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冷灸法蒜泥敷灸详解

冷灸法蒜泥敷灸详解

取大蒜若干(最好为紫皮蒜),捣成泥膏状。亦可根据病证需要,有蒜泥中配入中药细末,调匀。取3~5g贴敷于穴区,外以消毒敷料固定。每次敷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发痒、发红或起泡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取1~2穴,穴区宜轮换,7~10次为一疗程。

【主治病证】

咯血、急慢性咽喉炎、扁桃体炎、衄血、肺结核病等。

【注意事项】

1.由于个体差异,蒜泥敷贴后不同患者反应不一,宜严密观察,掌握敷贴时间。

2.敷贴后,如水泡较大,用消毒针引出泡液后,涂龙胆紫药水,加盖消毒敷料,以防感染,直至其愈合。

【临床应用】

1.急性咽喉炎

取穴:合谷。

治法:取活蜘蛛1个,大蒜去皮1瓣,冰片0.3g,上药共捣烂如泥状,敷于一侧合谷穴,当敷后1.5~5小时,敷处发热起泡,即除药。如未愈可敷另一侧合谷穴。

疗效:共治65例,结果:痊愈40例,显效6例,好转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4.63%。

2.扁桃体炎

取穴:合谷。

治法:用大蒜茎加雄黄适量共捣烂为泥备用。将患者合谷穴部位常规消毒,敷部分雄黄蒜泥于合谷穴,用无菌纱布覆盖。单侧扁桃体炎敷同侧合谷穴。双侧扁桃炎敷双侧合谷穴。用药后一般3~6小时即发泡。发泡后如泡较大者,可用注射器将液体抽出,仍盖以无菌纱布。

疗效:共观察23 例,其中痊愈(3日内各种症状均消失)17例;有效(5日内扁桃体红肿消退,大小正常,全身症状多数消失)3例;3例无效。总有效率为86.9%。起泡后,咽喉部疼痛迅速减轻。随着水泡渐渐增大,全身症状也渐渐好转,扁桃体也随之减小。

3.牙痛

取穴:养老。

治法:将7个大蒜瓣中间芽芯取出,捣烂如泥,用75%乙醇棉球消毒患侧养老穴,干后,将蒜泥敷于穴上,用敷料覆盖,胶布固定,10小时去掉敷料,将穴位上的水泡刺破,放出液体,擦干,涂上紫药水,再包扎三日,局部皮肤即平复。

疗效:一般治疗1次,牙痛即止。

4.病毒性肝炎呃逆

取穴:涌泉。

治法:先在患者双涌泉穴处涂少许小磨香油,再用研碎的1瓣生大蒜外敷该处,并用胶布固定,当患者觉双涌泉穴处发热微痛时撤去,如患者不觉涌泉穴处发热疼痛时再重复下1次。

疗效:重症型肝炎并呃逆病例11例,其中5例采用大蒜外敷疗法,均有效,呃逆消失时间在0.5~1.5小时,平均0.9小时。

5.变态反应性鼻炎

取穴:印堂。

治法:独头大蒜5g,轻粉0.25g,共捣如泥(现用现配)。将约20mm见方的胶布中央剪一直径约6mm的圆孔,圆孔对准两眉间印堂穴贴上,然后取蒜泥如绿豆大放入孔内,再贴上一层胶布。约经15~20min(或时间更长)后,感觉穴位灼热不可忍时去掉。可见起一小泡,注意不要将泡弄破。约经3~4日让水泡吸收愈合后再作第二次治疗,3次为1个疗程。必要时隔10日再作第2个疗程。如果不慎泡破,用紫药水涂搽即可,注意局部清洁,一般不会感染,愈后不留瘢痕,仅有局部色素加深,不久自行消退。

疗效:共治120例,结果:痊愈57例,显效38例,好转1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4.1%。

