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

人感染HDV后,其临床表现决定于原有HBV感染状态。潜伏期4~20周。有下列两种类型:

1.HDV与HBV同时感染

见于既往无HDV感染,同时感染HDV与HBV,表现为急性丁型肝炎。其临床症状与急性乙型肝炎相似,在病程中可见两次胆红素和ALT升高。血清中HBsAg先出现,然后肝内HDAg阳性。急性期患者,血清中HDAg阳性持续数日即转阴,继而抗-HDIgM阳性,持续时间短,滴度低。抗-HDIgG则为阴性。

2.HDV与HBV重叠感染

临床表现多样,可似急性肝炎,也可为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多见于慢性HBV感染者,其症状主要决定于HDV感染前是慢性HBsAg携带者,抑或是HB慢性肝病者。如为HBsAg携带者,感染HDV后则表现似急性 HBsAg阳性肝炎,但抗-HBVIgM阴性,较单纯HBV感染重。如为HBV慢性肝病,由于HBV持续感染,HDV不断复制,使已有肝组织病变加重,可表现为肝炎急性发作,或加速向慢活肝和肝硬化发展。因此,凡遇慢性乙型肝炎,原病情稳定,突然症状恶化,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颇似重型肝炎,应考虑为重叠感染HDV的可能。

肝炎的种类有多少

一.病毒性肝炎

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的一类肝炎,传染性强。引起肝炎的病毒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通过肠道传染,病毒污染水源或食物后可形成大流行,不过不会发展为慢性,也不会引起肝硬化,并且患病后有终身免疫力。乙、丙、丁型病毒性肝炎均通过血液传播,少数也可因密切接触病人的唾液、精液、乳汁等感染,如夫妻之间、母婴之间的相互传染。乙、丙型肝炎可转为慢性,并可能演变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1、甲型肝炎:主要是经由受污染的饮食和生水等途径而感染,冬春季多见,可造成大流行,但甲型肝炎患者不转为慢性肝炎或肝炎病毒携带状态。在流行地区多见于6个月龄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接种疫苗后可获得免疫效果。

2、乙型肝炎:主要通过父母婴、血液、性接触传播,乙肝携带者大多是通过副母婴传播或幼年被传染,而直接成为慢性肝炎或病毒携带者。其他途径被传染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约有十分之一的几率转为慢性肝炎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很难彻底治愈,但未被感染前可注射乙肝疫苗得到预防。

3、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与乙肝相同,但更容易转为慢性、肝硬化、肝癌,且没有预防疫苗。近年受感染人口有上升趋势,因此,丙型肝炎同样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4、丁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只有在存在乙肝病毒的个体中才能传播,因此正常人中不会得丁型肝炎。只有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才有可能感染丁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伴有丁型肝炎时常使病情加重。

二.药物性肝损害

顾名思义,此型肝炎与药物有关。药物引起的肝损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药物的毒性作用,如多种抗癌药可能直接或间接损伤肝细胞。另一种与病人的特异性体质有关,也就是说,某一类人用某种药后会发生肝损害,发生率较低,但无法预测。有青霉素过敏、哮喘、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体质的病人应慎用或避免使用磺胺、对氨基水杨酸等药物,以免发生肝损害。

肝炎潜伏期多久

肝炎病毒入侵入体后,直到临床最初症状出现,这一段时期称为潜伏期。潜伏期随病原体的种类、数量、毒力、人体免疫状态而长短不一。

①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日,平均30日。

②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周至6个月,一般为3个月左右。

③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丙型肝炎)在输血后潜伏期平均为7.8周(5—12周),最长可达30周,最短2周左右(见于血友病患者)。

④丁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丁型肝炎)的确切潜伏期尚不清楚。有人用丁肝病毒阳性血液输给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后14日即出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和类似乙肝的临床表现。

⑤戊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戊型肝炎)的潜伏期一般为40日(10一60日),较乙型和丙型肝炎为短,但较甲型肝炎稍长。

⑥庚型病毒性肝炎(简称庚型肝炎)的潜伏期尚无公认的资料,有人认为输血后庚型肝炎的潜伏期平均为6l日。

与肝炎患者进行性接触有什么后果呢

根据接触的肝炎类型不同可表现为:

