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低血糖症的诊断

低血糖症的诊断

一.病史、症状及体征:

取决于低血糖的速度、个体差异、年龄、性别(女性耐受力较强)及原发疾病。

1.急性低血糖及病程短者呈交感神经兴奋症群, 如激动不安、饥饿、软弱、出汗、心动过速、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震颤,一过性黑朦,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2.亚急性及缓慢血糖下降者呈脑病症状, 形式多种多样,但同一病人每次发作往往呈同一类型的症状。 多数病人表现为大脑皮层及(或)小脑的症状,如头痛、头晕、焦虑、激怒、嗜睡、注意力涣散、 定向障碍、震颤、癫痫大发作或小发作、人格改变(哭、吵、闹、 骂)、奇异行为、共济失调等,最后木僵昏迷。 长期严重低血糖可致永久性脑损害。

二.辅助检查:

1.发作时血糖<2.8mmol/L(50mg/dl),注射葡萄糖后症状缓解。

2.不典型病例可测饥饿16小时血糖3次,作过筛试验,如>3.9mmol/L(70mg/dl)可排除空腹低血糖,如<2. 22mmol/L(40mg/dl)肯定诊断;2.22-3.9mmol/L(40-70mg/dl)为可疑低血糖,连接饥饿至72小时加运动直到低血糖发作。

低血糖昏迷诊断标准

1.在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动脉血糖值通常略高毛细血管值,而后者又高于静脉值。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测血糖为全血),高于静脉血糖值5%~10%。

2.血糖测定分为血清、全血、血浆3种方法,测定血清血糖,必须采血后立即离心取得血清、否则时间过长,糖分解,结果偏低;全血糖易受血细胞比容和非糖物质影响,其结果亦比血浆血糖略低5%~10%;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测定血浆血糖,判断各种原因的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

3.对原因不明,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应经常监测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和血、磺脲类药物浓度,以资鉴别。如高胰岛素症可见于胰岛素瘤、服磺脲类药物、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外用胰岛素者;而血C肽升高者仅见于胰岛素瘤和服磺脲类药物。

老年低血糖症 :老年易发生低血糖性脑功能障碍。低血糖分为空腹低血糖和餐后低血糖(即反应性低血糖),前者多为病理性,后者多为功能性。由低血糖导致的昏迷称老年低血糖昏迷。

小儿低血糖:是指不同原因引起的血糖浓度低于正常,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标准。新生儿低血糖症指血糖值低于正常同年龄婴儿的最低血糖值,低血糖易引起脑损伤,导致低血糖脑病。

低血糖在不同人群身上,会有着不同的反应,所以我们在诊断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同等症状,所有病人都可以用一种方法,这是不低的,我们要分病情分人群来治疗的,这个是我们在诊断的是就要确定出来的。

低血糖的诱因是什么

低血糖病因很多,据统计可多达100种疾病,病因低血糖症不是疾病诊断的本质,它是糖代谢紊乱的一个标志。凡确系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内者,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但其病因的诊断则比较困难而且较为复杂,常见的低血糖症分为:①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②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③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

1.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

(1)内分泌代谢性低血糖:

①胰岛素或胰岛素样因子过剩:器质性胰岛素分泌增多:

A.胰岛素瘤,腺瘤,微腺瘤、癌,异位胰岛素瘤;B.胰岛B细胞增生;胰岛细胞弥漫性增生症;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伴胰岛素瘤;D.胰管细胞新生胰岛。

相对性胰岛素增多: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减少;B.糖尿病肾病和(或)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晚期;C.糖尿病分娩的新生儿;D.活动过度和(或)食量骤减。

非胰岛B细胞肿瘤性低血糖症:A.癌性低血糖症,诸如:肺癌、胃癌、乳癌、胰腺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盲肠癌、结肠癌、肾上腺皮质癌、类癌等;B.瘤性低血糖症,诸如:间质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网状细胞肉瘤、梭形细胞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间质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高恶神经节旁瘤等。