6.小儿鼻衄

取穴:涌泉。

治法:取洁净大蒜瓣3~6g,压碎,捣烂成泥,涂于纱布上,交叉敷在涌泉穴,即左侧鼻孔出血敷右涌泉穴,右侧出血敷左涌泉穴,双侧出血则敷双侧穴位,并用纱布固定好。每次敷贴6~8小时,一般1次可愈。如不愈,每日1次。血止后,即以温水洗脚心。

疗效:共观察320例,结果全部有效。治疗1次痊愈285例(占89.1%),3次以上痊愈者7例(2.2%)。平均治疗1.2次。10岁以上疗效稍差,5岁以下幼儿有4例局部皮肤不同程度灼伤,一般停敷数日后可自愈。严重者涂龙胆紫药水以防感染。随访一年以上,绝大多数病例无复发(共15例在数月后复发,但经本方再次治疗后获愈)。

7.肝炎降酶退黄

取穴:经验穴(三角肌上缘)。

治法:

灸药制备:取甜瓜蒂、青黛、冰片、茵陈各2g,研成极细末。另取紫皮大蒜2~3瓣,剥皮捣成泥状,与上述药未调成糊状备用。,

灸疗方法:将药蒜泥置塑料或玻璃器皿内,倒扣于三角肌上缘,用纱布固定。待局部贴敷发泡后(24 小时内)取下复方蒜泥,用消毒针具刺破水泡,排除泡内液体,继用龙胆紫药水涂擦水泡皮肤,消毒纱布覆盖。3~5日结痂。一般为20 日贴敷一次, 2~3次为宜。

疗效:380例总有效率为91.58%。

【病案举例】

1.牙痛

赵×,男,45岁,教师。牙痛二年,平时隐隐作痛,当“上火”时疼痛加剧,夜不成眠,用蒜芯泥外敷养老穴,治疗一次即愈。

2.过敏性鼻炎

邹××,男,23岁,大学生,1993年寒假就诊。自述经多家医院检查均诊断为“过敏性鼻炎”,历时10多年,不分季节,稍觉受凉即现鼻塞、流涕、鼻痒、嚏作,早晨尤剧。经检查未找到过敏原。曾服扑尔敏、息斯敏及中药治疗,获效不佳。近年来。鼻塞加重,每小时滴鼻净1次,否则全靠口呼吸。用大蒜天灸治疗1次后,症状明显好转,鼻通气甚佳。经4次天灸,诸症若失。半年后因外出淋雨而复发,又经2次治疗而愈。追访半年,末再复发。

急性乳腺炎艾灸哪里 肝郁气滞型乳腺炎艾灸

症见:患乳肿痛结块,胀痛,皮色不红或微红,温度不高,伴随全身不适,胸闷,烦躁易怒,口苦纳呆,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弦数。

治则:清热解毒,理气消肿。

艾灸取穴:主穴取期门,行间,天池,肩井;配穴取内关,手三里。

艾灸方法:

1.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

2.艾条隔蒜泥灸:初起用捣烂的大蒜敷患处,上用艾条熏灸10-20分钟,每日1-2次。

3.艾炷隔姜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多选用患部或邻经腧穴,每次每穴灸5-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2次。

4.艾炷隔豆豉饼灸:取豆豉适量,捣烂后用少量水调和,制成饼状,大小与艾灶相同,厚0.-0.6cm,将药饼放于患处,上置艾炷点燃施灸,每次5-7壮,艾炷如枣核或黄豆大,每日灸1-2次。

怎样快速消除牙疼呢

牙痛怎么快速止痛

一、含漱方盐水漱口

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

蜂矾含漱方

露蜂房5克,白矾3克。水煎待温,含漱。1日4次,每日1剂,用至痛除。

二、冷敷

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冰块敷近牙痛部位的脸颊部。每次约15分钟,1天3~4次,可起缓解疼痛作用。

三、掐合谷穴

用指甲或指尖掐压合谷穴(拇指骨与食指骨交叉处),可使牙痛减轻或消除。左侧牙痛掐右合谷,右侧牙痛掐左合谷。

四、姜灸法

鲜姜1片,艾绒2~3壮。鲜姜片切成五分硬币大小,置合谷穴或牙痛穴(掌面第3、4掌骨距掌指纹1寸处),艾柱放姜片上,连灸2~3壮。左侧牙痛灸右侧穴,右侧牙痛灸左侧穴。

