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宝宝学走路在各年龄段的具体体现

宝宝学走路在各年龄段的具体体现

5个月:弹跳的皮球。如果你抱着他站在你的大腿上,他会像一个皮球一样在你腿上跳上跳下,而且在大约两个月中,这都是他非常喜欢的一种运动。

8个月:努力扶物站立。他会抓着身边的一切可以利用的东西站起来。一旦第一次站立成功了,他就不再满足于规规矩矩地坐着了。随后,他开始练习爬行,练习扶物行走,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去够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了。

9~10个月:蹲下起来。婴儿开始学习如何弯曲膝盖蹲下去,和如果站累了怎么样坐下。从站到蹲或坐远不像成人以为的那么简单,这个动作对婴儿来说,是个大工程,而且预示是危险。

11个月:自由伸展。此时,他很可能已经能够独自站立、弯腰和下蹲。如果抓住你的手,他也可以和你一同走路,但还要经过几周的练习才敢松开成人的手自己走。

13个月:蹒跚独步。大约有3/4的孩子可以在这个阶段摇摇晃晃地自己走了,但也有些孩子直到16个月才能自己走。

14个月:熟练的走路SHOW。能够独自站立,蹲下再起来,甚至有的能够倒退一两步拿东西。

15个月:自由地游走。大部分孩子能够走得比较熟练,喜欢边走边推着或拉着玩具玩。

0-6岁宝宝肢体运动发育指标

1个月内

第一周,胳膊和双腿还没有完全伸展开,蜷缩着身体,当他感觉到很大的声音或突然的动作时会自动拱起背来,伸开手臂和腿,但这些运动多属无意识和不协调的;一周后,宝宝会四肢会伸展,出现一些特定的肢体反射运动,手有抓握的能力。大人把手指放入小宝贝的手掌中,他们会立即有回握反应;观察他睡觉时手是否有自发的握拳和张开的动作。

2个月

两个月时,宝宝俯卧起来大约能支持30秒钟时间,脸与床呈45度。由于先天反射还没消失,会经常赚着拳头。宝宝俯卧,双手放在头的两侧,大人在前面用玩具逗引,看宝宝会不会抬头。

3-4个月

3个月时,宝宝俯卧抬头与创面呈90°,俯卧时可用前臂撑起,可以自己从仰卧转为侧卧,自己的两只小手已经能相握,抓握能长达30秒。让宝宝俯卧,两臂放在头两侧,大人用玩具在前面逗引宝宝;让宝宝仰卧,穿着宽松,手臂能左右活动时,两手会在胸前接触。

4个月时,扶着宝宝的髋部能坐、试翻身,俯卧位两手支撑可以抬起全身;能靠坐十至十五分钟,头直立、平稳、背挺直;俯卧时,能昂头与平面呈90度,仰躺时,可以伸长脖子看手够脚;可以有限地弯曲腰以下的肌肉;能提高臀部;俯卧时可以从一边滚向另一边,可以由俯卧滚成侧卧或仰躺。

5-6个月

5个月时,双手扶着宝宝腋下,宝宝能在床上或大人腿上站立两秒钟以上;宝宝仰卧,在其上方悬挂玩具,能抓住玩具;能先后用两手抓住两块积木。

6个月的宝宝在俯卧时,能用肘支撑着将胸抬起,但腹部还是靠着床面,仰卧的时候喜欢把双腿伸直举高。能够较为平衡地背靠枕头坐着,能够肚子贴在地上爬。可以用一只手拿东西。

7-8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可以不用支撑坐起来了,另外宝宝的翻身动作已经很灵敏了,肢体动作相当活跃。宝宝的平衡能力发展得相当好了,头部运动也非常灵活。用手指捏东西,会扶杯喝水,会自己吃东西。能够翻身、能够爬、也能够站立。父母可以双手扶着宝宝腋下,看看宝宝是否上下跳跃。观察宝宝是否会拿着两个东西,然后对碰。观察宝宝是否会去捏玩具,张开手让大人抱抱。