②抗胰岛素激素缺乏:常见脑垂体功能低下,垂体瘤术后、垂体瘤放疗后或垂体外伤后;单一ACTH或生长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或黏液性水肿;原发性或继发性、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多腺体功能低下。

(2)糖类摄入不足:

①进食量过低、吸收合成障碍。

②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

③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

④热量丢失过多。如:妊娠早期、哺乳期;剧烈活动、长期发热;反复透析。

(3)肝脏疾病性低血糖症:

①肝实质细胞广泛受损。

②肝酶系糖代谢障碍。

③肝糖原消耗过度。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1型糖尿病早期。

(2)胃大部切除术后,又称饱餐后低血糖症。

(3)胃肠功能异常综合征。

(4)儿童、婴幼儿特发性低血糖症(含先天性代谢紊乱)。

(5)特发性(即原因不明性)功能性低血糖症及自身免疫性低血糖。

3.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

(1)降血糖药诱导性低血糖症:

①胰岛素用量过大或相对过大或不稳定性糖尿病;②磺脲类降血糖药,尤其是格列苯脲(优降糖)较多见;③双胍类和α-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药较少见。

(2)非降血糖类药诱导性低血糖症:常见有柳酸盐类、抗组胺类、保泰松、乙酰氨基酚、四环素类、异烟肼、酚妥拉明、利舍平、甲巯咪唑、甲基多巴、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酒精性低血糖症等,约50种药可诱发低血糖症。

4.无症状性低血糖症

(二)发病机制

低血糖以损害神经为主,脑与交感神经最重要。1971年,Briely发现低血糖脑部病变与局部缺血性细胞病变相似,基本病变为神经元变性,坏死及胶质细胞浸润。脑代谢能源主要靠葡萄糖,神经细胞自身糖原储备有限,依靠血糖来供应。而神经系统各部分对低血糖敏感性不一致,以大脑皮层、海马、小脑、尾状核及苍白球最敏感。丘脑、下丘脑、脑干、脑神经核次之。最后为脊髓水平的前角细胞及周围神经。组织学改变为神经细胞核的染色质凝集与溶解,核膜不清,胞浆肿胀,内含小空泡及颗粒。1973年,Chang给小鼠注射人胰岛素2单位后,15~20min小鼠嗜睡,30~75min小鼠肌阵挛,有癫痫发作,40~120min进入昏迷期。嗜睡期小鼠血糖由6.72mmol/L(120mg/dl)减少至1.18mmol/L(21mg/dl),昏迷期小鼠血糖水平仅为1.01mmoL/L(18mg/dl)。

.小编提醒:在保持禁食状态中的正常血糖水平,主要依赖以下3个因素:(1)基础激素水平环境,如胰高糖素、生长激素和类固醇激素分泌增加和胰岛素分泌减少。(2)完整的糖原分解和糖异生过程。(3)肝葡萄糖生成增多及周围利用葡萄糖减少。但严重的防御损伤将导致严重延长低血糖症。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呈发作性,时间和频率随病因不同而异,症状千变万化。临床表现可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低血糖症状

对于有低血糖的患者,这是不可怠慢的,症状也是很明显的,会出现眩晕,恶心,甚至身体虚脱,心慌等迹象伴随着的,在发现后及早的进行调理是很重要的,一般低血糖的患者会出现一系列身体不适的表现,对于低血糖的患者来说要及早的进行改善的,避免导致其他的病症出现就不好了。

1,低血糖的患者在发病的时候会出现心慌的情况,而且还会伴随着饥饿的感觉,经常会伴随着软弱,而且还会手脚会有颤抖的情况,面色也变的很苍白,尤其是患者还会经常的出现大汗淋漓的情况,心率是比较快的,血压也会有轻度的升高的情况。

