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CA125的生物学特性

CA125的生物学特性

CA125是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免疫小鼠并与骨髓瘤细胞杂交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取名为OC125)所能识别的抗原,是一种位于染色体19p13.2区域,并含有5797个碱基对的跨膜糖蛋白,属于IgG1。由于其氨基酸序列具有一些黏蛋白分子的特性,故将其命名为CA125(基因为MUC16),而且通过转染技术已经证实MUC16就是CA125。CA125相对分子质量为20万~100万,为高分子糖蛋白,外形呈环行结构,含24%的糖类,是一种类似黏蛋白的糖蛋白复合物,属于IgG。健康成人CA125的浓度小于35U/mL。

莴苣的生物学特性

莴苣原产地地中海沿岸,公元 5 世纪传入我国,主要分布南方各地。莴苣茎叶都可作为青菜食用。茎用莴苣又叫莴笋,其肉质鲜嫩,可以生吃、凉拌、炒食、腌制。莴苣中含有丰富无机盐、维生素,尤其含有较多烟酸,对糖尿病患者有治疗效果。莴苣中还含有一定微量元素锌、铁等,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病的发生。

莴苣种子发芽条件要求不高,一般在 4℃以上就可以顺利发芽,如果温度在 15—20℃之间,莴苣种子只需要 3—4 天时间就能够发芽,如果气温超过 30℃,莴苣种子则不会发芽。莴苣苗期最适合温度为 12—20℃,如果白天温度超过 24℃,夜晚温度也在 19℃以上,很容易导致莴苣未熟抽薹。

芡实米的生物学特性

芡实性喜温暖,需充足光照。早春种子在水中发芽生长,长出粗短根茎,其上生多数须根分布于污泥中,茎不明显,抽出长叶柄。初生叶沉水,后生叶片大,浮于水面,以便充分吸收阳光。抽出花葶,部分伸出水面,7-8月开花,9-10月结果,种子成熟后,植株枯死,果实腐烂,种子落入水底,沉于污泥中,翌春再度发芽、生长发育。 (常用中药材)

青虾的生物学特性

形态特征

青虾 青虾身体分为头胸部与腹部,甲壳在头胸部称头胸甲,身体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头胸部的体节已经愈合,共同演化成头胸部各器官和体节。腹部7节,第二腹节的侧甲边缘覆盖在第一和第三腹甲上,至体尾时渐细,尾节呈三角形演化成部分尾扇。除腹部第七节外,每个体节各有附肢一对。成体雄虾的第二对步足比雌虾强大。雌虾的生殖孔开口于第三对步足内侧,外观呈一小突起,生殖孔四周有刚毛。雄虾输精管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内侧,另外,第二腹肢的内肢内缘有一棒状突起,而雌虾却没有。

从外部看,青虾的体色呈青蓝色,间杂有棕绿色的斑纹。头胸部和腹部分界明显,头胸部粗大,从腹部开始逐步细小。体外覆盖以坚硬的几丁质甲壳,体节之间有肌膜相连,头胸部前端中央延伸额剑,长度约为头胸甲长的3/4,额剑上缘有12~15个齿,下缘有2~4个齿。头胸甲的前下侧部每侧各具2个刺。头胸甲在体侧形成鳃甲,鳃甲内为叶状鳃。体色的深浅常随生活的水质环境而起变化,水质清澈、透明度较高时,虾体色浅淡,在水肥透明度差的环境,虾体色变深发暗[2] 。

双孢菇的生物学特性

1、形态特征

双孢菇经过长期选育有白色、棕色和奶色三个变种。白色变种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各国栽培甚多。棕色、奶色变种色泽欠佳,虽对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但质量较差,因此较少进行人工栽培。目前我国栽培双孢菇的主要品种有As2796和F56。2796菌株鲜菇圆正,无鳞片,有半膜状菌环,菌盖厚,柄中粗,较直、短,组织结实,菌褶紧密,色淡,无脱柄现象:F56菌体白色,菌盖厚、柄中粗,无脱柄现象,与As2796形态特征相似,产量高,品质好。

2、生长环境

营养

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玉米芯、麦秸草、稻草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如牛、羊、马、猪、鸡或人粪尿等,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一个重要基本条件。

温度条件

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温度范围4℃-32℃,最适温度22℃-25℃;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5℃-25℃,最适温度14℃-18℃。

水分条件

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20%。菌丝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85%-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

通气条件

因为它是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光照条件

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子实体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长出的子实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

