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鸟巢蕨的作用和功效

鸟巢蕨的作用和功效

鸟巢蕨直接种于假树或木段上,但须经常喷水,以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鸟巢蕨喜温暖、潮湿和较强散射光的半阴条件。在高温多湿条件下终年可以生长,其生长最适温度为20-22℃ 。不耐寒,冬季越冬温度为5℃ 。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盛期需多浇水,并经常向叶面喷水,以保持叶面光洁。

蕨类植物,近年在观叶植物中可谓是一枝独秀,深受人们的喜爱。特别是那经过人为加工而成的鸟巢蕨,或单丛呈吊篮状垂挂,可给居室播清扬凉,或在截短的棕榈桩干、蛇木桩干的不同部位附生配置大小不同的植株,仿佛如多头苏铁树态,既有铁树刚烈的英雄气势,又有蕨类植物本身所特有的飘逸气质。其叶带状如古代飞天神女的罗衫翠影轻飘,其丛状附生植株又如同鸟巢悬挂树端。

国际上流行用其来制作大型悬吊或壁挂盆栽,用于宽敞厅堂作吊挂装饰,或将单丛的鸟巢蕨分别附生固定于一段树干的不同高度部位,形成粗壮的古树模样,摆放于大厅或走廊上犹如古树列队。用鸟巢蕨装饰的室内,别具一番独特的热带风光情调,更可增添几分生动的自然野趣。

蕨根粉的功效与作用

蕨根粉是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野生植物,既可入药又可食用,富含铁,锌,硒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及多种必需氨基酸,其VC含量高达28.6多毫克/百克以上。《本草纲目》载“蕨根祛热解毒,利尿道,令入睡,补五脏不足”。蕨根淀粉是人们历来十分喜爱的野生珍稀食品。

蕨根粉主要由成分特殊的高级淀粉组成。《本草纲目》曾记载,蕨根有滑肠通便、清热解毒、消脂降压、通经活络、降气化痰、帮助睡眠等功效。有“清热解毒,降低血压,治疗冠心病”之功能。对咽喉疼痛、牙周炎、清火、泻痢也有很好的食疗效果。因此,非常适合老年人作为食疗食品和夏季凉菜食用,是老人、孕妇、儿童理想的营养佳品。

蕨菜为什么苦

一、蕨菜只有少数可食用,荚果蕨、鹿角蕨菜与肉桂蕨都可食用。凤尾蕨长有羽状复叶,比荚果蕨味道苦,还有一种鸵鸟蕨菜,每株上可采摘3~5棵。蕨菜根和一小部分茎都可食用,叶子已舒展开的蕨菜不应再食用。蕨菜可以冷食也可热食。

1.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2.鲜品在食用前也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

3.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二、食疗方法

【性能】:味甘、微苦,性寒。能清热解毒,利湿,滑肠。

【成分】:含麦角甾醇、胆碱、甙类、鞣质、淀粉等。

【用途】:用于湿热腹泻或痢疾;小便小利,或妇女湿热带下;大便秘结,或习惯性便秘。

【用法】:煎汤,研末,或煮食,炒食。

【注意】:用以滑肠通便,须作菜食。炒肉或煮汤甚美。作菜食,因经过浸、漂、加热,清热解毒、利湿作用较弱。素食、久食能伤人阳气。

三、蕨菜的【功效】: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下气降压。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3.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4.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主要功效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下气降压。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3.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4.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蕨菜只有少数可食用,荚果蕨、鹿角蕨菜与肉桂蕨都可食用。凤尾蕨长有羽状复叶,比荚果蕨味道苦,还有一种鸵鸟蕨菜,每株上可采摘3~5棵。蕨菜根和一小部分茎都可食用,叶子已舒展开的蕨菜不应再食用。蕨菜可以冷食也可热食。

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再烹制各种美味菜肴;