9个月

宝宝这个时候已经可以“坐如钟”了,坐的稳稳当当地,坐着地时候会转身,也会自己站起来,站起来之后可以坐下;扶住宝宝双手让其学走路。观察宝宝坐下的时候能不能不用依靠家俱站起来;大人扶住宝宝鼓励其迈步,宝宝能迈2-3步。

10-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能够独自站起来,并且靠着学步车慢慢地走几步;11个月的宝宝已经可以在大人用一只手牵着的情况下走路;1岁的宝宝能独立站片刻,不用扶也能走几步,弯腰、招手、蹲下再站起更是不在话下,开始喜欢学走。

一只手可以拿两块小积木,手指的灵活性增强,两只手也学会了分工合作。看看宝宝把玩具扔掉之后能不能自己捡起来,会不会用拇指和食指捏起东西。可以把书打开再合上,喜欢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动作,手指的应用也更加灵活。双臂能上下前后运动,能牵着大人的手上下楼梯,能自己玩搭积木;小手也开始变得灵活,会穿珠子、投豆子等。

2岁

会独自上下楼,能金鸡独立;会简单书写;会拍球、抓球和滚球;会做一些生活中的精细动作。宝宝单脚站立2秒以上;会两脚交替上下楼;能写出0和1;能做一些开瓶盖、解纽扣、剪纸等精细动作。

3-4岁

会骑小三轮,能快速跑步,但有时还会跌掉,会使用剪刀,能端装水较满的水杯,能自己脱裤子衣服、穿裤子、穿没有纽扣的衣服;能画直线和简单人物、风景画。

能较精确的把球投儿童式篮球架的框里;能自如的双脚跳过障碍;能自己扣纽扣;会折纸做简单的手工。

5-6岁

可以开始学写字,但还写不好;已经会边跑边拍球,能精确按照纸上画好的线路裁剪图形。能从三层台阶上跳下来,落地平稳;立定跳远在80厘米以上;单脚连续跳30下以上;会花样拍样;会运球跑。具有较熟练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

着急宝宝不会走路妈妈要看清原因

1.遗传因素:父母早,宝宝也会早。

2.强壮体质:健康、四肢长、肌肉发育良好,较早会走路。

3.学习环境:缺乏刺激会延缓走路时间。

4.安全感:学走路时摔过跤,留下害怕的阴影,以后不敢学走路。

5.逆反情绪:逼宝宝学步,反而会导致他的逆反情绪。

6.疾病:耳部感染或流感等疾病,会影响平衡因而推迟学走路的时间。

7.爬行锻炼:如果宝宝缺乏地面爬行锻练,会比同龄儿童晚走路。

孩子走路踮脚是怎么回事

在宝宝不断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到了10个月的时候,就不会满足于爬行,多数时候有行走的强烈欲望。但是,在孩子学走路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少令家长比较头痛的问题,像孩子走路踮脚就是典型的例子。那么,孩子走路踮脚是怎么回事?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具体原因吧。

如果宝宝在学步完成后,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是正常的。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学会走路后想要学习更高级的技巧,比如小跑、跳等。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那就要特别警惕,这可能表示宝宝的曲肌张力高(脑瘫的表现之一),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导致学步阶段踮脚走路,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正常宝宝学走路时,都是双脚平稳着地。

宝宝开始学步后,最好穿软硬适中,鞋帮高点的鞋子。

如何判断鞋子的软硬度呢?将鞋子脚面处弯曲,感觉符合走路时脚面的弯度即可。高鞋帮可以帮助宝宝的脚腕,帮他掌握平衡,适合学部阶段的宝宝。另外,鞋的尺码一定要适合宝宝。让宝宝双脚平稳站立,帮他画个脚丫印。买鞋时选一双比这个脚丫印大1厘米的鞋,还要注意鞋子前脚掌处的宽度,最好买稍宽松一些的鞋。学步阶段宝宝脚丫长得快,最好1~2个月为宝宝测量一下脚长,并更换尺码不合适的学步鞋。

以上就是有关孩子走路踮脚是怎么回事的介绍,希望对家长的认识有帮助。孩子在学走路的过程中,出现踮脚是很正常的情况,只要家长及时进行纠正,让孩子以正确的方式进行行走,都可以让孩子这种毛病改过来的,家长完全不用担心。

