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中药的煎煮方法

中药的煎煮方法

1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忌用铜、铁器皿。

3浸泡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中药饮片煎煮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60分钟。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将中医饮片适当加压后,以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遍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0.5~1厘米即可。

4煎煮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2次。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一般头煎的煮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用小火煎10~20分钟。

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煎煮时间可缩短5~10分钟,而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煎煮时间宜增加10~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5剂量

中药煎煮后每次所取得的药液量成人一般为150毫升,学龄期儿童为100毫升,婴幼儿为50毫升。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前不要洗

中药煎煮前不要清洗,因为水洗可能会使有些中药的水溶性成分丢失,会使粉末类药材丢失,会使部分药材的辅料丢失,影响药物疗效。

泡脚治疗失眠的中药方

1、磁石30克、菊花15克、黄芩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骨30克、合欢花l 5克;

2、磁石60克、菊花20克、黄芩15克、夜交藤30克;

3、夏枯草30克,桑枝2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

4、丹参20克、远志20克、石菖蒲20克、珍珠母30克、酸枣仁{打碎}20克、黄连10克、白芍20克。

把中药都到入锅中后加入凉水,中药煎煮前,最好先用凉水浸泡药物约30分钟,因为凉水能穿透植物的表面,使药物湿润变软,细胞膨胀,让有效成分能更容易溶解入水中。煮中药一般先用猛火,待水沸后改用小火,煎煮约30分钟,在煎药期间,将药搅拌二至三次,药煎好了!接一盆凉水,把煎好的中药倒入盆中,就可以泡脚了。

孕妇使用中药的注意事项

“胎前三禁”

孕妇使用中药要很小心,要照顾到孕妇的身体和体内胎儿的健康状况,防止胎儿不健康,甚至是流产。

与用西药一样,妊娠期用中药也宜慎重,可用可不用的药应该不用。凡辛散耗气、大辛大热、滑利、祛淤、破血、有毒的药品都应慎用或禁用。

古代名医徐之才、巢元方有“胎前三禁”之说,即禁发汗、禁攻下、禁利小便。因为过汗会亡阳伤气,过下则亡阴伤血,过利小便则损伤津液。

妊娠慎用和禁用的药物

一、辛散大热药物。如生麻黄、细辛、肉桂、干姜、胡椒等。

二、破淤药物。如桃仁、红花、益母草、三棱、莪术、水蛭、虻虫、穿山甲、乳香、没药、土鳖虫、干漆、苏木、刘寄奴、茜根等。

三、滑利攻下药物。如大黄、芒硝、巴豆、滑石、木通、牵牛子、冬葵子、芫花、商陆、大戟、甘遂、牛膝、皂角等。

四、芳香走窜药物。如丁香、降香、麝香等。

五、催吐药物。如常山、藜芦等。

六、有毒药物。如马钱子、附子、草乌、川乌、南星、半夏、蜈蚣、两面针、雄黄等。

七、其它如鸦胆子、九里香、漏芦等。

煎煮滋补中药要注意5大方面

1.时间要适宜

补药煎好后,应将头煎、二煎、三煎混合,分晨起空服或晚上睡前服用较好。一般放置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以免滋补中药的药效成分损失。

2.用具有讲究

煎煮药用具应选陶瓷沙锅、瓦罐或搪瓷器皿,铁、锡、铝等金属器皿均属禁忌之列。

3.辨类煎仔细

煎补药时,如药中含有鳖甲、龙骨、龟甲、虎骨、鹿角等骨质、贝壳类补药,应先打碎煎30—40分钟后再下其他药物同煮;而黄芪、党参、首乌等调理滋补药应用文火煎1小时再复煎一次,以免浪费药材。

4.水火要相宜

水指水量,火即火候。煎滋补中药时将药放入锅内,加清水浸没药材,头煎水量以浸没药材2厘米为宜,二煎以水浸没药材0.5厘米为宜。一般先将药物浸泡20~30分钟,再经文火头煎40~60分钟,二煎40分钟左右。

5.锅盖要盖严

煎药时为使药物煎透,必须盖上锅盖。特别是滋补药品的贵重中药如人参、鹿茸等更应关盖文火煎熬。滋补药应煎2或3次,每次煎成200~300毫升为宜。

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煎中药怎样掌握火候

煎中药很讲究火候,也就是说很注意煎药火力及煎药时间的长短。火候的掌握也要根据药物的性质。解表类药物气味芳香,含挥发油的有效成分居多。

久煎能使之过度挥发而造成损失,一般宜用武火急煎法,煎煮时间要短,头煎药煎沸15分钟即可,二煎药煎沸10分钟即可。

补益类药物,因其滋腻质重,需久煎方能出汁,一般用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熬,头煎药煎沸后,再用文火煎熬20~30分钟,二煎药煎沸后用文火煎熬30--40分钟。

