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样判断小儿发热

怎样判断小儿发热

发热是婴幼儿十分常见的症状,许多疾病在一开始时就表现为发热。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会时常看到有些家长用手摸一摸孩子的头,摸一摸孩子的手心,感到皮肤发烫,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有些家长认为,只要孩子的体温超过37℃就是生病了。其实,种认识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发热是指体温的异常升高。正常小儿腋下体温为36℃~37℃,如超过37。4℃可以认为是发热。但是,小儿的体温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常常可以出现一些波动。比如在傍晚时,小儿的体温往往比清晨高一些。小儿进食、哭闹、运动后,体温也会暂时升高。衣被过厚、室温过高等原因,也会使体温升高一些。这种暂时的、幅度不大的体温波动,只要小儿一般情况良好,精神活泼,没有其它的症状和体征,一般不应该考虑是病态。

有些孩子经常出现手足心发热。有的家长一拉孩子的手,发现手心很热就认为孩子是发烧了,盲目地给予退热药。其实,小儿的手足心热并不一定就是体温高。如果测一下体温,很可能在正常范围。孩子手足心热,从中医的角度分析,是因为阴虚火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孩子有“虚火”。这种情况不宜使用西药退热剂,而应该请中医治疗。中药可选用生地、麦冬、沙参、玄参、玉竹、青蒿、丹皮等滋阴清热之品。同时让孩子多饮水,多吃青菜和水果,也可以经常用菊花泡水频饮。

对确认发热的孩子,要分析发热的原因,判断是感染所致的发热,还是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发热。并且要注意观察发热的热型和伴随的其它症状,以便及早做出正确诊断。

宝宝发烧为何手脚发凉

小儿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四肢的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

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结果使得小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发生高烧、抽筋,给孩子身体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家长可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对面地感觉一下孩子呼出气体的温度;哺乳的妈妈还可以在哺乳时,通过乳头感觉孩子口腔的温热来判断小儿是否发热。假如小儿手足冰冷,而腋下、额部、口腔等部位灼热,应及时采取退热降温措施,并到医院找出发热的病因。

小儿发热病因

1.短期发热(发热<2周)短期发热在儿科多数由感染引起,一般预后良好或属自限性疾病,但发热也可能是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尤其具有精神萎靡、嗜睡、面色苍白等中毒症状较重的小儿。应注意患儿的病史、传染病接触史,及有无呼吸、消化、泌尿、神经等系统的症状与体征,有无皮疹、出血点、黄疸、贫血、淋巴结或肝脾肿大及局部感染灶等。2.长期发热(发热≥2周)(1)感染性发热1)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病原体包括病毒、支原体、细菌及结核菌等;2)其他系统感染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炎、脑膜炎)、心血管系统感染(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心包炎)、肝胆系统感染(如肝炎、胆管炎、肝脓肿等);3)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结核病、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布氏杆菌病、EB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莱姆病、钩端螺旋体病、疟疾、黑热病、血吸虫病及真菌感染等;4)脓肿或局限性感染如骨髓炎、肾周围脓肿、膈下脓肿、阑尾脓肿、肛周脓肿等。(2)非感染性发热1)风湿性疾病以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最常见。近年随着链球菌感染被及时控制,风湿热现已较少见。其他引起发热的风湿性疾病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多动脉炎、川崎病、血清病、皮肌炎、结节性非化脓性脂膜炎、韦格恶性肉芽肿及血管性免疫母细胞淋巴结病等。2)组织破坏或坏死恶性肿瘤,以白血病最常见,其他有恶性淋巴瘤(包括霍奇金及非霍奇金淋巴瘤)、成神经细胞瘤、恶性组织细胞病、朗格罕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尤文肉瘤等;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后、内出血吸收过程、血管栓塞等。3)产热过多或散热减少产热过多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癫痫持续状态、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散热减少见于广泛性皮炎、大量失水、失血,中暑、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良以及新生儿包裹过多等。4)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疾患如颅骨损伤、大脑发育不全、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暑热症、中毒性脑病、脑炎后遗症及间脑病变等。5)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功能性低热、慢性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症。6)其他药物热、药物中毒(如水杨酸、阿托品)、输血或输液反应、高钠血症(垂体性或肾性尿崩症)、炎性肠病及免疫缺陷病等。3.慢性低热(长期低热)指起病较缓,体温在37.5~38.0℃,持续4周以上者。40%为感染性发热,57%为非感染性发热,3%原因不明。首先要除外结核病,包括肺结核;慢性低热常由感染后引起,如链球菌感染后综合征及其他感染后发热,并要寻找是否存在慢性病灶或小脓肿,如慢性隐窝性扁桃体炎、淋巴结炎、鼻窦炎、龋齿、牙龈脓肿、肛周脓肿等。慢性低热的非感染性疾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尿崩症、风湿性疾病、炎性肠病(克隆病及溃疡性结肠炎)、血液病、夏季低热、蛋白质摄入过高及测试体温时间过长等。除外以上病因,如仍然找不到低热原因,但患儿又无任何病态,只需随访观察,低热可在数周后自行降至正常。

