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力衰竭如何自我预防

心力衰竭如何自我预防

1、积极治疗原发性心肌病:严格控制高血压、心绞痛等心脏疾病,特别是老年人急性心肌梗塞,这会大大增加心力衰竭的发病率。

2、消除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因:感染、过劳、情绪不稳、心津失常、贫血等因素应严加防范。

3、冠心病患者的饮食应高营养,并注意多吃易于消化的食物,控制钠盐的摄入量,避免一餐吃得过饱,以少吃多餐为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自我保健:大家都应了解心力衰竭的早期症状表现,一旦出现劳累后出现心慌气短、技问憋醒、阵发件咳嗽、呼吸困难、原因不明的下肢水肿等症状,就应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

心力衰竭后果是什么

当心力衰竭这个疾病出现之后人们的生活就过得非常的提心吊胆,因为这个心力衰竭疾病会给人带来严重的危害,心力衰竭疾病不好好控制的话还会诱发我们不知道的后果,很多人一边治疗,一边担心心力衰竭疾病会加重,这样下来人们在治疗疾病的时候就无法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当心力衰竭出现之后人的精神一下子就会突然的病危,那么这个心力衰竭的后果到底有哪些呢?

慢性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肝脏,会长期的处于淤血和缺氧的状态,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干细胞萎缩、肝结缔组织增生,从而还会出现肝硬化、脾大及大量腹水等,而腹水压力就会进一步恶化心肺功能。这些都是慢性心力衰竭危害,了解了这些相信大家就会好好的预防该病,不然该病给自己带来伤害。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利尿剂,因而容易引起低血钾、低钠综合征。低血钾症轻者全身乏力,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低钠综合征则轻者肌肉抽搐、重者昏迷。

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呼吸困难,同时还会伴随有脚踝肿胀,容易感到疲劳无力等临床症状带来的极大痛苦,而且因反复住院,给病人及家属带来诸多的不便和沉重的负担。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心力衰竭还可能会诱发更严重的并发症,威胁健康。

心力衰竭在平时生活中出现,会导致患者在大量利尿的情况下,导致血容量大过度降低,心排血量下降,血尿素氮增高。患者皮肤弹性减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和少尿。间断利尿或大量利尿后补充适量液体,可预防其发生。

心力衰竭属于危险性疾病,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一定要提早预防,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据流行病学调查,全世界心衰发病率将近2%,美国心衰的患病率在1.5%-2%,大约有400万心衰患者,我国35-74岁成年人心衰患病率为0.9%,心衰患者达到360万,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北方高于南方,女性高于男性,发病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年死亡率为20%至50%,5年死亡率达67%。除引起死亡以外,心力衰竭可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有人称心衰是"生命的绊脚石"。

上面内容的介绍让我们知道了这个心力衰竭疾病到底会给身体带来什么样的伤害,如果疾病不及时控制的话,那么心力衰竭所引发的这些后果就会一一实现,这样下来就会危害到身体的健康,导致心力衰竭疾病加重,而心力衰竭加重之后还有可能会诱发生命危险,甚至会突然性的死亡,所以说治疗必须要坚持。

老年人心力衰竭应该如何预防

加强三级预防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危险因素而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对象的个体策略,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从儿童时期即开始,为全面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二级预防:对老年人坚持定期体检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其对患者系统治疗,可减少患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主要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的病死率和病死率,积极开展康复医疗、心理医疗,家庭医疗护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残,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危险因素及干预措施:引起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尤其是收缩压)、糖尿病、超重、左室肥厚、心脏扩大、高龄、冠心病、心脏杂音等。冠心病、高血压或心瓣膜病的病人,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程度变化较大,主要与心血管危险因素对心脏的符合影响不同有关。Framingham研究中, 50%~60%的心力衰竭发生在有以上危险因素的病人中。因此,认为有高危因素的人应做无创性心功能,评价以了解有无心功能受损。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大量实验研究结果,目前已知心力衰竭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年龄 各个调查结果都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增加。

2.性别 心力衰竭的发病率以男性比女性高。佛明汉心脏研究结果表明,女性发病率与男性发病率的比率为0.6,比男性发病率低1/3。

3.高血压 血压升高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佛明汉心脏研究结果中,70%的男性和78%的女性患者在心力衰竭发病之前有高血压病史;还发现在年龄较轻的男性中,患高血压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比无高血压者高4倍,女性则高出3倍;即35~64岁者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为4.0,女性为3.0;在65~94岁者中,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男女均为1.9;但是若伴有左室肥厚,则相对危险性明显增加,例如佛明汉资料显示。17%的男性和18%的女性患者在心力衰竭发生之前有心电图左室肥厚,35~64岁左室明显肥厚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为男性14.9、女性12.8;65~94岁患有左室肥厚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为男性4.9、女性5.4。

