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产后妈妈感冒的辨证施治办法

产后妈妈感冒的辨证施治办法

(1)风寒感冒:党参、葛根各12克,桔梗10克,防风、半夏、前胡、茯苓、苏叶各9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可连用3---5日。具有扶正解表、宣肺止咳等功效。

(2)风热感冒:金银花、连翘各15克,荆芥、桔梗、牛蒡子、豆豉、芦根各10克,薄荷、甘草各6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可连用3~5日。此方具有辛凉解表、清热生津等功效。

(3)暑热感冒:产妇暑热感冒,中医称“暑温’’,西医叫产褥中暑,常分暑伤津气、暑人心包两种证型,可分型辨证施治。

①暑伤津气。西瓜翠衣30克,石斛、荷叶梗、粳米各15克,西洋参、麦门冬各10克,知母6克,黄连、甘草各3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此方具有清暑益气、养阴生津等功效。

孕妈妈感冒的辨证施治方法

中医学认为,孕妇感冒初期,病热轻浅者,可治病以安胎;如病势较重“而壮热日久不退者,或风疹泛起较甚者,从优生优育角度考虑必要时应终止妊娠。

”《医门棒喝·叶氏温病论》日:“凡温病初起'发热而微恶寒者,邪在卫分;若舌深绛,烦躁不寐,或夜有谵语,已入血分矣。”

所以,孕妇感冒应根据邪气所在部位辨证论治,凡卫分证者,可用辛凉解表;而气分证热邪壅肺者,宜用清热宣肺。

(1)卫分证:金银花、连翘、淡豆豉各15克,荆芥穗、竹叶、桔,梗、牛蒡子、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可连用,“3~5日。此方具有辛凉清热、解表发汗等功效,使病去胎安。

(2)气分证:石膏、鱼腥草各20克,炙麻黄、杏仁、黄芩、知母、甘草各10克。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2次服用,可连用3~5日。此方具有清热宣肺、化痰止咳等功效。

口干的辨证施治

1.外感风热

证候:口干而饮水稍多,伴发热恶风,脉浮,多见于外感温热病得初期,津液损伤较轻。主方:银翘散加减。

2.胃火炽盛

证候:口干而喜冷饮,伴烦躁易怒,大便干燥,小便发黄,面红,舌红,脉实有力。主方:白虎汤加减。

3.阴虚

证候:口干而不多饮,伴颧红、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弱。主方:知柏地黄丸加减。

4.湿热

证候:口干而不多饮,兼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苔黄腻,脉滑数力可。主方:龙胆泻肝汤加减。

5.痰饮内停

证候:口干不喜饮,或喜热饮,但饮水不多,甚至口干欲饮水,水入即吐,舌胖质淡苔润滑,脉弦无力,或沉迟,或沉缓,或沉弱。主方:补中益气汤合理中汤加减。

6.瘀血内停

证候:口干,但仅漱水润口而不下咽,舌紫暗有淤斑或瘀点,脉涩。主方:血府逐瘀汤加减。

7.寒热错杂

证候:口干伴气上冲心,心中痛热,饥不欲食,脉弦。主方:乌梅丸加减。

血热的辨证施治

1.温热病,热邪入血证候:身热夜甚,心烦失眠,或有谵语,或口渴,或发斑疹,舌绛而干,脉细数等。治则:养阴清热,解毒透疹。主方:清营汤。方药:犀角、生地黄、麦冬、玄参、丹参、竹叶心、银花、黄连、连翘。2.血热妄行证候:吐血,尿血,便血,斑疹颜色紫黑,或蓄血发狂,便色黑等。治则: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主方:犀角地黄汤。方药:犀角、生地黄、丹皮、赤芍。3.热毒入血证候:高热神昏,斑疹颜色紫黑,舌绛起刺等。治则:清热凉血,解毒透疹。主方:犀角大青汤。方药:犀角、大青叶、栀子、淡豆豉。4.皮炎见血热证候:皮肤或黏膜发红斑,颜色鲜红,甚有血疱、水疱,口腔、阴部黏膜糜烂,或伴有口干,便秘溲赤,舌红苔薄,脉弦细数。治则:清热凉血,佐以利湿。方药:生地、赤芍、丹皮、紫草、生槐花、银花、蒲公英、土茯苓、土大黄、车前草、生甘草。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5.胞宫血热证证候: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红,质黏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治则:清热凉血止血。主方:清热固经汤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等。方药:炙龟板(研粗末,先煎)、牡蛎粉(包煎)、清阿胶(陈酒炖冲)、大生地、地骨皮、焦山栀、生黄芩、地榆片、陈棕炭、生藕节、生甘草。