2,尤其是患者因为一些葡萄糖的供应不足的原因,那么会导致脑细胞有缺氧的情况,还会情敌的导致意识的障碍出现的,甚至还会导致昏迷,甚至死亡的情况出现的,一般初期的表现是精力不集中,甚至思维和语言都开始有迟钝的情况出现的,而且头晕,嗜睡,甚至看东西不清楚,都会伴随着的。

3,一部分的患者还会出现躁动,易怒,甚至精神时常出现的,尤其是病情一只都没有改善的情况,那么还会陷入昏迷,甚至体温也有降低出现的。

这些都是低血糖的一些表现的,在发现后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进行改善的,尤其是有低血糖的患者,出门的时候最好带几个糖块,尤其是当出现头晕的问题后吃一个糖,能够暂时的缓解眩晕和不舒服的情况的。

低血糖的基本常识是什么

低血糖症(hypoglycaemia)指空腹血浆(全血)葡萄糖<3.3(2.8)毫摩尔/升[60(50)毫克/分升],或餐后血浆(全血)葡萄糖<2.8(2.22)毫摩尔/升[50(40)毫克/分升].儿童低血糖症诊断标准比成人值低1.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低血糖症又可分为空腹时低血糖,餐后低血糖及诱导性低血糖三大类。

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有:糖摄取严重不足或吸收不良,组织消耗能量过多,器官病变,特别是严重的肝脏病变,调节糖代谢的因素异常,尤以胰岛素的功能异常最为重要。空腹时低血糖的病因很多,有内分泌性、肝原性、物质供应不足等病因,但以胰岛素瘤引起的空腹时低血糖最受人们注目。如果空腹时血糖降低不明显者,可用持续饥饿和运动试验诱发。胰岛素瘤病人多数在禁食48小时之内出现低血糖和胰岛素不适当分泌过多。如果持续禁食72小时仍未出现上述现象,则胰岛素瘤的可能性很小。餐后低血糖主要多见于情绪不稳和神经质的中年妇女,也可出现在ⅱ型糖尿病的早期及胃肠手术后的病人。发作时以交感神经兴奋为主,一般不出现脑功能障碍症状,持续1小时左右可自行缓解,病情非进行性加重,病者往往能耐受72小时禁食。

低血糖症状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表现

低血糖发生后刺激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可发生低血糖症候群,此为低血糖的代偿性反应,患者有面色苍白,心悸,肢冷,冷汗,手颤,腿软,周身乏力,头昏,眼花,饥饿感,恐慌与焦虑等,进食后缓解。

2、意识障碍症状

大脑皮层受抑制,意识朦胧,定向力,识别力减退,嗜睡,多汗,震颤,记忆力受损,头痛,淡漠,抑郁,梦样状态,严重时痴呆,有些人可有奇异行为等,这些神经精神症状常被误认为精神错乱症。

低血糖的诊断措施

我们有时候也会好奇,有人患上了低血糖病症,医生到底是怎样检验出来的?这里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化学原理呢?我们知道,发现糖尿病的化学原理是一种特别的砖红色的沉淀,那么,低血糖症状,又会有什么呢?一起看看吧。

诊断标准

诊断困难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起病急,和临床症状,体征和生化学异常交织在一起,故临床上易误诊和漏诊,但主要取决于血糖值,凡健康人包括妇女和儿童,当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值低于2.8mmol/L(50g/dl)时,尽管无临床症状,体征亦应诊断为低血糖症,空腹静脉血葡萄糖高于3.9mmol /L(70mg/dl)可排除低血糖症;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2.8~3.9mmol/L(50~70mg/dl)可提示低血糖可能,但极个别的健康妇女在禁食72小时后血糖低至1.4~1.7mmol/L(25~30mg/dl),甚至细胞内葡萄糖水平接近于0和新生儿血糖低至1.7mmol /L(30mg/dl)也曾认为是正常的,有些专家认为儿童和婴儿当血糖水平低于2.8mmol/L(50mg/dl)时,应仔细观察,只有血糖水平低于 2.2mmol/L(40mg/dl)时,才可诊断和治疗,反之,老年人静脉血浆葡萄糖值在3.3mmol/L(60mg/dl)常可发生低血糖症状,所以正常人血糖维持在较理想水平,24小时内波动范围很少超过2.2~2.8mmol/L(40~50mg/dl),这种葡萄糖的内环境稳定是通过各种激素来调节的,很多器官特别是肝脏和肌肉组织等参与糖代谢,当葡萄糖利用,摄取和(或)生成不平衡时,可产生高血糖症或低血糖症,低血糖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与体征并不和血糖值总相一致,因此,作为实验诊断参考值,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同一病人同一时间动脉血糖值通常略高毛细血管值,而后者又高于静脉值,空腹时毛细血管血糖值(测血糖为全血),高于静脉血糖值5%~10%。