煎煮时间长的药物,在煎煮过程中需搅拌2~3次,以防底层药物焦糊。有些人不小心将中药煎糊了,便又加水再煎,给病人服用,这样做是不妥当的,甚至会发生危险。因为焦糊的药物可能会发生质的改变。

煎煮中药并非越久越浓

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以为中药煎煮越浓效果越好,煎煮时间越长,有效成分越多,其实不然。

煎中药是将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不断释放、溶解的过程,当中药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过程就停止了。

再连续不断地煎,不仅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继续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不断蒸发而减少,甚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时间的高温中遭到破坏,导致药效降低。

由此可见,中药并非煎得越久越好,不同的处方,煎开后的时间要求也不同,应遵医嘱。

煎煮中药四细节

一、煎药前的浸泡

一般加冷水漫过药面,浸透后再煎煮,则有效成分易于煎出。一般浸泡30分钟左右即可,但也要根据药材自身质地的轻重和季节、温度的差异分别对待。花、草、叶可浸20分钟;根茎、种子、果实及矿石、甲壳类药材宜浸泡30~60分钟。总之以药材浸透为准。

二、煎药用具的选择

煎煮容器与药液质量关系非常密切,历史记载认为,“银为上,磁者次之”,不主张用锡、铁之类的锅煎煮。因为有些药物遇到锡、铁等金属后会发生沉淀, 降低溶解度,甚至会引起化学变化,产生副作用。目前多主张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铁锅、铜锅,最好也不用铝锅及不锈钢、搪瓷容器来煎药,以确保中药的疗效。

三、煎药用水的选择

水是煎煮中药汤剂的最常用溶媒,一般宜选用洁净的冷水,如自来水、井水、蒸馏水等。用水量应视药物的重量、体积、吸水能力、煎煮时间、火候及所需的 药量等因素来决定,一般以水漫过药物半寸左右为宜。煎药的用水量应一次加足,不要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

四、煎药的火候

煎煮中药有“武火、文火”之分,急火煎之为“武火”,慢火煎之为“文火”。一般先武后文,即开始用大火,煎沸后改用文火。不同的方剂需用不同的煎煮时间。治疗外感表证的发汗解表药煎煮时间宜短,治疗虚证的滋补药煎煮时间宜长。

为什么中药煎两次就可以了 中药的煎煮方法

1、把中药在砂锅内加水(一般都用自来说,如果条件允许,新鲜的井水最好)至没过药二到三手指。泡40分钟左右。主要是要泡透,这样才能容易煮出有效成分。夏季泡时间短些,冬季泡的时间长些。

2、然后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煮20分钟左右。至于煮的时间长短,也要看药方的成分,医生也会单独交代的。如果是解表药,一般在15分钟即可。滋补药则需要20分钟以上。如人参,西洋参之类则应另煮,然后兑到汤里,渣则食下。以充分利用药效。

3、一服药要煮两次。将第一次的药液滤出,然后再加适量的水(可较第一次少加些),用同样的方法煮。滤出第二次药液与第一次药液混合(有的地方第一次与第二次分开喝)。分二或三次服下。一般情况下,健胃药宜饭后服,滋补药饭前服。

煎中药要不要盖盖子

中药煎煮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比如说中药煎煮要不要加盖子。

要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茵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煎透。

怎样正确煎煮中药 煎药水位选择

由于饮片均为失水后的干品,一旦加水引起药材细胞膨胀时,会吸收大量的水份,因此煎药时需要加够水量,不能中间数次加水,更不能把药煎干了再加水重煎,煎干的药应弃掉。每剂药一般煎2-3次,第一煎水量可多些,一般以漫过药面3-5cm为宜,第二、三煎水量可略少,每次煎得药量100-200mL左右,一般一日服用一剂,将两次或者三次煎煮的药液合并,分2-3次温服。

煎煮中药7大注意事项

1、中药要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2、选择合适的水

水质同样会对中药的药效产生影响。对煎药用水,历代名医均有严格要求,如李时珍将煎药用水就分为雨水、露水、雪水等五种,这些水都是天然的蒸馏水,比普通的泉水、河水、井水的硬度小,更纯净,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影响。