遗精的辨证施治

君相火旺:心烦多梦,梦则遗精,阳事易举,伴头晕耳鸣、心悸怔忡、面赤口苦、小便短赤、舌红苔薄黄或少苔、脉细数。治疗宜清心安神、滋阴降火。方药可用黄连清心饮合三才封髓丹。若遗精频繁心神不宁者,也可改用桂枝龙骨牡蛎汤或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以阴虚火旺为主,可改用知柏地黄丸或大补阴丸。

肝火偏旺:梦中遗精,阳事易举,烦躁易怒,伴胸胁不舒、口苦咽干、大便干燥、头晕目眩,舌红苔黄,脉弦数。治法宜清肝泻火。方药可选用龙胆泻肝汤或化肝煎。

湿热下注:遗精频作,甚则精滑黏浊,阴囊湿痒,伴小便短赤,淋沥不尽,胸胁苦满、口苦纳呆,大便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宜清热化湿。方药可选用萆薢分清饮或八正散。若偏于肝胆湿热,也可用龙胆泻肝汤。此证忌用补涩之品。

脾虚不摄:遗精频作,劳则加重,甚则滑精,精液清稀,伴食少便溏,少气懒言,面色少华,身倦乏力,舌淡苔薄白,脉虚无力。治法宜益气健脾、摄精止遗。方药可选用妙香散合水陆二仙丹。若以中气下陷为主,可用补中益气汤。

肾虚不固:久遗不止,甚则滑精,腰膝酸软,伴形寒肢冷,阳萎早泄,夜尿频数或小便不利,面色恍白,发落齿摇,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宜温肾益精、固涩止遗。方药可选用右归丸合金锁固精丸。若虚寒症状不明显,可用班龙丸。若以肾阴虚为主,可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

瘀血阻滞:遗精日久,少腹及会阴胀痛不适,舌暗红或有瘀斑,脉沉细涩。治法宜行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可选用血府逐瘀汤

胎毒的辨证施治

1.胎毒发热

(1)证候 见壮热,面赤口闭,呼吸气热,眼泡浮肿,气急喘满,啼叫惊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2)治则 泻火解毒。

(3)主方 凉膈散。

(4)方药 大黄、朴硝、甘草、山栀仁、薄荷、黄芩、连翘等。

2.胎毒发寒

(1)证候 面色青白,昏昏欲睡,吮乳泻白,呼吸气冷,身起寒栗,曲足握拳,啼哭不休,或口噤不开。

(2)治则 温中祛寒解毒,回阳救逆。

(3)主方 四逆汤加减。

(4)方药 干姜、附子、甘草等。

3.胎毒发搐

(1)证候 频频作搐,身热面青,牙关紧闭,气逆痰鸣,腰直身僵,双目上视,啼声不出。

(2)治则 镇惊通络解毒。

(3)主方 牛黄八宝散。

(4)方药 牛黄、羚羊角、水牛角、珍珠粉、冰片、朱砂、玄参、浙贝母、黄连、羌活、雄黄、乳香、没药、青黛、紫花地丁、金银花、菊花、紫草、甘草等。

4.胎毒发黄

(1)证候 皮肤、面目、尿液皆黄,身热,不思乳食,啼哭不止等。

(2)治则 泄热利湿,退黄解毒。

(3)主方 茵陈蒿汤加减。

(4)方药 茵陈、栀子、大黄等。

肝火的辨证施治

1.肝经火旺

证候:胁肋胀痛,呕吐吞酸,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象弦数等症。治则: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主方:左金丸。方药:姜、黄连、吴茱萸。

