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乳腺癌患者服阿司匹林可防复发

​乳腺癌患者服阿司匹林可防复发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米歇尔·霍姆斯及其团队自1976年起持续30年随访参加“护士健康研究”项目的4164名女护士。调查期间,341名护士死于乳腺癌。

研究人员发现,接受早期乳腺癌治疗的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癌细胞扩散和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均降低50%。

霍姆斯及其团队发现,乳腺癌患者如每星期服用阿司匹林2至5天,体内癌细胞扩散和死于乳腺癌的风险分别降低60%和71%。相比之下,每星期服用阿司匹林6至7天的乳腺癌患者癌细胞扩散风险降低43%,死于乳腺癌风险降低64%。

研究人员说,尚不确定阿司匹林和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以何种方式对肿瘤施以影响,但影响方式可能是减少炎症。

他们举例说,先前其他研究项目所获数据显示,阿司匹林和非类固醇抗炎药布洛芬可降低罹患结肠癌风险。“相比癌症化学疗法药物,阿司匹林副作用较小。它还可能预防结肠癌、心血管疾病和中风,”研究人员说。它对激素依赖性肿瘤和非激素依赖性肿瘤均可施以影响。

但霍姆斯团队强调,鉴于产生副作用的风险,乳腺癌患者不应在接受放射治疗或化疗期间服用阿司匹林。另外,阿司匹林可引发胃出血,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网传阿司匹林致癌 到底是致癌还是治癌

来自英国、美国的研究者经过大型的临床试验与调研后发现,阿司匹林如能正确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或延缓癌症的发展进程,如肠癌、食道癌、胃癌、前列腺癌、黑色素瘤等。与此同时,有研究者发现,阿司匹林会导致癌症的发生。例如,美国一项通过88000例患者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将有可能导致胰腺癌。此外,也有一些研究认为,服用阿司匹林与癌症的发生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由此可见,阿司匹林与癌症的关系目前还没有定论,尚须进一步研究证实。由于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研究者并不建议患者停止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是否需要服用,特别是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应由医生充分权衡利弊后做出选择。

阿司匹林也叫乙酰水杨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也可提高植物的出芽率 ,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不过,不是所有人都适合使用阿司匹林,以下情况应慎用:

阿司匹林用途广泛,但是很多人对它的毒副反应有尽不够了解,而常发生一些问题。这里介绍应用阿司匹林的注意事项,以达到扬长避短的目的。

一、手术前一周应停用,避免凝血功能障碍,造成出血不止。

二、饮酒后不宜用,因为能加剧胃粘膜屏障损伤,从而导致胃出血。

三、潮解后不宜用,阿司匹林遇潮分解成水杨酸与醋酸,服后可造成不良反应。

四、凝血功能障碍者避免使用,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五、溃疡病人不宜使用。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六、哮喘病人应避免使用,有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大发作。

七、孕妇不宜服用。孕后三个月内服用可引起胎儿异常;定期服用,可致分娩延期,并有较大出血危险,在分娩前2-3周应禁用。

八、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否则可引起中毒,出现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听力和视力减退,严重者酸碱平衡失调、精神错乱、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九、病毒性感染伴有发热的儿童不宜使用,有报道,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患流感、水痘或其它病毒性感染,再服用阿司匹林,出现严重的肝功能不全合并脑病症状,虽少见,却可致死。

阿司匹林的不良反应

阿司匹林由于口服后易吸收,在全身组织分布广,作用强,阿司匹林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发热、头痛、神经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等的治疗。随着阿司匹林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逐渐增多,因此,在使用阿司匹林治疗各种疾病的时,要严密监视其不良反应。

1 胃肠道症状

胃肠道症状是阿司匹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较常见的症状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等。

口服阿司匹林可直接剌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及恶心呕吐。长期使用易致胃黏膜损伤,引起胃溃疡及胃出血。长期使用应经常监测血像、大便潜血试验及必要的胃镜检査。

应用阿司匹林时最好饭后服用或与抗酸药同服,溃疡病患者应慎用或不用。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药物,如米索前列醇等,对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引起的消化性溃疡有特效。

2 过敏反应

特异性体质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系阿司匹林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所致,也与其影响免疫系统有关。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一般用平喘药多无效,只有激素效果较好。还可出现典型的阿司匹林三联症(阿司匹林不耐受、哮喘与鼻息肉)。