我们虽无法像古人那样追求水质,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使用蒸馏水或纯净水,凉白开也可以。自来水可以加热一下去除其中的氯,但不能用热水或开水直接煎药,要晾凉以后才可以。

许多家庭都在用大桶装的矿泉水,但对于煎药来说,矿泉水却不是一个好选择。这是因为矿泉水中含有一些矿物质和金属离子,例如钙等,它们对中药发挥药效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3、别用铁锅

煎药容器以沙锅和陶罐为最好;玻璃容器、搪瓷容器(完好无损的)次之;铁锅、铜锅、铝锅和锡锅不能用来煎药。这是因为中药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由于铜铁铝等金属的化学性质活泼,易与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发生化学反应。

如铁易与鞣质生成鞣酸铁,使药液颜色加深,并会使药液带有铁锈味,影响药效的发挥;铝与有机酸反应,形成化合物被人体吸收后蓄积在肝、肾等组织中,对人体造成损害;铜器受热易氧化生成对人体有害的铜绿。

这些都会影响汤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汤剂的临床疗效。

4、手别碰药

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买回来的中药,大多是用纸包着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装。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许多人的手会碰到中药,殊不知,这个动作有时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种污染。因此,最好不要用手接触中药,应直接将其倒进容器内。

5、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

药熬好了,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咕嘟咕嘟”地沸腾,但有的药材,如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会有假沸现象,即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有效成分没有溶解,药效会受影响。

6、注意煎煮时间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2次。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一般头煎的煮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用小火煎10~20分钟。

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煎煮时间可缩短5~10分钟,而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煎煮时间宜增加10~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7、注意中药剂量

中药煎煮后每次所取得的药液量成人一般为150毫升,学龄期儿童为100毫升,婴幼儿为50毫升。

由于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着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相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要注重火候,火候的控制要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质地,如解表药,适宜用武火急煎,滋补药文火煎。另外,当需要用一些有毒性的中草药时,首先应慎重,要严密观察,并注意剂量是否恰当,前者时间应稍长些。其次可与一些药物配伍,以减少毒性。

中药的煎煮方法

清洗

中草药大都是生药,在出售之前一般都进行了加工炮制,煎煮之前一般没有必要淘洗。如果的确觉得草药有些脏,可在浸泡前迅速用水漂洗一下,切勿浸泡冲洗,以防易溶于水的有效成分大量丢失,从而影响中药疗效。

器具

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忌用铜、铁器皿。

浸泡

一般来说,凡人们在生活上可作饮用的水都可用来煎煮中药。中药饮片煎煮前浸泡既有利于有效成分的充分溶出,又可缩短煎煮时间。多数药物宜用冷水浸泡60分钟。水的用量一般为:第一遍煎煮时将中医饮片适当加压后,以液面淹没过饮片约2厘米为宜;第二遍用水量可少一些。头遍煎结束后,将药汁滤出,重新加水至高出药平面0.5~1厘米即可。

煎煮

煎煮中药应注意火候与煎煮时间。火候指火力大小与火势急慢(大火、急火称武火,小火、慢火为文火)。中药煎煮一般要煎煮2~3次,最少应煎2次。一般未沸前用武火,沸后用文火。一般头煎的煮沸后再用小火煎20~30分钟,二煎煮沸后再用小火煎10~20分钟。用于治疗感冒的解表中药或清热药煎煮时间可缩短5~10分钟,而用于治疗体虚的滋补中药煎煮时间宜增加10~20分钟。在煎煮过程中,尽量少开锅盖,以免药味挥发。

剂量

中药煎煮后每次所取得的药液量成人一般为150毫升,学龄期儿童为100毫升,婴幼儿为50毫升。

煎中药前为什么要用水浸泡

中药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是中药煎法中的重要一环,但在日常生活中,不少病人误认为浸泡不好,拿起中药立即煎煮,甚至为节省时间直接加热水煎煮,这样做不利于有效成分的煎出,会影响疗效。中药药材绝大多数是干品,干燥而质地细密、坚硬,有效成分已结晶或定形沉淀于细胞内,水分不易渗入,如果在煎煮之前先用冷水浸泡一段时间,药材会变软,细胞会膨胀,有效成分容易被煎出。有些药材含淀粉、蛋白质较多,如果不经浸泡而上火煎煮,会使药材表面的淀粉糊化,蛋白质凝固,堵塞药材表面的毛细孔道,水分进不去,有效成分不易被煎出,影响药物疗效。浸泡时间根据药物而定,花、叶、细茎等质地疏松的药物,浸泡半小时即可;块根、根茎、种子、果实等质地坚硬的药物,应浸泡1小时;而矿物、动物、介壳类药物,浸泡时间需更长。但要注意浸泡时间不宜过久,特别是夏季,以免药物变质。浸泡药物的水要直接用来煎药,不能倒掉。煎中药前不宜用沸水泡中药有些人认为中药煎前沸水泡,既缩短煎煮时间,又指望中药有效成分尽多溶出,这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的认识误区。