2.肝火灼肺

证候:咳嗽痰中带血,痰质浓稠,咯吐不爽,心烦口渴,颊赤,便秘,舌苔黄,脉弦数等。治则:清热化痰,止咳止血。主方:咯血方。方药:青黛、瓜蒌仁、山栀、诃子、海蛤粉。

3.肝火郁结

证候:目赤肿痛,易惊多怒,不能安卧,尿赤、便秘,脉洪实者。治则:清泻肝火。主方:泻青丸。方药:当归、龙脑、川芎、生栀子仁、川大黄、羌活、防风。制成蜜丸,煎竹叶汤同砂糖化下。

肺气虚辨证施治

1.肺脏虚损、肺气不足

(1)证候气短喘促,或咳嗽,声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压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者。

(2)治则补益肺气。

(3)主方保元汤加五味子。

(4)方药人参、黄芪、生姜、五味子、炙甘草,加水煎煮,取汁,日服3次;或用开水浸泡,代茶饮。也可用人参胡桃汤加五味子:人参、胡桃仁、生姜、五味子,加水煎煮取汁,日服3次。

2.易患风寒感冒者

(1)证候鼻塞、头昏头痛、恶风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脉浮无力者。

(2)治则全身疲倦,恶寒无力。

(3)主方玉屏风散加紫苏。

(4)方药黄芪、白术、防风、生姜、紫苏。加水煎煮取汁,日服3次。未患感冒,当益肺气固表,宜用玉屏风散(前方去紫苏)煎汤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风丸1次6克(或冲剂),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片,1日2次;或用人参北芪片,1次片,1日2次。

3.虚寒性慢性鼻窦炎

(1)证候头昏、恶寒、自汗等。

(2)治则以补肺气为主,兼以通窍、解毒。

(3)主方鼻通宁滴剂滴鼻,或用鼻通丸,均加服北芪片。

(4)方药辛荑、苍耳子(鼻通宁滴剂)。用法:1次~2滴,每日3次。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黄芩、甘草(鼻通丸),用法:1次丸,1日2次。

4.肺气阴两虚兼肾阴不足

(1)证候阴虚内热、舌红口干、干咳少痰、手足心发热、失眠盗汗、梦遗失精、大便干燥等症状。

(2)治则滋肾润肺、清虚热止干咳的作用。

(3)主方补阴煎加减。

(4)方药生地、麦冬、天冬、北沙参、地骨皮、女贞子、天花粉、甘草。

5.肺气虚兼肾阳不足

(1)证候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频数、余沥不禁者。

(2)治则补气温肾。

(3)主方保元汤。

(4)方药人参、黄芪、肉桂、生姜、炙甘草。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3次。

气短的辨证施治

1.心血不足

证候:常表现为心慌不宁,面色少华或萎黄,夜寐不安,或多梦,胆小善惊。治则:补益心脾,养血安神。主方:归脾汤加减。

2.心气虚弱

证候:常感心慌气短,动则出汗或自汗,面色晄白、倦怠乏力、胃纳减少,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治则:补益心气。主方:五味子汤加枣仁、茯神等。

3.阴虚火旺

证候:经常心慌而烦,咽痛口干,手足心热,夜寐不安而烦躁,或有盗汗,舌红少苔。治则:滋阴降火安神。主方:黄连阿胶汤加枣仁、生地等。

4.痰火上扰

证候:常感心慌、胸闷不安、烦躁不眠、头晕口苦,或痰多恶心、舌苔黄腻。治则:清化热痰、安神定志。主方:黄连温胆汤加减。

5.气滞血瘀

证候:心慌,胸闷如窒,心胸刺痛,或见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代。治则:活血化瘀宽心。主方:桃仁红花煎加减。

