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营养性贫血4大预防对策

营养性贫血4大预防对策

1、预防关键是科学喂养

婴幼儿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由于生长速度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就要增多,因此要及时添加含铁、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辅食。

2、添加辅食一定要循序渐进

可以先给吃一些糊状食品,比如烂米粥、烂面条等。蛋黄是含铁较多的食品,而且也容易被婴儿接受,应该首先选用。大豆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以做成豆浆每天给宝宝喝一些。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蛋、鱼、虾等维生素B

12的含量较丰富,宝宝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应该多吃一些这类食品,宝宝大了可以给宝宝做成肉馅、肝泥、鱼汤等食物。还要给宝宝逐渐添加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苹果、橘子等。

3、从小注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少吃零食,全面摄取营养对宝宝一生的健康都十分重要。

4、饮食多样化并常翻新花样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妈咪千万不要嫌麻烦,一定要经常给宝宝不断变换花样,添加各种色、香、味、形都好的食物,多样化的食物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也可引起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宝宝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重要的营养一定不要忽视。营养学专家把小儿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叫做“一个鸡蛋一点肉,一把青菜一把豆”,这是最基本的营养,妈咪一定要记住。

什么是营养性贫血?

贫血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也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诱发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因素之一。造成小儿贫血的原因很多,最常见的是营养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是因缺乏造血所必须的铁、维生素B12、叶酸等营养物质所致。营养性贫血危害很大,但完全可以预防。关键是建立科学的喂养观,合理搭配宝宝饮食,按时添加辅食等等。这一期我们就来介绍如何通过饮食来预防宝宝贫血症!

营养性贫血的特性

一、发病原因

1.缺铁性贫血。(1)铁的吸收不良:胃肠手术后(如胃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由于食物迅速通过胃而进入空肠,影响了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肠粘膜病变、脂肪泄或肠道功能紊乱均可使铁吸收不良,而上述疾病又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反复多次的各种出血可显著消耗铁储存,如消化道出血、钩虫病、痔疮、反复的鼻出血等均可使铁丢失,终致储存铁消耗尽而引起缺铁性贫血。(3)游离铁丢失增加:肠道上皮细胞内含有游离铁。衰老的肠上皮细胞不断脱落,游离铁随之丢失,胃肠道的疾病不仅使铁的吸收不良,且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加,加重了铁的负平衡。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虽然主要从食物中摄取,但是它必须由胃粘膜腺(主要存在于胃底和贲门部)所产生的一种粘蛋白(或称内因子)的作用,才能顺利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回肠部。所以一旦胃肠功能紊乱(胃切除手术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必然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2)阔节裂头绦虫病所致:此虫长期寄生在较高的小肠部位,可与人争夺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时间过久,即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3)偏食或烹调方法不当所致:据有关调有表明,我国西北地区患此病者较多,原因主要和当地的饮食结构有关,其次是叶酸不耐热,食物过度烹调特别是长时间煮炖即被破坏,从而影响吸收。

(4)药物影响所致:常见的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等)、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导眠能等)以及某些抗肿瘤的化疗制剂。

贫血,祖国医学统称为“血虚”、“萎黄”。中医认为血资生于脾,根源于肾。这是因为脾能运化水谷精微以生血液;肾主藏精,主骨生髓,精髓充足则可化而为血。所以贫血一证多与脾肾两虚密切相关。脾虚则不能运化吸收,肾虚则精髓不足,均可致血液化源亏乏而形成贫血。

二、临床表现

1.一般表现。面色无华,皮肤、粘膜、指甲苍白,疲倦乏力,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或思想不易集中,稍活动或情绪激动后,气急心悸,以及食欲不振、恶心欲吐等症状最为常见,体重减轻则不显著。

2.特殊表现。缺铁性贫血严重时,若伴有胱氨酸缺乏,则可出现指甲扁平不完整、脆薄而裂、反甲,皮肤干燥、发皱和萎缩,毛发干燥和脱落等症;若伴有维生素B缺乏时,可以出现舌炎、口角龟裂,食管粘膜萎缩等症。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若仅见维生素B12缺乏者,可出现神经功能失调,如感觉异常,其中手足麻木、刺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以后逐渐出现振荡和体位感觉障碍,大脑活动迟钝,甚至精神状态的改变。