酸碱度

因为偏酸对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所以双孢菇菌丝生长的pH值范围是5—8,最适7—8,进棚前培养料的pH值应调至7.5-8,土粒的pH值应在8—8.5。每采收完一期菇喷水时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值,抑制杂菌孳生。了解了双孢菇的外部形态和生长习性接下来咱们看看双孢菇对菇房的建造有什么要求。

菊苣的生物学特性

1、温度:

菊苣属半耐寒性植物,地上部能耐短期的-2--1℃的低温,而直根具有很强的抗寒能力,在北京地区冬季用土埋住肉质根稍加覆盖,只要不被霜雪直接接触根皮,即能安全越冬。植株生长的温度以17~20℃为最适,超过20℃时,同化机能减弱,超过30℃以上,则所累计的同化物质几乎都为呼吸所消耗。但是,处于幼苗期的植株却有较强的耐高温能力,生长适温为20~25℃,此阶段如遇高温0℃以上,会出现提早抽薹的现象。促成栽培软化菊苣时期,适温15~20℃,以18℃最佳。温度过高芽球生长快,形成的芽球松散,不紧实,温度过低则迟迟不能形成芽球,但不影响芽球的品质。

2、水分:菊苣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都需要湿润的环境。播种后如土壤水分不足,会延迟发芽出苗时间。但在苗期,为了促进根系的发育,需适当控制水分,做到田间见湿见干,植株发棵后,直根开始膨大,应保证水分的供给。

3、光照: 植株营养生长期需充足的光照,肉质根才能长得充实。促成(软化)栽培时则需要黑暗的条件。

4、土壤: 宜选择肥沃疏松的沙壤土种植。菊苣对土壤的酸碱性适应力较强,但过酸的土壤不利于其 生长。

尖椒的生物学特性

灌木或亚灌木;分枝稍之字形曲折。叶柄短缩,叶片卵形,长3-7厘米,中部之下较宽,顶端渐尖,基部楔形,中脉在背面隆起,侧脉每边约4条。花在每个开花节上通常双生,有时三至数朵。花萼边缘近截形;花冠绿白色。果梗及果直立生,向顶端渐增粗;果实纺锤状,长7-1.4厘米,绿色变红色,味极辣。

豆角的生物学特性

豆角的生长发育,从播种至豆荚成熟,可分为四个时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荚期。各个时期生长发育的特性及对田间管理的要求如下:

1、种子发芽期

从种子萌动至第一对真叶展开的过程。子叶刚出土时,植株仍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此时植株主要靠贮藏在种子内的养分在发芽时分解后加以使用,第一对真叶展开后植株才可进行光合作用。豆角的第一对真叶是单叶对生,其后真叶为互生三小复叶。温度在25-30℃和适当的湿度下,播种3-4天便可发芽,14-25℃则需要7-10天才可发芽。种子发芽所需要吸收的水分,一般不超过种子量的50%,此时水分过多容易引起烂种,因此在露地种植上,播种期应当避开连绵阴雨和低温天气,同时要严格控制土壤的水分,并要为种子萌芽出土提供一个疏松透气的土壤环境。

2、幼苗期

从第一对真叶展开至具有7-8张复叶为幼苗期。豆角幼苗在第2-3张真叶展开时便开始发生花序轴原始体,其次着生花原始体,进入生殖生长。幼苗期一般15-20天,春季气温在15℃以下的低温和阴雨天气,豆角较容易出现幼苗根腐病而死苗。夏季高温多雨天气,又容易发生猝倒病。因此,幼苗期遇到不良气候要注意防治根腐病和猝倒病。

3、抽蔓期

从7-8片复叶至植株现蕾为抽蔓期,一般约10-15天。这个时期主蔓迅速伸长,基部开始在第一对真叶及主蔓第2-3节腋处抽出侧蔓,根瘤也开始形成。抽蔓期需要较高温度和良好的日照,在此条件下,茎蔓较粗壮,侧蔓发生也较快;如温度过低或过高,阴天多,则茎蔓生长较弱。抽蔓期土壤湿度大,则不利于根的发育和根瘤的形成。

