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怎么自测糖尿病方法

怎么自测糖尿病方法

一般情况下,患糖尿病会有一定的征兆,均可进行自测,当有以下情况时,有患糖尿病的可能,要注意检查。

(1)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糖尿病病人,本人原来肥胖,近来消瘦,感觉身体疲倦无力。

(2)妇女生过巨大儿,出生体重在4公斤以上。

(3)皮肤反复出现多发性疖肿、痈或溃疡,经长时间治疗不愈。

(4)口腔牙周反复发炎、妇女外阴瘙痒。

(5)视物模糊、视力减退。

(6)肥胖、血脂特高。

(7)手术后或感染、脑血管意外、严重呕吐、腹泻等大量输葡萄糖或进食过多甜饮料后,出现烦躁不安,甚至昏迷。

凡遇到以上情况,就应去医院做尿糖、血糖检查,证实是否患有糖尿病。如果尿糖反应阳性,空腹血糖升高达7.8毫摩/升(静脉血浆血糖)或6.7毫摩/升(静脉全血血糖或毛细血管全血血糖)以上,即可确定诊断。但是在老年糖尿病病人,因肾糖阈提高,尿糖不易出现,故不应仅凭尿糖的有无作出诊断,也不应以尿糖的有无或尿糖的多少来判断糖尿病代谢控制的好坏,而应反复检查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

检测糖尿病的几种方法

糖尿病的检测方法主要有:

要早发现糖尿病,必要的检查不可少,目前发现高血糖的检查方法有多种,各有优劣。

指尖血糖:扎手指检测,优点是可以几十秒出结果非常方便,其检测结果与抽血结果相差10%~20%;不足之处是手指血血糖稳定性差,因此不能用来诊断糖尿病。

空腹血糖:医药招商网抽取静脉血,要求隔夜空腹至少8~12小时未进食后,上午9点前且早餐前采的血,是目前诊断糖尿病最常用指标。

高血糖检查方法

餐后2小时血糖:抽取静脉血,多数指从早餐吃第一口时算起的两个小时,检测时间应该在这个时间点上的前后15分钟;不足之处是测餐后血糖影响因素多、抽血时间受限,较少作为常规检查项目。

随机血糖:抽静脉血,一天24小时的任何时候静脉血糖。

以上就是有效检查糖尿病的方法介绍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做好疾病相应的检查对我们自身有很大帮助,祝患者早日康复。

血糖7.2是糖尿病吗 如何诊断糖尿病

检测血糖是检测糖尿病的唯一标准,目前大多采用的诊断标准如下:

1.有糖尿病症状,加速任意时间的血糖指数≥11.1 mmol/L。

2.空腹血糖指数≥7.0mmol/L。

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服糖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水平≥11.1 mmol/L。

符合以上三项标准中任何一项均可诊断为糖尿病。需注意的是无糖尿病并发症紧急发作情况下,1次血糖指数达到以上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复查,仍达到者方可确诊。如复查未达到者,则必须随访。

糖尿病患者检查项目有哪些

一、空腹血糖检查:空腹血糖检查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最重要的项目之一。可以在医院进行抽血通过生化分析仪来检测静脉血糖,更常用的是家用血糖监测仪的试纸检测指血血糖,这两种方法都是通过葡萄糖氧化酶法反应来获得结果,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二、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餐后2小时血糖测定也是诊断和监测糖尿病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常规体检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几乎要漏诊50%的糖尿病患者。

三、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此项检查是糖尿病体检中最重要的一项。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的诊断试验,是测定静脉空腹血糖及葡萄糖负荷后血糖,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 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在做糖耐量试验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了解胰腺B细胞在葡萄糖负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可以协助判断胰腺B细胞的储备功能,尤其对治疗方法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糖尿病该怎么治疗 糖尿病患者自我检测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在治疗糖尿病的过程中,患者的自我检测对于评估治疗效果,制定治疗方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患者应当对血糖、血脂水平、心、肾、神经和眼底情况进行长期检测,及时了解病情,早期发现和防治并发症。

