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走罐疗法的功效和操作要点

走罐疗法的功效和操作要点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此手法作用力度、面积都较大,与刮痧疗法有相似之处。操作前应在待走罐的部位涂上“刮痧拔罐润肤剂”,否则易出现皮肤损伤和疼痛。一般背部走罐宜上下移动,胸部应按肋骨走行方向来回移动,上下肢、腹部宜旋转移动(顺时针、逆时针均可)。此法对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外感等病症如腰痛、肩周炎、坐骨神经痛,感冒发烧、高血压、支气管炎、哮喘、慢性胃肠炎、痤疮等病症都可广泛应用,且效果颇佳。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常用走罐法有以下三种。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1.浅吸快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3~5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30~50cm,以皮肤微红为度。适用于体虚年迈、儿童和病情表浅者如末稍神经炎,轻度感冒等。

2.深吸快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5~8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15~30cm,以皮肤表面红紫色为度。适用于经络气血不通,脏腑功能失调的多种病症。使用部位常以背部膀胱经即背俞穴为主。

3.深吸慢移法 使肌肤吸附于罐体内8~12mm,移动速度为每秒约3~5cm,以皮肤表面紫黑色为度。适用于久寒痼冷,经络气血阻滞日久,筋脉肌肉失养等病症。

拔火罐的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 个疗程。

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 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如何缓解后背疼痛

后背疼痛怎么办?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活动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小儿哮喘试试拔罐疗法

火罐疗法作为中医学的自然疗法在临床应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其安全性、可靠性都已是实践所证明的。但目前火罐多用于外伤性疼痛、腰腿痛等方面的疾病治疗,在内科疾病治疗中较少运用,儿科临床应用则更为鲜见。

自20世纪90年代初我们采用走罐和留罐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儿童哮喘,方法简便,价格低廉,成本极低,易于掌握,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深受家长和基层医生的喜爱。

中医拔罐疗法利用走罐的方法,使得火罐和人体最大面积地接触,这样来疏通经络,加强血液的循环,尤其是患病部位血液畅通,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然后在炎症部位再加用定罐的方法进一步加强刺激经络,促进经脉的血液运输作用。而且,走罐和定罐的方法减少了火罐的使用次数,这样有利于减少儿童的恐惧感。

适应证

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有咳嗽、气急症状者,年龄在6个月以上者,均可运用该法。

禁忌证

一、高热抽搐,急性软组织损伤,外伤者;

二、有局部皮肤破溃、皮疹、高度过敏、皮肤传染病者;

三、皮肤没有弹性比较松弛和消瘦无力的孩子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四、病情严重,重度水肿、心衰、呼衰、肾衰者;

五、有出血倾向疾病,如血小板减少、紫癜、白血病等患者;

六、在体表大血管的部位,不宜拔罐。

走罐是什么意思

走罐有一点类似于古代的拔罐疗法,有时又叫做“推罐疗法”。它是用杯罐作为工具,在要走罐的部位和杯罐口涂上适量润滑剂,然后利用热胀冷缩的远离排除掉杯罐内的空气,使其产生负压附着在患病部位。然后,用手缓慢推动杯罐在患病之处来回移动,让患病部位的皮肤产生潮红或者淤血,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带脉拔罐多久一次 带脉可以每天走罐吗

一般情况下不建议每天走罐。

走罐术是中医传统拔罐疗法中的一种操作方法,是在需要拔的部位,往返推动、至所拔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甚至瘀血时,将罐起下,通常用于疏通带脉的话,在第一次走罐后,视病情和局部罐痕吸收情况,间隔3天左右施走罐术一次,3~5天为一疗程,休息两周后 可继续施行走罐术。

什么季节拔火罐最好注意什么

拔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拔罐疗法。

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简单的五谷杂粮饭既好吃,又营养,深受大多数人群的喜爱。所以大家可以在家做一些五谷杂粮饭用来养生和调理身体。营养价值高,而且很方便。养生饭可以给大家带来身体上的营养补充,大家可以在家中试着去做一下。

在家操作拔火罐有哪些要求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

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拔火罐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吗

那些坐办公室伏案用电脑工作的人们,发生后背疼痛的几率多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在工作中较长时间地采取一种姿势,造成部分肌肉的过度疲劳、紧张或劳损,时间一长,势必造成后背疼痛。贪凉则是造成后背疼痛的另一个原因,夏季吹电扇、空调,秋冬季冷风吹入脖子、后背,都会引发后背疼痛。

后背疼痛怎么办?在工作40分钟至1小时左右应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胳膊,弯弯腰,像学生一样做做操,可以解除肌肉的疲劳,缓解疼痛。活动对于后背疼痛来说,只能起到预防作用,一旦后背疼痛起来,活动往往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这时应该进行治疗。拔罐、走罐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拔罐是传统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疾病的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瘀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对于后背疼痛的患者,通过对后背脊柱两侧进行走罐,对痛点进行拔罐,不过十余分钟,就可大大缓解疼痛。