辨证施治预防

辨证施治

1.肺实热证(1)证候发热,口渴,咳嗽,胸痛、咯黄痰或腥臭脓痰、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2)治则清热宣肺。(3)主方轻症可用桑菊饮加减、重症可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2.肺阴虚证(1)证候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2)治则养阴清肺。(3)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预防

1.素体易上火之人,平时饮食宜清淡为主,多吃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抽烟喝酒,平时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2.注意四时季节变化,根据气候特点适当调整饮食结构,特别是在夏秋燥热之季,勿嗜食辛辣煎炸肥腻之品,以免助生火热之气。尽量不要太晚休息,以免耗伤阴精,加重虚火上炎。

3.出现肺火的症状时,如果症状较轻,可适当选食梨、荸荠、枇杷等偏凉性的食物,或用菊花、金银花、麦冬、罗汉果等甘寒生津之品泡水饮用,如果症状较重,须到医院就医,对症治疗。

相关推荐

肺上火的辨证施治

1.肺实热证 (1)证候发热,口渴,咳嗽,胸痛、咯黄痰或腥臭脓痰、咽喉红肿疼痛,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 (2)治则清热宣肺。 (3)主方轻症可用桑菊饮加减、重症可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2.肺阴虚证 (1)证候干咳少痰,或痰少而黏稠,不易咳出,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盗汗、或痰中带血,声音嘶哑,舌红少津,脉细数。 (2)治则养阴清肺。 (3)主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肾精亏虚的辨证施治

治疗法则:补肾填精。 (一)内治法 1.真阴不足,精髓内亏 证候:腰酸腿软,头晕眼花,耳聋失眠,遗精滑泄,自汗盗汗,口燥舌干,舌红少苔,脉细。治则: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主方:左归丸加减。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枸杞子、杜仲、菟丝子、牛膝、当归、鹿角胶(烊化冲服)、龟板胶(烊化冲服)、肉苁蓉。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4次温服,每日1剂。 耳鸣耳聋者,去鹿角胶、肉苁蓉,加磁石、石菖蒲、以益肾、通窍、聪耳。 2.阴虚血虚 证候:虚劳咳嗽,潮热骨蒸,盗汗遗精,腰膝酸软。治则:补肾益肺。充精填脑

哺乳期发烧怎么办

哺乳期发烧怎么办 处于哺乳期的妈妈首先一定要了解是因为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对症下药才是良方,通常发烧可能是由哺乳期乳腺炎、产褥感染、外感风寒等原因引起的,对于不同的发烧程度选择不同的应对措施。 哺乳期感冒发烧了,新妈妈不可胡乱用药,这是为防止药物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发烧不是很严重的话,妈妈们可以通过喝热水和姜汤等方式来治疗感冒引发的发热现象。通过这种饮品让身体发汗,从而达到将感冒治愈的目的。其次可以考虑用物理疗法使妈妈退热——拿酒精擦额头部位、手心、脚心以及前后心位置,通过酒精挥发的原理,使妈妈的体

脾胃虚弱的辨证施治

1.治疗原则 脾胃虚弱的为健脾益气,助运化湿。主要方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茯苓、山药、苡仁、焦山楂、焦神曲、陈皮、砂仁(后下)。可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 如时见腹痛,加木香、香附;兼舌苔白腻者,加苍术、厚朴;大便清稀,小便色清,腹部隐隐作痛,加炮姜、肉豆蔻、益智仁;少气懒言,便泻不止,甚至脱肛,加黄芪、升麻、葛根;兼夹湿热,口苦舌黄,或大便夹黏冻,加黄连、马齿苋。 2.主方运用 (1)六君子汤适于脾虚诸证。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陈皮、法半夏、炙甘草。 脘腹痞闷胀痛

