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培养孩子责任心要善用育儿法

培养孩子责任心要善用育儿法

日前,在广州举行的一场互动式教子心理学课程上,不少家长对于如何找对方法培养孩子甚是苦恼。

或许,家长可以尝试回想一下自己对子女的教导,是否有过这样的情景:看到孩子懒惰、不勤奋,没问过想法和理由,就直截了当地训斥孩子,向孩子重申种种大道理;孩子跟朋友玩耍时受到欺负,哭着寻求安抚,但你却责备孩子只会哭闹,一点都不勇敢。

来自香港的国际心理学导师凌康桐提醒:作为家长的您应该意识到,这样的教儿方法,事实上已严重贬损了孩子的自我价值。一心想把子女教导好,但手法往往是简单粗暴的,甚至陷入误区。您有没有意识到,您的教子方式可能是受自己某段童年阴影的影响?

案例:

在互动式教子心理学课程上,父亲白先生述说道:他的家里有一子一女。为了培养儿子更大的责任心,白先生尝试从小事下手,让7岁的小家伙负责家里收叠衣服事务。第一次要求儿子做时,儿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手脚麻利地把阳台的衣服收下来,再细心叠放整齐。白先生当时就称赞儿子“很棒”、“很乖”,并告诉他,以后家里收叠衣服就由他来负责。

然而,奇怪的是,儿子打那次起就对收叠衣服不感兴趣了,其他家务活一件也不做,他甚至对白先生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并且从那以后,白先生要求儿子做的事情,儿子也很少搭理。白先生对儿子这样的反常行为,甚是不解。

剖析:未重视孩子内心想法

就白先生的个案,凌康桐分析提出,白先生是“好心”办了“坏事”。儿子好不容易把一件家长交代的家务活认真完成了,本应受到鼓励和称赞的。白先生一开始对儿子进行称赞,这种肯定孩子自我价值的做法是对的。但事后白先生却又给儿子抛去一个大包袱,让它揽下此后的家务事。这对于心智尚在形成阶段的孩子来说,这等同于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后又遭受到惩罚,孩子的弱小心灵承受不了这样的重负,自我价值突然间又被打压到最低值。

“这也难怪白先生的儿子自此对家务不感兴趣,对于家长的指令也没有积极性了。”凌康桐表示,以白先生的个案为例,当代大多数家长对孩子的教导手法,只是浅层次地从孩子的行为着手,而并未重视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一旦没准确认识到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很容易在育儿的教导手法上犯错误。

案例:

母亲陆女士对管教女儿也很头疼。她说,才上小学的女儿,天天跟她“顶嘴”。因为实在受不了女儿的坏脾气,所以每逢女儿向自己撒娇,她便“报复”女儿,故意冷落她,不理睬她。慢慢地,陆女士感觉到自己与女儿的关系每况愈下,女儿有时候甚至指着陆女士的鼻子谩骂。

而陆女士的想法是,也许是因为自己对女儿的要求还不够高,管教得不够多,女儿才会这样。“但‘子不教,父之过’,女儿不听话,不能不管,必须用极端的办法来管教。”陆女士承认,自己对女儿的指责很多,功课做得慢的,骂;写字写得不工整,骂;吃饭走神发呆,骂。骂还没效果的,那就打,狠狠地打。

剖析:自身经历植入教育

对于陆女士的个案,凌康桐认为有探讨的必要。在跟陆女士一番深入交流后,凌康桐表示,陆女士遇到的育儿难题不在女儿身上,而在她自己身上。

记者向凌康桐了解到,原来陆女士的成长经历并不顺利,自幼丧母,寄人篱下。在她的成长历程中,一直缺乏父母的关爱,自小本应获得的关注与爱护,一直都比同龄孩子少。陆女士现在还忘不了童年的经历,吃饭吃得慢的,做功课不认真的,都得挨打挨骂。

“人永远是过去体验的奴隶。”凌康桐说,陆女士的成长经历足以给她留下难以磨灭的童年阴影。尽管陆女士现已嫁为人妇、生儿育女,但童年时遭受的冷漠与不安全的体验,已被带入自身育儿的教导手法中。而这样的结果是,女儿不仅无辜地承受母亲的痛,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母亲的冷漠对待,女儿的反叛情绪正是来自于母亲的待人态度。陆女士要是一天不做好自身的情绪管理,那么女儿的现况就难有好转。

专家忠告

善用育儿方程式

多代入孩子角色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出发,凌康桐提出,育儿有自成一体的方程式。第一步,家长必须了解现况,即关乎孩子、家庭以及两者的环境、氛围现况;第二步,家长必须清楚目标,也就是要认识到教育孩子的目标。当确定下来后,有了起点,又有了目标,再找到合适的方法就足够了。