2.血糖测定分为血清,全血,血浆3种方法,测定血清血糖,必须采血后立即离心取得血清,否则时间过长,糖分解,结果偏低;全血糖易受血细胞比容和非糖物质影响,其结果亦比血浆血糖略低5%~10%;所以,目前临床多采用测定血浆血糖,判断各种原因的高血糖症和低血糖症。

3.对原因不明,呈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低血糖,应经常监测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和血,磺脲类药物浓度,以资鉴别,如高胰岛素症可见于胰岛素瘤,服磺脲类药物,自身免疫性低血糖和外用胰岛素者;而血C肽升高者仅见于胰岛素瘤和服磺脲类药物。

鉴别诊断

1.对发作性(特别在空腹)精神-神经异常,惊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或昏迷者,尤其是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到低血糖症的可能,及时查验血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低血糖病人在就诊时血糖正常,并无低血糖症状,往往仅表现为慢性低血糖的后遗症,如偏瘫,痴呆,癫痫,精神失常,儿童智商明显低下等,以致临床常误诊为精神病,癫痫或其他器质性脑病(如脑炎等),因此,应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相鉴别,如脑炎,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意外,癫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精神病,药物中毒等。

2.空腹,餐后数小时或体力活动后出现交感神经兴奋为主要表现的低血糖症,应与具有交感神经兴奋表现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更年期综合征等相鉴别。

3.酗酒后出现的低血糖症应与酒醉相鉴别 乙醇不仅可引起低血糖,也可引起酮症,有时乙醇引起的低血糖及酮症可被误认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这是诊断时需注意的。

上面对于低血糖的鉴别的方法做出了详细的讲解。同时,除了一些化学实验的方法来发现低血糖症状,还有一些,主要是患者在某一个特定的状况下的变现状态。比如说,空腹之后的一些表现,酗酒之后的表现,等等,在此不一一赘述。

低血糖症状

低血糖是指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诊断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组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临床上以交感神经兴奋和脑细胞缺氧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甚至昏迷等。

低血糖的症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1、自主(交感)神经过度兴奋的表现

低血糖发作时由于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临床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

2、脑功能障碍的表现

是大脑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时功能失调的一系列表现。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低血糖症如何鉴别诊断

1.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当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癫痫样发作、意识障碍、精神错乱、行为异常时,易误诊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如果能及时查血糖,发现血糖低则有助于低血糖的诊断。

2.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 低血糖昏迷可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如糖尿病合并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昏迷、脑血管意外、肝性脑病等混淆。检查血糖水平很重要。

3.神经性无力症 此症有焦虑、不安、乏力、神经质等表现,但症状的出现与血糖水平高低无关。

4.非低血糖综合征 病人可有疲惫、淡漠、迟钝、痉挛、心悸等类似低血糖的表现,但查血糖不低。服糖后症状改善不明显。

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

低血糖症不是疾病诊断的本质,它是糖代谢紊乱的一个标志。凡确系血糖水平低于正常范围内者,可诊断为低血糖症。但其病因的诊断则比较困难而且较为复杂,常见的低血糖症分为:①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②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③药物(诱导性)低血糖症。