3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症状一般在服用量大时出现,出现所谓水杨酸反应,症状为头痛、眩晕、耳鸣、视听力减退,用药量过大时,可出现精神错乱、惊厥甚至昏迷等,停药后2-3天症状可完全恢复。大剂量时还可引起中枢性的恶心和呕吐。

4 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伤通常发生于大剂量应用时。这种损害不是急性的作用,其特点是发生在治疗后的几个月,通常无症状,有些患者出现腹部的右上方不适和触痛。血清肝细胞酶的水平升高,但明显的黄疸并不常见。这种损害在停用阿司匹林后是可逆的,停药后血清转氨酶多在1个月内恢复正常,全身型类风湿病儿童较其他两型风湿病易出现肝损害。

阿司匹林引起肝损害后,临床处理方法是停药,给予氨基酸补液、VitC及肌苷等药物,口服强的松,症状一般在1周后消失。

5 肾损害

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可发生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肾功能减退。长期大量服用该品可致氧化磷酸化解耦联,钾从肾小管细胞外逸,导致缺钾、尿中尿酸排出过高,较大损害是下段尿中可出现蛋白、细胞、管型等。有人认为,部分肾盂癌是滥用阿司匹 林等止痛药的继发性并发症。

6 对血液的影响

阿司匹林通常不改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数量及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的含量。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7 心脏毒性

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对心血管没有重要的直接作用。大剂量可直接作用于血管平滑肌,而导致外周血管扩张。中毒剂量可通过直接和中枢性血管运动麻搏作用而抑制循环功能。

8 瑞氏综合征

阿司匹林应用于儿童流感或水痘治疗时可能引起瑞氏综合征。瑞氏综合征是一种急性脑病和肝脏脂肪浸润综合征,常常发生于某些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后。病因尚不明确,但普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如病毒(流感病毒和水痘病毒)、水杨酸盐、外源性病毒如(黄曲霉素)、内在代谢缺陷等,各因素可相伴存在或各因素间相互影响而造成。临床上病毒性感冒时不主张使用阿司匹林。

9.交叉过敏反应

对该品过敏时也可能对另一种水杨酸类药过敏。但是对该品过敏者不一定对非乙酰化的水杨酸类药过敏。

阿司匹林的正确服法 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时机

阿司匹林的副作用主要是引起出血。对于有活动性溃疡病的患者,可引起病情加重甚至消化道出血。

高血压患者应在通过使用降血压药物,使血压下降至140/90mmHg以下时,再开始使用阿司匹林。否则,如果血压未得到控制时使用阿司匹林,可能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为什么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预防结肠癌

服用阿司匹林可以降低结肠癌患病风险,但隐藏在其中的分子机制一直未有研究。近日,来自美国的华人科学家在国际学术期刊ebiomedicine在线发表了他们关于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结肠癌分子机制的相关研究。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大约80%的结肠癌病人中具有过表达现象,因此EGFR可能在结肠癌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COX-2可以上调EGFR在家族多发性腺瘤(FAP)病人中的表达,因此可能在肠道肿瘤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而COX-2一直以来被认为是阿司匹林作用的直接靶向目标,因此研究人员对阿司匹林是否能够通过调节EGFR表达抑制结肠癌发生进行了相关研究。

研究人员对正常人结肠黏膜、服用阿司匹林的FAP病人和未服用阿司匹林的FAP病人的腺瘤性息肉进行了免疫组化染色,发现EGFR在结肠癌发生早期即出现过表达,而常规服用阿司匹林可以大大降低EGFR表达。更为重要的是,EGFR和COX-2在FAP病人中均出现过表达并且发生细胞内共定位。通过对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发现,COX-2过表达会触发c-Jun依赖性转录因子AP-1的激活,AP-1会进一步结合EGFR启动子,导致EGFR在细胞内积累促进癌症发生。

这项研究发现阿司匹林可能在结肠癌发生方面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并且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EGFR表达实现的。

嗓子痛的病因是什么

全身病毒感染

全身病毒感染患者需要卧床休息,并服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替代品缓解不适和降低体温。如48小时未见好转,请去医院就诊。

