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中府的作用

艾灸中府的作用

中府为肺经的募穴,这个穴位是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又是脾肺之气汇聚的地方,因此可以兼治脾肺两脏之疾,这个穴有很好的调气作用,人体的气顺了,肺脏功能自然就会正常。

中府是诊断和治疗肺肺病的重要腧穴,有止咳平喘,疏调肺气之功效。肺部若有疾患,此穴常可出现压痛,经常刺激该穴位有平咳喘,调肺气的作用。因其近治作用,还能治疗肩背疼痛。

艾灸中府的作用 艾灸中府特效疗法

中府配伍膻中,定喘施灸,对小儿哮喘治疗有帮助。

小儿哮喘是常见疾病,容易反复,多是肺气虚弱引起,在灸定喘,膻中的基础上,配伍中府施灸以益气固金。

操作手法:悬灸,以感觉温和为度,每穴每次10-20分钟,每日1次,5-7为1个疗程,间隔2日可行下一个疗程,治疗时先灸定喘,再灸中府,最后灸膻中。

艾灸哪里对心脏好

艾灸以下穴位对心脏是有好处的:

艾灸神门-补益心经气血足

艾灸功效:神门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原穴,神门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艾灸神门能补益心经气血,让心脏充满活力并为心脏搏动提供能量来源。

艾灸取穴:取此穴位时应采用正坐位,仰掌的取穴,神门位于手腕部位,位于腕关节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艾灸方法:手臂上伸,自己或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部位,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为少冲穴的高温水湿之气传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少府,艾灸少府能清心泻热,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从里到外焕发活力。

艾灸取穴:仰掌屈指,在第四,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放上臂,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府,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少海-益心安神平和心境

艾灸功效:少海为手少阴心经的合穴,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汇合于本穴,本穴为青灵水湿云气的冷降之雨和极泉穴的下行止血汇合处,艾灸少海能益心安神,从而调节心情。

艾灸取穴:举起上臂,屈肘,在肘横纹尺侧纹头凹陷处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上臂,屈肘,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海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5分钟。

艾灸极泉-健脑强心

艾灸功效:极泉穴为手少阴心经第一穴,穴在腋下,心经经穴中,位置较高,艾灸刺激该穴位有理气活血,疏通经络,健脑强心的功效,主治胁肋痛,胸闷,干呕,心悸,冠心病等病症。

艾灸取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法灸极泉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艾灸通里-清心安神通经活络

艾灸功效:通里穴属手少阴心经,是心经之络穴,与小肠相络,心主神,艾灸该穴位能宁心醒神,通经化瘀,平时受到惊吓或情绪不宁,突然生气,刺激该穴位能安心舒缓。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脘横纹上1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艾灸阴郄-清心安神

阴郄穴是手少阴心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善于沟通心肾,心火必须下降到肾,使肾水不寒,肾水必须上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果心火盛,就会向下耗损肾水,经常刺激本穴,可调和心肾。

艾灸取穴: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艾灸方法:用艾条雀啄灸法灸通里穴5-20分钟,以出现循经传感现象为度。

艾灸风府有什么作用

风府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中。艾灸风府可以散风息风,通关开窍,清热解表,舒筋活络,镇静宁神。

风府穴为督脉,足太阳,阳维之会穴,太阳主表,阳维为病苦寒热,故艾灸该穴位有疏散风热,消肿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等症。

风邪入侵人体,很容易会聚于风府穴,所以当风邪致病时,艾灸该穴位,可以将会聚于此的致病风邪驱赶出人体,对于包括 中风,癫痫,癔症等内风为患的神志病症,头痛,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失音,目赤肿痛等内外风引起的疾患有防治作用。

督脉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风府穴归于督脉,位居脑后,故有定志安神,息风止痉,化痰定惊之功效,主治癫狂,癔症,痫症,惊悸,中风不语,眩晕等疾病。



俞府是什么意思 俞府的治疗用法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5—20分钟,每日一次,可改善心痛、咳嗽、气喘等疾病。

针灸疗法:俞府穴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按摩手法:用大拇指按揉俞府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咳嗽、呕吐、胸痛等。

呕吐怎么缓解 外邪犯胃型呕吐艾灸

主要症状:突然呕吐,兼有发热恶寒,头疼身痛,胸腹满闷,苔白。

艾灸疗法:灸中脘,内关,足三里,胃俞,中府,大椎,风门穴。

取穴体位:患者仰卧屈膝,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于仰卧位加灸中府,于俯卧位加灸大椎,风门穴。