学步车的好处和坏处 学步车的好处

1、为宝宝学走路提供了方便的工具;

2、使宝宝克服胆怯心理,成功独立行走;

3、比宝宝扶桌腿或其他物品学走路更不易摔跤;

4、在某种程度上解放了家长(不必夹着、扶着、拉着宝宝学走路等)。

学步带好不好

宝宝开始学走路了,用学步带训练宝宝走路可以适当使用。家长总是弯着腰把着宝宝走,时间久了腰会受不了,学步带可以轻松的教宝宝走路;但是用的过多,宝宝容易前倾,走路姿势不正确。

学步带到底好不好呢?下面看看正反方意见吧!

反方意见1:其实宝宝用学步带不好,因为会不舒服,经常用宝宝身体会成往前倾斜的姿势,反而会不好练平衡。总之孩子学走路不用客意的去练,他慢慢自然就会了。

反方意见2:建议幼儿不要经常使用学步带或学步车,有些爸爸妈妈图省事,又怕宝宝跌倒,都给宝宝用学步带或学步车。但是,幼儿专家说,经常使用这种东西,会比不使用的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更长.而且会使宝宝学走路的姿势不正确,用力的地方也不恰当,宝宝容易成八字步,不利于腿部发育。

正方意见:当然好呀,还可以防止他摔跤。再大一些,还可以防止他乱跑。不过,要买那种提胳肢窝的。

宝宝学走路时需注意什么

1.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3. 注意异常

O 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宝宝多大用学步带

一般来说,大部分满周岁的宝宝已经会独站了,被爸爸妈妈牵着手也可以走上几步,这时候就可以用学步带来帮助宝宝学走了。

不过受到环境和抚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相同年龄的宝宝发育并不完全一样,有的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因此什么时候训练宝宝学走路应该依据宝宝的身体发育状况。

如果宝宝的身材比较轻盈灵巧,则早些走路不会对宝宝有多大的影响,若宝宝还没有达到走路的月龄段,父母就训练宝宝学走路,这对宝宝的腿脚发育是不利的。

宝宝学步的3个注意事项

一是学走路的时机要把握。

宝宝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生长流程,随着学会翻身,然后是会坐会爬,最后都是要学会走路。但是每个宝宝学走路的时间是不同的,而且有些相差得可能比较多。所以有些家长可能会对比谁家宝宝几个月就学会了走路,一般只要在一岁六个月之前会走路就算是正常的,家长也不用逼着宝宝去学走路,有些宝宝还没到要学走路的年龄就不会想去走路,所以不要强迫宝宝去走路,这样反而会影响宝宝的肢体发育。

二是要注意学走路的姿势。

一般来说当宝宝的肢体还处于发育的状态下,有些宝宝就开始有走路的意愿了,这样会比较容易出现姿势不正确,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宝宝慢慢长大后,就会自己调整过来了,所以家长并不用担心。现在一般走路偏内八的姿势是比较常见的,有些宝宝由于脚筋比较柔软,所以不能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导致脚板重心偏内,这也是比较正常的,当宝宝长大后就会调整了,但是当宝宝到了两岁还是一样的话就需要进行改正。

还有一个姿势是最被新妈妈们关心的,那就是常说的O型腿。一般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小腿是向内弯的,在学走路的时候会有比较明显的O型腿的情况,但是会逐渐好转的,一般会自行调整,但是如果在一岁半之前还没有改善的话就需要请教医生了。

宝宝在学走路的时候刚开始常常摔倒是很正常的,父母不用太担心,这主要是因为宝宝的运动协调能力还没哟发育完全,就容易出现重心不稳。父母在平时主要要注意观察,如果宝宝摔倒的频率在减少就说明宝宝在进步。

三是鼓励宝宝向前走。

有些宝宝虽然会站着了,可以迈出脚步却没有勇气,为了让宝宝可以很好的迈出第一步,爸爸妈妈们应该要多鼓励宝宝,如果宝宝走了一段就不愿意走了,宁愿用爬的,那么爸爸妈妈应该用温柔的口吻去鼓励宝宝,或者在目的地等着宝宝,或者拿着宝宝最喜欢的玩具,在终点等宝宝。