三、预防措施

1.积极防治各种慢性或隐性病证出血。如痔疮出血、钩虫病(一条钩虫每天摄血约0.5毫升)、阔节裂头绦虫病。

2.积极预防和治疗胃肠道疾病。这对防止贫血的发生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全胃切除手术的病人,应定期给与维生素B12,一般每月肌肉注射1次,每次50~100微克,作为维持剂量。

3.改变偏食习惯。由于老年人因牙齿脱落,或长期的生活习惯等原因而偏食,这样就容易造成维生素B12、叶酸和铁的摄入不足,预防的办法应是定期补充一些动物的肝、肾,这些食物中维生素B12和叶酸的含量较高,多食一些牛肉、豆类,含叶绿素的蔬菜、海带及水果,这些食物均含有丰富的铁(其中李、桃、杏、葡萄含铁量最多)。

4.由于药物影响所致的贫血,要及时调整用药,但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贫血的常见分类有哪些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为:

1)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形态上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10微米)的一类贫血。这类贫血大多数是正常色素性的。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时,有些肝脏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者亦可出现大细胞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指MCV为85~90fl,红细胞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百分之三十二-百分之三十六,红细胞形态、大小正常的一类贫血。引起此类贫血的主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及肾功能衰竭性贫血等。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中伴低色素性贫血时,MCV<80fl,MCHC<百分之三十,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缺铁性贫血属于此类贫血。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

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的原因是:①造血原料(主要是铁、叶酸或维生素B2)缺乏或补充不足,见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道疾病及膳食摄入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受到化学、物理或毒素的损伤,癌细胞侵犯影响造血功能,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病性贫血。

2)红细胞过度破坏:见于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贫血的分类

贫血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根据红细胞形态的特点可分为: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和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及失血3大类;按骨髓增生情况分为: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及骨髓细胞成熟障碍性贫血。

(1)根据红细胞形态分为:

1)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100fl,形态上红细胞体积增大(直径>10微米)的一类贫血。这类贫血大多数是正常色素性的。引起的原因主要是:叶酸和(或)维生素B2缺乏的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网织红细胞增多时,有些肝脏疾病、甲状腺机能减退者亦可出现大细胞贫血。

2)正常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是指MCV为85~90fl,红细胞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为32%-36%,红细胞形态、大小正常的一类贫血。引起此类贫血的主要疾病有: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及肾功能衰竭性贫血等。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中伴低色素性贫血时,MCV<80fl,MCHC<30%,血涂片中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心淡染区扩大。缺铁性贫血属于此类贫血。

(2)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将贫血分为:

1)红细胞生成减少:常见的原因是:①造血原料(主要是铁、叶酸或维生素B2)缺乏或补充不足,见于慢性失血、月经过多、消化道疾病及膳食摄入不足,如缺铁性贫血及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②骨髓造血功能障碍:骨髓受到化学、物理或毒素的损伤,癌细胞侵犯影响造血功能,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骨髓病性贫血。

2)红细胞过度破坏:见于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的溶血性贫血、脾功能亢进等。

营养性贫血四防范

1、预防关键是科学喂养

婴幼儿时期是小儿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由于生长速度快,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就要增多,因此要及时添加含铁、维生素和蛋白质丰富的辅食。

2、添加辅食一定要循序渐进

可以先给吃一些糊状食品,比如烂米粥、烂面条等。蛋黄是含铁较多的食品,而且也容易被婴儿接受,应该首先选用。大豆含有丰富的铁、维生素和蛋白质,可以做成豆浆每天给宝宝喝一些。动物性食物,如肉类、肝、蛋、鱼、虾等维生素

12的含量较丰富,宝宝在母乳喂养期间妈妈应该多吃一些这类食品,宝宝大了可以给宝宝做成肉馅、肝泥、鱼汤等食物。还要给宝宝逐渐添加蔬菜和水果,如菠菜、胡萝卜、南瓜、西红柿、苹果、橘子等。