仍不止,可同时灸颊车、下关、丝竹空,上颌牙痛还可配四白,下颌牙痛还可配承浆。

五、内服镇静止痛剂

牙痛剧烈时,可临时给予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也可给予阿司匹林、去痛片、三七片、云南白药等止痛药暂时止痛。只是此等药不宜长服,且小儿、老人需注意减量。

花椒油滴齿

花椒10克,麻油100毫升。麻油放锅中烧热,投入花椒,炸焦,去花椒,待温,滴入龋齿中,可速止龋齿牙痛。

鲜毛莨方

鲜毛莨叶2~4克,洗净,捣成泥状。充填龋齿中或外敷印堂穴,用胶布固定,至痛止即去药。另方:鲜毛莨全草1000克,洗净,捣烂,纱布绞汁,加入95%酒精15毫升备用。

牙痛时用棉签蘸药液擦抹痛牙,可治各种牙痛。

蒜泥方

新鲜蒜头,捣成泥。取少许填入龋洞中。可止龋病牙痛。

牙痛速效汤

生地30克,生石膏30克,丹皮10克,青皮12克,荆芥9克,防风9克。先煎生石膏30分钟,加入余药,再煎30分钟;二煎30分钟。两次煎液混合,分2次服。

每日1剂,连服1~7剂。适于龋齿或牙龈炎齿痛、牙龈肿胀、出血等症。

清热解毒方

黄连3克,黄苓9克,黄柏9克,紫地丁15克,蒲公英15克,青黛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连服3~7剂。适于牙龈肿痛、出血、舌红苔腻、口渴、口臭等症。

冷灸法斑蝥敷灸详解

将斑蝥若干研成细末备用。取约 10mm × 10mm见方的胶布,中央剪一直径6mm左右的圆孔,敷贴在所选的穴区上,取斑蝥粉0.05~0.08g或少许,放在孔中,外用胶布固定,患者不可随便取下。一般贴膏药后约4~6小时左右,局部即成灼热,待10~15min后从药膏上方轻轻揭开,皮上有芝麻大无色透明的小水泡3~5个,即可将药膏撕去,在揭胶布时不可将水泡弄破让水泡自然吸收结痂。约3~5日后,痂皮自行脱落而无任何瘢痕。变可待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后,用消毒三棱针在水泡上针孔放水l~2次后,即逐渐结痂愈合。同一穴区6~7日后可进行第2次治疗。一般7~10次为一疗程。亦可用斑蝥浸于醋中或浸于95%乙醇中,10日后取液,涂抹穴区或病所。

【主治病证】

斑蝥灸对灸治疗内、外、儿、皮肤、五官等科多种疾病均有一定疗效。对银屑病、头痛、周围性面瘫、神经性皮炎、关节疼痛、黄疸、胃痛、小儿咳喘、痛经等疗效更务确切。

【注意事项】

1.斑蝥含有斑蝥素,有剧毒,禁止口服,敷药、时防止误入口、眼内。另外皮肤过敏及皮肤溃疡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孕妇及年老体弱者禁用。

2.贴药后不能在强烈日光下曝晒,睡觉时必须伏卧、侧卧,防止损伤灸处而感染。倘若无意将水泡擦破,切不能包扎,可涂点紫药水或用消炎粉外扑,暴露局部,1~2日自愈。

3.适当休息,忌服生、冷、辛辣、海味等刺激物。

【临床应用】

1.头痛

取穴:太阳。

治法:

灸药制备:取斑螫一只,焙干去爪翅,研为细末;生姜适量取汁,面粉少许,三味调为糊状,备用。

灸疗方法:选患侧穴区,即左侧头痛贴左太阳穴,右侧头痛贴右太阳穴,全头痛贴双侧太阳穴。取白棉布剪成如铜钱大块。将斑螫糊摊于布块上,约3mm厚。贴后卧床休息3~4个小时后,将此敷布轻轻揭去,可见皮肤上隆起小水泡。小水泡不宜刺破,使其自行吸收。一旦水泡破溃,勿使泡内液体流入眼内,以免伤及眼睛。一周敷贴 1 次,3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325例,均为曾用它法未效而来者。年龄为7~71岁,病程在3日~18年。用本法治疗后,临床痊愈(头痛完全消失。随访一年内未复发者)284例;有效(头痛减轻,发作次数减少,一年内未加重者)41例。有效率为100%。

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取穴:地仓、下关、太阳、颊车。

治法:

方法一:取斑蝥3只、巴豆3枚、(去壳),研粉,用植物油调成糊状,将药物涂于无菌敷料上约5分硬币大小,敷于地仓及下关穴部位;医生用手指牵拉患侧颜面不同部位,观察鼻唇沟稍移向患侧,或手指牵拉太阳穴附近,观察眼裂闭合至最小时,以指压处定为贴药部位,疗效更佳。敷药后夏秋季保留5小时,冬春季保留8小时,去敷料后即可见大小不等之水泡,待其干燥结痂脱落即可。

方法二:取斑蝥1~3个,巴豆2~3粒、麝香0.02g、鲜柳枝头(带叶3~5片)1枝、鲜生姜(约5~10g)、共捣为泥、贴于患侧下关或太阳及颊车穴、当贴药处有热性剌痛感时即将药物除去,起水泡后可用消毒针头剌破。

方法三:取斑蝥1枚(去头、足、翅,成人用虫体大者,儿童用虫体小者),生姜5g,麝香0.25g,鲜带皮柳棍1段(约长30cm,直径2cm左右),将上3味用鲜柳棍放入乳钵内共捣如膏状,置于5分硬币大小之圆型软塑料布上,再置于伤湿解痛膏或麝香壮骨膏粘性面正中,敷贴于患侧面部之颊车穴至下关穴处,然后以纱布敷料覆盖固定。敷贴后6~10小时左右,局部有轻度烧灼感,逐渐起透明之豆大或指头大小水泡,不需作任何处理,多可自行吸收。以后口眼歪斜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痊愈。

每隔7~10日贴灸1次。

疗效:144例经贴药后治愈13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6%。

3.梅核气

取穴:天突、曲池。

治法:本膏用斑蝥3g,全蝎、蜈蚣各1 g,冰片0.5g,共研细末加适量凡士林调成糊状备用。用时用小竹签取本品如火柴头大小于小块胶布中央贴敷于天突、单侧曲池穴,每次贴3日。配服中药理咽汤。

疗效:共治100例,结果:治愈67例,显效14例,好转11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0%。

4.额窦炎

取穴:印堂。

治法:将斑蝥研成细末备用。取约 10mm× 10mm见方的胶布,中央剪一直径约6mm的圆孔,敷贴在印堂穴上,取斑蝥粉0.05~0.08g或少许,放在孔中,外用胶布固定,患者不可随便取下。4~6小时后局部出现无色透明的小水泡,24 小时后揭去胶布,在揭胶布时不可将水泡弄破,让水泡自然吸收结痂。约3~5日后,痂皮自行脱落而无任何瘢痕,6~7日后可进行第2次治疗。8次为一疗程,一般治疗一个疗程。

疗效:共治30例,结果:痊愈25例,显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6.6%。

5.关节痛

取穴:阿是穴(痛点)。

治法:

灸药制备:取雄黄、斑蟊各30g,研成细粉用蜂蜜适量拌成糊状,再入麝香10g拌匀,装瓶备用。

灸疗方法:用1寸方胶布,正中放米粒大小药糊,贴敷于局部穴位或痛点上。每次贴4~8点,全身关节痛点可贴20点。药糊不可涂得太多,避免起泡大引起疼痛。贴后2~4小时有热和剌痛感,8~12小时起泡,起泡直径3cm,疼痛剧烈时,可挑破放液涂紫药水,须待水泡愈合之后方可复贴。3~5日灸疗1次。