①甲型肝炎:甲型肝炎是通过肠道传播的,性接触不会引起性伴侣的感染。据报告,在男性同性恋人群中,甲型肝炎的患病率增加了4~10倍,追溯调查发现这些病人几乎都有口-肛接触史,接触次数越多,愈易感染。另外,甲型肝炎病人的唾液被证明是有传染性的,夫妻间性生活时的唾液交换就有可能感染对方。

②乙型肝炎:在乙型肝炎病人的月经血、阴道分泌物、精液中均检出HBsAg与HBV-DNA,乙型肝炎已列入性传播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乙肝病毒感染者的配偶感染率达15.0%~38%,其中女配偶感染率高于男配偶。动物实验用HBsAg阳性精液感染黑猩猩已获成功。夫妻间除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外,精液的传染性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精液在女配偶的阴道与宫腔内存留时间较长,她们暴露于具有感染性精液时间远较暴露于具有感染性血液的时间长。乙型肝炎的性传播也表现在男性同性恋,且男性同性恋者乙肝病毒的传染性较强。

③丙型肝炎:日本人对夫妇一方感染了丙肝病毒后,对其配偶检查抗-HCV及HCV-RNA,均有一定比例的阳性,这与结婚时间有关,婚龄越长,感染率越高。美国资料证明有2个以上异性伴侣者的丙型肝炎发病率较对照组高11倍,有性或家庭内接触史的对方,丙型肝炎发病率较对照组高6倍,说明存在有性接触传播。但有报告说性接触不是丙型肝炎常见的传播途径,国内有报告对几十对丙型肝炎病人的配偶进行抗-HCV、HCV-RNA检测,仅见1例HCV-RNA阳性。认为国人的性接触多在夫妇间进行,如一方患病就立即住院隔离,性接触传播的机会就很少,男性同性恋人群中丙型肝炎的发生率较高。

④丁型肝炎:性接触也是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之一,包括同性恋、异性恋。尽管目前还缺乏对丁型肝炎病人的精液、阴道分泌物等体液中检出丁肝抗原或丁肝病毒核糖核酸的报告,但发现丁肝病毒携带者的配偶感染率高。还发现在HBsAg阳性的娼妓中,丁肝病毒的阳性率也较高,在有过性接触的嫖客中丁肝病毒阳性率与性接触频率成正比。此外,同性恋者丁型肝炎感染率高也已被证实。

⑤戊型肝炎:同性恋者HEV感染率高,提示HEV可能经性传播。

面色发暗不一定就是肝硬化

当然也不可疑神疑鬼的,看见面色发黑就说是肝病面容,因为其他生活因素也会导致面色发暗等现象,如睡眠不足,营养不良等。还有其他疾病导致的血氧含量降低造成的,比如说肺炎,高海拔地区,心力衰竭,气喘,肺心病,便秘,腹痛腹泻都可以引起,还有肾病也常引起面色发黑,以及过度疲倦了也会引起。还有人天生皮肤就黑,切不可指着黑人说是肝病面容,闹出笑话。

肝炎肝硬化指的什么意思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目前已发现引起肝炎的病毒越来越多,主要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类型。而肝炎后肝硬化主要指的是开始是肝炎的情况,后面转变为肝硬化的现象。具体情况如下:

1. 甲型肝炎 一般发病急,病程持续时间较短,多在儿童和青少年中流行传播。近几年来,有向大龄组推移的趋势。多在冬春季流行。病毒传播方式主要是从口腔消化道进入肝脏。因其病程短,恢复快,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故也不会转变成肝硬化。

2. 乙型肝炎 由乙型肝炎病毒传播而引起。此种病毒可在病人体内长期存在,其中30%可发展成慢性肝炎,并可转变成肝硬化。大多数病人从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到出现肝硬化的临床症状最短的5~10年,最长20~40年。它是转变成肝硬化发病率最高的一种肝炎。

3. 丙型肝炎 传播方式、传染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目前认为:输血后引起的肝炎中80%~90%属丙型肝炎。此型肝炎也可转变发展为肝硬化。

4. 丁型肝炎 丁型肝炎病毒感染有两种方式:

1)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混合感染)。在急性的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同时感染的人群中,约有5%的病历可发生慢性肝炎或转变成肝硬化。

2)重叠感染了丁型肝炎病毒。慢性进行性丁型肝炎,既为慢性丁型肝炎恶化或无症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演变为进行性活动性肝炎。重叠感染发展为慢性肝炎者占80%~90.9%,大部分转变成肝硬化。

5. 戊型肝炎 潜伏期为2~9周,较乙型肝炎为短,较甲型肝炎为长。一成人发病为多。本型肝炎死亡率较高,特别是孕妇,可达10%~40%。戊型肝炎一般不发展为慢性肝炎或转变成肝硬化。

肝炎的早期症状

1、甲型病毒性肝炎,由甲型肝炎病毒(简称HAV)引起。

2、乙型病毒性肝炎,由乙型肝炎病毒(简称HBV)引起。

3、丙型病毒性肝炎,由丙型肝炎病毒(简称HCV)引起。

4、丁型病毒性肝炎,由丁型肝炎病毒(简称HDV)引起。

5、戊型病毒性肝炎,由戊型肝炎病毒(简称HEV)引起。

6、庚型病毒性肝炎,由庚型肝炎病毒(简称HGV)引起。

其中乙型肝炎在我国是发病率最高的。此外还有两种或两种以上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如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素养、乙型肝炎病毒和丁型肝炎病毒的混合感染等。

上述分类方法是依据其病原学的特点进行分类的。临床上还有一种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依据肝炎患者的病程和临床表现进行分类的,通常可分为以下四种:

1、急性肝炎:根据其是否出现黄疸又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较重)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两种。

2、慢性肝炎:根据临床是否反复发作等特点又分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迁肝)和慢性活动性肝炎(慢活肝)两种。

3、重症肝炎:根据发病经过又分为急性重症肝炎、亚急性重症肝炎和慢性重症肝炎三种。

4、淤胆型肝炎:根据发病经过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

很多人一听到肝炎就会害怕,害怕会传染。那么肝炎会传染吗?下面一起来看看专家的说法。

病毒性肝炎是什么疾病

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 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包括甲型肝炎(hepatitisA)、乙型 肝炎(hepatitisB)、丙型肝炎(hepatitisC)、丁型肝炎(hepatitis D)及戊型肝炎(hepatitisE)。我国属于甲型及乙型肝炎的高发 地区。

传染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一、各种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急性临床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进口传染。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一个月。,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病毒携带者,急性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日,其血液内多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大。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血透仪等血源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潜伏期为6周—6个月。

丙型肝炎传染源是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或抗HCE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目前共用注射器而多见,丙型肝炎的潜伏期(输血后)30—83天,平均52.1天。

丁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丁型肝炎病人和丁型肝炎(HDV)、HBV携带者,实验动物模型如黑猩猩、土拨鼠等也可作为传染源。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是输血和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被传染。急性丁型肝炎由HDV与HBV同时感染所致,潜伏期为6—12周。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戊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戊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5--75天,平均约6周。

庚型肝炎由庚型肝炎(HGV)及GBV-C病毒引起, HGV及GBV-C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庚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HGV/GBV-C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与HBV、HCV相似,常合并感染 HBV和HCV,主要经血和肠道途径传播,也可经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相关推荐

引起肝硬化的原因都有哪些

1、肝炎病毒 最经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传染。乙型肝炎病毒传染者有局部人发作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局部开展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开展为慢性肝炎,个中10%~30%会发作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靠乙型肝炎病毒才干发作肝炎,有局部的患者就开展成为了肝硬化。 2、药物性或化学毒物 长时间服用某些药物,而这些会招致药物性肝炎,最终开展成为肝硬化。长时间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四氯化碳、砷、磷等会惹起中毒性肝炎,最终开展为肝硬化。当运输胆汁出肝的胆道发生炎症或者阻塞时,一种被称为