4、开花结英期

开花结荚期从植株现蕾至豆莱采收结束,一般为5.0-60天。现蕾至开花,一般5-7天,开花到商品豆荚采收一般约8-13天,商品豆荚至豆荚生理成熟还需4-10天。豆角在井花结荚期,一方面抽出花序开花结荚,另一方面继续茎叶的生长,发展根系和形成根瘤。由于生长量大,生长迅速,因此在开花结荚期一定要满足植株的养分需要,如开花结荚期田间管理不当,往往出现蔓叶生长不良,影响开花结荚,或蔓叶生长茂盛,延迟抽出花序、少抽出花序或引起落花落荚。开花结荚期如果营养生长过于旺盛,就会抑制生殖生长或田间水分过多或干旱,温度过高或过低,光照太弱以及病虫害等,这些都是引起落花落荚的重要原因。开花结荚期,植株需要大量的营养,且豆角的根用瘤菌又远不及其它豆科植物发达,因此必须供给一定数量的氮肥;但也不能偏施氮肥,如施用氮肥过多,容易出现植株徒长,延迟开花结荚甚至引起落花落荚,因此应注意氮、磷、钾的配合施用,并且开花结荚期应当适当增加磷钾的比例。

赤眼鳟的生物学特性

1、外形特征

体长筒形,后部较扁,头锥形,吻钝。须两对细小,体银白,背部灰黑,体侧各鳞片基部有一黑斑,形成纵列条纹。鳞大,侧线平直后延至尾柄中央。尾鳍深叉形、深灰具黑色边缘。眼上缘有一红斑故名赤眼、红眼鱼。

2、生活习性

江河中层鱼类,生活适应性强。善跳跃,易惊而致鳞片脱落受伤。

3、食性

杂食性鱼类,藻类、有机碎屑、水草等均可摄食,喜食人工配合饲料。

4、繁殖习性

赤眼鳟性成熟早,二龄鱼即可达性成熟。生殖季节一般在4-9月份。卵浅绿色,沉性。

茄子的生物学特性

茄子根系发达,育苗移栽后主要根系分布在30厘米以内,株高0.6米~l.0米,茎直立,基部木质化呈丫形分枝。叶单生、卵回或长椭圆形。叶柄长,叶身大,容易招风倒伏,栽培时需要培土。花紫色或白色,单生或序生,着生于节间。花序间隔4~5叶,雌雄同花,自花授粉,天然杂交率6%~7%。浆果形状有长、圆、椭圆等。果皮有紫色、白色、绿色或绿紫丝状相间条纹。茄子果实与萼筒交接处呈白色或绿色称茄眼。茄眼为果实夜间伸长部分,茄眼宽表明生长快,果肉嫩。果皮颜色与茎叶颜色相关。茎、叶、花紫色,果皮紫色或黑紫色,茎、叶绿色,花白色,果皮绿色或白色。种子呈肾形,黄褐色,有光泽。千粒重4克~6克,发芽年限3~4年。

茄子生长适温为22C~30C,白天适宜25C~28C,夜间为17C~20C。17C以下生长缓慢,夜间温度15C以下会落花,7C~8C时有冻害。茄子比较耐热,35C~40C时尚能生长,但花器发育不良,45C以上叶面引起坏死斑点。茄子要求强光,光弱时,光合产物少,生长不良,授粉授精能力弱,容易引起落花。茄子根系吸收力强,较耐肥。氮、磷、钾适宜的浓度是氮240PPm、磷160PPm、钾60PPm~180PPm。

番茄的生物学特征特性

番茄根系发达,育苗移栽后主要根群分布在20厘米~30厘米土层中,横向伸展二米左右。茎蔓性或半蔓性,基部木质化,易生不定根。高60厘米~120厘米,一般行支架栽培。单叶深裂,呈7~9个奇数裂片。花黄色,一般每一花序有5~7朵花,呈总状或复总状花序,自花授粉,天然异交率在4%以下。

浆果的果皮及胎座是食用部位。果实的颜色有红、黄、粉红等色。种子黄褐色,扁卵形,具灰白色茸毛,千粒重3克左右,发芽年限4~5年。

番茄开花结果可分为有限生长和无限生长两类: 有限生长类型也称矮蓬种或自封顶类型,主茎6~7张叶片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隔1~2张叶片着生一个花序,主茎着生3~4个花序后,顶芽形成花序,不再继续向上生长,侧枝也同样方式自行封顶。这一类型植株较矮,生长期短,开花结果集中,适于早熟栽培,如北京早红等品种。

无限生长类型也称高蓬种,主茎8~13张叶片开始着生花序,以后每隔3~4张叶片着生一个花序,主茎能不断往上生长,侧枝也同样不断往上生长。这一类型植株高大,生长势强,生长期长,开花结果迟,多数属于中、晚熟品种,如强力米寿等品种。

番茄喜温,怕冷,不耐高温,遇霜冻即死。种子发芽以 25 C~30 C最为适宜。生长期间白天以20 C~26 C、夜间以15 C~17 C最好。35 C以上茎叶生长细小,花器发育异常,授粉不良,并引起落花落果。5C时停止生长,1C~2C时有冻害。