疗效:共治398例,结果:治愈27例, 显效184例,有效167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为95.93%。

6.风湿性关节炎

取穴:阿是穴。

治法:

灸药制备:方一:取斑螫38%,白芥子20%,生川乌15%,干姜15%,花椒12%,晒研细未,贮藏备用。方二:用雄黄、斑蝥各30g,研成细粉用蜂蜜适量拌成糊状,再入麝香10g拌匀,装瓶备用。

灸疗方法 :上述二方任取其一。第一方用法:取6cm×6cm胶布将药末呈圆形摊于胶布上,直径约3cm,厚约0.8mm,贴于疼痛最明显的关节部。,每次贴3~4张(不宜多贴),每个关节须贴2~3次,才能巩固疗效。一般贴药后约4~8小时,局部即感灼热,待过30min左右从膏药上方轻轻揭开,若皮肤上有芝麻大的小水泡5~8个,方可将膏药撕去,待水泡融合成大水泡后,用针刺孔放水l~3次,即逐渐结痂而愈。第二方用法,在胶布中置米粒大药糊痛点。每次贴4~8点,全身关节痛可贴20多点。一般5~7日贴药1次,不计疗程。

疗效:共治598例,结果:痊愈296例,显效184例,有效273例,无效45例。总有效率为92.3%。

7.急慢性腰损伤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肾俞、大肠俞、委中。

治法:

灸药制备:取斑蝥、白芥子、雄黄等分,研为细末,混匀,装瓶备用。依病情轻重,每次取1~3个穴位贴灸。用时取适量药末加蜂蜜少许调成膏状,以上穴为贴敷于所选穴点,24小时去除敷贴物,可见局部出现蚕豆大水疱,以无菌针头刺破水疱,放出积液,外涂龙胆紫即可。必要时3~4日后可重复治疗。

疗效:共治37例,均获愈。其中34例经贴敷1次即治愈,余3例贴敷2次治愈。

8.肩周炎

取穴:肩髃、天宗、肩井、巨骨、肩贞、肩前、曲池、条口。

治法:每次选2~3穴,均为患侧,穴位可轮流取用。将斑蝥研为细末,取0.01或0.02g用蒜汁调合成饼置于穴位上,胶布盖贴。一般4~9个小时去药,局部可发红起泡,若未见水泡则再贴灸1次。每周灸治1次。

疗效:共治40例,经治1~3次后,痊愈29例,显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

9.肱骨外上髁炎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

治法:将斑蝥与雄黄按1:3比例混匀研末装瓶备用。使用时以斑雄粉少许调入适量蜂蜜如绿豆大小厚糊状。在患侧肱骨外上髁至桡骨颈间找出最明显的压痛点即阿是穴,把调好的药物敷于其上,然后用胶布固定,8~24小时起泡后揭去胶布。如局部水泡较小者,5~7日后可自行吸收。水泡较大者可用消毒三棱针穿刺排液,并用消毒纱布覆盖,以防感染。1周后创面愈合可重复治疗。

疗效:共治50例,结果:痊愈41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

10.痛经

取穴: 关元、中极穴。

治法:用斑蝥、白芥子各20g,研极细末,以50%二甲基亚砜调成软膏。取麦粒大小放于胶布上,贴于关元穴或中极穴,两穴交替使用。一般贴3小时揭去药膏,出现水泡。可按上述方法处理。每次经前5日贴第1次,月经始潮或始觉腹痛则贴第2次。两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

疗效:共观察82例,治疗1个疗程后,显效56例,有效18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0.2%.

