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怎样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怎样防止药物的不良反应

老年人常用的药物不良反应:

1.镇静安眠药,易引起神经系统抑制。

2.解热镇痛药对于发热的老年人,可导致大汗淋漓,长期服用,可导致胃出血。

3.降压药长期应用导致精神忧郁症。

4.抗心绞痛药物可诱发或加重青光眼。

5.抗心律失常药如胺碘酮可出现室性心动过速。美西律可出现眩晕、低血压、手震颤、心动过缓和传导阻滞。

6.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致心动过缓、心脏停搏,还可诱发哮喘,加重心衰。

7.利尿剂可致脱水、低血钾等不良反应。

8.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与利尿剂合用可加重耳毒性反映,可致耳聋,还可使肾脏受损。

9.降糖药,因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10.洋地黄类药物如地高辛等强心药可引起室性早搏、传导阻滞及低钾血症等洋地黄中毒反应。

11.抗胆碱药物可使老年前列腺增生的病人抑制排尿括约肌而导致尿潴留。

12.抗过敏药物可致思睡、头晕、口干等反应。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13.皮质激素类长期应用可致水肿、高血压、易使感染扩散,可诱发溃疡病出血。

14.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过量可引起中毒,维生素E过量会产生严重副作用,如静脉血栓形成、头痛及腹泻等;微量元素锌补充过量可致高脂血症及贫血;硒补给过多,可致慢性中毒,引起恶心、呕吐、毛发脱落、指甲异常等。

长期服药的老人要注意什么

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占23%~40%,非处方药占40%~50%。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专家表示,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专家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两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老年人如何合理用药

1、老年人用药要对症和得法

需用药物治疗时,一定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也就是对症下药,决不可乱投药物。要选择针对性强、疗效好、药物不良反应小的药物,用药尽量简单,品种要少,一种药物能解决问题决不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这样可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发生不良反应。慢性病者尽量用口服制剂 (如片剂、胶囊剂或溶液剂),老年人尽量不用缓释片,因释放慢, 吸收量增加,易产生毒性。急性病者可选用注射用药(如静注、静滴、肌内或皮下注射),但一般老年人尽量少用肌内或皮下注射。

2、老年人用药要注意剂量

药物经口服后,经胃肠道分解和吸收,在血液内与血液蛋白结合后循环全身,到达靶细胞而产生药物效应。在分解、吸收、结合和运转过程中,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药物与血蛋白结合减少,加上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缓慢,老年人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肝的酶活性和肾的排泄能力都有下降,致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副作用。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宜从最小量开始。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用成人量的2/3~3/4,80岁以上则只用1/2,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用量宜更小。鉴于老年人之间个体差异大,故强调用药剂量应个体化。有时要耐心调整?仔细监测,逐步找到最适宜的剂量。许多医院已具备测定血液药物浓度的设备,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做到疗效最佳和剂量适当,又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

3、老年人用药要遵照医嘱

要按医生处方所规定的用药剂量、次数和疗程用药。未经医生同意,不得自行增加或减少服药的次数和剂量,到疗程时,要及时停药或减量。由于老年人常出现忘服、重服、多服、误服或漏服等现象,常可影响药物的疗效和疾病的康复,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用药时最好有人为其“把关”。

老年人长期服药有哪些禁忌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两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老年人用药需谨慎

人们常说:“是药三分毒”,这话有一定的道理。无论什么药物若不按医嘱长期服用,加之剂量过大,难免会带来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体质患者和老年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更高。老年人常患多种疾病,服用药物较多更需谨慎。

不同的药物可以对人体脏器有不同损害。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可引发过敏反应;红霉素易引发胃肠道反应及肝脏损害;链霉素及庆大霉素易损害听神经及肾脏;四环素类药物可影响婴幼儿牙齿及骨骼发育,加重肝损害;

氯霉素可抑制骨髓,导致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及消化道症状;克林霉素可引发胃肠道反应,加重肝肾损害;喹诺酮类可引发胃肠道反应和头痛,可影响儿童软骨发育,大剂量也可伤肝;磺胺类易引发过敏、血尿、头痛等。

药物不良反应在不同患者身上所表现的程度不一。严重的药物过敏可发生剥脱性皮炎、完全性药物性耳聋、急性药物性肝坏死、急性或慢性肾衰等,因此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必须重视。