3、从小注意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偏食,少吃零食,全面摄取营养对宝宝一生的健康都十分重要。

4、饮食多样化并常翻新花样

婴幼儿时期是生长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妈咪千万不要嫌麻烦,一定要经常给宝宝不断变换花样,添加各种色、香、味、形都好的食物,多样化的食物可以满足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也可引起宝宝对食物的兴趣。宝宝需要的营养是多方面的,重要的营养一定不要忽视。营养学专家把小儿每天所需要的营养概括为这样一句话,叫做“一个鸡蛋一点肉,一把青菜一把豆”,这是最基本的营养,妈咪一定要记住。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得了癌症

近年来,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大敌人,癌症的发生常常是十分隐蔽的。如何才能有效预防癌症的发生,远离癌症威胁呢?俗话说预防胜于治疗,我们平时就应有意识的防癌抗癌,做到防患于未然。癌症,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专业术语,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只要留心,就能做到有效发现癌症的威胁。下面就让我们看看,日常生活中我们的身体释放出的哪些信号其实是警告我们:癌症来了……

信号1:久咳不愈或血痰———肺癌

咳嗽经抗生素、止咳药治疗不能很好缓解,且逐渐加重,偶有血痰和胸痛发生,常被认为是肺癌的早期信号。肺结核病人病情稳定后,突然复发恶化也应提高警惕。

预防对策:年龄在40岁以上、每年吸烟支数在400只以上、有肺结核病史,特别是有结核斑痕者、有职业致癌因子接触史等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胸部X线检查。

信号2:右肋下痛———肝癌

右肋下痛常被称为肝区痛,此部位疼痛常见于肝炎、胆囊炎、肝硬化、肝癌等。右上腹部及上腹部可扪及包块,不断增大。

预防对策:对35岁以上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患慢性肝炎、肝硬化5年以上、有肝癌家族史的人,应每半年检查一次甲胎蛋白和肝脏B超。此外,要注射乙肝疫苗;输血时保证血液制品不被肝炎病毒感染;戒酒。

信号3:上腹部疼痛———胃癌

平时一向很好,逐渐发现胃部(上腹部)不适或有疼痛,食欲不振、贫血、吐血、解黑色大便,或是不明原因体重减轻,服止痛、制酸药物不能缓解,持续消化不好,应立即就诊消化内科。

预防对策:避免进食刺激性的食物和进食过饱,节制饮酒,防止暴饮暴食;少吃腌、熏、烤、油煎食品;多吃蔬菜和水果;积极治疗胃溃疡及萎缩性胃炎。

信号4:乳房肿块———乳腺癌

健康女性的乳房质地柔软,如果触摸到肿块,且是年龄在40岁以上的女性,应考虑有乳腺癌的可能。13岁以前即有月经初潮、50岁还未停经的女性、独身未婚女性,得乳腺癌的机会较多。

预防对策:对于30岁以上的女性,提倡一年一次或半年一次去医院检查乳腺。或每月对着镜子,看是否有乳房肿块、结节;观察乳头是否有液体渗出,尤其是血样分泌物。

信号5:腹痛、下坠、便血———直肠癌

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乏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有直肠癌家族史、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长期高脂低纤维素饮食者应注意。

预防对策:高危险人群应每半年做一次便潜血检查,并到医院找专科医师安排一次大肠镜或大肠钡餐X线检查。发现息肉则尽早切除,以防癌变。

信号6:阴道异常出血———宫颈癌

健康女性的月经每月一次,平时不会出现阴道出血。如在性交后出血,可能是患宫颈癌的信号。性生活过早的女性,有多个性伴侣、吸烟、吸毒、营养不良的女性,患病率较高。

预防对策:每年接受宫颈刮片检查可及早发现变异细胞并及时进行治疗。

信号7:鼻涕带血———鼻咽癌

晨起鼻涕带血、鼻塞、耳鸣、头痛,特别是一侧性偏头痛,均是鼻咽癌发生的危险信号。

预防对策:约10%的鼻咽癌患者有家族史,咸鱼也与鼻咽癌的高发有关;预防鼻咽癌应当从上面这些致病因素着手。

信号8:头痛、呕吐———颅内肿瘤

视力下降,早晨或晚上常常头痛,以前额、后枕部及两侧明显。随头痛的加剧往往出现呕吐,应视为颅内肿瘤的危险信号。

预防对策:原因不明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缺损,即使无明显的眼底改变,也应进行常规头部CT检查。对于眼肌麻痹患者,在排除外伤、糖尿病及炎症等因素后,应行头颅CT检查。