“在现况的认知上,家长应多聆听孩子的声音,多感受孩子的内心想法,有必要代入孩子的角色中,从每一件事中去体验孩子的思考方式。”凌康桐结合个案说明:比如,在白先生的个案中,白先生想通过要求儿子做家务来锻炼,如果能从儿子的思考方式出发,一件一件事情逐步让儿子担当,而不是一下子让他揽下所有的责任,那就不至于破坏了儿子的积极性。

在家长如何安抚受欺负孩子的个案中,凌康桐表示,孩子明明受了委屈,但家长硬是对孩子说“不要紧”、“没事的”,表面上看似教导孩子要有豁达的胸怀,但事实上,家长已对孩子的不安及申诉给予了否定的态度。

凌康桐认为,如果家长能明白教子的出发原点,并明确教子的目的,即让孩子得到教育,懂得学习并学习独立,有足够的能力给予其他人的关爱。在此基础上,使用正确的教子策略,如不断提升孩子的自尊感、自我价值,不断提高孩子的沟通能力。按照这道教子方程式来做,那么,想教子成功就不需太费劲了。

四大妙招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签订责任合同

孩子做事往往是凭兴趣的,要让孩子对某件事负责到底,必须清楚告诉他做事的要求,即让孩子明白该做什么、怎样做,否则将会受到哪些惩罚。

·对有责任心,引以为荣

有位10岁的小女孩,她负责倒家中的垃圾已经5年了。在她5岁那年,她突然对倒垃圾产生了兴趣,一听到收垃圾的铃声就提着垃圾桶去倒。父母为了支持她参加家务劳动的兴趣,对她进行表扬,还经常在外人面前称赞她。这样就激发了孩子主动倒垃圾的自豪感,慢慢地形成了习惯,把这项劳动看成一种责任。

·自己的事,自己负责

当要孩子记住做某事时,与其让大人经常提醒,还不如让孩子自己记下要做的事情,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地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只有当孩子明白了这点,才能逐步地发展为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负责。

·补救自己犯得错

如小孩损坏了别人的玩具,一定要让孩子买了还给人家,或许对方会认为小孩子损坏玩具是常有的事,而无需赔偿,但此时父母仍应坚持让孩子给予对方补偿,这样能让孩子懂得,自己造成的不良后果,就该由自己负责。同时,父母也要为孩子树立好榜样,这样才能有威信要求他们负责任,并让他们有效仿的对象。

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如何教育 培养性格

青春期是孩子最逆反的时期,但是也是孩子性格养成最重要的时期。

1、做好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榜样,有时候言传身教的力量巨大无比。如,说话算话,就是孩子责任感养成的一种培养方法。

2、培养兴趣爱好。孩子喜欢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能力,还能培养良好的性格和社交技巧。

3、引导式教育。尽量少告诉孩子怎么做,尽量告诉孩子“我曾经怎么做”或者让孩子有想法后再探讨,有利于培养孩子善于思考和决断能力。

4、多参与实践活动。磨练性格的最好方法,也能更好的让知识融贯与能力。

孩子在小学时代要养成的习惯

习惯一:独立规划时间

时间属于每个人,但不是每个人懂得利用自己的时间,因为这也是一种能力。既然规划时间是能力,那就得趁早培养,别等到中学时再要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那时孩子已经接近叛逆期,更有自主意识,父母更难驾驭了,而且中学时代一般是寄宿生活,父母难以监督得全面。

建议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规划时间的习惯,比如让孩子把一天14个小时划分成几个单位小时,然后安排自己想要做的一些事情,并估算大概需要多少时间等,并且鼓励和协助孩子完成时间规划内的那些事情。这样一个简单的时间规划习惯对孩子将来的生活很有帮助。

习惯二:收拾整理

现在父母多为孩子的保姆,大小事情都帮孩子包办,更别提让孩子做家务,收拾整理房间了。其实,能够定期、主动地整理自己的房间、书包、储物箱等都是一种很好的习惯。简单的收拾工作蕴含吐故纳新的观念,是对价值的重新定位,可比喻成是对昨天的总结、回忆,对明天的希望、畅想。让孩子自己评价一件物品的实用性,哪些该放弃,哪些该保留,还可以鼓励孩子把一些旧书捐给希望工程。

习惯三:制定计划

想要将梦想变成现实就得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一步步实现,这是最基本的功力。孩子从小就有自己要达成的心愿、目标、想法,这时就得启发和引导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制定完成目标的计划,比如暑期有两个月时间,要做什么事情,从哪里开始做;新学期开始后想要有什么变化,怎么一步步实现等。

习惯四:承担家务

做家务是培养孩子责任心的有效方法,不用要求孩子帮忙做太多家务,只需在不同年龄阶段,安排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清淡,让孩子进行选择,坚持几个月后,当孩子可以胜任了,可以再调整家务内容,锻炼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