老年人用药的注意事项

1.药物是治疗老年疾病的最主要措施之一,治疗上要做到正确、安全和有效,以达药物疗效最大而毒副反应最小之目的。

对老年人用药标准应严格掌握适应性,由主管医师根据病情作出决定,做到对症下药,对病下药,切不可药石乱投。

有些病症偶尔一时性出现,医生认为可用或不必用药物治疗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药。切忌道听途说,轻信广告宣传,自作主张,滥用新药。即使亲友推荐,也要从实际出发,弄清楚各自的病情和特点,同医生慎重研究和仔细咨询后再酌情取舍。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比青壮年高,新药的科学资料和临床经验尚不丰富的情况下,更不宜贸然应用。

2.服药种类尽量简化

老年人同时可患多系统疾病,出现多种症状,常多科就诊,几种药同时应用,药物之间会发生相互协同和拮抗作用,致使毒性反应和副作用发生率骤增。有人分析老年人的药物不良反应通常为青壮年的1.5~2倍。

同时服五种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8.6%,而同时服用六种甚至十多种药时,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可增至81.4%。因此,老年人用药应尽量简化,在同一时间内由医生抓住主要疾病,兼顾次要疾病,精细选择,慎重使用,才能达到药到病除之目的。能用一种药物有效时,就不必用两种药物。于万不可“多多益善”,结果事与愿违,增加不必要的不良后果。

3.用药原则应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

药物经口服后,经胃肠道分解和吸收,在血液内与血液蛋白结合后循环全身,到达靶细胞而产生药物效应。在分解、吸收、结合和运转过程中,因老年人吸收功能下降,药物与血蛋白结合减少,加上血流量下降,血流速度缓慢,老年人常发生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加上老年人肝的酶活性和肾的排泄能力都有下降,致使药物分解变慢,体内蓄积增加,易产生副作用。

因此,老年人用药剂量宜从最小量开始。一般情况下,60~80岁的老年人用成人量的2/3~3/4,80岁以上则只用1/2,有肝肾功能障碍的老年人用量宜更小。鉴于老年人之间个体差异大,故强调用药剂量应个体化。有时要耐心调整,仔细监测,逐步找到最适宜的剂量。许多医院已具备测定血液药物浓度的设备,进行药物浓度监测,做到疗效最佳和剂量适当,又能防止药物不良反应的出现。如洋地黄在血内既有效又安全的浓度范围较小,剂量小则达不到预期药效,若增加剂量又容易出现洋地黄毒副反应,故测定洋地黄在血内的浓度,较容易找到安全和有效的用药剂量,在老年心脏病人的抢救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老人长期服药要注意哪些

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占23%~40%,非处方药占40%~50%。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两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老人长期服药有什么危害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专家表示,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专家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两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药物不良反应都有什么

1)药理作用:很多药物在应用一段时间后,由于其药理作用,可导致一些不良反应,

例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粘膜出现瘀点,瘀斑,同时出现类肾腺上皮质功能亢进症。

2)药物的杂质:药物生产中可能混入微量高分子杂质,亦常渗入赋形剂等,如胶囊的染料常会引起固定性皮疹。青霉素过敏反应是因制品中含微量青霉素烯酸、青霉素噻唑酸及青霉素聚合物等物质引起的。

3)药物的污染:由于生产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常可引起严重反应。

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应,甚至死亡。

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剂型不同。由于制造工艺和用药方法的不同,往往影响药物的吸收与血中药的浓度,亦即生物利用度有所不同,如不注意掌握,即会引起不良反应。

6)药物的质量问题:同一组成的药物,可因厂家不同,制剂技术差别、杂质的除去率不同,而影响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冠心平中的不纯物对氯苯酚则是发生皮炎的原因。氨苄青霉素中的蛋白质则是发生药疹的原因等。

​长期服药老人要定期体检

据统计,老年人消费的处方药占23%~40%,非处方药占40%~50%。我们经常在药品说明书上看到“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的规则同样适用于老年人。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儿童专用药,用药量可按年龄和体重计算,但却很少能找到“老年人专用药”。专家介绍,老年人各器官功能逐渐衰退,且由于生活环境和体质的差别,对药物用量个体差异大,耐受性低。因此,一般药物应用时,要从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摸索出既能控制病情,又能避免不良反应的剂量,比较适合自己的剂量。

