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是什么

甲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是什么

1.母婴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中国肝炎蔓延和高发的主要原因。母婴传播主要是通过产道感染或宫内感染。

2.血液或血制品传播:被污染的血制品如白蛋白、血小板或血液输给受血者,多数会发生输血后肝炎,另外血液透析、肾透析时也会感染。

3.医源性传播:被污染的医疗器械(如手术刀、牙钻、内窥镜、腹腔镜等)均可传播。

4.家庭内密切接触:主要指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如同用一个牙刷、毛巾、茶杯和碗筷),均有受感染的可能。可通过破损粘膜进入密切接触者的体内。

5.公共场所、理发店、美容院等容易被污染,如浴池、剃刀等均可传染。

传染性肝炎的预防措施

一、各种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潜伏期

甲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是急性病人和亚急性临床感染者,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从肠道排出,通过日常生活接触而进口传染。甲型肝炎潜伏期为2-6周,平均一个月。,

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以及病毒携带者,急性病人从潜伏期末至发病后66-144日,其血液内多具有传染性,由于传染期短,作为传染源的意义不如慢性肝炎病人和病毒携带者大。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输血、血浆、血制品或使用病毒污染的注射针头、针灸用针、采血用具、血透仪等血源传播,也可通过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型肝炎潜伏期为6周—6个月。

丙型肝炎传染源是慢性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或抗HCE阳性无症状携带者,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而引起,目前共用注射器而多见,丙型肝炎的潜伏期(输血后)30—83天,平均52.1天。

丁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急、慢性丁型肝炎病人和丁型肝炎(HDV)、HBV携带者,实验动物模型如黑猩猩、土拨鼠等也可作为传染源。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是输血和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被传染。急性丁型肝炎由HDV与HBV同时感染所致,潜伏期为6—12周。

戊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戊型肝炎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戊型肝炎病毒经口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5--75天,平均约6周。

庚型肝炎由庚型肝炎(HGV)及GBV-C病毒引起, HGV及GBV-C是同一种病毒的不同分离株。庚型肝炎传染源主要是HGV/GBV-C感染者和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与HBV、HCV相似,常合并感染 HBV和HCV,主要经血和肠道途径传播,也可经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唾液会传染肝炎疾病吗

甲型肝炎患者的唾液有传染性,因为从急性甲型肝炎患者采集得来的唾液,无论经口还是经静脉接种给黑猩猩,均使黑猩猩患了甲型肝炎,因此,认为甲肝病毒可以通过唾液传播。

用唾液也可以诊断甲型肝炎。国外有人用放射免疫法,从甲型肝炎患者急性期或近期感染甲肝病毒者采集得来的唾液,以及在近6周内出现黄疽者的唾液标本中,均检出了甲肝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M。以此来诊断甲型肝炎,其优越性在于获取标本是非侵袭性的,不给患者增加痛苦,随时可取,尤其年幼患儿愿意合作。

乙肝的传染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医用器械传播、性传播等方式,唾液是不会传染上乙肝的。

丙肝的传染途径是是血液传播、性传播、粪便传播,唾液也不会传染丙肝的。

戊肝的传播途径是粪-口途径传播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可呈多种传播方式:

1.食物污染:带有HEV 的粪便污染食物,特别是未煮熟就吃了的蔬菜或壳类水产品。

2.水传播:水源被粪便污染所致。

3.日常生活接触的传播,通过污染的手和用具,或直接与口接触传播。

4.媒介的传播:苍蝇和蟑螂可充当传染媒介,使食物受到污染。

目前最常见的几种肝炎,有甲肝、乙肝、丙肝、戊肝,这些类型的感染有的是可以通过飞沫传染的,比如甲肝、戊肝,面对这样的病人的时候,应该带上口罩,隔离带有病毒的飞沫,而其他的肝炎只要没有血液、性的接触,一般是不会传染的。

带你正确认识甲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恶心、疲乏、肝肿大及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病例较常见,一般不转为慢性和病原携带状态。

甲型肝炎传染源通常是急性患者和亚临床感染者,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粪-口途径是其主要传播途径,水、食物是爆发性的主查方式,日常生活接触是散发病例的主要传播途径。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

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区多见于6个月龄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本病在临床上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淤胆型与重症型四个类型,病程为2-4个月。

本病的诊断依据患者有明显的乏力、纳差、恶心、呕吐、尿黄等前驱症状,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及检查ALT、抗-HAV,一般情况可明确诊断。

治疗原则以休息、营养为主,辅以适当药物,避免饮酒、疲劳和使用损肝药物。

甲型肝炎病毒(HAV)

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科的一员,1981年归类为肠道病毒属72型,最近由于它在许多方面的特征与肠道病毒有所不同而归入嗜肝RNA病毒(Heparnavirus)科。