拔罐一般使用玻璃罐即可,甚至家中的罐头瓶也可以用于拔罐,橡胶罐也可使用,但不能走罐。拔罐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然后用手轻轻拔一拔罐子,看是否拔上了。拔罐时应注意: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抹在罐子口上,也不要将探子上的酒精滴落在病人的皮肤上,否则,将会烫伤病人,出现不必要的意外情况。

走罐是指在罐子拔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走罐不是作用于一个穴位,而是作用于数个穴位、一部分或一段经络,如后背脊柱两侧就是经常走罐的部位。走罐时应注意:走罐前要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走罐除了可以治疗后背酸痛、发凉外,也可用于头晕、感冒的治疗。

在拔罐时,病人一般采取俯卧的体位,以利于在后背部拔罐治疗。如果遇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及皮肤损伤者,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或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

拔罐时应注意:1.保暖。拔罐时均要在脱衣服后才能治疗,所以治疗时应避免有风直吹,防止受凉,保持室内的温度。2.避免烫伤。不要将燃烧的酒精落在病人的身上,过热的罐子勤更换。3.不宜拔的部位有皮肤破损处、皮肤斑痕处、皮肤有赘生物或骨突出处。4.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做拔罐。5.在给患者拔罐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情况,如有晕罐等情况,应及时处理。后背疼痛,以及疲劳综合征等均可以采用拔罐疗法治疗,其方法简便,操作简单,易于掌握,稍加实习,即可在家中应用,并且效果较好。

走罐疗法的注意事项

什么是走罐?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

走罐的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走罐的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提醒:

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日常救治手法拔火罐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刁老师还介绍,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在家操作要讲方法

专家提醒:既然是一种专业的治疗手段,拔火罐当然并不简单,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自行在家拔火罐,容易造成危险,生活中并不乏拔火罐时出现意外的事件。如果乱施穴道,有时还会适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选材,中医多用竹筒,如找不到,玻璃瓶、陶瓷杯都可以,只是口一定要厚而光滑,以免火罐口太薄伤及皮肉,底部最好宽大呈半圆形。

在拔火罐前,应该先将罐洗净擦干,再让病人舒适地躺好或坐好,露出要拔罐的部位,然后点火入罐。点火时一般用一只手持罐,另一只手拿已点着火的探子,操作要迅速,将着火的探子在罐中晃上几晃后撤出,将罐迅速放在要治疗的部位;火还在燃烧时就要将罐口捂紧在患处,不能等火熄,否则太松,不利于吸出湿气,要有罐口紧紧吸在身上的感觉才好。注意不要把罐口边缘烧热以防烫伤。一般拔15-20分钟就可将罐取下,取时不要强行扯罐,不要硬拉和转动,动作要领是一手将罐向一面倾斜,另一手按压皮肤,使空气经缝隙进入罐内,罐子自然就会与皮肤脱开。

还可以采用走罐法。走罐是指在罐子捂上以后,用一只手或两只手抓住罐子,微微上提,推拉罐体在患者的皮肤上移动。可以向一个方向移动,也可以来回移动。这样就治疗了数个部位。走罐时应注意在欲走罐的部位或罐子口涂抹一些润滑剂,如甘油、石蜡油、刮痧油等,以防止走罐时拉伤皮肤。

拔火罐也讲辩证

拔火罐有一些禁忌,如饱腹、空腹都不宜操作;早起要先排便;同一部位不能天天拔,在拔罐的斑痕未消退前,不可再拔罐等。而对于某些人群,则属于拔火罐的禁忌人群,有心脏病、血液病、皮肤病、皮肤损伤、精神病或神经质的人,肺结核及各种传染病、各种骨折、极度衰弱、孕妇、妇女月经期、过饱、过饥、过渴、醉酒等,均应禁用或慎用拔罐疗法。过于瘦弱的人也不宜用火罐。头部、心脏处要慎用,不能什么伤痛都用火罐,外伤、内部肌肉撕裂等都不可用火罐,否则将适得其反。

作为传统的中医外治法,拔火罐同样要讲辩证。比如治疗头痛,一般都配合取穴治疗,这时就要分清症候,在前额及太阳穴拔火罐,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头痛较剧者,可选太阳、阳白、中冲等穴;高血压性头痛可选双太阳、印堂;如果胀痛以前额为剧者加双攒竹;疼痛以头顶为甚者加百会;颈项活动不便者加双风池;眩晕、眼花、耳鸣等症状突出者加双头维穴。这时就不是一般人可以操作的了,需要医生指导下,按照中医经络学说来操作。