鲜品在食用前也应先在沸水中浸烫一下后过凉,以清除其表面的黏质和土腥味;炒食适合配以鸡蛋、肉类。

蕨菜的功效与作用

蕨菜味甘,性寒;归肝经,胃经,脾经,大肠经。清热利湿;止血;降气化痰。主感冒发热,黄疸,痢疾,带下,噎膈,肺结核咳血,肠风便血,风湿痹痛。蕨菜具有减肥去脂、健身美容、延缓衰老、消暑、去热、增加食欲等功效。

1、清热解毒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消炎的功效。

2、止血降压:蕨菜中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 和皂角素等物质,可以扩张血管,显著降低血压,血脂和胆固醇,改善心血管功能。

3、健体抗病: 蕨菜可制成粉皮,带粮充饥能补脾益气,强健身体,增强地抗病能力。适用于腰膝酸软干咳,经常食用蕨菜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症,并对荨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

4、解毒利尿:蕨菜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杀菌消炎、止咳利尿、安神降压、健胃降气、祛风化痰等作用,蕨菜所含的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民间用蕨菜可治疗腹泻、痢疾、小便不通、肠风热毒等病症。

薇菜和蕨菜的区别

1、薇菜是蕨类植物中紫萁科紫萁属紫萁类孢子体嫩叶的加工品,绒毛细小。有光润皮肤的功能,有“美容仙师”的称号。经常食用可以调节人体生理功能,对人体的营养保健,增强体质有一定作用。它还具有“抗癌”的作用,是兼保健、食用为一体的珍贵天然野生食品。由于无法进行人工培植,显得极其珍贵,有“野菜之王”的美誉。

2、蕨菜又叫作龙头菜、如意菜等。一般株高达一米,根状长而横走,有黑褐色绒毛。早春新生叶拳卷,呈三叉壮。柄叶鲜嫩,上披白色绒毛,羽状分裂,下部羽片对生,褐色孢子囊群连续着生于叶片边缘,有双重囊群盖。营养丰富,可直接炒食,与肉炒食,味美可口,营养丰富。具有润肺理气,补虚舒络,清热解毒的功效。经常食用可治疗高血压、头昏、子宫出血、关节炎等症,并对麻疹、流感有预防作用。是山野菜中的上品。

3、这个薇根本不是蕨。薇是小巢菜,也说是野豌豆苗,蕨就是蕨。皇叔啊皇叔,你们为什么要吃野豌豆苗,不吃蕨菜呢?蕨的营养和口感比野豌豆苗好多了唉。野豌豆苗放水里煮一煮,清汤寡水的,跟红军长征过草地吃草根没什么区别,两顿下去,嘴里淡出鸟来,面有菜色,见什么都想啃两口。蕨菜多好吃啊,滑溜溜、脆生生,营养价值又高,维生素从A到F都有,还含淀粉,多吃几顿,就是瘦身轻体,快赶上修道的了。《诗经》里关于蕨的诗是《召南草虫》,第二段说: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意思是说:我到南山去采蕨,采蕨只是哄娘的也。到了南山不见他,心里忧愁脸不悦。到了南山见到他,心儿欢喜语切切。蕨,没有那么多的承载负重,它只是青年男女相好的媒介。如果现在有一个青年暗恋某人,送一把蕨菜,就是暗送秋波了。春天的蕨菜就是秋天的菠菜。

蕨菜的功效与作用

一、蕨菜降血糖的功效与作用

肉桂能够降血糖,在佐餐的时候服用一勺肉桂粉,可以有效降低餐后血糖升高的可能。肉桂中的营养成分能够激发机体细胞,让细胞正常的抵御胰岛素的作用,让人体 中的糖分代谢速度加快,提高血糖的利用作用。多吃蕨菜后,人体糖分分解更加快速。所以肉桂也是很多糖尿病人日常值得作为食谱调理的食材之一。

二、蕨菜治疗胃溃疡的功效与作用

蕨菜对胃形成保护作用,对胃溃疡的蕨菜显着的治疗效果,同时还可以保护胃可以保护胆脏,所以蕨菜是一个非常全面的护胃功臣。蕨菜通常可以熬粥熬汤来吃或者泡水都是一个好方法,有胃溃疡问题的人就可以选择。