11.小儿咳喘

取穴:

主穴:分为二组。(1)大椎、定喘、风门、肺俞。(2)大椎、筋缩、肺俞、心俞。

配穴:痰多咳不出加丰隆,纳少加足三里,喘重加膻中。

治法:

方法一:药物制备。(1)药物组成:斑蝥45%,雄黄45%,麝香10%,蜂蜜适量。(2)制法:将洁净的斑蟊研成粉末,再加入雄黄,麝香共研均匀,装瓶加盖密封备用。取第一组主穴为主,酌加配穴。用时将斑麝香粉,以蜂蜜调成糊状(米粒大小)放在1寸见方胶布中间(注意:操作者在拌药糊接触皮肤时应立即洗去),贴在穴位上,每次不能超过5~7穴,7~14日贴1次,3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7~14日。贴后8~12小时出现水泡,局部发热,并有胀痛感觉,过2~3日症状减轻,皮肤发痒,5~6日可撕下胶布涂紫药水即可。患儿贴后,3日内勿洗操以防感染。

方法二:灸药制备。用斑蝥38%、白芥子22%、生川乌20%、生花椒20%,4味共研细末和匀贮藏备用。另用砒石少量研末另贮。取5cm×5cm胶布6块,将药粉摊于胶布上,呈圆形,约五分硬币大,厚约0.8mm,再加砒石粉0.03g(不能太多,否则易伤皮肤),撒于药粉的中间即成。 灸治方法:每年小暑到处暑期间灸疗。取第二组穴,四穴分三次取,第一次取大椎、筋缩;第二次取双侧肺俞,第三次取双侧心俞。将药膏6张分3次贴于背部穴位处。一般贴膏药后约4小时左右,局部即成灼热,待10~15min后从药膏上方轻轻揭开,皮上有芝麻大的小水泡3~5个,即可将药膏撕去,待小水泡融合成大水泡后,用消毒三棱针在水泡上针孔放水l~2次后,即逐渐结瘢而愈。7日贴1次,每次贴2张,3次为1个疗程。病情严重者需连续贴2~3年。

疗效:共治疗469例,结果:治愈238例,显效85例,有效131例,无效15例。有效率为93.8%。

背部疼痛的偏方

方1

〖组成〗于姜、米醋各适量。

〖用法〗将干姜炒紫研为细末,用米醋调如泥状,敷于四周留头,药干则换新药。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2

〖组成〗生葱、蜜糖各适量。

〖用法〗上药适量,捣如泥状敷患处,用敷料或绷带固定,每日 次,10 天为1 疗程,或至愈为止。

〖主治〗痈肿。

方3

〖组成〗葱白一把。

〖用法〗捣烂作饼,贴于患处,外加厚布数层,以热水袋熨之。颜面部勿用。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4

〖组成〗大蒜适量,艾炷。

〖用法〗大蒜切成薄片,贴于疮头上,艾炷置于蒜片上,点燃灸之,蒜坏则换之,以痛者灸之不痛,不痛灸之痛为度。颜面部勿用。

〖补充〗用于初起治疗。

方5

〖组成〗葱白、米粉、米醋各适量。

〖用法〗前二味炒黑,研为细未,以醋调如糊状,敷于患处,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4 次。

〖主治〗外痈肿硬无头,不变色者。

艾灸治疗前列腺炎效果怎么样

1.艾炷的制作

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图146。

2. 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方法/步骤

1艾灸取穴:

可取会阴穴、肾俞、命门、关元、中极、三阴交、气海、八髎穴。伴腰骶困者着重灸肾俞、次髎;伴少腹不利者着重灸关元、三阴交。

2艾灸方法:

腰腹部穴位可以用四眼艾灸盒移动艾灸,腰腹部的穴位移动艾灸不要少于40分钟,肢体的穴位艾灸,每穴15-20分钟。温和灸即可,避免烫伤。

3功效:

灸治可温补肾阳。其中关元穴属任脉,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该穴为小肠之“募穴”,足三阴经、任脉之会,一身元气之所在。别名“丹田”。中医学认为,关元其部位为真阳所居、化生精气之处。艾灸关元能使清阳上升,浊阴下降,元阳温暖,血液充盈,能培肾固本,补气回阳,通调冲任、理气活血。艾灸关元,能治积冷,男子疝气,梦遗淋浊,女子瘕聚,经产带下,诸虚百损。八髎穴就是八个穴位: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各一对,所以叫做“八髎”。这是一个区域,也就是盆腔所在之处,邻近胞宫。其中当属艾灸关元和八髎穴为主,如果会阴疼痛明显,可以在会阴部位施灸可以消炎缓解疼痛。