习惯五:关心他人

在现代社会,关心他人是一种重要的能力,孩子可以不聪明,没什么才能,但必须懂得关心他人。父母应从小为孩子创造关心他人的机会,从关心父母、关心爷爷奶奶开始,再到捐助爱心玩具、图书、衣服给他人等等。

习惯六:系统阅读

电子产品泛滥的时代,思考、阅读成为一种奢侈品,很多人依靠网络发达技术而抛弃了书籍、独立思考的能力。想要成长的人还是必须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角度,系统阅读每一本书、每一篇文章,懂得从某个事物、某个主题、某个观点出发探索,将问题彻底搞清楚。

习惯七:收集错题

收集错题是培养孩子好的学习习惯,这是最笨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很多名师、高考状元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孩子不会再同一个问题上反复出错,那就是进步了。

小学生毕业前须养成的7个习惯

1.规划时间的习惯

规划、利用时间是一种能力,不能等上了中学再培养,从一年级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规划时间的习惯,例如:周日一天14个小时,让孩子以小时为单位自己划分、安排,想要做哪些事、各约需要多少时间等,然后鼓励、协助孩子去完成他的时间规划。这样一项简单的习惯将会是孩子终生受益。

2.制定计划的习惯

设定目标、制定计划是将梦想变为现实的基本功,需要从小培养,要启发、引导孩子设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自己想要达成的心愿、想法、目标,例如:暑假2个月,想要做成哪些事情,如何分步骤去做;新学期开始了,想要取得哪些变化、怎样一步步去实现。

3.收拾整理的习惯

能够定期、主动的收拾整理自己的书包、房间、百宝箱是一种非常棒的习惯,“收拾”就是吐故纳新,“收拾”就是价值的重新定位,“收拾”是对昨天的回忆、总结,也是对明天的畅想、希望。

(根据我的观察,在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中,十有八九是做事情没有条理,不善于收拾整理的。)

4.系统阅读的习惯

在网络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系统的阅读、安静的思考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品,但如果想要成长,就一定要具备系统阅读的习惯,以某个主题词、某个事物、某个观点为线索,搜集相关书籍、资料,进行系统、广泛的阅读,将一个问题搞彻底、搞清楚。

5.承担家务的习惯

承担家务是最朴素、也是最有效的培养孩子责任心的办法,在不同年龄阶段,可以列出不同的家务,让孩子自己进行选择,坚持做3-6个月,孩子能够完全胜任了,可以进行调整,以锻炼起基本的生活技能。

6.收集错题的习惯

无数的名师、高考[微博]状元告诉我们,收集、整理错题是最笨、也是最高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如果我们不在同一问题上反复出错,就是最好的进步。

7.关心他人的习惯

关心他人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天更加重要,家长要给孩子创造关心他人的机会。关心他人,先从关心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开始。一个连爷爷奶奶都不会关心的人,去捐助爱心图书、玩具、衣服,都是徒劳的。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记 者:孩子是不会一下子就变得积极主动的,在培养孩子的自主选择过程中,家长该做些什么呢?

李开复:请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只有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他们提建议,进行沟通,加以指导,但不要把自己的某种愿望强加给孩子。当然,宽松的环境也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加以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家长需让他们经过失败的考验后,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帮孩子完成任务。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反省,可以告诉他们遇事时要怎么做,以帮他们提高判断力,但不要帮过了头。

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明白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作决定。他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的东西要比你给他的正确指导学的东西要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决定权还在于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作决定的事会越来越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要有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要让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童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以负责著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妈妈对他没有一句责备。“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记 者: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尽量不要做哪些事呢?

李开复:不要用太多的规矩限制孩子的自由。要让孩子去做他自己喜欢做的事,让他自己有一片可发挥的天地。如果你有顾虑,可用“共同决定”的方法诱导他。

例如,孩子喜欢玩电脑,不要说“不准玩”,可以告诉他,如果你的成绩够好了,或者功课做完了就可以玩,但是一周只能玩两个小时。把每一个“否定”变成“机会”,把自主权从你身上转移到孩子身上,这样不但能培养其独立能力,而且孩子还会为了自己的兴趣而更努力做那些“必须做”的事。

不要惩罚失败。可以惩罚懒惰、依赖、逃避、不负责任等不良行为,但是不要惩罚失败。失败是让人进步的学习过程,惩罚失败可能会挫伤孩子创造的动力,要鼓励孩子在失败中成长、坚强。

不要说教。如果孩子相信了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失去判断力;如果孩子不相信你的说教,他可能会叛逆,或不信任你。

生活上不要凡事都包办代替,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这除了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还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

不要过多地插手孩子的事务、剥夺孩子的选择权。不要觉得自己为孩子指引的都是通向成功的最直路,孩子只有服从;不要什么事情都说“不”,应多给孩子一些机会。

让孩子“自己想办法”