病毒性肝炎的症状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在这五种肝炎中,甲型和戊型肝炎,主要是通过口-粪传染,密切接触者也有可能被传染,这两种肝炎发病急,病程比较短,能够治愈,一般不会转变成慢性肝炎。而乙型、丁型和丙型肝炎则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注射、体液及母婴垂直传染,发病时,相比甲型、戊型肝炎,这三种的症状不明显,可以转化为慢性肝炎,随着病情的发展,有可能会发展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病毒性肝炎严格来说是一类疾病,而不是一种疾病,它包括五种类型,分别是甲型、乙型、丙型、戊型、丁型,而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一般通过粪口传播,也就是使用了甲肝或戊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水或者食物而发病,而乙肝、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体液或者性接触传播。

一般丙肝分几种

丙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C,HC),简称丙型肝炎或丙肝(HC),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疾病分类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按病原学分类,目前已确定

哪种肝炎最严重

第一名:乙型肝炎 这是因为感染后,可以成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新生儿期及3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后大多数成为表面抗原或病毒携带者,这些携带者中的一部分能发展成急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癌(专题 访谈 咨询)。 因为肝硬化和肝癌发展历程很长,大约需30-40年,故婴幼儿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并成为病毒携带者,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的可能性要大于成年人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但这里不是说凡是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的人都会有不好的后果,而是指感染了乙型肝炎病毒,迁延不愈,血中总带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或乙型肝炎病毒的人及慢性乙型肝炎

路边摊易传丁型“肝炎”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对肝病患者至关重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闵筱辉博士表示,一个较固定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会让内脏以及神经内分泌的活动协调而有规律,减少损耗,实现健康的和谐。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执行人体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具有500种以上功能,是“人体的化工厂”。肝脏的多种功能与处理被消化吸收的食物有关,其它的功能包括使红细胞再循环以及除去血液中的有毒物质。 闵筱辉指出,肝病患者主要从吃住行三个方面注意自己的日常行为。 多休息适量运动 急性期肝病患者应该卧床

肝硬化反复发作原因

1、代谢紊乱铜代谢紊乱,见于肝豆状核变性。铁代谢紊乱,见于血友病、半乳糖血症、纤维性囊肿病、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糖原贮积病、酪氨酸代谢紊乱症、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均可导致肝硬化。 2、肝炎病毒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及丁型肝炎病毒的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部分人发生慢性肝炎,而慢性乙型肝炎,又有少部分发展为肝硬化。急性丙型肝炎约一半,发展为慢性肝炎,其中10%~30%,会发生肝硬化。丁型肝炎病毒,依赖乙型肝炎病毒方能发生肝炎,有部分患者发展为肝硬化。 3、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导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临床分期

各种病毒性肝炎均可引起急性肝炎(可分为急性黄疸型肝炎和急性无黄疸型肝炎),甲型、戊型肝炎不转为慢性,成年急性乙型肝炎约10%转为慢性,丙型肝炎超过50%,丁型肝炎超过70%转为慢性。对于急性黄疸型肝炎患者来说,其临床经过的阶段性较为明显,可分为3期,总病程2~4个月。 1、黄疸前期 甲型、戊型肝炎起病较急,可有畏寒、发热,约80%患者有发热,体温在38℃~39℃之间,一般不超过3天。乙、丙、丁型肝炎起病相对较缓,仅少数有发热,此期主要症状有全身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痛,尿色加深等;肝

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有什么表现

患有妊娠合并肝炎的孕妈妈症状表现为:发热、厌油、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腹胀、肝区疼痛、皮疹、关节痛、高热、寒战、黄疸、凝血机制障碍,肝功能衰竭。妊娠合并肝炎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庚型和输血传播型肝炎7个类型。 甲型肝炎临床表现均为急性,多发于秋冬季,潜伏期为2~6周。前期症状可有发热、厌油、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乏力、腹胀和肝区疼痛等,一般于3周内好转。此后出现黄疸、皮肤瘙痒、肝脏肿大,持续2~6周或更长。多数病例症状轻且无黄疸。 乙型肝炎分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重症肝炎和HBsAg病毒

急性肝炎应该如何预防

急性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需要注意隔离,甲型和戊型肝炎应加强个人卫生,粪便管理等。乙、丙、丁型肝炎应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易感人群可接种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和乙型肝炎疫苗进行主动免疫;还可使用人血清或胎盘球蛋白防止甲型肝炎,在意外被含有乙肝患者体液的注射器针刺后,可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注射来预防乙型肝炎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