孩子牙痛要怎么办

1、含漱方。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

2、冷敷: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冰块敷近牙痛部位的脸颊部。每次约15分钟,1天3~4次,可起缓解疼痛作用。

3、掐合谷穴:用指甲或指尖掐压合谷穴(拇指骨与食指骨交叉处),可使牙痛减轻或消除。左侧牙痛掐右合谷,右侧牙痛掐左合谷。

4、姜灸法:鲜姜切成五分硬币大小,合谷穴或牙痛穴(从掌纹1英寸的地方,在第三、第四掌骨掌面),AI主姜,连灸2~3强。左,右,灸,穴位,穴位,左侧,牙。这不,同时灸颊车、下关、丝竹空、上颌牙痛可配四,可配备澄江下颌牙痛。

5、外用方。花椒油滴齿:花椒10克,麻油100毫升。麻油放锅中烧热,投入花椒,炸焦,去花椒,待温,滴入龋齿中,可速止龋齿牙痛。鲜毛莨方,鲜毛莨叶2~4克,洗净,捣成泥状。充填龋齿中或外敷印堂穴,用胶布固定,至痛止即去药。另方,鲜毛莨全草1000克,洗净,捣烂,纱布绞汁,加入95%酒精15毫升备用。牙痛时用棉签蘸药液擦抹痛牙,可治各种牙痛。蒜泥方,新鲜蒜头,捣成泥。取少许填入龋洞中。可止龋病牙痛。

6、内服镇静止痛剂:牙痛剧烈时,可临时给予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也可给予阿司匹林、去痛片、三七片、云南白药等止痛药暂时止痛。只是此等药不宜长服,且小儿、老人需注意减量。

艾灸条的使用方法是怎样的

艾灸乃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温灸养生是通过百草之王艾草特制成艾条,点燃后放入温灸器中滚动于经络或患处四周,帮助人体全面温通经络,艾条是用棉纸包裹艾绒制成的圆柱形长卷,艾条主要用于艾灸,艾灸是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属中医外治法,可温经散寒,行气血,逐寒湿。适用于风寒湿痹,肌肉酸麻,关节四肢疼痛等症。温补元气,调和气血,润泽面色,散发健康神采。艾灸在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使用方法:

1.隔蒜片灸:取新鲜独头大蒜,切成厚约0.1~0.3cm的蒜片,用针在蒜片中间刺数孔。放于穴区,上置艾炷施灸,每灸3~4壮后换去蒜片,继续灸治。

2.隔蒜泥灸:以新鲜大蒜适量,捣如泥膏状,制成厚0.2~0.4cm的圆饼,大小按病灶而定。置于选定之穴区按上法灸之,但中间不必更换。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以上介绍的相对比较详细了,关于艾灸条的使用方法也是非常简单的,当然,也有部分人群并不适合这种治疗方法,在这里,也想说,治疗效果也是因人而异,最关键的还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在这里,艾灸条的使用方法就简单介绍到此。

相关推荐

三伏灸需要灸几天

按照医院定制的三伏灸疗程进行。 三伏灸是传统中医疗法,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中药材和穴位的选择,然后制定一套三伏灸时间规律来,做三伏灸前医生会讲解相关需求,包括贴敷时间和贴敷后的注意事项等,若有疑问,可以详询。

敷泥灸为什么又热又痒

正常现象。 因为敷泥灸时,其矿泥对肌体产生的远红外、天然岩矿热辐射及温热效应,会随着敷的时间而越来越热,而且皮肤长时间在药泥的下面,并不是很透气,所以敷的过程中会感觉又热又痒,但程度在大部分人体可耐受范围内,这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热、痒的程度较高,自身无法承受的话,可能跟操作不当或对泥灸中的材料过敏有关,建议尽快去除泥灸,以免造成严重后果,对健康不利。