根据《中国药典》规定,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其用药量相当于成人用药量的3/4,不可自行增加用药剂量。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能给予成人量的1/2。

老年人由于耐受性下降,易致不良反应或中毒,需要从小剂量开始服药,年龄大、体重轻、身体情况差的老年人更应酌情减量用药。另外,老年人常同时患多种疾病,在用药时,应先服用治疗急、重病症的药物,待病情稳定后,再适当兼顾其他病症的治疗而服用其他药物,不要多种药物一起用。

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专家表示,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专家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以便能及时发现、防止药物蓄积给您带来的损害。一般来说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每年至少保证全面体检两次;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能根据所患疾病定期检查身体。对于长期服用某些药物的患者,更应该定期做专项检查。

老人用药都该注意些什么

老年人常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长期服药,用药繁杂,是不合理用药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高发人群。不合理用药表现为超剂量用药、给药不足、服药依从性差等。多重用药是指患者服用5种及以上的药物。老年人多重用药的比率在许多国家均很高,其中不适当用药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所谓不适当用药,是指使用的该药物较容易造成药物不良反应,而严重的不良反应是造成老年患者住院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

多重用药可造成严重后果。(1)产生药物中毒或药物不良反应。老年患 者即使应用一两种药物,由于他们体内各脏器储备能力减弱,对药物的应激反应变得脆弱,药物的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安全范围小,加之老年人肝肾功能减退,使药物代谢和排泄发生改变,极易导致药物蓄积,从而引起不良反应。(2)极易引发老年谵言。老年患者多重用药容易引起意识混乱,进而导致谵妄的发生。(3)影 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多重用药增加了老年患者的医疗费用,老年人的住院率、病死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

给老年人处方的基本原则是低起点,慢步伐,即低剂量开始,缓慢调整剂量。老年患者药物原则标准:(1)疗效确切;(2)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3)药物-药物及药物-食物相 互作用少;(4)用药方便,每日1-2次;(5)合适的规格和剂型;(6)合适的价格。老年人用药需把安全性放在首位,容易发生不良反应或肝肾毒性较大的 药物、如地高辛、万古霉素、胺碘酮等,应严格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给药剂量和频次。另外,为了减少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同时用药以不超过5种为宜。

老年人用药有禁忌

一、忌种类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二、忌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三、忌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滥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四、忌长时间用药

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如果用药时间过长,会招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及医嘱及时减量或停药,尤其对那些毒性大的药物,一定要掌握好用药时间。

相关推荐

老人用药也应酌减

很多药品说明书上都有“小儿酌减”字样,但许多人却不了解“酌减”规则同样适用于老人。日前,国内一些药学专家纷纷提出,老年人因用药过量而发生药物中毒的情况在国内普遍存在,主要原因是医生和病人都习惯于按“常规剂量”开处方和用药。而老人特别是高龄老人代谢功能差,在药量上也应酌减,但不要随意将一粒药分成几份服用,最好选择片剂上有划痕的药物进行分割。 国外有报告指出,老年人药物的敏感性比年轻人强,对许多药物反应特别敏感,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高,70岁以上老年人药物不良反应为青年人的7倍,因此老年人用药应适当减量。

老年人不合理用药的四种表现

一、超剂量用药。许多人患病之后,都希望在一二天之内就能把病治好,所以就尽量多吃药,甚至超量服药,或同时吃多种具有同样作用的药,以为这样做可以把病压下去。结果往往非但治不好病,反而造成了药物中毒。有时自己中毒了还不知道,还以为是原来的病加重了,于是继续增加用药剂量。这必将给老年人的身体带来严重的威胁。事实上,老年人药物的承受能力已比青壮年人低了许多,老年人若服用成年人的常规剂量往往即可出现中毒反应。所以一般老年人的用药剂量应为成年人用药量的1/2或3/4。若医生对此未予重视,老年人自己则不能掉以轻心,绝不