番茄属短日照蔬菜,但经人工长期栽培品种对光照要求已经不严,只要温度适宜,四季均可栽培。较强的光照有利于番茄生长。番茄以果实为产品器官,要求有较多的磷、钾肥料。前期茎叶生长要求有较多的氮肥,在果实膨大期要求较多的磷、钾肥料,对钾的需要量特别大。番茄植株体内氮、磷、钾的含量约为1:1:2。番茄叶面积大,耗水多,土壤湿度应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50%~90%,空气湿度不宜过大,否则会引起病害。

滑子蘑的生物学特性

营养

滑子蘑与一般木腐菌相似,其碳氮营养是以木屑、棉籽壳、秸秆、麦麸、米糠等富含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的农副产品作为营养来源。滑子蘑能分泌多种胞内酶和胞外酶,以分解和利用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此外,矿物元素及维生素在滑子蘑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但这些物质在上述农副产品中一般都含有,所以在人工栽培时,培养料中可以不必再加入。

温度

滑子蘑是低温型食用菌,出菇温度一般在5-20℃之间,但不同的品系之间子实体发生的上限温度有明显差异,据此,又把滑子蘑分成早熟、中熟与晚熟型。要根据各地气候条件,选用适宜品种。一般的说,早、中、晚熟品种出菇的上限温度分别为18℃、15℃、12℃左右,而它们的出菇下限温度差别不大,一般为5-7℃左右。滑子蘑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0-25℃。

水分与湿度

水分不仅是菌体的组成部分,而且是滑子蘑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条件。一般培养料含水量以60%-65%为宜,子实体生长发育需要空气相对湿度85%-95%。

空气

滑子蘑是好气性菌类,菌丝和子实体呼吸都需要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因此,在人工栽培时要经常注意通风换气。

光照

栽培滑子蘑不需要直射光,但必须有足够的散射光。菌丝在黑暗条件下虽能正常生长,但光线在菌丝生理成熟时有诱导出菇的作用。此外,培养料的酸碱度以pH值6-7为宜。

脆枣的生物学特性

20年生植株干高12米,干周0,52米, 树高7一9.5米,枝展5.2一6.4米。枣头发枝力中等,当年 结实率较强。进入结果期早,较丰产, 20年生单株产鲜枣 35一40公斤。在永济产地4月上旬发芽,5月中下旬开花, 6月上旬达盛花期,9月中旬果实成熟, 10月下旬落叶。

相关推荐

香芋生物学特征

形态特征 香芋外观圆柱形,表皮棕黄色,单个母芋重1000-2500克,最大达5000克。芋肉带紫红色槟榔斑纹,肉质细嫩、松酥可口、芳香气浓、味美独特,富含淀粉、蛋白质及各种氨基酸。 茎蔓(主茎)长可达2.5m左右;叶为奇数羽状复叶。互生,一般为5小叶或3小叶复叶,小叶长3-5cm,宽2.5-4cm,茎细长,全株呈淡绿色。花序为复总状花序,初生为绿白色小花,花冠蝶形,后旗瓣、翼瓣呈土黄色(似腊梅花瓣色),龙骨瓣呈紫红色、花期为6-9月份,但只开花不结实。根系发达,在地表下5-8cm处生有匍匐茎呈水平生长,其

松菇的生长温度

生物学特性松蘑菌丝在8℃开始生长,适温约20-24℃,在32℃停止生长。出菇时空气相对湿度约85%。土壤主要为棕色林土、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土壤pH一般在4.5-5.5之间。腐殖质层较薄,通常不超过3cm。中国东北地区松口蘑多发生在坡度20°-40°,坡向西、西南或西北,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段。产菇的林龄一般不低于50年。中国延边地区7月中旬开始出菇,8月中旬即进入盛产期。

脆枣的植物学特性

树冠圆头形,树姿较直立,干性强,树势 强健,树体大。主干灰褐色,皮部纵裂,裂纹中多较深,剥 落甚少。枣头枝褐红色,年生长量47一72厘米,芍间微弯 曲,皮孔中大稀少,灰褐色。枣股灰褐色,圆锥形。通常抽 生枣吊2-6个,吊长16-25厘米,着果较多部位6-10 节。花量中,每一花序有单花1一7朵,枣吊有叶ll一l9 片,叶片中大中厚,卵圆形,长3.8一6.2厘米,宽1.9一3 厘米,先端锐尖,叶缘锯齿锐,基部偏圆形,绿色,叶柄长 0.2--0.6厘米。