艾灸手法:用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着,一手中,食指放于所取穴位两边,另一手持艾卷垂直悬起所选穴位的皮肤上,离皮肤3-4厘米,以患者觉得温热至有灼痛感觉为度,如果觉得太热时可回旋移动,使温热连续刺激,每穴灸5-10分钟,然后俯卧,去2双胃俞穴温和灸5-10分钟,灸法同上。

艾灸功效:解表化浊。

艾灸中府的作用有哪些

中府为肺经的募穴,这个穴位是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又是脾肺之气汇聚的地方,因此可以兼治脾肺两脏之疾,这个穴有很好的调气作用,人体的气顺了,肺脏功能自然就会正常。

中府是诊断和治疗肺肺病的重要腧穴,有止咳平喘,疏调肺气之功效。肺部若有疾患,此穴常可出现压痛,经常刺激该穴位有平咳喘,调肺气的作用。因其近治作用,还能治疗肩背疼痛。

中府位于距正中线(胸骨)6寸的位置,四横指是3寸,此穴就在距胸骨两四横指宽,锁骨下2横指宽处的距离。

风府为什么不能艾灸 风府的作用

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有散风熄风、通关开窍的作用,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等。

艾灸对心脏的好处多 艾灸少府-清心泻热祛水湿

艾灸功效:少府为手少阴心经的荥穴,意指本心经气血在此聚集,本穴为少冲穴的高温水湿之气传至本穴后呈聚集之状,如云集府宅,故名少府,艾灸少府能清心泻热,减轻心脏负担,让心脏从里到外焕发活力。

艾灸取穴:仰掌屈指,在第四,第五掌指关节后方,小指端与无名指端之间取穴。

艾灸方法:举起或平放上臂,另一手持点燃的艾条,将艾条燃端对准少府,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5-10分钟。

艾灸风府有什么作用 风府穴配伍治病

配天窗,劳宫穴治疗咽喉肿痛。

天窗穴:在颈部,横平厚街,胸锁乳突肌的后缘处。

劳宫穴:在掌区,平第3掌指关节近端,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

配二间,迎香穴治疗鼻出血。

二间穴:微握拳,在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处。

迎香穴:在面部,鼻翼的外缘中点,鼻唇沟中。

配昆仑,束骨穴治疗狂躁多言不休。

昆仑穴:在踝区,外踝尖与脚腕后的大筋(跟腱)之间的凹陷中。

束骨穴:在足外侧,第5跖趾关节的近端,赤白肉际的位置。

配风市穴治疗伤寒。

风市穴: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腘横纹上7寸,股外侧肌与股二头肌之间。

中府怎么找 艾灸中府保健灸法

1,艾条悬起灸:每次温和灸15-20分钟,以局部潮热微红为度,每日或隔1-2日1次。

2,艾炷直接灸:以麦粒大小艾炷灸之,每次5-7壮,发疱或瘢痕灸,隔日或每周1次。

艾灸中府的作用 中府怎么找

中府位于距正中线(胸骨)6寸的位置,四横指是3寸,此穴就在距胸骨两四横指宽,锁骨下2横指宽处的距离。

相关推荐

中府怎么找 中府穴日常保健用法

日常保健时可拍打中府穴,也可和云门穴交替使用,将双手搓热,先用左掌心对准右侧云门穴拍打,再用右手掌心对准左侧中府拍打,左右手交替拍打各7次,拍打时,用力要适中,速度要均匀,这样可以直接震动手太阴肺经穴,以达止咳平喘之效。 用手指指腹端按揉胸部的中府穴,由上往下或从下往上做环状按摩1分钟,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佳,可以有效补气益肺,宣肺止咳,能够有效缓解气管炎,气喘引起的胸闷,喘憋等症状;或用双手手指指腹端,揉搓中府约3分钟,可以有效缓解因感冒引起的呼吸不畅。 直刺0.3-0.5寸,或向外斜刺0.5-0.8

艾灸长强的作用是什么

长强位于会阴区,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艾灸长强可以解痉止痛,调畅通淋,消痔通便。 长强属于督脉,督脉通于脑,脑为元神之府,故艾灸该穴位能祛风止痉,舒筋活络,通络止痛,强健腰膝筋骨的作用,对于腰背,骶骨疼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通过艾灸刺激长强穴, 能够促进直肠的收缩,使大便通畅,长期坚持,能有效调理便秘,腹泻等病症。 长强穴位于尾骨尖端和肛门之间的中心点,穴属督脉,督脉为阳脉之总纲,而长强为全身诸穴之首,艾灸刺激长强可以疏通经络,改善肛门血液循环,达到止痒的效果。

艾灸前后注意事

艾灸前、中、后注意事项 艾灸前 1、 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2、 饭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艾灸中 1、 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2、 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3、 艾灸中如果皮肤表面出现水气,是体内湿气排出。 艾灸后 1、 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受凉舌苔厚白艾灸哪里 风府