直径27-32nm,无包膜,球形,由32个壳粒组成20面体对称核衣壳,内含单股RNA,由7500个核苷酸组成。抵抗力较强,能耐受60℃1小时,10-12小时部分灭活;100℃1分钟全部灭活;紫外线(1.1瓦,0.9cm深)1分钟,余氯10-15ppm30分钟,3%福尔马林5分钟均可灭活。70%酒精25℃3分钟可部分灭活。

实验动物狨猴及黑猩猩皆易感,且可传代。在多种人或猴细胞株中可以生长、复制和传代。在细胞培养中HAV生长缓慢,接种后约需4周才可检出抗原。在细胞培养中HAV不引起细胞病变,也不导致宿主细胞的溶解与死亡。

在体内,HAV主要在肝细胞的胞浆内复制,通过胆汁从粪便中排出,只有1个血清型和1个抗原抗体系统。IgM型抗体仅存在与起病后3-6个月之内,IgG型抗体则可保存多年。

病毒性肝炎的传播渠道是什么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血制品以及使用污 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吸人羊 水、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 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④性接触传播。此外,尚有经吸血昆虫 (蚊、臭虫、虱等)叮咬传播的可能性。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以输血及血制品 传播为主,但母婴传播不如乙型肝炎多见。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戊型肝炎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水源或食物被污染可引 起暴发流行;也可经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病毒性肝炎传染性强吗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不同的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害为主的传染性疾病,包括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甲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丙型肝炎、丁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丁型肝炎及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作为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病毒性肝炎传染是肯定的,但他们确有各自不同的传播方式。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污染手、水、食物和食具等经口感染,一般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传播方式,大部分为隐性感染。甲型肝炎的预防,重点在于搞好水和粪便的管理、饮食和个人卫生。对于流行季节和高危人群,可接种甲型肝炎疫苗进行特异性预防。

乙型肝炎传播较为复杂,可通过血液、精液、月经和阴道分泌物等传染,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3种:围产期的母婴传播、经输血和医源性传播以及性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对乙型肝炎的预防,目前采取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预防措施,成效显著。对于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新生儿、意外受感染者,可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进行接种。

丙型肝炎主要是通过血液及血制品传播,其次是注射毒品者及不洁的注射,性传播、围产期传播、医源性传播发生的频率较低。预防的主要措施是加强对献血员及血制品管理,减少输血及使用血制品,防止注射毒瘾及医源性传播。丙肝疫苗正在研制中。

丁型肝炎主要传播途径也是输血和应用血制品,日常生活接触也有可能,围产期传播少见。丁型肝炎病毒是一种缺陷病毒,需嗜肝DNA病毒协助才具有传染性,故从未感染乙肝者不会单独感染丁型肝炎。预防的重点是预防乙型肝炎感染,接种乙肝疫苗是主要的措施,其次是防止HBsAg阳性者再感染丁型肝炎:尽量少输血、少用血制品。丁肝疫苗尚未研制成功。

戊型肝炎主要见于发展中国家,绝大多数流行为水型流行,多发生于雨季及洪水季节后,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是仅次于水型传播的第二危险因素。本病老人及孕妇病死率较高。预防基本同甲型肝炎,重点是水源和粪便的管理、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目前戊型肝炎疫苗尚未在临床上使用。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型肝炎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型肝炎,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型肝炎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型肝炎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二、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性生活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更高。

三、母婴传播

抗-丙型肝炎阳性母亲将丙肝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型肝炎。

看了上述总结,大家对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了解了吧?不过,在这里还是建议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摆脱丙型肝炎的困扰。

病毒性肝炎传染吗

病毒性肝炎是可以通过人传人的,但是不同类型的病毒性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不同的,如甲型肝炎、戊型肝炎,它传播途径主要是一个粪-口传播,而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经过血液、母婴以及性接触传播。所以,病毒性肝炎是会传染的。

相关推荐

肝炎的传播

传播途径较多血源性传播医源性传播母婴传播生殖细胞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性接触为主)吸血昆虫(蚊子臭虫等)传播应说明体液传播包括唾液、泪液、汗液、乳汁、精液、内分泌液、血液这些都属于人体的体液只要体液就含有乙肝病毒就具有传染性 甲型肝炎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粪便中排出的病毒通过污染的手水苍蝇和食物等经口感染以日常生活接触为主要方式通常引起散发性发病如水源被污染或生食污染的水产品(贝类动物)可导致局部地区暴发流行通过注射或输血传播的机会很少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

甲肝的病因有哪些

甲肝的病因 甲型肝炎病毒HAV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引起病毒血症,约过一周后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粪便排毒能维持1-2周。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肝脏,咽部和扁桃体可能HAV肝外繁殖的部位。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 1.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为传染源,甲型肝炎患者仅从粪便中排出病原体,血液中HAV主要出现在黄疸发生前