三伏天敷泥灸的好处

去湿除寒 泥灸采用了许多辛温类的药物,将其敷在体表能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借助热力强开外门,使毒热外泄,起到活血化瘀、驱风去湿的作用。而三伏天是最炎热的时候,也是大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候,这时候敷泥灸能借助自然界的阳气起到最好的去湿除寒效果,达到快速治愈顽疾的目的。 缓解疲劳 泥灸可以加速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体内代谢产物以及有毒物质的排出,通过对穴位的调控来调节体内的阴阳,可以驱除身体疲惫,从而可以缓解肌肉的疲劳。能缓解夏季炎热所引起的四肢乏力、疲倦等情况。 减肥 三伏天身体代谢速度最快,是减肥的最佳

预防牙疼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更要命,在遭遇牙痛时掌握一些简易的治疗方法,对于牙痛病人非常有必要了。以下几种牙痛快速止痛的方法不妨试一试: 一、含漱方 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 蜂矾含漱方:露蜂房5克,白矾3克。水煎待温,含漱。1日4次,每日1剂,用至痛除。 二、冷敷 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冰块敷近牙痛部位的脸颊部。每次约15分钟,1天3~4次,可起缓解疼痛作用。 三、掐合谷穴 用指甲或指尖掐压合谷穴(拇指骨

女人经常做泥灸好不好 女人泥灸敷肚子的功效

1、对子宫进行保健。女人泥灸肚子的时候,由于泥药在热敷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热量,所以这些热量会通过皮肤传递到子宫,起到一定的暖宫护宫的作用,很适合宫寒的女性。 2、缓解疲劳。由于泥灸的温热作用可以使毛孔舒张,所以女性泥灸以后可以很好地缓解身体的疲劳。 3、镇痛。女人进行泥灸保健后还有镇痛的功效,对于有些女性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缓解经期的不适。

泥灸排出白色粘稠液体怎么回事

泥灸是在人体特定部位通过用泥药热灼和熨烫刺激,以达到治病防病的治疗方法,其涵义是热灼和熨烫。 泥灸之后排出白色粘稠液体,那么可能是体内寒湿、毒素的现象,这时候就说明泥灸敷后起到了效果,之后人体会感觉更轻松,精神也会更好,是一种好的表现。 生活中泥灸是不建议盲目进行的,建议按照专业中医师的指导,根据自身体质再确定是否要进行多次泥灸调理身体。

泥灸对身体的好处有哪些

1、驱寒止痛 泥灸当中的药用成分,大部分都是温热性质,用其敷贴在身上再通过热刺激的治疗下,可将人体内的风寒驱除出去,同时泥灸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的热刺激还能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红肿、疼痛的消散,起到热敷的相关作用。 2、温经活血 泥灸中含有的藏红花,其具有活血化瘀,通经解毒等功效;当归有活血止痛、补血调经等功效;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等功效;鸡血藤有活血补血、舒筋活络等功效,这些药材的搭配使用可让泥灸起到温经活血的作用,适宜风湿骨痛、软组织损伤、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治疗。 3、美化肌肤

泥灸肚子一个月可以减肥多少 泥灸一天中的最佳时间

在不影响休息的情况下,任何时间都是可以的。 泥灸进行的时间并没有严格的规定,也不能避免饥饿、饱腹、休息时间即可操作,但要注意泥灸时间尽量控制在20分钟左右,让泥灸热量跟药物充分地通过皮肤的表层,进入到身体里面。 通常正常体质人群,同一部位每天只能敷灸一次,每天最多敷两个部位,体质弱的人每天最好是选择一个部位敷泥,以免敷泥灸因加速血循环的运行,导致体质弱的人出现暂时性的血糖供应不足现象。

在家就艾灸教你这样的制作方法

艾灸的制作方法 1.艾炷的制作 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 2.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

艾灸如何治疗皮肤病

疗法一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大椎 疗法二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隔蒜泥灸 施灸,温度不宜高,每日灸一次,每日灸一支灸条,十日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