给孩子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尽量把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转化成对孩子的建议。只有在孩子碰到困惑时,才给他们提建议,进行沟通,加以指导,但不要把自己的某种愿望强加给孩子。当然,宽松的环境也不是说要放任孩子自己去闯,不履行适当的约束权,而是要尽量正确地加以引导。

在日常生活中要教孩子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从小让孩子自己去解决自己的事务,让他们明白,任何人都别想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别人替他们收拾残局是不可能的。家长需让他们经过失败的考验后,自己从中总结经验教训,而不要什么事都包办代替,帮孩子完成任务。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分析、反省,可以告诉他们遇事时要怎么做,以帮他们提高判断力,但不要帮过了头。

要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明白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作决定。他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的东西要比你给他的正确指导学的东西要多得多。要让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决定权还在于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作决定的事会越来越多。

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不要事事指使孩子,最好要有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要让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要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要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要信任孩子。信任比惩罚更能够激起责任心。童欣在微软亚洲研究院中以负责著名。他小时候在学校犯错后,妈妈对他没有一句责备。“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她看着儿子惊恐的眼睛,语气温和地说,“你过去是一个好孩子,以后还会是一个好孩子。”童欣说:“那个晚上,妈妈给了我最好的礼物,让我一辈子都受用不尽。”

养成“自己想办法”的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在劳动中培养宝宝的责任感

2岁的若岩自我意识空前庞大,他会认为所有别人能做的事他都可以胜任。像穿衣服、开门、按电梯等。如果你去帮他做,他还会生气发脾气。于是每当妈妈在做家务的时候,她都会同样给若岩一件小工具,让他也一起做。比如妈妈拿大拖把,若岩就拿小拖把,妈妈拿抹布,若岩就拿尘刷。而一些他已经可以做好的事情,妈妈干脆直接分配他去完成,像每天晚上擦凉席之类的工作,妈妈都交给若岩去做。最多在他做完后妈妈再偷偷地重擦一遍。每当若岩做完一件家务,都会受到一句热情的赞美。于是若岩的劳动积极性更加高涨,而且变得越来越有主见,越来越有责任感。

专家解析: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说:“责任并不是一种由外部强加在人身上的义务,而是我需要对我所关心的事件做出反应。”

很多妈妈常常会发现孩子的许多没有责任心的表现,并为之感到头疼。其实,每个孩子在幼儿阶段就都曾表现出各种主动尝试的愿望,如幼儿自己要求独立吃饭、试穿衣服、手脏了自己洗等,这正是一种责任心的萌芽。

妈妈应该抓住这个时期,为自己的孩子在不同年龄时制定不同的劳动任务。这样不仅让孩子得到了劳动的锻炼,更重要的是,通过劳动,使孩子明白每个人都应该和愿意承担所有属于自己的责任,因为,这是一个人进入社会的前提,社会不会接纳任何一个不负责任的人。

应对策略:

3~4岁孩子可以胜任的工作:

刷牙、协助父母把干净的衣物叠好、放好。

收拾和整理自己的玩具。

把脏衣服拿到洗衣房。

4~5岁孩子可以胜任的工作:

给家里的植物浇水。

在不打烂餐具的情况下协助大人摆放和清洁饭桌。

在父母的注视下拿邮件和报纸。

清洗并干燥塑料碗碟。

喂宠物。

协助父母把各种不易打烂的餐具放进洗碗机。

5~6岁的孩子可以胜任的工作:

料理大部分的个人卫生。

整理和打扫自己的房间。

协助父母叠好衣服并给衣服分类放置。

负责倒垃圾。

清洗和干燥碗碟。

摆放和清洁饭桌。

放好各种杂物。

整理自己的床铺。

从小培养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长不要包办、代替。我从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就要求她自己洗脸、刷牙。在这一过程中,刚开始孩子洗的不干净,而且动作特别慢,甚至大冬天将刚换上的棉衣给弄湿了。遇到这种情况,我们绝不埋怨和指责孩子,也不代替她完成这一过程。而是教她应该怎么做,要注意什么。通过实践,孩子学会了这些生活的基本技能。对于学校布置的所有课外任务,包括一些手工制作,我们都鼓励孩子自己完成。每天写完作业后,要求孩子自己收拾、整理书包,我们作为父母从来没有帮助过。通过从小的培养,孩子已经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记得小时候孩子在上幼儿园时,一天早晨,我送儿子去幼儿园,下楼的时候碰到一个老太太急急火火上楼。旁边的两个人问:“这怎么又回来了?”老太太举着手里的文具盒说:“临出门的时候问了好几遍东西拿齐了不,送完他回到家一看文具盒还在桌子上放着呢,我这不赶紧给送过来了,上课没笔用不得挨老师批评呀。”接着听到身后两个人议论:“我们前天作业本忘带了,每天早晨出门都给打仗似的不是这忘带就是那忘拿。”