心悸的辨证施治

1.心虚胆怯 证候: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而易惊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则: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主方:安神定志丸。 可加琥珀、磁石重镇安神。 2.心脾两虚 证候: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少寐多梦,健忘,面色无华,神疲乏力,纳呆食少,腹胀便溏,舌淡红,脉细弱。治则: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主方:归脾汤。 若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心烦失眠,五心烦热,自汗盗汗,胸闷,面色无华,舌淡红少津,苔少或无,脉细数,为气阴两虚,治以益气养阴,养心安神,用炙甘草汤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党参;

湿热体质的辨证施治

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 1.湿重 以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三仁汤、平胃散等。 (1)六一散 成分:滑石、甘草。功能主治:清暑利湿。用于感受暑湿所致的发热、身倦、口渴、泄泻、小便黄少;外用治痱子。注意事项:若阴虚,内无湿热,或小便清长者忌用。孕妇忌服。 (2)三仁汤 成分:杏仁、白蔻仁、薏苡仁、飞滑石、白通草、半夏、竹叶、厚朴。功效:清利湿热,宣畅气机。注意:杏仁用量不宜过大,常用量为15g,过量后易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死亡。 (3)平胃散 成分:苍术、厚朴(姜制)、陈皮(去白)、甘草(炙)。功效:燥湿

预防腰疼

1、肌筋膜性腰痛对于肌筋膜性腰痛,多由急性损伤或慢性劳损所致,损必有瘀,在辨证施治过程,应不忘活血祛瘀。慢性劳损多为肾虚,在辨证施治过程应以补肾为主。 选择利用针灸、理筋手法及理疗等治疗手段可提高治疗效果。 2 、骨关节性腰痛对于骨关节性腰痛,多为年长者及长期劳力过度所致,中医辨证认为多由肾虚及痰瘀所致,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在辨证施治过程,应扶正祛邪兼用。 急性骨关节性腰痛多以祛邪为主,兼以补虚。慢性骨关节性腰痛多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对一些全身性腰痛如强直性脊柱炎、腰椎结核等则应中西结合治疗。 3

心火旺的辨证施治

1.心火上炎 症状: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口舌生疮、溃烂疼痛为主,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降火。 方药:泻心汤合凉膈散 2.心火下移 症状: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由于心火炽盛,灼伤津液,以致尿少色赤而排尿灼热涩痛,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滋阴清火利尿。 方药:导赤散 3.心火迫血妄行 发热,口渴,心烦,失眠,便秘,尿黄,面红,吐血、衄血表现突出者,舌尖红绛,苔黄,脉数有力。 治法:清热利湿。 方药:小蓟饮子 4.热扰心神/热闭心神 发热,口渴

上火的辨证施治

.辨别虚实论治 (1)实火实火指阳热亢盛实热证,以肝胆、胃肠实火为多见。多由于火热之邪内侵或嗜食辛辣所致,精神过度刺激、脏腑功能活动失调亦可引起。证候:高热,头痛,目赤,渴喜冷饮,烦躁,腹胀痛,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干或起芒刺,脉数实,甚或吐血、鼻出血等。治则:采用苦寒制火、清热解毒、泻实败火的原则和方法。常用中成药有三黄片、黄连上清丸、牛黄清胃丸、清热解毒口服液等。 (2)虚火多因内伤劳损所致,如久病精气耗损、劳伤过度,可导致脏腑失调、虚弱而生内热,内热进而化虚火。根据病机不同,一般将虚火进一步分为

气血不足的辨证施治

证型:气血双亏。证候:面色苍白或萎黄少华,少气懒言,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心悸怔忡少寐,食少纳呆,舌质淡白,脉濡细或虚大无力。。治则:补气养血。主方:八珍汤加减。方药: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党参、白术、茯苓、甘草。 气虚重者加黄芪;血虚重者加熟地、首乌;心悸不寐者加远志、炒枣仁;大便稀薄者加扁豆、肉豆蔻;若有水肿者加桂枝、补骨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