老年人肺炎用药

治疗肺炎可以选择性的用抗生素,抗生素一般都是针对细菌性的肺炎,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肺炎等,可以选择先将咽部的分泌物或者是血液做一个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然后再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的抗生素,这种治疗效果是比较好的,一开始可以选择用青霉素,可以选择每天肌肉注射两次,直到人体的体温恢复正常就能够停止,如果是重症患者那么也可以增大剂量,可以选择静脉注射给药。 中老年出现的肺炎一定要注意药量的剂量,在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的用药的剂量会比成年人小,低于正常成年人的用药,肝素,阿米替林,地高辛等药物一定要注意剂量,不能过大剂量食用

老人用药有什么要注意的

1、老人应该不用或少用药物老年人除急症或有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原则是应用最少药物和最低有效剂量来治疗。一般合用的药物应控制在3~4种,否则易产生不良反应。需长期应用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剂量。在更换或加用另一种药物前,尝试将已经应用的药物加至治疗剂量。联合用药要谨慎,在联合用药前,应先将每种药物加至治疗剂量。 2、老人需要合理选择药物 对肾与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应尽量不用,更不可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大

老人用药有什么要注意的

1、老人应该不用或少用药物 老年人除急症或有器质性病变外,应尽量少用药物。用药原则是应用最少药物和最低有效剂量来治疗。一般合用的药物应控制在3~4种,否则易产生不良反应。需长期应用的药物应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治疗反应和患者的耐受程度逐渐增加剂量。在更换或加用另一种药物前,尝试将已经应用的药物加至治疗剂量。联合用药要谨慎,在联合用药前,应先将每种药物加至治疗剂量。 2、老人需要合理选择药物 对肾与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的抗菌药物,如链霉素、庆大霉素等应尽量不用,更不可联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应尽量不用,更不能长期

老年人安全使用非甾体抗炎药

非甾体抗炎药(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 NSAID)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消炎作用而非类固醇类结构的药物。NSAIDs主要用于发热、疼痛、炎症的治疗,近些年也用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NSAIDs应用极为广泛,临床上价值仅次于抗生素和维生素。据统计所有NSAIDs处方中,大多用于缓解与各类关节炎有关的疼痛。是老年人的常用药之一。 常见不良反应 然而“是药三分毒”,使用 NSAIDs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不良反应、肝脏毒性、肾脏毒性、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血液系统损

老年抑郁症治疗

1.药物治疗 (1)用药注意事项①个体化用药(需专科医生来指导用药)是必须遵循的用药原则。开始用药从小剂量逐渐增至治疗量,停药时也应逐渐递减,以免引起停药反应。②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减退,药物代谢慢。所以老年人用药剂量相对较低。③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力低,故应尽量选择不良反应较小的药物。④老年患者常伴有躯体疾病(如帕金森病、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青光眼等),在治疗时既要考虑周全,又要注意各种药物的相互影响。⑤治疗同样要疗程充分,持续维持治疗非常重要,疗程相对要长些。 (2)抑郁发作治疗的药物选择①三环

老人用药的八大注意事项

1、注意药种类不要过多 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力欠佳,药物种类过多,易造成多服、误服或忘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2、注意不要用药过量 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3、注意不要长期用一种药 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4、注意不要滥用药物 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更不要没弄清病因就随意滥用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5

老年人吃药不可“一把吞”

65岁以上的美国老人中,每年因药物不良反应被送进急诊室的超过了17。5万人。对此,卫生部北京医院药学部临床药师张亚同说,中国老年人混合用药情况同样不容乐观,“一把吞”的确会带来很多隐患。中国住院老人中同时有3至4种并发疾病者占50%以上。张亚同药师说:“由于多种慢性病缠身,老人们经常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无形中就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尤其是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人,不要与治疗心脑血管的银杏叶制剂和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一起服用,否则会增加出血危险。阿司匹林与抗炎镇痛药如布洛芬也不能一起吃,因为会有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老年人肺炎用药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我们都知道老年肺炎治疗是很麻烦的,给老年人带来的痛苦也是巨大的,那么肺炎老年患者用药该注意哪些注意事项呢?那么我们看下专家的介绍,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1.注意选药 由于老年人的疾病产生原因比较复杂,相同的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疾病及病因所引起,因此在肺炎的治疗用药上也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2.注意不良反应 由于老年人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所以老年人药物治疗不仅要有明确的适应证,而且要确保病人用药受益和安全。尽可能选择疗效确切而不良反应少、无副作用的药物进行肺炎的治疗,并且密切观察疗效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