(一)空腹(禁食性)低血糖症

1、内分泌代谢性低血糖:

①胰岛素或胰岛素样因子过剩:器质性胰岛素分泌增多:A.胰岛素瘤,腺瘤,微腺瘤、癌,异位胰岛素瘤;B.胰岛B细胞增生;胰岛细胞弥漫性增生症;C.多发性内分泌腺瘤Ⅰ型伴胰岛素瘤;D.胰管细胞新生胰岛。

②相对性胰岛素增多:A.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糖素减少;B.糖尿病肾病和(或)非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的晚期;C.糖尿病分娩的新生儿;D.活动过度和(或)食量骤减。

③非胰岛B细胞肿瘤性低血糖症:A.癌性低血糖症,诸如:肺癌、胃癌、乳癌、胰腺癌、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盲肠癌、结肠癌、肾上腺皮质癌、类癌等;B.瘤性低血糖症,诸如:间质细胞瘤、平滑肌肉瘤、神经纤维瘤、网状细胞肉瘤、梭形细胞纤维肉瘤、脂肪肉瘤、横纹肌肉瘤、间质瘤、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高恶神经节旁瘤等。

2、抗胰岛素激素缺乏:常见脑垂体功能低下,垂体瘤术后、垂体瘤放疗后或垂体外伤后;单一ACTH或生长激素不足;甲状腺功能低下或黏液性水肿;原发性或继发性、急性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多腺体功能低下。

3、糖类摄入不足:

①进食量过低、吸收合成障碍。

②长期饥饿或过度控制饮食。

③小肠吸收不良、长期腹泻。

④热量丢失过多。如:妊娠早期、哺乳期;剧烈活动、长期发热、反复透析。

癫痫和低血糖症状的区别

大家都是到如果缺钙或者低血糖都会出现身体某部位抽搐的情况发生,但是这就导致了很多人将癫痫与这些抽搐混淆结果当真正诊断为癫痫的时候病情已经很严重了。

对此,单位的老同事有些不解,心想,这癫痫发病时的表现怎么竟然跟我的低血糖那么像呢各种原因所致的低血糖症均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抽搐。当血糖水平低于2mmoi/l时可产生局部癫痫样抽搐或四肢强制发作,伴有意识丧失,与癫痫发作类似,发作多在清晨或夜间。与癫痫的区别在于低血糖患者发生前有一系列前驱症状。如心悸、倦怠、乏力、出汗、眩晕、饥饿、恶心、手震颤、复视、烦燥不安、意识朦胧等。

低血糖发作时常伴有心动过速、全身出汗、血压升高、瞳孔散大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典型癫痫发作无上述症状,多突然发病,血糖値正常。低血糖症服用含糖食物或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症状能够缓解,而癫痛患者服用含糖类食物无效。

癫痫和低血糖症状的区别:实验室检测血糖及糖耐量可确诊低血糖症,最常引起低血糖症的疾病有特发性功能性低血糖症、胰岛素瘤等。如果低血糖症反作引起脑损害时,也可能发展为真正的癫痫。

相关推荐

低血糖是怎么回事

低血糖是怎么回事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 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 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 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 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包括倾倒综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症。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

低血糖的病因

临床上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症提示有器质性疾病;餐后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症,多见于功能性疾病。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

低血糖的原因有哪些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饮酒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包括倾倒综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症。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

怎么引起低血糖的

临床上反复发生空腹低血糖症提示有器质性疾病;餐后引起的反应性低血糖症,多见于功能性疾病。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

如何抢救因血糖低而昏迷的老人

经常有家属问为什么会出现低血糖症,类似这样的严重低血糖昏迷多见于老年人不稳定型糖尿病或新诊断的糖尿病。 由于开始使用降糖药,不熟悉药物的特点和维持时间,药物剂量与血糖、饮食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律还未摸出,特别容易出现低血糖昏迷、抽搐。又由于昏迷、抽搐的症状,需要与脑血管病、颅内感染、癫痫、精神病等多种疾病相鉴别,短期内往往难以确诊。这时如果没有及时考虑低血糖症,很容易延误抢救时间,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作者认为昏迷病人应常规检测血糖,以便及时抢救低血糖昏迷病人。 低血糖持续时间过长,即使生命得救也可留下脑组织不