孩子从三年级开始有了家庭作业,从开始背书包的第一天起,我就告诉他:以后自己每天上学时想着背书包,晚上写完作业把书包整理好,检查一下作业本、铅笔、橡皮需不需要换新的。

一个学期以来背书包、整理书包的事情都是他自己做的,我只负责给他削铅笔。买来的作业本、橡皮、铅笔都放在他的小书桌里,旧的用完后放回小书桌,然后再拿新的。

五大妙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言传身教。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要儿子自立立人,我自己就得自立立人。我要儿子自助助人,我自己就得自助助人。”要培养子女的责任感、事业心,家长首先就要敬业爱岗,有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因为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位启蒙教师。

2、让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

父母的包办行为会使孩子失去责任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爸爸妈妈要逐步教导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如果孩子遇到困难,家长可在语言上给予指导,但是一定不要包办代替,给孩子机会把事情独立做完。

重播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作为父母应该遵循的:

3、鼓励孩子做事情要有始有终,承担责任。

孩子好奇心强,什么都想去摸摸、去试试,但是随意性很强,做事总是虎头蛇尾或有头无尾。所以教给孩子做的事情,哪怕是很小的事情,爸爸妈妈也要有检查、督促以及对结果的评价,以便培养孩子持之以恒,认真负责的好习惯。例如,当孩子要养些花草动物时,家长在答应前,可以让孩子承诺定时浇水或给小动物喂养等。

4、培养孩子的耐心。

心理学家提出了用“等一下再享受”的原则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例如放学回家后要先完成作业再看电视或玩耍;让孩子学会忍耐,先面对痛苦解决问题,事后享受的快乐才会更大。否则尽管他们智力不比人差,成绩却因不肯用功而落后。

责任心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一个没有责任心、价值感的孩子,将来很难获得成功。作为家长,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以下原则是作为父母应该遵循的:

5、让孩子体验成功。

孩子通过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时,家长要给予积极肯定。家长的表扬与肯定会让孩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增强其成功感和自豪感,使孩子明白自己能做很多的事、自己应该做很多事并且能做得很好。

如何穷养儿才是正确的

养男孩一般存在的误区

1.男儿有泪不轻弹。在父母的心目中,生个儿子,就要让他从小学会坚强,遇到挫折是不应该哭的,所以,当男孩子哭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句话,”你是个男孩子,怎么可以哭啊?像个女孩子一样的。”其实,哭是发泄情绪的一个办法,如果孩子从小都把情绪压抑到心里去了,大家觉得这个孩子的成长会健康吗?所以,无论是男孩女孩,适当地让孩子用哭发泄情绪,也是一件好事的。

2.男孩学习逻辑,艺术文学是女孩学习的。男孩子的逻辑思维天生要比女孩子的优越,所以培养男孩子学习逻辑是好的,但是,如果孩子对于艺术文学有兴趣的话,也应该鼓励孩子学习,这样才能多才多艺,并且可以陶冶情操。

3.男孩子从小要接受体力锻炼。有些家长觉得男孩子需要有个强健的体魄,身体够壮以后才能担起一头家,可是,太小的孩子进行过多的体力锻炼,是会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的,适当地给孩子进行锻炼才能让孩子强身健体。

4.男孩子不可以太捣蛋。本来男孩子都是比较调皮的,家长教育起来觉得很吃力,所以软硬兼施不允许孩子捣蛋,但是这样会限制了孩子的活动力。此外,捣蛋的孩子其实潜力很大的,家长如果过分管制孩子,会剥削了孩子的天性,使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发挥。

如何穷养儿才是正确的

1.穷养儿,要教会孩子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不可以让孩子有求必应。

2.穷养儿,平时孩子遇到挫折就不要过于保护,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站起来,坚强面对困难。

3.穷养儿,要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懂得如何独立生活。

4.穷养儿,在孩子犯错的时候,让孩子受到应有的惩罚,培养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5.穷养儿,要从小让孩子学会负责任,犯错了更要承担责任,不可以以任何借口来推卸责任。

6.穷养儿,要引导孩子变成一个乐观善良的人,懂得关心他人。

为什么孩子没大没小没规矩

也许很多家长都碰到过这样的情景:当家长要求孩子完成一项任务时,孩子要么是不感兴趣,要不就是坐不住,总是喜欢去干扰别人随意地乱走,或是被其他事情吸引;又或是看到孩子的玩具摆放杂乱,丢三落四,没有一丝责任感。

碰到孩子这种自律性差的时候,我们的父母总是反反复复地用“不准”“不能”等强制命令,殊不知孩子会因此产生消极情绪,久而久之就会对家长的话无动于衷,甚至出现心理反抗的倾向。