宝宝用学步带好不好 宝宝用学步带的影响

宝宝经常用学步带,身体容易前倾,反而会不好练平衡,使宝宝学会走路的时间更长。过于依赖学步带,会使宝宝学走路的姿势不正确,用力不恰当,宝宝容易成八字步;因为由东西在牵着,宝宝会有依赖性,学走路时,人会向前冲,并且是腰部用力,而不是正常的腿部用力,不利于宝宝腿部发育。

宝宝早走路好吗 正确让宝宝宝学会走路的方法

宝宝9-11月时是学习走路的前期阶段。这个年龄段应该让宝宝学会很稳地扶站,或扶着东西单独站一会儿,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宝宝12个月时,应多对宝宝进行站-蹲-站这一连贯动作的训练,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蹲可锻炼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为宝宝学走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1、宝宝12个月以上时,可以开始教宝宝扶着东西行走,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接下来可以训练宝宝学走路了,但每次的训练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

2、父母可以蹲在宝宝面前,伸出双手拉宝宝手臂,然后鼓励宝宝慢慢向前迈步,让他充分体验脚踏实地的感觉。

3、爸爸妈妈可以面面相对而蹲下,距离为伸手能相触,让孩子在这段距离内自己独立行走。

4、当宝宝逐渐对身体能平衡控制,只需用一点点外力就能主动往前走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可以在距离宝宝1米左右的地方,用他喜欢的玩具去引逗他向前迈步。训练几次后,宝宝便能大胆地独立行走了。

宝宝学走路应注意什么

1. 注意时机

学走路是一种很自然的过程。随着宝宝肢体运动能力的日益增强,在经历翻身、坐、爬、站之后,走路就被提到日程上来。

每个宝宝开始学走路的时间都不相同,甚至可能出现较大的差距。因此,学走路并没有所谓最适当的时机,必须视自身的发展状况而定。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宝宝在11~14个月时开始学走路。如果在11个月以前就有学走路的意愿,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只要宝宝在1岁6个月之前能独立走路,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宝宝还没有到达学走路的年龄,而且本身也缺乏走路的意愿,那就不能强迫宝宝去学走路,否则很可能对肢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2. 注意姿势

在学走路的时候,由于下肢尚未发育完全,所以容易出现不正确的走路姿势,但大多数都属于正常现象。随着宝宝逐渐成长,大多会慢慢自行调整,恢复正常的走路姿势。

偏内八字的姿势可说最为常见。除此之外,有些宝宝也可能出现脚板重心偏内而出现脚丫外侧翘起的现象。这是由于宝宝的筋很柔软,而且还不会完全控制脚板的肌肉,所以会在脚板内侧发力,造成外侧有些翘起,对此父母不需要过于担心。

在宝宝刚出生时,小腿多会向内弯。另外,在人体发育初期,大腿骨会偏向内旋,导致宝宝两腿与膝关节向外远离,形成O型腿,也就是医学上所谓的“膝内翻”。在开始学站或学走路时,宝宝O型腿的情形会更加明显,但随后便渐渐好转,会自行调整回来,在1岁半以前几乎都会恢复正常。如果宝宝的O型腿超过2岁仍未改善,就需要请医师诊断治疗。

有些宝宝学走路时经常跌倒,让父母十分担心。事实上,这是由于宝宝的平衡感及肌肉运动协调能力还没有发育完全,容易出现重心不稳,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请在平时多多观察,只要宝宝跌倒的情形在逐渐改善,或是跌倒次数日益减少,那就表示宝宝一直在进步,也就不用太过紧张。

TIPS:宝宝不敢往前迈步怎么办?