肝炎的种类有哪些

至目前为止,已确定和可疑为病毒性肝炎的已达8种,常见的为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其中乙型肝炎在我国发病率最高的。 1、甲型病毒性肝炎 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一种消化道传播的肝炎,通常通过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经口传播的,其特点起病急,起病前多有发热、全身无力、消化道症状明显、食欲下降、恶心、腻油、可伴有腹泻,继之出现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呕吐、肝区疼痛、肝功能异常,这就急性黄疸性肝炎,也有一部分不出现黄疸称为急性无黄疸性肝炎,本型预后良好,一般不引起肝脏慢性病变。 2、乙型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

病毒感染: 病毒性肝炎发病机制较复杂,不同类型的病毒引起疾病的机制也不尽相同。甲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分别由HAV和HEV感染引起,HAV/HEV经口进入体内后,经肠道进入血流并到达肝脏,随后通过胆汁排入肠道并出现粪便中。病毒侵犯的主要器官肝脏。HAV引起肝细胞损伤的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HAV不直接引起肝细胞病变,肝脏损害HAV感染肝细胞的免疫病理反应所引起的;戊型肝炎早期肝脏的炎症主要有HEV直接致细胞病变,而在病毒清除期肝细胞的病变主要由HEV诱导的免疫反应引起。 传播途径: 一般在发达国家以散发病

小三阳如何传播

所谓“小三阳”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体内乙肝病毒的免疫学指标:即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阳性。与“大三阳”的区别在于大三阳e抗原阳性、e抗体阴性,而“小三阳”e抗原阴性、e抗体阳性。 “大三阳”和“小三阳”指在进行“乙肝肝炎抗原二对半”体检时的二种不同结果。大小三阳都反映体内乙肝病毒数量和活跃程度的一个数据,只反映人体内携带病毒的状况,都不能反映肝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因而不能用来判断病情的轻重。 二、乙肝小三阳的传播途径: 1

丁型肝炎传播途径

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甲肝,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以肝脏炎症病变为主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临床上以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为主要表现,部分病例出现黄疸,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无症状感染者常见。 饮食以合乎患者口味,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宜。应含多种维生素,有足够的热量及适量的蛋白质,蛋白质摄入争取达到每日1-1.5g/kg,适当补充维生素B族和C,进食量过少时可以静脉补充葡萄糖及维生素C,不强调高糖及低脂肪饮食。日常多注意养肝护肝,可服用体恒健养肝片辅助改善,修复受损肝

肝炎的病因有哪些

病毒性肝炎由肝炎病毒所引起。目前主要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5种,分别由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戊型肝炎病毒五种病毒。我们都知道病毒性肝炎一种传播性疾病,所以我们应该要时刻做好预防工作,防止感染,首要前提就了解病毒性肝炎有哪些传播途径,这样才能更好地预防肝炎。 【常见病因】 (1)酗酒:酒精能够引起病毒性肝炎。主要由于酒精(乙醇)及其代谢产物乙醛的毒性对肝细胞直接损害造成的。据研究,如果每天饮入酒精含量达150g以上,持续5年以上者,有90%可发生各种肝损害;

乙肝病毒会通过什么传播

(1)经血传播 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如输人全血、血浆、血清或其他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实验证明,只要极微量含有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液,就可引起乙型肝炎的传播。 (2)医源性传播 如医疗器械被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血液透析患者常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 (3)胎源性传播 如孕妇带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的感染等。 (4)性接触传播 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性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

甲型肝炎传播途径

一、日常接触传染 甲肝病毒主要会附着在食具、玩具等生活用具上,如果和这些器具发生直接接触的话,病毒就会直接进入人体。这种传播途径会发生在学校、工厂等集体性比较强的地方,这样流行起来也会比较快。 二、肠道传播 肝脏复制甲肝病毒的主要场所,病毒在进入人体后会从胃到达小肠,在进入肝脏,完成复制之后就会进入胆管,然后分泌到胆汁中。 在我们生活中的一些食物都容易带有甲肝病毒的,如海产品虾、蟹。所以在吃海鲜的时候,一定要多进行清洗才行。 三、其他 如果食用的食物或者水受到甲肝病毒感染的话,就会造成病毒直接进入体

甲肝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年龄因素(15%): 甲型肝炎在流行地区多见于6个月龄后幼儿,随着年龄增长,易感性逐渐下降,所以甲型肝炎在成人中较少见。有报道甲型肝炎亦可通过血液传播和垂直传播(国外医学流传分册1994),尚待进一步研究。 环境因素(70%): 甲型肝炎以粪口途径为主要传播途径,粪口传播的方式多样的,一般情况下,日常生活接触传播散发性发病的主要传播方式,因此在集体单位如托幼机构,学校和部队中甲型肝炎发病率高。 易感性与免疫力(10%): 人群未注射甲肝疫苗者对HAV普遍易感,患过甲型肝炎或感染过甲型肝炎病毒的人可以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