三、蕨菜抗衰老的功效与作用

蕨菜可以减缓人体的衰老,促进心血管的真正发展,加强人体机能,保护人体原理病菌,癌症的侵扰。

鸟巢蕨的栽培技术

繁殖技术

鸟巢蕨可用孢子繁殖和分株繁殖。

孢子繁殖

1、播种孢子:春季先将细沙和腐殖土拌匀,经高温消毒,装入播种盆内压平,将成熟的孢子均匀撒播在盆土上,然后连盆浸入浅水中,利用渗透作用,使盆土充分湿润,上盖玻璃保湿,并将其置于温润阴凉处,7天至10天孢子即可萌发,经1个月左右,就会长出绿色的原叶体,3个月后待其长出几片真叶时,方可上盆培育。

2、分株:一般在4月中下旬进行,选择生长健壮的植株,将其根状茎连同叶片和根丛切割成若干块,或扒下旁生的小植株,剪去叶片的1/2,分别上盆,以少量的腐叶土覆盖,为其创造一个湿润通风、排水良好的小环境,环境温度控制在25℃左右,成活率较高,需注意盆土不能太湿,以免引起烂根。分株是花卉爱好者最为行之有效的繁殖方法。

3、组培:生产性大量繁殖,可利用其顶生短茎、幼叶或孢子等作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快繁,可在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统一规格的商品苗。

分株繁殖

植株生长较大时,往往会出现小型的分枝,可在春末夏初新芽生出前用利刀慢慢地把需要分出的植株部切离,再分别栽植即可。鸟巢蕨产生的分枝较少,少用常见的分离子株的办法分株,通常将生长健壮的植株在春末从基部分切成2-4块,并将叶片剪短1/3-1/2,使每块带有部分叶片和根茎,然后单独盆栽成为新的植株;盆栽后放盆栽后放在温度20度以上半阴和空气湿度较高地方养护,以尽快使伤口愈合。盆中栽培基质稍湿润,不可太湿,否则容易腐烂。待新叶生出后可逐渐恢复原来的形状。[4]

种植准备

1、以疏松、排水和通气性好的5-40mm规格的进口泥炭,将泥炭打碎加水拌匀,(加水的标准:加水拌匀后,手紧握一把泥炭,水从指缝中渗出)待上杯种植。9cm盆每盆的泥炭用量约 250毫升,一包300升进口泥炭可以装1200杯左右。

2、种苗挑选:选择专业生产的优质种苗,苗高5-9cm,冠幅9-12cm,无病虫害、无枯叶、黄叶。

3、上盆:小盆栽一般用口径为9cm规格盆子种植,种植时先在杯底垫2cm左右基质,再将筛苗移入杯中,小苗种植不宜过深,以平植株基部为宜;基质松紧适中,装至杯子9分满,1株/盆。

相关推荐

孕妇可以吃蕨菜吗

蕨菜 蕨菜,又叫拳头菜、拳菜、猫爪、龙头菜、鹿蕨菜、蕨儿菜、猫爪子、蕨苔、锅莲、蕨蕨。属于凤尾蕨科。其食用部分是未展开的幼嫩叶芽以及上半段较嫩的茎干,它的根部含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其他微量元素。 蕨菜在我国分布较广,喜生于浅山区向阳地块,多分布于稀疏针阔混交林。 蕨菜的营养价值 蕨菜嫩叶含胡萝卜素、维生素、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钾、钙、镁、蕨素,蕨甙、乙酰蕨素、胆碱、甾醇。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等。每100克蕨菜所含营养素如下:热量(39.00千卡)、蛋白质(1.60克)、脂肪(0.40克)、碳