糖尿病的自测

糖尿病是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症。祖国医学称为“消渴症”。由于病情程度不同,表现为两个不同的阶段:早期无任何异常表现,一般呈单纯体态肥胖,而食欲、体力正常,本人无患病感。这时期的主要症状是饭后尿里有少量糖,细心的人如能及时去医院作尿糖化验,就能了解病情。

多数病人是在症状明显时才去就医,如多饮、多食、多尿。如每天尿次数增加,每次排尿量也增加,一般每天排2000~3000ml尿液,因尿里含有糖分,尿有特殊气味,在野地里撒尿时,附近的蚂蚁都会集中到尿液淋湿的地面。如果发现这种情况应去医院作尿的检查。由于排尿量增加,失水也增多,便出现口渴,不管天气冷热,也一味地饮茶、喝冷水,饮而复饮,许久不肯罢休。食欲亢进,多食善饥,尽管如此,饮进的食物不能被充分利用,而身体逐渐消瘦、易疲劳、虚弱、无精神,在临床症状明显时还会有四肢酸痛、麻木、腰痛、性欲减低、阳萎、月经不调、视力障碍等。

总之,不论出现多尿、烦渴、多饮、消瘦等典型症状与否,如有上述某一症状出现,就应想到糖尿病,便能及时诊断,以求早期防治。

糖尿病自己怎么检测 糖尿病检查血糖时间

糖尿病患者检查血糖时间一般有以下几个时间点:空腹、餐前和餐后2小时是检测血糖的常规时间点,夜间及睡前监测适合注射胰岛素的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时,以及剧烈运动后,也要加强对血糖的监测。

定期监测糖尿病血糖的重要性

血液中的糖称为血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葡萄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正常人在清晨空腹血糖浓度为80~120毫克%。

空腹血糖浓度超过130毫克%称为高血糖。如果血糖浓度超进160~180毫克%,就有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这就是糖尿。血糖浓度低于70毫克%称为低血糖。

低血糖可见于饥饿时间过长,持续的剧烈体力活动,严重肝肾疾病,垂体前叶机能减退、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低血糖时,脑组织首先对低血糖出现反应,表现为头晕、心悸、出冷汗以及饥饿感等。如果血糖持续下降到低于45毫克%,就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糖分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营养之一。人们摄入谷物、蔬果等,经过消化系统转化为单糖(如葡萄糖等)进入血液,运送到全身细胞,作为能量的来源。如果一时消耗不了,则转化为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肝脏可储糖70~120克,约占肝重的6~10%。细胞所能储存的肝糖是有限的,如果摄入的糖分过多,多余的糖即转变为脂肪。

当食物消化完毕后,储存的肝糖即成为糖的正常来源,维持血糖的正常浓度。在剧烈运动时,或者长时间没有补充食物情况,肝糖也会消耗完。此时细胞将分解脂肪来供应能量,脂肪的10%为甘油,甘油可以转化为糖。脂肪的其它部分亦可通过氧化产生能量,但其代谢途径和葡萄糖是不一样的。

预防糖尿病知识 宣传教育

加强预防糖尿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对预防糖尿病重要性的认识。糖尿病病人和家属应主动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糖尿病的危害性。掌握监测糖尿病的方法,充分认识糖尿病需要终生治疗的情况。

量身高腰围预测糖尿病

医生们通常都使用体质指数(BMI)评估健康风险。不过,对于评估糖尿病患病风险,腰围身高比可能是一种更精准的方法。

糖尿病的及早发现对于预防其慢性并发症及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至关重要。英国《糖尿病医学》杂志2月27日刊登中国与瑞典科学家合作完成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腰围身高比(WtHR)是诊断2型糖尿病的最佳指标。