如何来诊断小儿高热

如何诊断小儿高热呢?小儿发烧是指当小儿发热,温度在39.1~41℃左右。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小儿正常体温常以肛温36.5~37.5℃,腋温36~37℃衡量。

遇到小儿高热时,首先要判断病情轻重。发热的高低、长短与病情轻重一定成正比。当病儿高热聚起,精神状态良好,哭声响亮,常属于轻症,可能是病毒感染,如流感、疱疹性咽喉炎。

通常情况下,腋温比口温低0.2~0.5℃,肛温比腋温约高0.5℃左右。若腋温超过37.4℃,且一日间体温波动超过1℃以上,可认为发热。所谓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38.1~39℃、高热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

高热伴寒战,常见于泌尿道感染、败血症、疟疾;高热伴多汗时,败血症出汗无定期,结核病常在夜间盗汗,疟疾则于退热时出汗。如病儿长期高热,形容憔悴,口干唇裂,病情复杂,如败血症、伤寒等。

宝宝发烧为何手脚发凉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经常见到,孩子本来发高烧却手足冰冷,待体温逐渐下降后,手脚又慢慢热起来,其实这是一种假冷真热现象,尽管孩子的手脚冰冷,但内脏却处于发热状态,这在3岁以下的婴幼儿中尤为多见。

小儿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四肢的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

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结果使得小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发生高烧、抽筋,给孩子身体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遇到孩子手足发凉时,家长可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对面地感觉一下孩子呼出气体的温度;哺乳的妈妈还可以在哺乳时,通过乳头感觉孩子口腔的温热来判断小儿是否发热。假如小儿手足冰冷,而腋下、额部、口腔等部位灼热,应及时采取退热降温措施,并到医院找出发热的病因。

如何判断小儿口吃

如何判断小儿口吃?年龄已大于1岁,还只能发元音;超过1岁半,小儿发音还不正确,在大多数话中有音节区分不清的;超过2岁半还不会说话;超过3岁,说话还不能连成句子;超过5岁,还把难发音换成易发音,还有不少造句错误,语言还不流利,语言的节律、速度和抑扬都表现得异常。

患儿说话吃力,感到为难,并能自我意识到;声音过大或过小,或过度嘶哑者;声音的强度和小儿的年龄、性别不相称,声音带鼻音。

家长如果发现小儿在幼儿期存在以上情况,应及早带小儿去医院咨询。

宝宝发烧手脚冰凉怎么回事

宝宝四肢含血量少于内脏,四肢的供血不足,较成年人容易发凉。此外,宝宝小儿神经系统的发育尚未完善,负责管理血管舒张、收缩的植物神经易发生紊乱,导致高热初发时四肢末端的小血管处于痉挛性收缩状态而发凉。

遗憾的是,不少家长一发现小儿四肢发凉,就误以为孩子受寒怕冷,马上用棉被将孩子紧紧包裹,结果使得小儿的体温得不到及时散发而越升越高,发生高烧、抽筋,给孩子身体康复带来不良影响。