腮腺炎

腮腺炎是病毒感染了唾液腺,病毒也可能同时感染其他腺体,从未患过本病的人尤应注意。建议此病患者卧床休息,并服用阿斯匹林或阿斯匹林代替品以缓解不适。如果睾丸疼痛或肿胀,则可能是睾丸也已发炎。在这种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抗炎药物。

咽炎或扁桃体炎

两者都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可服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替代品解除症状,并避免吸烟和饮酒。如症状持续48小时以上,须去医院就诊,医生可能开给抗生素。对一些患有自发性扁桃体炎和某些其他症状者,医生可能建议切除扁桃体。

感冒

感冒是呼吸道受病毒感染,可以引起喉咙痛。

咽喉炎

咽喉炎可以引起喉咙痛。最好不要吸烟和饮酒,尽可能饮用流质,避免刺激咽喉部,服用阿司匹林或阿司匹林替代品可以解除不适,如48小时内不见好转,请去医院就诊。

80岁老人尽量少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小剂量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脑梗塞等。但由于阿司匹林易诱发出血,因此,80岁以上的老年人应尽量少服阿司匹林。

8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血管常出现淀粉样变性,60岁老人中该病发生率为8%,而80岁老人则高达60%。出现淀粉样变性的血管壁常失去正常结构,缺乏弹性,容易破裂出血。服用阿司匹林的最大危险是诱发出血,对易于发生淀粉样变性的老年人而言,阿司匹林可使脑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患有心房纤颤者应当服用阿司匹林,这可预防心脏内壁血栓形成。如果血栓形成并脱落,极易导致脑栓塞。如果没有房颤,原则上80岁以上老年人尽量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老年人慎服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可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小剂量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常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肌缺血、心绞痛、脑梗塞等。但由于阿司匹林易诱发出血,因此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尽量少服阿司匹林。

80岁以上的老年人脑血管常出现淀粉样变性,60岁老人中该病发生率为8%,而80岁老人则高达60%。出现淀粉样变性的血管壁常失去正常结构,缺乏弹性,容易破裂出血。阿司匹林的最大危险是诱发出血,对易于发生淀粉样变性的老年人而言,阿司匹林可使脑出血的危险性增加。

患有心房纤颤者应当服用阿司匹林,这可预防心脏内侧壁血栓形成。如果血栓形成并脱落,极易导致脑栓塞。如果没有房颤,原则上80岁以上老年人尽量不要服用阿司匹林。

此外,以下人群也不宜使用阿司匹林。

溃疡病患者 患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服用阿司匹林可导致出血或穿孔。

凝血功能障碍者 如严重肝损害、低凝血酶原血症、维生素k缺乏者。

准备手术者 为了避免手术中出现凝血障碍,手术前一周应当停用阿司匹林。

哮喘患者 部分哮喘患者可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出现过敏反应,如荨麻疹、喉头水肿、哮喘发作。

饮酒后也不宜服用阿司匹林,以避免胃黏膜损伤导致的胃出血。

川崎病能治好吗

一、急性期治疗: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

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

1、丙种球蛋白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减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 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强地松,口服,成人开始15mg——40mg/日,需要时可增至60mg/日,分次服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维持量5mg——10mg/日。

吃什么水果可以抗癌 红莓

营养价值:

氨基酸、鞣花酸、水杨酸、黄铜。

功效:

鞣花酸是天然的抗癌物,红莓是各大水果里鞣花酸含量最高的,对结肠、宫颈、乳腺有特殊治疗效果;在国外有个说法:“天然的阿司匹林存在于红梅中,因为阿司匹林的有效成分就是水杨酸类物质”。

适合人群:

结肠癌、宫颈癌、乳腺癌患者。

川崎病的治疗措施有哪些

急性期治疗

1.丙种球蛋白研究已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用法为每日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400mg/kg,2~4小时输入,连续4天;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50~100mg/kg·d,分3~4次,连续4天,以后闰至5mg/kg·d,顿服。

2.阿司匹林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控制急性炎症过程,减轻冠状动脉病变,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服用剂量每天30~100mg·kg,分3~4次。日本医生倾向于用小剂量,其依据是在是在川崎病急性期服大剂量者认为急性患者对阿司匹林吸收减低和清除增加,用大剂量才能达到抗炎效果。服用14天,热退后减至每日3~5mg/kg,一次顿服,丰收到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3.皮质激素一向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可缓解症状,但以后发现皮质激素易致血栓形成,并妨碍冠状动脉病变修复,促进动脉瘤形成,故不宜单用强地松等皮质激素治疗。除非并发严重心肌炎或持续高热重症病例,可联合应用强地松和阿司匹林治疗,为控制川崎病的早期炎症反应一般不单用皮质激素。