高血压能吃蕨菜吗

蕨菜是一种常见的绿色野菜,不但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粗纤维素,蛋白质,钾,钙等,由于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减少了肠道对脂肪吸收的作用,所以说明高血压是可以吃蕨菜,也可以减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从而能抑制高血压。 蕨菜只有少数可食用,荚果蕨、鹿角蕨菜与肉桂蕨都可食用。凤尾蕨长有羽状复叶,比荚果蕨味道苦,还有一种鸵鸟蕨菜,每株上可采摘3~5棵。蕨菜根和一小部分茎都可食用,叶子已舒展开的蕨菜不应再食用。蕨菜可以冷食也可热食。 1. 蕨菜可鲜食或晒干菜,制作时用沸水烫后晒干即成。吃时用温水泡发

干蕨菜的功效作用 清热解毒

蕨菜是一种性味甘、寒的食物,可以很好的去除体内热气,里面含有的蕨菜素对细菌、病毒有一定抑制作用,所以干蕨菜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对一些热性症状及细菌、病毒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都具有缓解作用

蕨菜根的功效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4、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5、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6、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蕨菜知识: 蕨菜别名龙头菜、如意菜、乌糯、拳菜,是野菜的一种。蕨菜鲜嫩细软、余味悠长,且营养价值高,

蕨菜功效

蕨菜是野菜的一种,也是人们最喜欢吃,吃的最多的野菜之一,而蕨菜具有清肠健胃的保健功效,经常吃蕨菜对身体有一定的好处,而蕨菜的营养价值也是很高的,对于治疗疾病,聚财的功效作用,蕨菜的药用价值也是很高的,尤其是蕨菜对很多细菌具有抑制的作用。针对很多常见病蕨菜可以发挥神奇的效果。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4、蕨菜能清肠排毒

铁线蕨的品种分类

扇叶铁线蕨 叶片扇形至不整齐的阔卵形,2~3回掌状分枝至鸟足状二叉分枝;中央羽片最大,小羽片有短柄。 鞭叶铁线蕨 又称刚毛铁线蕨,叶线状披针形,长约10~25厘米,顶端常延长成鞭状,着地生根。叶剑长方形,一回羽状或二回撕裂,上缘和外缘常深裂成窄的裂片,下缘直而全缘。 楔叶铁线蕨 叶宽三角形,2~4回羽状分裂,裂片菱形或长圆形。

蕨菜干的营养价值

蕨菜作为野菜种类之一,在营养价值和功效上比很多人工种植的蔬菜好。蕨菜被称为“山菜之王”,制作成蕨菜干后依然蕴含了丰富营养成分,如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还有蕨素、蕨甙、甾醇等特有的营养素。 1、蕨菜干含有粗纤维成分,这对促进肠胃蠕动有很好的帮助,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民间常用蕨菜、蕨菜干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 2、蕨菜干中的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起到清热解毒、杀菌清炎功效,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 3、蕨菜干的某些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功效,血糖高的人可适量

鸵鸟蛋的功效作用 益智健脑

鸵鸟蛋中富含卵磷脂的成分,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脑细胞的活性化程度,提高记忆力与智梨的水平,起到一定的益智健脑的作用

蕨菜的营养价值

1、蕨菜素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用于发热不退、肠风热毒、湿疹、疮疡等病症,具有良好的清热解毒、杀菌清炎之功效; 2、蕨菜的某些有效成分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 3、所含粗纤维能促进胃肠蠕动,具有下气通便的作用; 4、蕨菜能清肠排毒,民间常用蕨菜治疗泄泻痢疾及小便淋漓不通,有一定效果; 5、蕨菜可制成粉皮、粉长代粮充饥,有补脾益气,强健机体,增强抗病能力; 6、近年来科学研究表明蕨菜还具有一定的抗癌功效

干蕨菜的功效作用 保护血管

干蕨菜中的粗纤维有一定降低体内甘油三脂、胆固醇含量的作用,所含有的维生素C、硒等抗氧化物质,则具有增加血管弹性,扩张血管的作用,所以干蕨菜食用有保护血管的功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防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