属督脉。督脉、阳维之会。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咽喉肿痛,中风不语,以及癫痫,精神分裂症,神经性头痛,流行性感冒等,可用于受凉舌苔厚白的艾灸选穴。 艾条灸风府穴5-10分钟。

为什么饭后不能艾灸

因为艾灸时不能吹到风,艾灸前请关小门窗,房间内不可以通风。夏天也是,不可通风不可开空调。 后不可以马上艾灸,饭后1小时后才可以灸,因为过饱不可以艾灸艾灸艾灸时不可以过饱或过饥,心情大悲大喜大怒也不可以艾灸,要保持心情平静舒缓。 艾灸中必须多喝温开水,便于排毒,水温可以稍微高点。不可以喝冷开水,夏天也是。 艾灸中如果皮肤表面出现水气,是体内湿气排出。 艾灸艾灸完半小时内,不可以用冷水洗手洗脸。艾灸完毕,全身毛细孔打开,易受寒凉。 艾灸后不可马上洗澡。道理同上。一般情况下,我都是洗好澡后再艾灸。或

祛湿的方法 中药艾条灸穴位

中医里最独特的治疗方法可谓穴位疗法,对付湿,按按穴位也能起到一定作用。 一、药灸的配方是多组方,而艾灸比较单一。 二、药灸具有针对性,而艾灸没有针对部位 三、药灸一般一次见效,而艾灸相对见效较慢。 在传统三年陈艾的基础上,加入山甲,当归,川穹,丹参,益母草,乳香,牛膝,红花,等二十种草药 。艾条味足,功效区别于其他艾条:热量足,渗透力强, 疼痛灸患处,寒症需要灸肚脐和肾输穴。了解详情点击文章下方的“阅读原文” 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的作用,经常艾灸可以让您轻松祛湿。 1、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为养生保健

艾灸哪里治感冒 感冒艾灸注意事项

1.感冒时灸合谷对鼻塞流清涕特别有效,如果左鼻塞则灸右合谷,右鼻塞则反之。 2.风池,风府两穴有头发覆盖,采用灸疗,应将艾条稍稍抬高,并以另一手拨开头发。 3.艾灸治疗风寒感冒应越早越好,若出现高热,咽痛,流黄涕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艾灸肚脐后肚子疼的原因

1、艾灸肚脐后肚子疼的原因 艾灸主要是利用艾炷、艾条的方式来熏烤穴位达到治病和保健的效果,可以起到通经活络和驱寒除湿等作用,一般不会产生副作用。不过在临床方面有很多患者在进行艾灸之后会出现肚子痛的症状,这可能是由于排郁气、排火热邪毒和排淤血的过程中刺激到了腹部引起的,也可能是艾灸引起内火过旺或者过敏反应等,或者是方法不对导致的疾病加重和走窜现象。 2、经期不宜艾灸肚脐 经期最好是不要艾灸肚脐,因为艾草是能够帮助活血化瘀的,在经期用会导致月经一直不干净,另外在月经期间最好不要用艾草泡脚,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如

艾灸颈椎的好处

颈椎病常见的原因就是身体受凉之后经络痹阻不通,或者就是生活中劳累过度,引起的气滞血瘀,颈椎病经常引起颈、背部的疼痛以及手指麻木、头晕等症状。 而艾灸本身具有温经散寒、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梳理经络等作用,对于颈椎不适的人群来说,经常艾灸颈椎的话,艾灸时产生的艾热能帮助缓解颈椎部位的疼痛感觉,一定程度上能改善颈椎病的症状。 艾灸时可以选择大椎穴、肩井穴、天宗穴、曲池穴、风门穴、风府穴、风池穴、百会穴等。 虽然艾灸颈椎有一定的效果,但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话,建议最好是寻求医生的治疗,平常也要注意避免颈椎受凉,以及

感冒艾灸哪里效果最好

大椎穴 大椎是督脉与诸阳经之会,主一身之阳气,用艾灸温和灸颈后大椎穴20分钟,配穴可选择风门穴,艾灸3到5分钟。 大椎穴位置:当低头时,脖子后方最突出的,左右转动时,随头选择的棘突骨就是第七颈椎,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大椎穴。艾灸大椎穴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预防流感,主治发热、感冒症状。 风门穴:在大椎穴往下数两个脊椎处,棘突旁开1.5寸。风门穴是风邪进出的门户,艾灸这个穴位,可以疏风散寒,治疗风寒感冒。 合谷穴 合谷穴即我们俗称的虎口,感冒的时候艾灸合谷穴能够有效缓解鼻塞流清鼻涕的症状。 艾灸的时候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