遇到宝宝手足发凉时,家长可用体温表测量孩子的体温,也可用手摸摸孩子的腋下,或面对面地感觉一下孩子呼出气体的温度;哺乳的妈妈还可以在哺乳时,通过乳头感觉孩子口腔的温热来判断小儿是否发热。假如小儿手足冰冷,而腋下、额部、口腔等部位灼热,应及时采取退热降温措施,并到医院找出发热的病因。

小儿肺炎的症状

发热情况

儿童罹患肺炎时大多有发热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持续两三天时间,退热药只能使体温暂时下降一会儿,不久便又上升。儿童感冒虽然也会发热,但体温多数在38℃以下,持续时间较短,退热药的效果也较明显。

但同时也应该警惕不发热的小儿肺炎,宝宝患肺炎时体温可能会很高,但是也可能不发烧,有的甚至体温会低于正常的时候。发烧时间长短,也不能作为判断小儿肺炎的依据。有的宝宝发烧仅一两天就已经发展为肺炎了,而有的宝宝发烧一周也并一定是肺炎引起的。所以要判断小儿是不是得了肺炎的话,还需要多方面的诊断才能得出正确的判断。

咳嗽和呼吸

判断还是是否罹患肺炎还需看孩子有无咳、喘和呼吸是否困难。感冒和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喘多呈阵发性,一般不会出现呼吸困难。若咳、喘较重,静止时呼吸频率增快(即不到2个月婴儿呼吸次数≥60次/分;2-12个月婴儿≥50次/分,1-5岁幼儿≥40次/分),两侧鼻翼一张一张的,口唇发青或发紫,一旦出现上述症状,提示病情严重,不可拖延。

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体50%以上是呼吸道合胞病毒,该型肺炎占小儿肺炎住院总数的三分之一。好发于冬春季。最典型的好发年龄是6个月-3岁大。这些孩子往往起病急,先有″感冒″症状,持续时间约3天,表现发低烧(测量体温在38℃左右)、流清鼻涕水、咳嗽,约60%患儿也可不发烧。2-3天后咳嗽加重,呼吸快而浅表,每分钟可达60-100次。最突出的症状是喘、憋、呼气延长,喘鸣之声音有时不必用听诊器,只要靠近患儿就可听到,患儿非常痛苦。

精神状态

要想及时发现小儿肺炎,细心的妈妈应该会注意到孩子的精神状态,这一点很重要。如果孩子在发热、咳嗽、喘的时候,但是精神很好、能玩、爱笑,则患上肺炎的可能性很小。相反,如果孩子的精神状态不好、口唇青紫、烦躁、哭闹或昏睡、抽风,少数患儿可出现谵语,则说明孩子病得较严重,得肺炎的可能性比较大。孩子在患肺炎初期既可能精神并无明显变化,也可能精神状态不佳。所以仔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对于肺炎的发现是很重要的。

儿童为何要做骨密度测定

很多爸爸妈妈会问:什么是骨密度?我的孩子需要做吗?为何要做呢?

我们说骨密度是指骨头中矿物质的密度。骨密度是骨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儿童重要健康标准之一,是了解小儿骨矿含量的有效方法。通过骨密度测定,早期诊断疾病所造成的骨矿化异常。 一般说骨密度的正常值sos标准≥1500,T值在-1至+1之间,倘若小儿骨密度低于上述标准,可初步判断小儿有‘缺钙’存在,应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早期合理用药与合理膳食。

所以,儿童体检定期检查骨密度有助于预防小儿钙质缺乏,对预防佝偻病的发生有一定指导作用。

温馨提示:判断小儿是否缺钙(佝偻病),还应结合临床症状、血液生化检查综合考虑。

小儿发热预防

谨防环境因素造成宝宝发热

环境和人为因素也会引起小儿发烧,如寒冷冬季门窗禁闭,室温过高,加之小儿穿着过多或被褥过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立即减少衣物或少盖被子,多饮水,1—2小时后体温就可恢复正常。——三分寒