中药不宜用沸水浸泡

相对于西药来说,中药的副作用还是小一些,所以得到了人们的青睐,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科学的煎煮中药,如果煎煮不当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中医提醒,煎煮中药的时候不要用沸水泡,这样会导致药效流失!

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对中药的煎法历来都很讲究,如明朝李时珍说:“凡物汤药虽品物专精,修治如法,而煎煮者,鲁莽造次,水火不良,火候失度,则药亦无功”。清代医学家徐灵胎也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为了提高汤剂的疗效,必须重视中药的煎煮。有人习惯于在中药煎前用沸水浸泡药材,认为这样既缩短煎煮时间,又可使中药有效成分尽可能多地溶出,这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的认识误区,中药不可用沸水泡。

中药所含的蛋白质遇沸水会因骤然受热而凝固,并使细胞壁硬化,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阻碍内在成分充分溶出。中药所含高分子物质,遇沸水后易形成胶体,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中药切制、粉碎时,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热而糊化,阻碍药材毛细管通道,使水分难以渗入,成分溶解后又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煎出。芳香性中药,如薄荷、紫苏、广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遇热易挥发,则不仅忌用沸水泡,煎煮时更应后下。

一般而言,中药煎前多用凉水泡,泡30分钟左右;但有实验提示,中药煎前浸泡的最适水温为40℃~50℃,此条件既使药材湿润充分膨胀,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

如何煎煮中药

煎煮前忌用沸水泡中药

有人习惯于在中药煎前用沸水浸泡药材,认为这样既缩短煎煮时间,又可使中药有效成分尽可能多地溶出,这实际上是缺乏科学的认识误区,中药不可用沸水泡。

中药所含的蛋白质遇沸水会因骤然受热而凝固,并使细胞壁硬化,外层形成紧密的胞膜,阻碍内在成分充分溶出。中药所含高分子物质,遇沸水后易形成胶体,亦不利于有效成分渗出。中药切制、粉碎时,表面所留粉末因突然受热而糊化,阻碍药材毛细管通道,使水分难以渗入,成分溶解后又难以向外扩散,最终影响成分煎出。芳香性中药,如薄荷、紫苏、广木香、砂仁、豆蔻等,含挥发油及挥发性物质,遇热易挥发,则不仅忌用沸水泡,煎煮时更应后下。

一般而言,中药煎前多用凉水泡,泡30分钟左右;但有实验提示,中药煎前浸泡的最适水温为40℃~50℃,此条件既使药材湿润充分膨胀,又提高有效成分煎出率。

煎煮中药需要盖盖子吗

使中药切片煎透,让药中的有效成分充分煎出,应以加盖煎为好。尤其是煎煮的药中含有可随水蒸气挥发的成分时,如薄荷、藿香、砂仁等,最好加盖煎煮。这样可使含药物挥发成分的水蒸气在盖内凝集,变成水珠滴回药罐内,由此减少药物有效成分的丢失。

对于多数质地坚实的根、种子或动物药物,如人参、黄芪、黄精、麦冬、五味子、蛤蚧、龙骨、牡蛎等,亦应加盖煎煮,可使药物有效成分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多地被煎出,以提高药物的疗效。

对于那些质地松散、体积较大的中药,如丝瓜络、通草、菌陈、菊花、桑叶等,煎煮时由于药液易外溢,就不应加盖煎煮,并要随时搅拌,使其均匀被煎透。

中药能隔夜再煎吗 一副中药煎煮几次最佳

通常来说,一副中药一天煎三次为最佳,为了充分利用药材,很多人习惯煎完头次药之后,将药渣保留到晚上甚至第二天,实际上药渣最好是不要隔夜,应该在煎完头次药之后,立刻加温水煎第二次,以防药渣变质;而且第一道药和第二道药浓度不同,要使其药力得以维持的话,最好将两次煎好的药液混合后再均匀的分成两碗。