因为他还小

其实孩子的这种所谓自律性差是和其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关的。比如,孩子不能完成一项家长要求的任务,可能是因为他的肌肉运动缺乏协调动作的能力。当孩子的这些大、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有了提高,他们控制自己的能力也就会有所提高。

好奇心使然

孩子喜欢干扰别人,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吸引,其实是孩子的模仿能力极强以及有好奇心的表现。家长要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发展特点,要尊重孩子的这种模仿和好奇的心理特质,充分地给孩子提供模仿和有新奇感的对象。

让孩子多多认识事物,并鼓励孩子当小老师,让孩子享受不断更新的认知信息和情感信息,获得成功的满足感。这样才能有助于家长更好的进行家庭教育,更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的秩序美感,这样也才能逐步培养幼儿的自主和自律性。

哭闹成法宝

当家长没有满足幼儿的要求时,幼儿就会经常大吵大闹,这说明平时家长对幼儿情绪方面的自我控制的培养并不重视,幼儿不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把哭闹当成法宝。因此,家长要重视在平时的生活中注重关心孩子的情绪问题,培养孩子的情绪自制。

规则要不要

有很多家长都不重视对幼儿树立规则的意识,就算制定了规则的也只是基本停留在幼儿的生理上,还没有上升到幼儿的行为品德规则上。这也是幼儿自律能力发展较弱的原因之一。

幼儿最初的自我控制,是在外界纪律的制约和成人语言的影响下,从遵守规则开始的,因此,家长在家中应该为孩子制定一些基本的饮食、作息、行为和品德规则。

责任在哪里

责任感是自律产生的基础。在现代家庭生活中,孩子普遍都缺乏责任感的培养,一些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都是由成人包办。即使孩子完成了任务,家长也会认为那是孩子的一时冲动、好玩而不予重视和关注。家长的一些消极评价也会让孩子的失去自信心,使孩子无法坚持到底,从而造成了幼儿的任务意识淡薄,责任感不强。

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

不少孩子都喜欢养宠物,这让家长非常烦恼,脏、麻烦不说,还担心影响孩子的学习。那么,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呢?

马华:养宠物对孩子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责任心,培养孩子对生活的热爱和兴趣,在尽量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可以考虑让孩子养养宠物。

龙凤娘:如果家长不愿意养宠物的理由是怕脏,那么可以让孩子养一些“干净”的小宠物,像鸟、乌龟、金鱼之类,养个宠物当伙伴未尝不可。建议家长可以去看看《珍珠鸟》这篇文章,也许你家孩子养宠物,也能“养出”一些好文章来。

沐浴清秋:该不该让孩子养宠物,我觉得最重要是看孩子的能力。如果孩子有独立照顾宠物的能力,又不影响家人正常的生活,那么应该赞成孩子养宠物;如果孩子没有相应的能力,实际上是家长承担了照顾宠物的责任,这样不少家长会觉得很累,如果是这样,就不建议孩子养宠物了。所以,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不是有养宠物的能力。

椰子树:我觉得一个家庭如果有能力,可以允许孩子养宠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选宠物要符合孩子的性格,不同宠物的脾气都不一样,家长需要仔细分辨。另外,家长要让孩子意识到,养宠物是为了给孩子体验抚育宠物的过程,而不在于结果,是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成长机会,教孩子正确地和宠物相处、交流,最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承担责任。

孩子承担责任要从小教育

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以后能成为一个负责的人,因为责任感是任何一个民族和文化所崇尚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之一。而要发展孩子的责任感,就必须让他们从很小甚至从出生的时候就学会如何承担责任。

那么,孩子的责任感的培养包括哪些方面,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呢?

我国家庭里很多父母把孩子的责任感更多地限于针对孩子自我的责任,比如听话、完成作业和其它学习任务,而忽略了针对他人、社会的责任,事实上后者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更重要、更有意义。成熟的责任感应该是对自己、对家庭、对自己所属团体以及对社会的负责的意识和行为,我们培育孩子的责任感也必须从这四个层面入手。

首先,教育孩子对他们自己负责,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强自立的习惯。例如让孩子尽可能自己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自觉完成家庭作业,信守自己的承诺,到一定年龄时打工挣自己的零花钱等等,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

其次,教育孩子对自己的家庭负责,让孩子把自己当作家庭所需要的、且应该对家庭做出贡献的一名成员看待。过去的家庭里几乎所有的成员都要为家庭的生存做出贡献,现在,随着家庭规模的变化以及家庭经济状况的改善,大多父母都希望自己对孩子奉献而并不要求孩子对家庭会有所奉献。其实,父母应该让孩子认为作为一名家庭成员,自己和父母一样有责任和义务分担家庭的所有事务和困难,除了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如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衣物、书籍等,同时还要帮助父母打扫房间、在厨房当帮手、看护弟妹、照管宠物等等。子从小培养孩子对家庭、对亲人的爱和责任感。