骨质疏松的症状 骨折

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为严重的症状,骨质疏松症的本质是过量的骨吸收(骨组织的体积和密度逐渐下降),它使骨量、骨结构及骨的生物学特性发生衰变,在这一慢性变化过程中,骨的微细损伤日积月累,骨的重建和修复失去代偿和平衡,最终使得骨强度下降、脆性增加,这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病理基础。

卵巢巧克力囊肿破裂检查

1.CA125(卵巢癌相关抗原)值测定 CA125 是一种存在于胚胎体腔上皮副中肾导管衍生物及其赘生物组织中的一种高分子糖蛋白,能与单克隆抗体OC-125发生特异性结合,作为一种肿瘤相关抗原,对卵巢上皮性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CA125 值可升高,且随内膜异位症期别的增加,阳性率也上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都很高,因此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同时可以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 2.抗子宫内膜抗体(EMAb) 抗子宫内膜抗体是一种以子宫内膜为靶抗原,并引起一系列免疫病理反应的

软组织肉瘤的生物学特性

1、软组织肉瘤的生长呈离心式球形增大,其周围正常细胞受压平行排列,形成“受压区”,久而出现萎缩,使肉瘤呈现出有边界的肿块。 2、高度恶性的肉瘤,在“受压区”周围又出现“反应区”,表现组织水肿,并有新血管增生,呈间叶组织肉芽肿样改变,形成“假包膜”与正常组织明显分开。临床上由于“假包膜”混淆,常诱使外科医师施行肿瘤摘除术,致使手术野内仍残留肉瘤细胞,往往术后很快复发。高度恶性的肉瘤还可出现“卫星结节” 及跳跃式转移灶。 3、筋膜为强有力的天然屏障,多数肉瘤在筋膜平面内生长,只有到晚期才能穿透筋膜至邻近肌肉间

软组织肉瘤的生物学特性是否与癌相同

软组织肉瘤与癌的生物学特性不同,简谈如下:肉瘤生长方式多为离心状球形增大,而癌多呈浸润状生长;肉瘤常有一层"假包膜",实质上这是肿瘤的包膜,即存在肿瘤细胞,但外科医生常误认为此包膜为真正的包膜,而手术范围不够,造成复发;肌肉筋膜及肌腱可以阻挡肿瘤的扩延。软组织肉瘤易发生血道转移,但淋巴结转移并不多见,一旦发生,预后同样较差;低度恶性肉瘤常易局部复发,而高度恶性肉瘤可能同时复发或转移;肿瘤大小与预后有关,小于5cm的肿瘤预后好,而大于5cm的肿瘤预后较差;小儿的软组织肉瘤预后好,成人较差。儿童的软组织肿

白细胞减少症是什么病 白细胞减少症为什么难治疗

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和滥用,使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发生了变异,对抗生素产生了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因此用过去的常用剂量征服不了现代的细菌。为了控制感染,达到治疗目的,不得不加大剂量,这就使得除头晕、恶心等一般副作用外,还出现了血液中白细胞减少的情况,导致机体抗病能力的进一步下降,出现恶性循环。

珠芽蓼的生物学与生态学特性

多年生中生草本。典型高山草甸植物,耐寒性强,主要分布于亚高山和高山草甸植被中,与嵩草(Kobresiebellardii(Al1)Degl.)、苔草(Carexspp.) 形成高寒草甸,与一些杂类草共同形成色彩绚丽的五花草甸。在群落中,常为优势种或亚优势种,有时可下降到海拔较低的河谷草甸与山地林缘草甸。具有肥厚块状的根茎,贮藏大量营养物质,能经受霜雪的多次袭击,仍保持生机。在生长季节内,对温度较为敏感,在阳光充足的山地阳坡、低洼向阳沟谷、海拔较低的地区,生长旺盛。对水分和土壤条件要求较严格,不耐干旱与瘠薄

山药豆的植物学特性

山药在地下部分形成块茎的同时,在地上部叶腋间着生很多的零余子。零余子是腋芽的变态,也即侧枝的变形,称为地上块茎,也叫气生块茎或株芽,普通称为山药豆。零余子呈椭圆形,长1-2.5厘米,直径0.8-2厘米,褐色或深褐色,每667平方米产量可达200-600千克。 在一般情况下,山药零余子生长在茎蔓的第二十节以后,而且开始多发生在山药主茎或侧枝顶端向下三节位的叶腋处。在解剖学上,零余子称为株芽。常由叶腋表皮下1-2层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增加细胞层数,在第五至第六节上可以看见叶腋部位隆起。从纵切面看,表皮下的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