有哪些原因会引起低血糖

1、空腹低血糖症 (1)内源性胰岛素分泌过多:常见的有胰岛素瘤、自身免疫性低血糖等。 (2)药物性:如注射胰岛素、磺脲类降糖药物、水杨酸等。 (3)重症疾病:如肝衰竭、心力衰竭、肾衰竭、营养不良等。 (4)胰岛素拮抗激素缺乏:如胰高血糖素、生长激素、皮质醇等缺乏。 (5)胰外肿瘤。 2、餐后(反应性)低血糖症 (1)糖类代谢酶的先天性缺乏:如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症等。 (2)特发性反应性低血糖症。 (3)滋养性低血糖症(包括倾倒综合征)。 (4)功能性低血糖症。 (5)2型糖尿病早期出现的进餐后期低血糖症

低血糖患者的鉴别诊断方法

诊断 1、对发作性(特别在空腹)精神-神经异常、惊厥、行为异常、意识障碍或昏迷者,尤其是对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应考虑到低血糖症的可能,及时查验血糖。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低血糖病人在就诊时血糖正常,并无低血糖症状,往往仅表现为慢性低血糖的后遗症,如偏瘫、痴呆、癫痫、精神失常、儿童智商明显低下等。以致临床常误诊为精神病、癫痫或其他器质性脑病(如脑炎等)。因此,应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的疾病相鉴别,如脑炎、多发性硬化、脑血管意外、癫痫、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精神病、

妊娠期糖尿病用药后低血糖症

(1) 意识障碍 (2) 头晕 (3) 眩晕 (4) 头痛 (5) 突然的饥饿感 (6) 大汗淋漓 (7) 疲劳无力感 低血糖症是需要立即处理的严重并发症。如果怀疑自己发生了低血糖反应,要立即检查血糖水平。血糖低于60毫克/毫升即可以诊断低血糖症。进食含糖量高的食物,如半杯橘子汁或苹果汁;一杯牛奶;4-6颗硬糖;半杯常规的软饮料;一大汤匙容量(15毫升)的蜂蜜,红糖,玉米糖浆都是很好的方法。吃以上任何一种事物15分钟后再次测量血糖。如果仍然低于60毫克/毫升,需要进食另外一分上述的食物。如果距离下次进餐

低血糖的诊断

大多数低血糖见于胰岛素或磺脲类药治疗病人或新近饮酒者,诊断一般没有困难最初监测包括对不能解释的意识损害(或癫痫)病人进行快速血糖测定。若有异常低血糖,应立即推注葡萄糖(见下文治疗)。随着血糖升高,中枢神经症状迅速缓解(见于大多数病人),可确诊为饥饿性低血糖和药物诱导低血糖。第一份血标本的一部分应以冰冻血浆保存,可用来测定血浆胰岛素,胰岛素原及c-肽水平,需要时可作药物监测。应测定血乳酸,ph和血酮。 无论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还是不能解释的交感神经症状,确诊时需要证据表明这些症状与低血糖异常

低血糖症的饮食

(一)一日三餐必需有规律 尽可能少吃或不吃零食,人是铁,饭是钢,大米饭才是我们的必需食物。适当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同时每天也要有足够的饮水量,多吃蔬菜水果。 (二)保证睡眠 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7~8小时为宜)。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培养乐观的生活情绪。 (三)早晚出行需保暧 俗话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棉上身”,衣服也不可一次增加过多,对大多数身体状况较好的人,适当冻一冻,有利于机体提高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 (四)户外运动多坚持 重视耐寒锻炼,增强体质。 (五)室内通风换气莫忘记 以上仅从平时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