在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及腰围身高比(WtHR)四种指数中,哪一种指数预测中国未诊断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IFG)效果最理想?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天津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齐秀英与来自天津市疾控中心及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研究机构的多位科学家,对 7567名20—79岁的参试者进行了研究。

血糖水平介于6.1—6.9毫摩尔/升之间且无糖尿病,即为空腹血糖受损。空腹血糖水平大于等于7.0毫摩尔/升,但既无糖尿病病史也未使用降糖药物,即可初步确定为糖尿病患者。

参试者接受各项标准检测之后,研究人员测量了参试者的体重、身高、腰围、臀围等数据。研究人员利用逻辑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方法比较分析了相关数据。结果发现,所有参试者中,共有536人被界定为空腹血糖受损病例,690人被诊断患有2型糖尿病。其中包括290人(占3.8%)为第一次被诊断出的糖尿病患者。

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腰围身高比大于等于0.5对确诊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的预测参考价值,强于BMI(大于等于24)、腰围(男女分别大于等于85厘米和80厘米)、腰臀比(大于等于0.85)这三种参考指数。

四种指数中,腰围身高比大于等于0.5,在预测是否为2型糖尿病患者和空腹血糖受损患者方面,预测价值最高,为最佳预测因子。

糖尿病的勃起障碍与红细胞醛糖还原酶有关

勃起功能障碍(ED)是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而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则参与了多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日本京都县医科大学泌尿科的Naya Y及其同事研究了62例糖尿病患者,其中25例进行了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衰CRF组),其余37例为非慢性肾衰组(DM组)。研�咳嗽毖∪�20例年龄相匹配的健康者作为对照,并对所有患者和对照者应用定量AR试剂盒测定AR水平。ED的诊断根据包含5项内容的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得出。

研究人员发现,CRF组中AR平均水平显著高于DM组和对照组(P<0.001)。DM组中无ED者的AR平均水平显著低于DM组中有ED者和对照者(P<0.005)。

Naya等总结认为,这些结果表明AR水平可作为预测糖尿病患者ED发病的有效手段。

糖尿病不能吃什么

1、坚持一个规整的进食正餐和副餐的时间表;

2、限制只含有糖分的食物:糖果和糖饮料;

3、计算所吃的数量。

儿童糖尿病患者应用的胰岛素或者口服药物的需要量是经常变化的,因此膳食安排也应该经常调整。建议患有糖尿病的儿童和家长应至少每年与营养医生协商一次,制定适合其生长发育的合理的膳食计划,同时监测糖尿病和健康指标。要教给所有孩子尽快学会制定和调节平衡的膳食计划,鼓励他们偏爱谷类、蔬菜类食品,而对于充满“诱惑”的甜食、零食、冷饮建立正确的认识,以不影响健康为宜。

糖尿病患者测量血压的误区

误区一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

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糖。这种监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上,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浪费试纸。

误区二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

专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会影响血糖值,因此空腹测血糖前千万不要吃药。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复查血糖的日子里还要注意保持一贯的生活和服药习惯,不要故意少吃东西或不吃降糖药,这也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检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别吃太油腻的。

糖尿病的控制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经常到餐馆饭店去“打打牙祭”。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但热量比较大,而且大多油、盐、糖比较多,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大忌。

误区三不定期测糖化血化蛋白

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监测的项目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要到医院去做。其中,糖化血化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人两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也只有医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难做到准确。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

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正常,就不愿意测糖化血化蛋白,殊不知,每次测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血糖当时的情况,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里人的总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四运动前不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

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此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

误区五:不定期到医院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

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到7次就可以了。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

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心脑血管病人的运动方法

高血压患者;适当运动有助于高血压病的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可选择体力负担不大,动作简单易学,不过分低头弯腰,动作缓慢有节奏、竞争不激烈的项目,并量力而行,由简单到复杂。

但运动治疗是高血压病治疗的辅助方法,不能替代药物。如果患者有严重心律失常、心动过速、晕眩、头痛、恶心、呕吐、明显的心绞痛等症状,要暂停运动。

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运动与药物治疗、饮食控制、血糖监测、糖尿病教育一样重要。