恢复期及随后治疗

1.抗凝治疗恢复期病例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此后6个月、1年复查超声心动图。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直到动脉瘤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日3~6mg/kg,分2~3次服。每年心脏情况。如超声心动图,临床资料或运动试验提示心肌缺血,应做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有多发或较大的冠脉瘤,应长期口服造影。患者有多发或较大的冠脉瘤,应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及潘生丁。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这些病人应限制活动,不参加体育运动。每3~6月检查心脏情况,如有心肌缺血表现或运动试验阳性,应作冠状动脉造影,了解狭窄病变进展情况。患有1支或多支主要冠状动脉闭塞的病人,应长期接受抗凝治疗,反复检查心脏情况,包括心肌扫描、运动试验、冠状血管造影等,并考虑外科治疗。

2.溶栓治疗对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20000u/kg,继之以每小时3000~4000u/kg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 1000u/kg。也可用链激酶,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链激酶10000u/kg,半小时后可再用1次。以上药物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

3.冠状动脉成形术应用气囊导管对冠状动脉狭窄病例进行扩张,已获成功。

4.外科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的适应证为:①左主干高度闭塞;②多枝高度闭塞;③左前降支近高度闭塞。对严重二尖瓣关闭不全病例,内科治疗无效,可行瓣膜成形术或瓣膜置换术。日本报道接受冠状动脉分流术的62例川崎病患者,其中7例同时做二尖瓣手术。术前70%病人有心绞痛、心力衰竭或其他症状。术后4年存活率87%,10年存活率45%,大多数死于后期心肌梗塞或猝死。

川崎病的医治方法有哪些

川崎病一旦诊断,即需及时治疗,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治疗分急性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两部分。急性期治疗主要包括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等。研究证实早期静脉输入丙种免疫球蛋白加口服阿司匹林治疗可降低川崎病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但必须强调在发病后10天之内用药效果好。一般用法为单剂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2g/kg,10-12小时输入,若体温未降,第二天可再给静脉滴注丙种免疫球蛋白lg/kg—次,同时加口服阿司匹林30-100mg/(kg.d),临床常用50mg/(kg_d),分3-4次口服。早期口服阿司匹林可减轻急性炎症过程,但尚无对照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治疗能降低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一般视血沉变化决定阿司匹林减量时间,血沉降至正常即将阿司匹林减至3-5mg/(kg.d),分3次,口服。若血小板升高明显或有冠状动脉瘤发生需口服双嘧达莫(潘生丁)3-5mg/(kg*d),分3次。另外肾上腺皮质激素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为治疗血管炎的第一线药,可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对于难治性川崎病,对丙种免疫球蛋白反应差的...

相关推荐

长期阿司匹林危害 阿司匹林8项注意

1、用适宜的剂量,选择正确的药时间。 经大量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预应用 ASA 的剂量,每日 50~100 mg(大多推荐每日75 mg)长期用最为适宜。这样既达到最佳的预作用,又使药物的毒性反应减到最少。 阿司匹林应该早晨还是晚上用?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尚有争议,到底是晚上还是早晨药各执一词。有人根据夜里 2 时到上午 10 时之间血小板更活跃,也是心血管病高发时段,认为晚上吃阿司匹林更有效;也有研究发现,早晨用夜间血中前列环素水平更高对预夜间心血管病发作更有效,提出应早晨药。 其实

感冒药竟是杀手

" target="_blank">哮喘 患有哮喘的李大爷感冒了,而且还有些发烧,于是他吃了两片阿司匹林。谁知半小时后他就出现了严重的哮喘,呼吸困难,不能平卧,被家人紧急送进了医院。 原来导致哮喘发作的罪魁祸首是阿司匹林。原因是阿司匹林抑制了人体前列腺素E的合成,而前列腺素E合成不足会引起支气管痉挛,引起哮喘发作。 感冒患者明显增多,这主要是因气候多变造成的,人们应注意治。在应对春季感冒的措施上,许多市民会选择自行购买感冒药,但使用感冒药必须小心,不然感冒药会随时变成你身边的一大春季杀手。 用药不