冬季拔罐能治疗的常见疾病

1.寒性落枕:留罐后艾灸

不少人一觉醒来发现脖子疼痛,不能转动,到医院一检查,是落枕。落枕轻者可自行痊愈,重者能迁延数周。风寒阻络证型的落枕,火罐疗法较好。这类患者特点是晨起出现颈项、肩背部疼痛僵硬不适,转侧受限,尤以旋转后仰为甚,头歪向健侧,肌肉痉挛酸胀,可伴有恶寒,头晕,精神疲倦,口淡不渴等症状。

可采用在颈部及落枕周边部位的走罐、留罐和艾灸综合疗法。先在疼痛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后走罐,以皮肤红晕为度,之后在风门、风池、大椎穴位上留罐。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所有穴位10分钟,每日1次,2次为l疗程。

2.寒性颈椎病:叩刺后走罐

冬天室内有空调或暖气,人体毛孔处于开放状态,此时来到室外,如果颈部未做好保暖措施,暴露在外,易受风寒刺激,使局部肌肉保护性收缩,从而导致颈部张力增高,颈部力量失衡,颈部肌肉紧张痉挛,进而压迫到神经、血管,则发生颈部疼痛不适。

寒湿阻络型颈椎病患者较适合火罐疗法。这类患者主要症状是头痛、后枕部疼痛,颈项强硬,转侧不利,一侧或两侧肩背与手指麻木酸痛,或头痛牵涉至上背痛,颈肩部畏寒喜热,颈椎旁有时可触及肿胀结节。

可采用在颈部进行叩刺、走罐、艾灸等综合疗法。一开始先用梅花针轻叩上述部位,以微出血为度。血止后走罐,走罐前在罐口和走罐部位均匀涂抹上红花油,走至皮肤潮红为止。起罐后再用艾条温灸l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

走罐疗法的操作方法

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操作方法

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再将罐拔住。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中医养生之拔罐的预防保健

临床应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预防保健:

1.咳嗽拔罐疗法

主穴选定喘穴、肺俞穴;风寒咳嗽配风门穴;风热咳嗽配大椎穴。用闪火法拔罐,留罐8~10分钟(年龄较小的小儿罐内负压宜小,负压过大易伤患儿皮肤),小儿也可采用闪罐法,每日1次,3~5次为1个疗程。

2.颈肩综合征拔罐疗法

患者取俯卧位,医生在酸胀、麻木及疼痛的颈肩部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外上缘处皮肤上涂抹适量跌打万花油,将火罐吸附于皮肤上,并于病变部位来回推动火罐,以局部皮肤出现紫红色或紫黑色痧点为宜。走罐后采用三棱针在痧点局部点刺,选口径适中的火罐用闪火法在上述部位拔罐,留罐约10分钟,每处出血约2~3毫升,隔日一次,5次为1个疗程。

3.膝关节炎拔罐疗法

可采用药罐疗法:将羌活、独活、防风、木瓜、桑枝、川断、牛膝、杜仲、艾叶、鸡血藤、川芎、当归各15克装入布袋内,加清水煮沸5分钟,再把小号竹罐投入药汁内煮10分钟,使用时用镊子夹起竹罐直接叩于患侧内、外膝眼及鹤顶穴处,每次15分钟,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99药剂师温馨提示: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相关推荐

中暑拔火罐穴位在哪里

中暑拔火罐穴位在哪里 1.中暑的概念 中暑俗称“发痧”,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2.拔罐治疗中暑 方一 (1)取穴:曲池(双)、委中(双)、舌下两青筋。 (2)操作法:刺络拔罐法。轻者先用三棱针点刺,微出血即可, 血止后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点刺的穴位上(舌下不拔罐),留罐10-15分钟。重者先用手或筷子2-3根沾水拍打曲池、委中,待表 筋显露后,再用三棱针点刺放血10毫升左右

祛湿拔火罐预防哪些误区

拔火罐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拔罐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拔罐疗法与针灸一样,也是一种物理疗法,而且拔火罐是物理疗法中最优秀的疗法之一,“拔火罐”是中国民间流传很久的一种独特的治病方法。 对于中医来说,治疗像风湿关节炎这种湿气较重的疾病,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拔火罐,将湿气“拔”出来。 拔罐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

拔罐都有哪些方法

现在随着人们越来越注意自身的身体健康,拔罐慢慢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种保健或者是治疗方法。拔罐也确实可以治疗很多的疾病,平时偶尔用一用还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多拔一拔可以活血。现在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拔罐都有哪些方法! 1拔罐最常用的是留罐法,就算是不是专业的拔人事,平常自己在家里也是可以操作的。就是根据自己想要拔罐的位置,找到相应的穴位,把罐拔上后停留十分钟左右,如果是儿童就停留三分钟左右后拿掉。 2走罐法,这种拔罐方法一般是需要专业人事或者是需要人来帮助完成的,如果是自己一个人的话背