信号9:吞咽食物噎得慌———食管癌

吞咽食物时噎得慌、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是食管癌的首发信号。

预防对策:避免进食粗硬或热烫食物,否则易致食管黏膜慢性损伤,导致癌变;改变吸烟以及饮用烈性酒的不良习惯。

信号10:长期不明原因发热———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造血系统的癌症,如恶性淋巴瘤、白血病等,常有发热现象。恶性淋巴瘤表现在淋巴结肿大的同时,还可出现发热、消瘦、贫血等症状。

预防对策:孕妇应尽量避免X线照射,还应避免与化学毒物接触,与苯长期接触的人,白血病发病率较一般人群高20倍左右。

营养性贫血的特性

贫血在生活中可谓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由于很多人吸收营养有障碍,体内缺乏造血物质引起的贫血,医学傻瓜称之为营养性贫血,营养性贫血是老年朋友们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营养性贫血的相关疾病知识。

正常人的红细胞数,男性为400~500万/立方毫米,女性为350~450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男性为13.52~15.74克%,女性为11.3~13.78克%,低于此数者即为贫血。本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发病原因

1.缺铁性贫血。(1)铁的吸收不良:胃肠手术后(如胃部分切除及胃空肠吻合)由于食物迅速通过胃而进入空肠,影响了铁的吸收,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肠粘膜病变、脂肪泄或肠道功能紊乱均可使铁吸收不良,而上述疾病又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2)损失过多:慢性失血占缺铁原因的首位。反复多次的各种出血可显著消耗铁储存,如消化道出血、钩虫病、痔疮、反复的鼻出血等均可使铁丢失,终致储存铁消耗尽而引起缺铁性贫血。(3)游离铁丢失增加:肠道上皮细胞内含有游离铁。衰老的肠上皮细胞不断脱落,游离铁随之丢失,胃肠道的疾病不仅使铁的吸收不良,且因上皮细胞更新加快,游离铁丢失增加,加重了铁的负平衡。

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1)胃肠道功能紊乱所致: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12,虽然主要从食物中摄取,但是它必须由胃粘膜腺(主要存在于胃底和贲门部)所产生的一种粘蛋白(或称内因子)的作用,才能顺利吸收,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回肠部。所以一旦胃肠功能紊乱(胃切除手术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必然影响维生素B12的吸收。(2)阔节裂头绦虫病所致:此虫长期寄生在较高的小肠部位,可与人争夺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时间过久,即可引起维生素B12缺乏。(3)偏食或烹调方法不当所致:据有关调有表明,我国西北地区患此病者较多,原因主要和当地的饮食结构有关,其次是叶酸不耐热,食物过度烹调特别是长时间煮炖即被破坏,从而影响吸收。

(4)药物影响所致:常见的抗结核药(如异烟肼等)、抗惊厥药(如苯妥英钠、导眠能等)以及某些抗肿瘤的化疗制剂。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几种类型

小儿营养性贫血有两种类型: (1)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2)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营养性贫血的症状

缺铁性贫血

一、上皮组织损害引起的症状:细胞内含铁酶减少,是上皮变化的主要原因。

1、口角炎与舌炎:约10-70%患者有口角炎、舌面光滑与舌乳头萎缩,尤其老年人明显。

2、食道蹼。

3、萎缩性胃炎与胃酸缺乏。

4、皮肤与指甲变化:皮肤干燥、角化和萎缩、毛发易折与脱落;指甲不光整、扁平甲,反甲和灰甲。

二、神经系统方面症状:

约15-30%患者表现神经痛(以头痛为主),感觉异常,严重者可有颅内压增高和视乳头水肿。5-50%患者有精神、行为方面的异常,例如注意力不集中,易激动、精神迟滞和异食癖。原因是缺铁不仅影响脑组织的氧化代谢与神经传导,也能导致与行为有关的线粒体单胺酸氧化酶的活性降低。

三、脾肿大:其原因与红细胞寿命缩短有关。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1、贫血表现

轻度或中度贫血占大多数,面色腊黄、疲乏无力。因贫血而引起骨髓外造血反应,且呈三系减少现象,故常伴有肝、脾、淋巴结肿大。

2、精神神经症状

表情呆滞、嗜睡、对外界反应迟钝、少哭或不哭、智力发育和动作发育落后、甚至倒退,如原来已会认人、会爬等,病后又都不会,此外尚有不协调和不自主的动作,肢体、头、舌甚至全身震颤、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踝阵挛阳性,浅反射消失,甚至抽搐。

3、消化系统症状

有食欲不振、舌炎、舌下溃疡、腹泻等。

预防缺铁性贫血的对策

1:妈妈在孕期、哺乳期要均衡营养,有意识地多吃含铁高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鸡蛋等,并且要经常定期检查血色素,妈妈孕期发现贫血定要及时治疗,以免宝宝因为先天性储铁不足而引起贫血。

2:婴儿出生4个月左右,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都应该逐步添加蛋黄、肝泥、鱼泥、菜泥及铁强化食品,选择铁强化食品时,注意选择生物铁强化的食品,亚铁离子是双刃剑。在给宝宝吃含铁食物的同时,最好也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提高食物中非血红素铁的吸收率。

4:多给宝宝吃富含血红素铁的食物,食物中的动物肝、动物血、红肉、鱼等含血红素铁比较多,根据宝宝的月龄不同制作成泥糊状、碎末状等,利于宝宝服用;三岁之前,宝宝牙齿发育尚不全,选择嫩肉,比如里脊肉等剁碎了,利于宝宝咀嚼。

5:早产儿、低体重儿、双胞胎、多胞胎在出生后两个月就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铁剂,以防缺铁。其他宝宝如果要补充铁剂要咨询医生,医生一般推荐食补,这个食补已经不是普通食物了,要精华食补。因为缺铁会影响胃肠功能,影响食物微营养素的吸收,单靠食补,会耽搁宝宝补铁的时机。

女性出现缺铁性贫血,首先要找出贫血的原因。然后根据自身贫血的程度适当补充铁元素。日常生活中富含铁质的食物并不难找,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些含铁食物来改善贫血症状。

防治缺铁性贫血可以利用的食物有:动物肝脏、动物血液、红肉、鱼等富含血红素铁的动物性食物,黑木耳、鸡蛋、紫菜、发菜、香菇、黄豆、黑豆、腐竹等虽然含铁量高,但多是非血红素铁,服用时,注意吃新鲜的水果、蔬菜以促进其铁的吸收。动物肝脏对补铁十分有利,但不要吃太多,特别是有高血压、高血脂、心冠病的同志,动物肝脏胆固醇很高。

营养性贫血的检查

缺铁性贫血

1、血象:

早期或轻度缺铁可以没有贫血或仅极轻度贫血。晚期或严重缺铁有典型的小细胞低色素型贫血。红细胞压积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的程度通过红细胞计数减少的程度。

2、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粒红比例降低,红细胞系统增生明显活跃。中幼红细胞比例增多,体积比一般的中幼红细胞略小,边缘不整齐,胞浆少,染色偏兰,核固缩似晚幼红细胞,表明胞浆`发育落后于核,粒系细胞和巨核细胞数量和形态均正常。

3、骨髓铁染色。

4、血清铁蛋白。

5、血清铁。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一、血像

呈大细胞正色素性贫血,MCV>94μm3,MCN>32pg,MCNC为32-36%。红细胞较少,中央淡染区不明显、染色较深、轻度大小不均,偶见幼红细胞,可见嗜多色性及嗜硷性点彩红细胞,也可见豪一周氏小体及卡波氏环。