相关推荐

中药是不是越浓越好

其实不是的,常见的就是中药在固定的时间段就已经是成型了,药效就会在这个时间段内保持。 中药煎煮中药饮片中的有效成分不断开释、溶解的进程,当中药饮片中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浓度平衡后,这一进程就中止了。再接连不断地煎,不只不会使药物内的有效成分持续分出溶解,反而令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不断蒸腾而削减,乃至使有效成分在长期的高温中遭到损坏,致使药效下降。

干马齿苋煮水几分钟

10-15分钟。 马齿苋属于中药中的清热解毒药,其味酸,性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痢疾、热毒疮疡、崩漏便血等症,中医认为清热解毒药煎煮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建议煮10-15分钟左右即可,煮的时间过短,药物成分无法完全析出,煮的时间过长,则可能会导致药效丢失。

中药不用微波炉原因有三

1.药材变性 微波炉的加热原理是通过微波作用于食物,使其内部分子产生震动而产热的。用微波炉煎中药时,药材内部分子震动产热的过程中,使药材分子发生破坏变质,失去原有效能。 2.煎煮方法各异 中药的质地、性质往往有显著差异,因此,煎煮方法或煎煮时间常不同,有先煎、后下、包煎等。煎药容器通常加盖,如果用微波炉很难确切知道中药什么时候煮开了,加入的水是否足够,煎煮过程中也不方便搅拌中药。 3.火候和时间难以掌握 煎药讲究火候,若用微波炉煎药,火候和煎煮时间难以掌握。煎中药要先用大火煮沸,后转文火煮15~20分钟。

中药要用什么水

1、煎药需用白开水 现在人们熬药都有些“懒”,打开自来水就直接用。其实,熬药的水不能图省事,还是要把烧开的水晾凉后再使用,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2、关于器皿的选择 一般用沙锅,能用紫砂煲最好,搪瓷器皿次之,但千万不要用铁锅或铝锅等金属器皿。 3、挥发药要盖盖子煮 挥发药盖着盖儿煮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

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中药要多长时间

中药所需时间因药性而有所不同,如解表药不能久煎,通常煮沸后15分钟即可;味厚滋养的补益药,煎煮的时间宜长,煮沸后要再用文火熬1小时左右,以使 药中的有效成分更好地溶于水中。另外,一些毒性较大的药物经慢火久煎后,可以减低或消除其毒性,如附子、生半夏等,煎煮的时间也要稍长一些。药熬好后要趁 热将药汁滤出,每剂药一般只煎两次。

中药的正确方法

煎煮容器以陶瓷、砂锅为最好,其次为不锈钢锅、搪瓷锅以及耐高温的玻璃器皿,因为这些容器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不易与所煎中药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一定忌用铁锅、铜锅和铝锅,因为这些元素可与中药中的某些成分起化学反应,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使有效成分易于浸出。一般以花、叶、茎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15分钟。以根、种子、根茎、果实类为主的药物浸泡时间一般为半小时。 1、煎煮用水:一般使用无污染的自来水即可,忌用反复煮过的水或隔夜水煎煮中药。 2、加水量:经验加水量是超过药物表面3~5cm;理

大暑吃什么传统食物 喝伏茶

大暑之后,气温将会变得十分的炎热,这个时候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喝伏茶的饮食习惯,伏茶的主要原料是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几种传统中药煎煮而成,有清凉消暑的养生功效。 某些地区还有在大暑喝擂茶的习俗,另外许多人家还会将后院晒干的乌梅制作乌梅茶饮用。

车前子为什么要包煎

车前子是需要包煎的,因为车前子属于种子类中药,而种子类的中药多含有大量的黏液质,如果不包煎而直接混入汤剂中煎煮的话,因其黏腻,所以易黏糊锅底,把药煎糊,并使药液混浊,所以车前子最好还是包煎为好。

痔疮怎么清洗肛门 熏洗宜用热水

如果痔疮患者是用艾叶、蒲公英、苦参等中草药煎煮的药水进行熏洗的话,建议煎煮后,就使用热水熏洗,这样的做法可以让水汽中带有药性成分,充分热行到痔疮患处,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之后等中药的水温度降低了,再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浪费药材的同时也有治疗作用。

大暑节气应吃的菜品 喝伏茶

大暑之后,气温将会变得十分的炎热,这个时候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喝伏茶的饮食习惯,伏茶的主要原料是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几种传统中药煎煮而成,有清凉消暑的养生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