对宝宝来说,学走路是一段新的发展历程,为了让宝宝能勇敢地试着往前走,父母应该多多鼓励。当宝宝害怕踏出脚步时,您可以用温和带着微笑的口吻告诉他 “宝宝加油,你可以做得到”“妈妈在这里陪着你”,这样宝宝就有动力继续走下去。当宝宝走到目的地时,父母可以抱抱他或为他拍拍手,让宝宝更有信心。

3. 注意异常

O型腿大多属于生理性的表现,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自然恢复正常。不过,仍有小部分宝宝是因为腿部发育异常所导致,必须接受治疗。如果O型腿现象持续到2岁以上,或是发现有其他不正常症状出现,例如宝宝走路时膝盖部位的稳定性不佳、走路时有疼痛的感觉等,就应该尽早就医诊断,必要时还要转诊到小儿骨科,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

在宝宝学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观察原则,来检测宝宝腿部发展是否出现异常。最基本的就是观察宝宝的双腿(整个下肢),看外观有无异常,比如单侧肥大、大小肢、长短脚等。一旦发现宝宝双腿皮肤的纹路出现不对称的情形,那就很可能出现了长短脚。另外,注意宝宝的髋关节在走路时是否能顺利张开、有无发出声响。如果有这种情形,很可能是有先天性的问题,比如先天性髋关节脱位。

在经过检查确诊之后,如果宝宝腿部发育的确出现异常,医师会根据骨骼异常程度以及年龄来选择最适当的治疗方式。一般来说,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穿戴矫正支架和手术矫正。需要手术矫正的情形大多由疾病所引起,并不常见。

TIPS:扁平足大多不需担心

扁平足是指足部内侧脚弓在站立时出现消失的情形。在刚刚出生之后,宝宝双脚的脂肪一般都比较多,而且韧带松弛,因此几乎都有扁平足的现象。尤其到了学走路的阶段,看起来就更为明显。不过,大多数宝宝的脚弓在长大后会自然出现,不需要特别治疗。因此,建议父母不妨先观察,如果宝宝2岁以后还有扁平足的现象,再带宝宝到小儿科或小儿骨科检查也不迟。

4. 注意安全

刚开始学走路时,宝宝会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四处探索新事物。因此一定要格外留意,否则宝宝很容易碰撞、跌倒或滑倒等。为了让宝宝有一个更安全的行走空间,父母应该对家中环境来一个彻底的检查和处理。请注意以下几个重点,以便将发生意外的几率降至最低。

收拾地面

尽量维持地面的干净整洁,将电线、杂物等收拾好,以免宝宝不小心被绊倒,或是踩到尖锐的物品。

注意锐角

检查家中摆设是否有尖锐处或棱角,如果有这类的摆设,可以先暂时收起来。如果不能收起来,则可以在尖锐处或棱角上加装软垫。

铺设软垫

家中地面如果是比较光滑的材质,可以加装地垫或软垫,以防宝宝在学走路的过程中不慎摔伤或滑倒。

地面平整

在宝宝学走路时,如果家中地面不够平整,宝宝就可能因重心不稳而跌倒。因此应仔细检查地面,尽量消除高低不平的情形。

避开易碎物

将容易碎裂或损坏的贵重物品收起来,以免宝宝受到吸引去碰撞物品而受伤,或是损坏家中的摆设。

列出救援电话

将紧急救援的电话号码贴在明显处或电话机旁,一旦宝宝不幸发生紧急状况,就可以立刻寻求协助。

3要决协助宝宝学走路

要诀1

刚开始学走路时,宝宝很容易重心不稳。此时可以扶住宝宝的腋窝,让宝宝双脚踏在大人的脚背上,跟着大人一起走路。等过一段时间之后,可让宝宝的双脚踏在地上,由大人扶着他慢慢向前走,增加练习的机会。

要诀2

充分利用家中比较低矮的家具摆设,比如沙发、床、椅子等,让宝宝扶着来慢慢移动身体,作为练习走路的基础。通过这种手脚和身体的挪动配合,能够很好地训练宝宝的平衡感,对将来学走路很有帮助。请注意,一定要将家具的尖锐处都包裹好,以免出现意外撞伤。

要诀3

当宝宝能试着自己走路时,父母可以运用声音或具有吸引力的物品,来引导宝宝向前走,以训练其稳定度与平衡感。此外,父母也可以站在离宝宝几步远的距离,张开手臂做出欢迎的姿势,引导宝宝向自己这边走过来。

TIPS:宝宝学走路需要穿鞋吗?