白细胞数稍低,粒细胞胞径增大,核分叶过多(核右移),分叶可超过5个以上,常出现在红细胞改变前,故对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血小板计数一般均减低,其形态较大。

二、骨髓像

骨髓增生活跃,以红细胞增生为主,粒、红比例正常或倒置。红细胞系体积均大,核染色质疏松,胞核发育落后于胞浆,早幼红细胞可早期出现血红蛋白,显示浆老核幼。这种细胞增大、胞核大、染色质疏松的现象,称之为巨幼变。依其成熟程度分为巨原、巨早幼、巨中幼和巨晚幼四期,各期幼红细胞巨幼变总数可达30~50%。粒细胞系统中,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亦可见巨幼变。

巨核细胞中出现核分叶过多,血小板大,颗粒松散。

三、血生化检查

1、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测定,正常值为200-800pg/ml。如〈100pg/ml提示维生素B12缺乏。

2、血清叶酸含量测定,正常值为5-6ng/ml。<3ng/ml提示叶酸缺乏。

相关推荐

营养性贫血吃什么好呢

1.多吃一些含铁较多的食物。那么,含铁元素比较多的食物有哪些呢?比如动物的肝脏、肾脏,而蔬菜里面就有黑木耳、海带、紫菜、发菜、香菇等这些蔬菜,要知道黑色食物含铁是非常丰富的。 2.多吃一些含叶酸较多的食物。也许大家不太清楚叶酸是什么,不过没有关系,我们最需要知道的就是叶酸往往存于在绿色的新鲜蔬菜还有水果和酵母也就是发酵的一些食品里面。 3.我们吃这些食物的时候 就应该注意食物加热时间过长,这些营养物质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的,尤其是叶酸,所以不能烹饪的时间太长了。

营养性贫血的治疗方法

缺铁性贫血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最常见的贫血症状,如经诊断确定,则应给予补充口服铁剂,其中又以乳酸亚铁为主的成份最好,且必须要连续服用三、四个月来矫正贫血现象,以及补足体内铁质的储备量。 每天摄取含铁量丰富的食物也是十分必要的,像谷类、绿色蔬菜、蛋、肉及新鲜肝脏等,都是很好的含铁食品。人体对于动物性食物的铁质吸收率要比植物性食物好。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缺铁性贫血?通常会造成青少年缺铁性贫血的原因有偏食、肠道吸收不好等,若是女性则也有可能与月经过多有关。应找医生彻底检查。 用新稀宝+铁之缘治疗营养性贫血效果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

轻度贫血症状虽然不容易被父母们发现,但通过仔细观察还是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的。年龄较小的孩子表现为脸色苍白、食欲不佳,稍大些的孩子表现为无精打采或烦躁不安。如果在贫血较轻的时候没有及时治疗,等进一步加重了病情,孩子会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复感染,经常生病。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6个月至2岁最多见。发病缓慢,其临床表现随病情轻重而有不同。 1.一般表现 皮肤粘膜逐渐苍白,以唇、口腔粘膜及甲床较明显。易疲乏,不爱活动。年长儿可诉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 2.髓外造血表现 由于髓外造血,肝、脾可轻度肿大;年龄愈小、

什么是宝宝贫血

贫血症是婴幼儿易患上的一种病症,如果不能够及时地得到治疗,婴儿的心脏功能会因此受到影响,智力发育也会比较迟缓。患有贫血症的婴儿面色多不好,表现为过分苍白或者枯黄,经常会感到困乏,抵抗力也会大大下降。其中,营养性贫血是引发婴儿贫血的主要因素。从医学角度讲,营养性贫血又主要表现为两个类别,一种是缺铁性贫血,另外一种是营养性巨幼红血球性(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贫血。 · 缺铁性贫血 该类贫血症状的出现,通常是由于婴儿体内缺少铁元素,进而对血红素的合成有所影响。婴儿之所以会缺铁,主要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婴儿