因此,提醒爱子心切的爸妈,小儿发烧时不要惊慌失措,急急忙忙地吃药、打针,一味的要求医师退烧,而是应沉着冷静地观察病情,准确的找出引起发烧的真正原因。

警惕季节变换为宝宝增减衣物

每当季节变换或是寒流来袭,许多宝宝开始出现发烧、咳嗽、流鼻水等感冒症状,在此时间内要及时为宝宝增添衣物,做好感冒预防。

打预防针前后要注意宝宝体温

宝宝打预防针前一定要检查宝宝是否有发热和其他身体不适的症状,尽量选择宝宝身体健康状态最佳的时候,这样疫苗反应不会和生理疾病混淆,同时宝宝身体状况好对疫苗的反应也会最低。

宝宝打完针后给他多喝水,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多喝水有助于排出身体的毒素,会让身体恢复得快些。特别是有发烧时更加要多喝,宝宝不会说话,但是哭得和平时不一样,家长就要多注意了。

还有就是针口不要碰到水,打完针的当天如果不是很热的话,建议擦身比洗澡好些,以免针口进水发炎。

专家锦囊:几招简单的退烧法

(1)多数宝宝发烧是因为受凉感冒引起,如果宝宝发烧时手脚冷,舌苔白,面色苍白,小便颜色清淡,父母可用生姜红糖水为之祛寒,在水里再加两三段一寸长的葱白,更有利宝宝发汗。

(2)如果宝宝发烧咽喉肿痛,舌苔黄,小便黄而气味重,说明孩子内热较重,这时不能喝姜糖水,而应喝大量温开水,也可在水中加少量的盐。

相关推荐

小儿发烧推拿按摩的方法

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3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100次、 穴位:肺经(肺金) 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

判别孩子是否得了疝气的方法

现在小儿疝气这种疾病在孩子们的身体上出现的频率变得非常高,为此,小儿疝气疾病逐渐成为大家所特别关注的问题,可是,对于出现在小孩子身体上的小儿疝气疾病很多的家长朋友都不知道究竟能不能加以确定,所以小儿疝气诊断问题是需要我们的家长朋友加以了解的,那么,如何来判断孩子是不是患上小儿疝气呢? 小儿疝气的发病率为1-4%,早产儿则更高,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男孩发生疝气为女孩的10倍,右侧较左侧多2~3倍,单侧较多见,两侧者较少。 怎样判断小孩有疝气?是否一定要治疗?什么时候治疗最好?手术是否是治疗的唯一办法?手术后

儿童感冒有哪些类型

人们对“发热”这个名词并不陌生,很多疾病都有发热。小儿特别容易出现高热(超过39℃的体温)。一般家长特别注意孩子发热时的体温,尤其重视最高的体温数值,这一数值是家长带孩子到医院看病时,向医生、护士叙述的小儿瞬间体温,而家长往往忽略小儿发热期间体温变化的趋势,也就是发热的类型。体温的瞬间数值对疾病的诊断、判断治疗效果固然有很大的帮助,但体温变化的趋势则在这两方面的作用更有意义。 小儿患病期间的体温处在不断变化中,体温的变化除了受环境温度、衣服的厚薄以及药物的影响外,原发疾病是影响体温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此,人

小儿发热如何治疗

1.治疗原发病 发热是疾病的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因此,对小儿发热不能单纯地着眼于退热,而应该积极寻找发热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2.退热治疗 高热持续不退的患儿,为避免引起脑细胞损伤和由于体温过度升高而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需要适当的降温措施。尤其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和高热伴极度烦躁的患儿,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很有必要。发热小儿出现以下情况需警惕或紧急处理:出现热性惊厥;3个月内婴儿发热;发热持续超过5天;发热>40℃且通过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不能在2小时内有效降温;小儿行为明显改变:如不爱玩耍、

如何判断小儿黄疸类型

1,小儿黄疸出现的时间 生理性黄疸:一般在出生后3天左右出现,少数在生后第二天起就看到皮肤轻微发黄,或延迟到生后5天出现。以后逐渐加重,通常于黄疸出现后第2—3天最明显。 病理性黄疸:黄疸出现早,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如果一个新生儿生后几小时就出现黄疸,一般最早出现的部位是巩膜和面部,那么提示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2,小儿黄疸的程度 生理性黄疸:主要靠测定血清胆红素来判定。生理性黄疸的最高值,是新生足月儿不应超过12mg%,早产儿不应超过15mg%。黄疸出现的顺序是最先从巩膜、面部、颈部然后蔓延到躯干和