对人类来说,走路是一种本能,是很自然的一种发展。不过,在宝宝学走路时,反复练习与适当的刺激仍然是相当重要的。通过大量累积的知觉经验,可以促进宝宝运动能力的发展,进而更加有助于学习走路。因此,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建议让宝宝赤着脚学走路,并在不同的地面上练习,如草地、沙地、土地等,增加宝宝脚部的触觉刺激,帮助他们踏出稳健的第一步。

相关推荐

婴儿鞋分类

婴儿鞋是专门为这个年龄段的人而设计的,并依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脚的生长发育特点而设计适合他们穿着的鞋子,讲究柔软.轻巧.透气、舒适、适合脚型健康生长等特点。 婴儿鞋主要分为学步前婴儿鞋和学步期婴儿鞋两种,针对宝宝脚步不同发育时期的特点,选择学步前婴儿鞋和学步期婴儿鞋的标准会有所不同。 学步前的婴儿鞋 宝宝通常情况下一岁左右就开始慢慢的学会走路了。学步前的如果不出门,可以不用给宝宝穿鞋,或是给宝宝穿鞋套或半软底鞋。 学步期的婴儿鞋 正在学走路宝宝如果光着脚丫不穿鞋,更有利于让宝宝掌握身体的平衡,也可以锻炼宝

宝宝学走路的三大好处

宝宝学走路的好处 1、完善平衡协调功能 爬行时宝宝必须把头、颈项抬起来,胸腹离地,用四肢支撑身体的重量。 这不仅使手、脚、胸、腹、背、手臂和腿的肌肉得到锻炼而逐步发达起来,而且爬行是个全身的动作,必须靠手脚运动协调才能爬得好、爬得快,所以也使宝宝身体的平衡协调功能得到完善,从而为以后站立、行走、跳跃打下良好基础。 2、刺激大脑更聪明 宝宝学会爬行以后,扩大了视野和接触范围,通过运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感官刺激了大脑,促进各方面的协调,对大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开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宝宝吃更多睡更香 爬行还能

宝宝怎么防治扁平足方法

宝宝不用太早学走路 由于我们人体足部的软骨很多,构造精细。因此,即便是通过手术,扁平足的问题也很难彻底解决。所以,医生建议,妈妈可以给已经患有扁平足的宝宝,定做专门的扁平足鞋垫。 当然,扁平足也可以预防并在一定程度上予以纠正。首先,爸爸妈妈控制宝宝的体重很重要,避免过于肥胖。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宝宝不用太早学走路宝宝学会站立后,爸爸妈妈也不要急着让宝宝学走。因为,在足弓 宝宝的脚脚粉粉嫩嫩、胖胖乎乎,妈妈看了真想咬一口。不过,宝宝的小脚丫看上去却是平平的,难道是扁平足?爸爸妈妈可不要小看这个足弓,其实它

宝宝学步的四大误区

1、学步车 尽量不用学步车,因为学步车会造成孩子的依赖性特别强,它不是去发育大脑如何指挥他的四肢,比如他的下肢和胳膊、头、颈、身体,整个部位如何协调的运动,而是依赖学步车,而且学步车下面还有四个轮子,想去哪就去哪儿。因为有一部分是应该靠自己肌肉的力量去走路、跑步的,学步车也不能说一点用也没有,可是我们不能指望它发挥很大作用,所以尽量少用或者不用,但是意味着要在宝宝学步之前要有足够的训练,比如爬行训练要足够,爬行训练之前抬头、翻身、抓握的训练都要足够,他学走路的时候就水到渠成了。 提示:学步车会助长孩子的依