过敏性哮喘是如何引起的

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呼吸道感染: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IL-1

如何治疗能改善脑血栓患者的脑部血循环

1、抗血小板治疗脑血栓:对于不符合溶栓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缺血性脑血栓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口阿司匹林150-300mg/d。急性期后改为预剂量(50-150mg/d);溶栓治疗者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应在溶栓24h后开始使用;对不能耐受阿司匹林考虑选用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 2、抗凝治疗脑血栓:不是一种常规。对大多数急性缺血性脑血栓患者,不推荐无选择地早期进行抗凝治疗;特殊情况下溶栓后还需抗凝治疗的患者,应在24h后使用抗凝剂;对缺血性卒中同侧颈内动脉有严重狭窄者,使用急性抗凝的疗效尚待进一步研究

​老人中风病治疗有哪些

常规治疗:脑中风是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是高血压或明显动脉硬化者。中风患者大多留有半身不遂、言语不利等后遗症,此时加强治中风后遗症有着较好的效果。脑中风病人在康复期如无吞咽困难,宜以清淡、少油腻、易消化的柔软平衡膳食为主,另外稳迈舒运动按摩轮有助于恢复下肢、关节和足部的运动功能。适合于中风后遗症偏瘫患者的主动肢体康复锻炼,对膝踝关节、下肢和足部的骨折和扭挫伤等长时间固定治疗后的肌肉萎缩和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也有不错效果。使用时要注意交替选择运动按摩方式。单脚运动按摩;或一只脚做运动按摩,

阿司匹林的正确阿司匹林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是指一些一直坚持阿司匹林患者发生了脑卒中或心肌梗死。这种现象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和研究兴趣。但至今很难界定哪个患者的确存在“抵抗”。 不少学者认为,与其称这种现象为“抵抗”,不如称之为“无效”。不因为这一不能明确界定的现象导致需用阿司匹林的心血管高危患者对使用阿司匹林产生怀疑和用药的延迟。 德国一位药理学专家说过,一个需要阿司匹林的病人,如果因为担心“阿司匹林抵抗”而拒绝阿司匹林,那才是最明确的“阿司匹林抵抗”。

结肠息肉怎么治疗预

结肠息肉是结肠腔腔内的一种病变,临床上结肠息肉是比较常见的。严格来说,结肠息肉对身体影响非常大,治疗尤为重要。结肠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药物或者手术治疗,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预。 1.药物治疗 (1)一般小量出血,以口抗生素及止血药或中药口或灌肠为主。 (2)较大量出血除用止血药物和抗生素、输液补充电解质维生素外,应做好术前准备,如备血等。 (3)出血量大于800ml或血压不能维持,应及时输血并行剖腹手术治疗。 2.随着电子结肠镜的出现及技术的发展,电子结肠镜已经成为诊断及治疗结肠息肉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

过敏性哮喘的病因

发病原因 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呼吸道感染: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

过敏性哮喘病是如何形成的

1.吸入物:吸入物分为特异性和非特异性两种,前者如尘螨,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非特异性吸入物如硫酸,二氧化硫,氯氨等,职业性哮喘的特异性吸入物如甲苯二异氰酸酯,邻苯二甲酸酐,乙二胺,青霉素,蛋白酶,淀粉酶,蚕丝,动物皮屑或排泄物等,此外,非特异性的尚有甲醛,甲酸等。 2.呼吸道感染:感染哮喘的形成和发作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有关,在哮喘患者中,存在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的特异性IgE,如果吸入相应的抗原则激发哮喘,在病毒感染后,直接损害呼吸道上皮,致使呼吸道反应性增高,有学者认为病毒感染所产生的干扰素,

血压高者不宜阿司匹林

阿斯匹林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心脑血管急性发作的必备药之一。不过专家提醒,阿司匹林脑卒中也有讲究,如血压高的人就不宜阿司匹林,否则能增加脑出血危险。 专家指出,冬天里多发的脑卒中和夏天的类型有所区别。冬天天气寒冷,人的血压容易升高,发生的脑卒中以脑出血居多;而夏天出汗多、血液黏稠度高,更易发生血管堵塞,导致脑梗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一宁指出,阿司匹林主要起堵塞的作用,对于血压高、有脑出血危险的患者来说,阿司匹林能增加出血危险。因此提醒有脑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一定要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