽、尿末滴白、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早泄等症状。偏阳虚者,可伴有形寒肢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胖、脉沉无力的症状偏阴虚者,可伴有

乳房肿痛中医对症下药最好

乳房肿痛的原因: 乳房会感到疼痛有一部分是受雌激素与黄体素的刺激乳腺的关系,使乳房肿胀,有时也会有乳头疼痛及伴随透明性之分泌物,这种情况一般会发生在月经前期,而在月经结束后消失。 有些人会不定期的肿痛,这种乳房疼痛不一定都有乳房肿瘤,即使有摸得到乳房肿块,也不一定是乳癌。因为乳癌初期很少会有疼痛的问题及其他较明显的症状产生,早期主要是靠乳房自我检查及乳房X光摄影检查才能得知。除非乳癌已长大到足以侵犯胸壁周围的神经才会疼痛。因此大多数偶发性的乳房疼痛是可以按部就班的就医检查,不须太过焦虑的。 有些肿痛或硬块

中医治疗尖锐湿疣如何对症下药

一、湿毒聚结。 主要症状:外阴肛门皮肤粘膜柔软赘生物菜花状或鸡冠状,表面灰白潮湿或粉红滑润,或伴有瘙痒不适。女性白带增多色黄。口干口苦,大便干结或稀烂不畅,尿黄。舌红苔黄或黄腻,脉滑或濡细。 主要治法:燥湿清热,解毒散结。 男性尖锐湿疣治疗药方:燥湿解毒除疣方板蓝根20g,土贝母12g,虎杖15g,紫草15g,土茯苓20g,玄参15g,茵陈蒿20g,莪术15g,赤芍12g,龙胆草10g,薏苡仁20g,甘草5g。逐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外阴瘙痒显着者去薏苡仁、玄参,加白鲜皮12g,地肤子12g利湿解毒止痒

中医减肥药方对症下药更显瘦

对超重者而言,中医依成因、体质等开立减肥处方,分四大类,各有不同的减肥方式。这四大类包括:胃热湿阻型、脾虚湿阻型、肝郁气滞型及肝肾阴虚型。 胃热湿阻型肥胖者 对象:白领阶层,老板,领导 发胖的原因:应酬多、饮食多油腻、工作压力大等,造成体内热量多余,身体亢奋,容易口苦、口臭,易饥饿,情绪烦躁,小便偏黄,爱便秘,从中医来看,除了消脂、利尿外,关键是清热,身体代谢功能才会恢复正常。 治疗原则:清热 常用的中药: 决明子,性微寒,可以降血压、降血脂、通便,如果本身血压高又便秘,更应选择决明子茶。但如果体质寒凉,

了解青春痘对症下药中医解决

一、肺热引起痤疮 ,宜用清泄肺热法 肺热痤疮,多由肺有宿热,复感风邪,遂使肺热不得外泄引起。其症面长丘疹,状如粟米,可挤出白粉色油状物,皮疹以鼻周围为多,亦可见于前额,间或有黑头粉刺,且伴口鼻干燥,大便干结,苔黄,舌红,脉数。当用上法。宜用泻白散 (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 )合枇杷清肺饮(人参、枇杷叶、黄连、黄柏、桑皮、甘草 )化裁治之。 二、血热引起痤疮 ,宜用凉血清热法 血热痤疮,多由情志内伤,气分郁滞,日久化热,热伏营血所致。其症颜面丘疹以口鼻及两眉间为多 ,面部潮热明显,妇女尚有月经前后丘疹增多

痰湿体质的辨证施治

1.痰湿蕴肺 证候:咳嗽反复发作,痰多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体倦,舌苔白腻,脉濡滑。治则:燥湿化痰、温肺降逆。主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莱菔子、白芥子、紫苏子等。 2.痰湿中阻 证候:腹部痞塞不舒,进食尤甚,胸闷,头晕目眩,身重困倦,恶心呕吐,胃纳呆滞,口淡不渴,大便正常或不实,舌苔厚腻,脉沉滑。治则: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主方:二陈平胃散。常用药:陈皮、煮半夏、茯苓、厚朴、苍术等。 3.痰湿蒙窍(痰蒙清窍) 证候:头重昏蒙,胸闷恶心,呕吐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