糖尿病者最好选择有减重作用的运动,健走是最理想选择。运动时间最好在饭后1~2小时,每次约30分钟到1小时,一周坚持至少3次。

心脏病患者: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运动锻炼一段时间后,心肌供血情况改善。

自我检测血糖的6误区

误区一不定期到医院测血压

糖尿病患者要进行自我监测与管理,首先要观察自己的身体健康情况,如糖尿病的“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体重减少)情况症状、全身乏力与否,还要定期检查心脏的大小、节律,下肢情况,有无浮肿,眼底是否有问题,是否有皮肤溃疡等。

一些化验指标可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地监测自己的情况,其中有些患者自己在家就可以做,如测血糖,这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血糖监测了解血糖浓度,可以帮助患者随时调整饮食、运动及判断疗效。病情比较稳定、血糖控制比较好的糖尿病患者,一个月可以监测5到7次,其中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后的餐后两小时血糖、夜间血糖,每次监测一种血糖就可以了,如第一次监测空腹血糖,隔几天后再监测早餐后血糖,再隔几天监测午餐后血糖……每个月共监测5到7次就可以了。

血糖不容易控制的Ⅰ型糖尿病患者,或是胰岛素功能差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则要增加监测次数,有的甚至需要每天监测4到8次,如在三餐前、三餐后两小时、睡前、夜间一两点钟。病情稳定后可以逐渐减少测定的次数,一般一周测定4到8次。

除了自我监测血糖外,了解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情况对于监测糖尿病是否对患者造成了更多损害也非常重要,因为糖尿病患者很容易血压升高,进而对心血管、心脏造成损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正常血压值为130/85毫米汞柱。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电子血压计有一定误差,测量效果不如医院常用的水银柱血压计,因此糖尿病患者也要定期到医院测量血压。

误区二不定期测糖化血化蛋白

除了血糖、血压这些糖尿病患者可以自行监测的项目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尿酮、尿微量蛋白、尿糖的监测也很重要,但为了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这些监测必须要到医院去做。其中,糖化血化蛋白可以稳定地反映人两三个月以来的血糖平均水平,反映体内葡萄糖代谢的情况。根据化验结果,医生能判断患者的保健方案是否有效,吃得是否合适,运动是否得当,血糖是否控制得好,是否需要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还有些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化验指标也只有医院才能做,如尿糖、尿酮、尿微量蛋白,虽然都有相应的试纸,在家就可以做,但效果很难做到准确。如尿微量蛋白可以监测糖尿病患者的肾脏是否存在早期的轻微损害,一般1到3个月要检测一次,已经有肾功能损害的患者监测频率要更高,这一指标精确的测定只有在医院化验室才能进行。尿酮是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这一数值高了,糖尿病患者就很可能出现酸中毒导致昏迷。因此,在持续高血糖超过13.3时,就要到医院做尿酮体检测了。

有的糖尿病患者看自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比较正常,就不愿意测糖化血化蛋白,殊不知,每次测的空腹血糖或餐后血糖,只能代表血糖当时的情况,而不能反映一段时间里人的总体血糖情况。因此,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还是非常重要的。

误区三血糖高低仅用家用仪器

家用血糖仪是在指尖采血,测的是毛细血糖。这种监测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当血糖超过13.3或低于1.1时,这种血糖仪就不能显示数字了,而是显示代表过高(“HIGH”)或过低(“LOW”),这个时候就不能用血糖仪测血糖了。尤其是当患者的血糖值过高甚至(家用)血糖仪不能读数时,情况就比较危险了,因此要尽快到医院取静脉血进行检测,必要时还要查酮体,及时进行治疗。在血糖仪的使用上,首先要学会如何操作,避免操作不当导致测定结果不准确,浪费试纸。