夏天吹空调腰疼怎么办 拔罐缓解

穴位选择:大肠腧、环跳、委中、肾俞、足三里、昆仑、命门、气海、关元。 操作:患者俯卧,选拔肾俞、大肠腧、委中、足三里,用最小的抽气罐拔昆仑,每次拔罐不超过5个,用中小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不易太强,时间5—10分钟,一日一次穴位轮换取用。 功效:足三里为足阳明胃之合,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经穴,配肾俞以助阳温经止痛。 穴位选择:肾俞、志室、气海俞、大肠腧、关元俞、环跳、风实、委中、阳陵泉、飞扬、昆仑。 操作:患者俯卧,均以中、大号玻璃罐,以闪火法吸拔,吸力要强,时间10—15分钟,只有昆仑用最小抽气罐吸

拔火罐的作用

火罐一拔病体舒畅 “拔火罐”是民间对拔罐疗法的俗称,又称“拔管子”或“吸筒”。它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治病方法。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 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

如何用火罐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火罐疗法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罐中的空气,产生负压,吸着于皮肤,造成淤血现象的一种疗法。由于它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治疗作用。常见的罐有竹罐、陶罐、铜罐、铁罐、玻璃罐等。临床上常用玻璃罐,因其透明可见,使用时便于观察罐内皮肤的淤血程度,便于掌握时间。火罐疗法常有以下几种操作方法: (1)投火法:用小纸条点燃后,投入罐内,不等纸条燃完,迅速将罐罩在应拔的部位上,未燃的一端向下,可避免烫伤皮肤。 (2)闪火法:用长纸条或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后,在罐内绕一圈抽出,迅将

女性夏天拔火罐的好处有哪些

拔罐疗法有气罐和火罐两种,目前比较流行拔火罐。拔罐疗法可以分筋散寒,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防治疾病等。具体好处为下: 1.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2.促进血液循环,加快新陈代谢:拔罐能使血管扩张,让局部血液循环变好,进而促使废物、毒素加速排出体外,同时也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态,提供更多营养物质和氧气到细胞。 3.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

拔罐治疗急性腰扭伤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

治疗方法:治法一:取穴:病变局部。操作:采用留罐法,在病变局部以闪 火法或投火法广泛拔罐,每日1次,一般3 次可治愈。落枕采用闪罐法将罐吸拔于颈部疼痛部位,来 回走罐。治法二:取穴:大肠俞、血海、委中、阿 是穴。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坐位,用 闪火法将中等大小的火罐吸拔在穴位上, 留罐10 - 15分钟,每日1次。治法三:取穴:腰骶关节处、髂后上棘处(双侧)。操作:采用留罐法,患者取俯卧位, 用闪火法将火罐吸拔在所选部位,留罐 15 - 20分钟,每日1次,1- 3次即可治愈。治法四:取穴:健侧养老穴,

治岔气的方法有哪些

1、刮痧疗法: 取刮板以45度倾角,刮拭膀胱经大杼、风门、肺俞、厥阴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至肾俞一段。再从上至下刮拭督脉,由大椎刮至至阳。然后刮拭任脉膻中至中脘一段。再刮章门、期门、日月、内关及足三里、太冲,每穴2分钟。 2、拔罐疗法: (1)留罐法:将火罐吸拔在疼痛部位上,即哪疼就在哪拔罐,留罐10分钟左右。 (2)走罐法:取俯卧位,将火罐吸拔在背部,然后沿华佗夹脊穴推拉火罐,至皮肤出现红色淤血为止,一般10~15分钟。华佗夹脊穴在第一胸椎至第五胸椎,各椎棘突下旁开0.5寸。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分别沿脊

拔罐降血压吗

拔罐可以降血压 拔罐过程中,罐体会通过排气造成罐内负压,使得罐缘能够紧紧地附着于皮肤表面,这个过程不仅牵拉了神经、肌肉、血管以及皮下的腺体.还会引起身体一系列的内在反应,比如神经内分泌反应,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血管的通透性,从而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血压自然就会降下来。 拔罐降血压疗法一 特效穴位及经络:大杼至膀胱俞、曲池、足三里、太溪、血海、太阳、阳陵泉、肝俞、肾俞、三阴交、太冲。 操作方法:1.先刮背部大杼至膀胱俞。肾精不足者加刮太溪和血海穴;肝火亢盛者加刮太阳、阳陵泉穴,阴虚阳亢者加刮肝俞、肾俞、三阴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