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剂是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特效药,若无特殊原因,应采用口服法给药;二价铁盐容易吸收,故临床均选用二价铁盐制剂。常用的口服铁剂有硫酸亚铁(含元素20%)、富马酸铁(含元素铁33%)、葡萄糖酸亚铁(含元素铁12%)、琥珀酸亚铁(含元素铁35%),力蜚能(含元素铁46%)等,口服铁剂的剂量为元素铁每日4~6mg/kg,分3次口服,一次量不应超过元素铁1.5~2mg/kg;以两餐之间口服为宜,既可减少胃肠副反应,又可增加吸收。同时服用维生素C,可增加铁的吸收。 (2)注射铁剂:注射铁剂较容易发

小孩子缺铁性贫血是什么原因

营养性贫血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3岁以内宝宝约有30-40%有不同程度贫血,其中以6个月-2岁发病最多见。营养性贫血的发病比较有规律性,临床上发现大多生在6个月到2岁的小孩,这个时期是孩子的萌芽阶段,就是开始长乳牙到乳牙发育完全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之后,营养性贫血的发病就减少了。 贫血的原因,常见的有四个。第一个就是先天储铁不足。正常胎儿从母体获得铁约225mg,可供出生后4—5个月生长之用。如果妈妈缺铁性贫血严重,孩子体内铁元素的储备往往是不够的,或者是孩子早产,多胎,从母体获得的铁不足以致生后3

孕妇贫血的种类都有哪些呢

(1)缺铁性贫血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 临床上常见的孕妇贫血为缺铁性贫血和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孕妇发生缺铁性贫血比较缓慢,而发生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则较急,且以消化道症状为主。 (2)生理性贫血与病理性贫血 因为妊娠期血容量增加,其中血浆增加比红细胞增加得多,血液被稀释,使正常孕妇的血色素下降至10克,则为生理性贫血,一般分娩后,血色素可逐渐上升至正常水平。 如果血色素下降到10克以下,红细胞在330万/立方米以下者,则为病理性贫血。 孕期贫血的症状 轻度贫血者,除皮肤粘膜苍白外,很少有其它明显症状。病情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怎么办

1。去除病因缺铁性贫血常可找到明确原因,只能在去除病因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彻底治疗,忽视原发病而补铁治疗只能改善贫血。 2。补充铁剂常用口服铁剂,传统方法成人口服硫酸亚铁,此法在目前市场诸多铁剂中仍不失为首选,多数患者能耐受,但也有少数患者有消化道反应。口服铁剂后患者症状可很快改善,3~5d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d达高值,血红蛋白一般于2周后明显上升。血红蛋白达正常值后,仍需继续服药3~6个月,以补充体内储存铁。口服铁剂无法耐受者可用注射铁剂,常用右旋糖酐铁或山梨醇铁,治疗方法应准确计算。注射铁剂后约有5%

老年人贫血要警惕肿瘤的发生

血红蛋白低会导致贫血,但是不同人群贫血的原因又各不相同。 青少年贫血的原因常见于肠道寄生虫,偏食挑食或者白血病;育龄女性贫血主要为月经过多或者分娩失血过多所致;而老年人贫血最常见的原因则为营养性贫血及恶性肿瘤。 有些人觉得人老了,对营养的需求不会和年轻人一样。实际上,如果老年人不注意饮食,营养不均衡,或者营养缺乏也可能发生贫血。对于此原因引起的贫血只需要及时补充所缺乏的营养物质即可纠正贫血。 但如果老人营养充足,却仍发生贫血,那么就要警惕是否是肿瘤。一些肿瘤在发生时可能症状并不明显,但是却会出现贫血,比如

女人气血不畅的表现

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一般情况下都是发生在有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或者有十二指溃疡、胃出血等问题的女性身上。 缺铁性贫血是女性贫血的一个最为主要的原因之一,另外日常饮食摄入铁元素不足也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重要原因。其通常指的就是人体内贮存的铁元素不足而引起的低色素性贫血。 临床上对于缺铁性贫血主要选择药物治疗方法,其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先将引起缺铁性贫血的问题针对性的治发,然后在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元素的吸收。加强日常的膳食铁元素的摄入。 营养性不良贫血 营养性不良贫血通常会有体型偏瘦、脱发、食欲不振、失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