误区四早起测空腹血糖吃药

专家指出,有的糖尿病患者平常坚持每天早起后在早餐前服用降糖药物,因此即使要测空腹血糖,也习惯了早起按时吃药。然而这会影响血糖值,因此空腹测血糖前千万不要吃药。

此外,糖尿病患者在复查血糖的日子里还要注意保持一贯的生活和服药习惯,不要故意少吃东西或不吃降糖药,这也都会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影响到病人的治疗。检测的前一天晚上10点后最好不吃不喝,晚餐也别吃太油腻的。

糖尿病的控制关键是要“管住嘴、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习惯经常到餐馆饭店去“打打牙祭”。专家指出,餐馆的饮食其实很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一般餐馆做的菜,不但热量比较大,而且大多油、盐、糖比较多,这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都是大忌。

误区五运动前不测血糖

除了饮食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也很重要,也就是“迈开腿”。很多糖尿病患者都知道每天要适当活动,却忽略了对运动前血糖的监测。事实上,血糖低是不宜运动的,否则可能晕倒。此外,运动中一旦出现头晕等低血糖症状,也要立即停下来;必要时还要及时服用一些糖来使血糖达到正常值。

一些公园里专门用鹅卵石等铺设了石子路,很多人喜欢在上面走以按摩脚底、促进血液循环,有的人甚至喜欢赤脚走。不过这种保健方式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脚部保健,而走石子路会增加糖尿病患者脚部破损的几率,增加他们患上糖尿病足的危险。此外,运动时为防止脚部出汗太多,专家还建议,糖尿病患者最好在脚趾间夹上棉花等柔软、透气、有弹性的物品,防止过度摩擦或脚趾叠压。

误区六患者不注意护脚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专家指出,在糖尿病患者中,足坏疽的发生率比非糖尿病人高17倍。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即使是轻微的损伤,也有可能引起感染,发生坏疽甚至截肢。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足部保养,每天要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水温不要过高。还要注意保持足部及脚趾间的干燥;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用护肤品来涂抹脚部;洗脚后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内生长。如果脚上有茧子或鸡眼,千万不能用手抠或用小刀,也不要贴鸡眼膏等刺激性化学药物。

另外,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赤脚穿鞋,平常最好穿白色或者浅色的袜子,以及时观察脚部的健康情况。袜子的袜筒也不要太紧,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太紧了不利于血液流通。糖尿病患者穿鞋也要注意,最好穿圆头、平底、软牛皮的鞋子,还要注意鞋子里面有无异物,有无线头、接缝,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磨损,新鞋最好撑松了、合脚了再穿。最后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现脚部有感染、磨损、水泡等,要及时和医生联系及时处理。

相关推荐

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的区别

血糖是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分解而来的血液中的单糖,通常仅指葡萄糖。血糖测试的结果反映的是即刻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测试通常可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化血红蛋白虽然是监测糖尿病的重要指标,但它并不能替代瞬时血糖(如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糖化血红蛋白和瞬时血糖都是非常重要的血糖监测指标,都需要糖尿病患者很好的注意,降糖应两者都要降。 糖尿病患者常用的血糖监测指标有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会受到基础胰岛素分泌、进餐后胰岛素分泌量、进食量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因素的影响

糖尿病人怎么降血糖 学会自我监测

能够有效监控治疗效果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坚持监测,控制血糖长期达标;有利于调节饮食、运动和药物剂量之间的平衡;有利于预防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怎样做好妊娠糖尿病的预防

一、应注意的事项: 1.应严密监测糖尿病孕妇的血压、肝肾心功能、视网膜病变及胎儿健康情况,最好在怀孕前即已开始。 2.怀孕前有效控制糖尿病,因为胎儿最严重的畸形是发生在怀早期6-7周内。 3.避免酮症的发生,主食每日应吃300-400克,分5-6次吃,少量多餐并多次胰岛素注射。 4.妊娠期糖尿病应勤查血糖,及时增减胰岛素用量。 5.妊娠后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及早进行治疗。 6.密切监测胎儿大小及有无 二、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终止妊娠: 1.孕妇糖尿病经及时治疗不能有效地控制其进展。 2.同时发生有重症妊娠高血