宝宝学走路的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一般在小孩十至十一个月):此阶段是宝宝开始学习行走的第一阶段,当父母发现宝宝在放手能稳定站立时,就可以开始尝试走路了! 第二阶段(十二个月):蹲是此阶段重要的发展过程,父母应注重宝宝站--蹲--站连贯动作的训练,如此做可增进宝宝腿部的肌力,并可以训练身体的协调度。 第三阶段(十二个月以上):此时宝宝扶着东西能够行走,接下来必须让宝宝学习放开手也能走二至三步,此阶段需要加强宝宝平衡的训练。 第四阶段(十三个月左右):此时父母除了继续训练腿部的肌力,及身体与眼睛的协调度之外,也要着重训练宝宝对不同地

宝宝学走路注意切忌牵着宝宝学走路

牵着宝宝学走路,可能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1、宝宝的身体可能还没准备好 儿科医生崔玉涛认为,孩子的“站、走”等都不是学出来的,而是随着发育水到渠成的。 过早帮孩子学 “站”、“走”,会对脊柱、下肢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此外有些罗圈腿就是过早站立所致。家长千万不要主动扶着孩子学站走,不要互相攀比,每个孩子有自己的发育历程。 2、不利于宝宝前庭平衡能力的发展 当你看到宝宝扶着沙发,迟迟不敢迈出一步,其实他的小脑袋正在思考如何控制平衡才不会出现跌倒的情况、先迈哪只脚会走得更稳一些…… 这个过程,是宝宝前庭平衡能力发展的

宝宝学步阶段要避免这5大误区

宝宝学步阶段,这6个坑,你都完美避开了吗? 1、给宝宝使用学步车 很多爸爸妈妈都以为学步车是个好东西,将宝宝往车子里一放,脚尖轻轻一点地,就可以满地跑了。从未感受过的自由与速度,会让宝宝玩得开心,爸爸妈妈看到宝宝这么开心,自然会觉得这玩意儿非常好。 但是认真做过功课的妈妈都知道,学步车已经被众多专业的儿科医生拎出来“批判过”。 因为: ▪ 学步车将宝宝固定在车内,使宝宝失去了大运动锻炼的机会,不利于宝宝的大动作发育。研究显示,使用学步车的宝宝学会爬行、独自站立和独自行走的时间都比较晚。用学步车的时间越长,

宝宝走路早好还是晚好 注意事项

不能单纯地说早走好还是晚走好,如果宝宝的身材比较轻盈灵巧,那么早些走路不会对宝宝有多大影响。而如果宝宝还没有达到走路的月龄,但爸妈希望宝宝早走路的心情又比较迫切,很早就训练宝宝学步,那对宝宝的腿、脚发育是不利的。不要让孩子太早就学走了,要顺着孩子的成长规律,孩子想走时,再让孩子练习。

孩子走路踮脚是怎么回事

如果宝宝在学步完成后,偶尔出现踮着脚尖走路,是正常的。这可能是因为宝宝学会走路后想要学习更高级的技巧,比如小跑、跳等。如果宝宝从学站到学走期间一直踮着脚,那就要特别警惕,这可能表示宝宝的曲肌张力高(脑瘫的表现之一),最好带他去医院检查。还有极少数宝宝因为过早使用学步车,导致学步阶段踮脚走路,但这种情况不会持续太久,宝宝不再使用学步车后的一周左右,就不再踮脚走路。正常宝宝学走路时,都是双脚平稳着地。 宝宝开始学步后,最好穿软硬适中,鞋帮高点的鞋子。 如何判断鞋子的软硬度呢?将鞋子脚面处弯曲,感觉符合走路时脚

宝宝走路晚是什么原因

1、宝宝个体差异以及缺乏锻炼:在发育过程中每个宝宝都不同,有的比较早就会走路,有的则比较晚,但是只要不超过18个月,都算正常现象。同时,孩子走路早晚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父母小时候走路晚,孩子也大多走路比较晚。 父母应按照宝宝在每个发育阶段的特征,加强对宝宝的锻炼。5个月时,搀扶宝宝腋下,让他尝试短时间站立;6个月时,开始训练他做些跳跃动作;7个月时,训练宝宝进行站—蹲—站的连贯动作,增进腿部肌力;8—9个月,让宝宝练习扶持家具站立;10个月以后,宝宝基本站稳,就能迈开他的第一步了。父母要多鼓励宝宝,提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