第三,教育孩子对自己所属的团体负责,让孩子从小学习各类社会角色的扮演,培养团队精神。比如让孩子与幼儿园小伙伴友好相处,尊敬和配合老师的工作,帮助老人等弱势群体解决困难等等,鼓励孩子的分享行为和助人行为,促进孩子的社会化。

第四,教育孩子对社会负责,从小树立公民意识。让孩子懂得一个对社会有责任感并为之做出贡献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成就的人,教育孩子遵守社会公德和秩序,鼓励孩子参加各类有益的志愿工作、义务募捐活动等,为更广泛的社会团体做出贡献,开拓和提升孩子的思想境界。

责任训练应该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开始抓起,父母必须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培养孩子,父母通过帮助孩子担当起真正责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孩子尽早学会道德推理,而且可以促使他们发展相应的道德行为,在道德成熟的漫长道路上迈出重要的第一步。

新手爸妈必知4种NG育儿法

正确育儿法,爸妈知多少?

无论是老一辈流传下来的育儿方法,或周遭亲友异口同声称赞的照顾方式,不见得全都正确。到底哪些是常见的错误育儿法?不妨先听听小儿科医师的解析,避免因为错误的照顾方式而影响宝宝健康。

NG育儿法1:母奶宝宝黄疸时,最好停喝?

吃得够、小便量够,黄疸会下降

母奶宝宝之所以会出现黄疸,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宝宝刚出生时,妈妈的奶量较少,加上宝宝的吸吮能力不佳,因此,喝到的奶量较少而引起黄疸。李佳容医师表示,鼓励妈妈多亲喂,当孩子吃得够、小便量足够,黄疸会逐渐下降。其次,如果母奶宝宝持续出现黄疸情况,是因为母奶所含的成分会干扰黄疸下降,除非新生儿的黄疸数值极高,甚至接近必须进行换血治疗,才会建议停喂母奶数天,否则不需要因为宝宝黄疸而停喂母奶。

NG育儿法2:睡觉开灯能睡得更安稳?

不一定!

刚出生的新生儿尚无昼夜之分,在睡觉时开着灯,不见得会令他有安全感、睡得更安稳。然而,建议爸妈可以在白天开灯、晚上关灯或开小灯,训练宝宝分辨白天与夜晚的不同,养成规律的日夜作息。

NG育儿法3:全身包紧紧才不会被惊吓?

包巾包着较有安全感

出生1、2个月的婴儿会有惊吓反射,用包巾包着他的手与身体会使他较有安全感,睡得安稳。不过,有些孩子出生1个月后即不愿意被包巾包着,父母必须视孩子的状况而定。但原则上,宝宝出生2个多月后惊吓反射会逐渐消失,此时不一定要包包巾。另外,有些父母担心孩子会用手抓伤脸,帮孩子包手套,其实待孩子满月后就不用再包手套,让他学习用手探索这个陌生的环境。

NG育儿法4:早点让孩子学站和走,有助发展?

容易站不稳或站不起来

孩子仍在学爬阶段,有些家长却急着让孩子学站、学走,又或者孩子发展到学习站和走时,父母却认为要多爬才能刺激感觉统合,强硬要求孩子爬。对此,李佳容医师强调,孩子是独立的个体,应视孩子各阶段发展而给予适合的训练与学习。如果发展还没到走的阶段,即使家长要求孩子站,由于腿部较无力,也容易站不稳,甚至站不起来。

相关推荐

0-3岁宝宝情商培养忽视几大

0-3岁是宝宝性格、习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第一关键期。把握这段黄金时期,给宝宝充分的情商教育,对于宝宝未来幼儿园、小学、青春期及成人阶段,奠定积极健康的性格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在3岁前,父母该如何进行宝宝情商教育呢?下面就来看看宝宝情商教育的六点。 点一:同情心和爱心 孩子从出生起就具有同情心,一个9个月的婴儿在看到另一个婴儿啼哭时也会触景生情,毫不吝啬地落下眼泪,这是同情心最简单、最原始的表达方式。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你应该帮助他在平常的生活和玩耍中进一步培养这种好的品质。你可以不定期

孩子养成自己想办的习惯

把选择权交给孩子,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虽然你很明白什么事该怎么做,但是你应该给孩子一个机会,让他学习独立作决定。他从自己的失败、错误中学的东西比你给他的正确指导学的东西多得多。孩子知道:有些事情父母可以提意见,但最后决定权还在于你,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这样作决定的事会越来越多。 培养孩子责任心。多指导,少批评。不事事指使孩子,最好有沟通,征得孩子的同意。当孩子自己承诺的事没有做到时,让他知道自己负责的重性。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不什么都教他们。让他自己去试,失败了也没关系。