如何预防妊娠期糖尿病

听到糖尿病这个词,很多人都十分惶恐,糖尿病目前来说是一种难以治愈的疾病,也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对于孕妇来说,妊娠期糖尿病一般来说都属于是轻度,因此预防便大于治疗了。 所有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孕妇均需要控制饮食,因为空腹时极易出现饥饿感,故将全日食物量分为4-6次吃,临睡前必须进餐1次。每增加1个妊娠月,热能增加量控制在15%-40%。 轻度的糖尿病不需用胰岛素治疗。只有在空腹血糖异常、或妊娠前就有糖尿病、或者出现其它并发症时,要及时采用胰岛素治疗。糖尿病的孕妇,每日剂量为20-40单位,首次剂量为10单位,

糖尿病测血糖时间 餐前测血糖

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很高时,要注意测试空腹血糖水平。有低血糖风险者,如老年人,血糖控制相对稳定的人,也应在餐前测试血糖,以掌握病情状况。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监测血糖的指标

糖尿病监测血糖的常用指标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通过指尖采集毛细血管的血来测量。 当空腹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监测血糖时间

空腹血糖:禁食8小时,早上起床后8点之前测量。当血糖水平很高时,首先要关注空腹血糖水平。 餐前血糖:在吃饭前测量血糖。除了血糖水平高的患者,有低血糖风险者(老年人、血糖控制较好的人)也应监测餐前血糖。 餐后2小时血糖:从吃第一口饭开始计时,过2小时后测量。适用于空腹血糖已取得良好控制,但仍不能达到治疗目标者。 睡前血糖:在睡觉前测量。适用于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特别是注射中长效胰岛素的患者。 夜间血糖:在晚上12点左右或者其他夜间时刻测量。适用于胰岛素治疗已接近治疗目标,而空腹血糖仍高者。

妊娠糖尿病在家测血糖 糖尿病在家测血糖注意事项

1、血量不够、血糖试纸超过有效期、手指消毒酒精未干、未将血糖仪代码调到和试纸一样时,都会影响检测的准确性。 2、手指消毒后,一定要等酒精挥发干燥后再采血。 3、采血部位要交替轮换,不要长期刺扎一个地方,以免形成瘢痕。在手指侧边采血疼痛较轻,而且血量足。 4、妥善保管用过的酒精棉球、针头等,最好集中送到社区卫生站处理。 5、血糖仪要放置在干燥清洁处,不要让小孩、宠物触及、玩耍。 6、血糖仪都应该有售后服务,要定期到购买的商店或厂家指定处校正血糖仪是否准确,到医院与抽血检查结果对比也可知道其准确性。

糖尿病多久测一次血糖 糖尿病一天测几次血糖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差或者病情较为严重,每天应监测血糖4~7次,主要包括:空腹血糖、餐前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有的还要加测午夜 12 点、凌晨 3 点的血糖等,直到血糖稳定、控制良好。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较好,病情稳定、饮食规律时,可每周监测 1~2 天,每天 5 次。

怎样在短期内查出糖尿病足疾病

正确的做法是对可能发生糖尿病足的病人定期、严格、规范、重点地进行随诊检查,同时做好糖尿病知识的宣教。糖尿病足多发生在50岁以后,60~70岁最为多见,肥胖型糖尿病、病程长和血糖经常控制不好者是好发人群。糖尿病足的发生几乎均由缺血、神经病变、感染这三个主要因素共同起作用。 因此,对糖尿病足的预测和早期发现也应从这三个方面着手。有些学者根据这些因素建立了一种使用计分法预测糖尿病足可能发生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病人有感觉异常、感觉减退或感觉消失者,分别计2、4、6分;有震动觉及位置觉减弱或消失者,各计2分和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