准确判断小儿脑瘫疾病的辅助检查有哪些

(1)脑电图是准确判断小儿脑瘫的主要措施之一:约有80%的脑瘫患儿有脑电波异常,其中脑瘫的脑电图异常率高,也有可能正常,也可表现异常背景活动,伴有性放电波者应注意合并的可能性。 (2)脑电地形图是准确检测小儿脑瘫的重要标杆:检测囟门发育与脑波变化。 (3)脑磁图。 (4)诱发电位:视力减退或听力障碍者可分别给予视诱发电位和听诱发电位检查。 (5)肌电图是确诊小儿脑瘫不可缺少的一项检查:了解肌肉和神经的功能状态,小儿脑瘫合并肌萎缩者尽可能做此检查。 (6)脑阻抗血流图。 (7)头颅CT、MR睑查是确诊小儿脑

厌食症检查

大多数情况下厌食症是由于心理原因导致小儿不愿进食的一种症状,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小儿的进食情况,判断小儿是否患厌食症。 在确诊小儿患厌食症前,必须先排除小儿是否有感冒或内科慢性疾病、消化道疾病等疾病,因为消化性溃疡、急慢性肝炎、慢性肠炎等疾病都会引起小儿厌食症,等到疾病痊愈后,厌食就会跟着改善,所以必须对上述疾病进行。 要从病史、体检和必要的化验检查深入了解,以除外消化系统疾病和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判断: 1、看年龄。若是1岁以下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发现有明显食欲低下者,多为疾病所致

如何判断小儿肥胖呢

1、肥胖症可见于任何年龄小儿,以l岁以内,5~6岁或青少年为发病高峰,患儿食欲极好,喜食油腻、甜食,懒于活动,体态肥胖,皮下脂肪丰厚、分布均匀是与病理性肥胖的不同点,面颊、肩部、乳房、腹壁脂肪积聚明显。腹部偶可见白色或紫色纹。男孩因会阴部脂肪堆积,阴茎被掩盖,而被误为外生殖器发育不良。 2、体重超过同龄小儿,且身高及骨龄皆在同龄小儿的高限,少数可超过,智力正常,性发育正常或提前。 3、肥胖症小儿常有心理障碍如孤僻、自卑感等,可作为肥胖的起因或维持肥胖的因素之一。 单纯性肥胖者血中胰岛素水平升高,糖耐量试验

新生儿发热如何判断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腋下体温一般为36-37℃;春秋冬三季平均值上午36.6℃,下午 36.7℃,夏季上午36.9℃-36.95℃,下午37℃。当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被过厚、室温过高时,可使新生儿体温暂时升高到37.5℃左右,甚至偶达38℃;相反,若宝宝饥饿、体内热量低,还有一些体弱的病患儿处于少动状态或保暖条件不佳则体温可降为35℃左右,临床上称体温过低或体温不升,应及时采取保暖措施。 判断宝宝是否发热的最好办法就是测量体温。测体温的方法亦影响所测真实体温数值,如试体温的时间和条件不同,所测出得体温

小儿发热前的症状

小孩发烧有什么症状?人体的体温因人而异,但当孩子的体温超过37.5℃,通常就意味着发热。要注意的是,出生1个月以内的宝宝和重度营养不良的宝宝,发烧时体温不但不升高,反而下降了,可能在35℃以下,这类情况十分危险,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宝宝发烧一般都精神比较差,或者爱发脾气。每天和宝宝亲一下额头,用额头当体温计看看宝宝是否体温过高,就能发现。一般宝宝的体温略高于成人的,所以不要觉得宝宝比你热,就是发烧。大多数的发热都是因为感染引起的,感染的病原体可以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等,以前两种最为多见。 发热不是一种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