婴幼儿看电视注意事项

2岁前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期,此阶段孩子与人的直接互动有益其大脑发育,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其社交、情感和认知技能。然而调查显示,美国有近75%的婴幼儿在2岁前就“泡”在电视节目中了。为此,美国儿科学会专门对婴幼儿看电视的问题,提出了以下注意事项。 1.不建议2岁以下婴幼儿看电视或视频。 2.2岁以上幼儿每天看电视时间应控制在1~2小时。 3.电视节目应适合幼儿年龄,避免任何暴力镜头。所选电视节目应有利于儿童发展语言和社交技巧。 4.将看电视当成一种特权或奖赏。孩子做完阅读任务、家庭作业或者指定任务后,才允许看

幼儿园安全教育的重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必不可少,因为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 在幼儿园里,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应放在工作的首位,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帮助幼儿掌握安全知识呢

80后育儿不见得都靠谱

一、不靠谱的育儿 1.没原则性的育儿 有些家长认为,家长和孩子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这对孩子的教育和成长都是很重。这种观点是对的,但是,育儿有原则,不可以毫无章程,也不可以对孩子言而无信。 2.放养溺爱式的育儿 很多年轻父母可能会认为孩子自由发展,所以,对孩子采取了放养溺爱式的教育方。然而若是一味地放养和溺爱,易使孩子变成熊孩子,任性妄为、目中无人、骄纵捣蛋等等便成了孩子的代名词。 3.攀比方式的育儿 家长喜欢拿孩子去和别的孩子多对比,把别人的长处或者短处和自己的孩子作比较,甚至别人

如何杜绝幼儿园虐童发生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业作为天底下最光辉的行业,肩负着培育优秀人才、巩固国家发展的重职责。作为启蒙教育的第一站,幼儿园对孩子的未来发展起着重的作用。但幼儿园幼儿园虐童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了。教育部门三令五申,曾多次整顿规范幼儿园管理,但为何这种伤害儿童的事件还是不断上演? 首先,幼儿园教师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学前教育尚未纳入义务教育范围,许多民营幼儿园教师虽然有教师之名,却没有正式的教师编制,在待遇上和公办教师相差十分悬殊,因此造成不少民营幼儿园教师流动性较大。 其次,幼儿园教师压力过大。因为传统观

孩子6岁之前慎用挫折教育

关键一。正确评价孩子随便夸孩子“聪明”、“漂亮”这类孩子自己也无掌控的词语。告诉孩子,什么是勇敢,并用勇敢肯定他努力的行为。勇敢是个非常好的词语,为孩子正确解读什么是勇敢:你敢吃妈妈给你的漂亮蛋糕,那不叫勇敢,因为你本来就喜欢做这件事;勇敢是害怕失败、不敢做还能去做。 平时孩子有细小的克服都及时肯定他是个勇敢的人。也可以评价孩子坚持、努力等孩子自己可以掌控的词语。如果夸聪明,孩子一旦遭遇失败,就不知道怎么让自己聪明了。 关键二。不轻易代劳 当孩子做一件事没有成功的时候,家长们不能轻易代劳。例如,

父母的教育方式决定孩子的性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但儿童个性的缺陷不良的行为习惯也是父母所造成的,父母的教养态度,大致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专横的遵循封建旧规的家庭。这类家庭常常强调辈份,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看父母脸色做人,这就可能形成胆小、自卑的心理,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

如何培养孩子感恩的心

父母是教会孩子感恩的第一任老师 感恩,是为了让孩子们懂得尊重别人,对别人的给予心存感激。教育孩子感恩就从父母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家庭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学校;父母是孩子第一个,也是永远的老师。父母自己做到关心、感恩老人,关爱、感激他人,孩子自然会受影响。特别是接受帮助时,一定表示感谢。父母知道,孩子的好品质、好行为是不断培养出来的。父母孩子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做起。人都是在经历中懂事,如果只是简单浅显地对孩子说,孝敬父母长辈,感恩,他们根本无理解,培养孩子养成一种习惯,他们才会渐渐形

重视多种抽动综合征患儿

1、从家庭教育入手,抽动症患儿注意力容易涣散,情绪易激动或消极悲观,与周围的人关系不融恰。作为家长细心关注孩子平时的一举一动,尽量鼓励孩子,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而予以赞扬,让孩子心态得以改善。 2、培养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与兴趣,患儿由于病症的干扰,常会出现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常常不好。此时的家长大多采用喋喋不休的说教或是强制命令的手段让孩子抓紧学习,但由于患儿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反抗情绪,其结果很可能适得其反,孩子在强制下虽然学习了,但学习的效果和学习成绩却很少得到提高,或者抓紧一点就学得好一点,稍一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