4.糖尿病 患有糖尿病者,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增大。35~64岁的人群相对危险性为男性4.4、女性7.7;65~94岁的人群相对危险性为男性2.0、女性3.6。

5.冠心病 佛明汉资料显示,59%的男性患者和48%的女性患者在心力衰竭之前有冠心病史。Ertl等报道,心肌梗死存活者5年内心力衰竭发生率为14%。

6.吸烟 佛明汉资料还显示,吸烟是心力衰竭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发生心力衰竭之前,42%的男性和24%的女性患有吸烟史。35~64岁的人群中,吸烟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为男性1.5,女性1.1。65~94岁的人群中,吸烟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相对危险性是男性1.0,女性1.3。

7.其他 蛋白尿、肥胖等。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呢

1、营养均衡,尽量做到少食多餐:心衰的患者肝脏和胃肠道都有淤血,食欲以及消化吸收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应采取定时定量少食多餐的方法,每餐吃八分饱,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宜。在不增加心脏负担的同时,应该多吃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蛋类、乳类以及新鲜蔬菜和瓜果。

2、控制钠盐的摄入:钠盐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引起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钠盐还有吸附水分的作用。如果体内摄入钠盐过多,全身血液容量也就随之增多,心脏的负担也随之增加,使衰竭的心脏病情程度加重。因此,一定要限制食盐的食用量,轻度心力衰竭的患者,每日食盐量应限制在3克以内。

3、多休息,少做剧烈活动:休息的意义在于使人体的需氧代谢率降低,使心脏供血、供养的负担减轻,心率因此而减慢,预防心衰的加重或复发。对轻度心衰的患者,只需卧床休息几天,就可以使心衰得到控制。对于休息时仍有心悸、心率快的病人,除了需要较长时间的休息外,还要辅以强心、利尿的药物治疗。

心力衰竭的预防方法

心理调整

目前已明确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括预后都与心理、情绪及社会刺激因素有关。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豁达的情绪和较强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可使个人神经――内分泌调节稳定、协调,有助于预防及改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患者要保持健康心态,乐观看待事物,遇事要冷静,能看得开,想得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特别是对待疾病,要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治疗,但又不急于求成,胡乱求医,这样将有利于疾病康复。

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良好生活方式包括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生活规律、适当运动,以及戒烟、不饮酒或少饮酒等,这些都要依靠患者的自觉性来养成。对于老年人心衰患者来说,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极为重要,是维持病情稳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虽然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重视,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要做到亦非很难,尤其老年患者不受工作和其他意想不到事情的干扰,做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遵照医嘱服药

心衰患者在医院纠正心衰急性期症状后,大多仍需带一定的强心利尿剂回家使用。由于强心利尿剂具有严格的用药要求,特别是强心甙类药物,不按时或乱服用容易产生毒性作用,对健康危害很大,甚至有生命危险。故而患者必须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如有不适及时请教医生而不是自行调整。此外,在修养及缓解期间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和接受医生指导。

避免诱因

心衰的急性发作大多与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情绪波动、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及中断药物等有关,这些情况可称之为心衰诱发因素或危险因素。据估计,约有80%~90%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衰发生,是由于上述因素而诱发的。如果能了解这些诱发因素并认真控制,对防治心衰极为重要,可大大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

充血性心力衰竭预防措施

1.慢性心衰的预防目标

(1)防止初始的心肌损伤:冠状动脉疾病和高血压已逐渐上升为慢性心衰的主要病因,积极控制血压,血糖,调脂治疗和戒烟等,可减少发生慢性心衰的危险性,除积极控制上述心血管危险因素外,在国内控制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预防风湿热和瓣膜性心脏病,戒除酗酒以防止酒精中毒性心肌病亦是重要的措施。

(2)防止心肌进一步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期间,溶栓治疗或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使有效再灌注的心肌节段得以防止缺血性损伤,对近期从心肌梗死恢复的患者,应用神经内分泌拮抗剂(ACE抑制剂或β受体阻滞药),可降低再梗死或死亡的危险性,特别是心肌梗死时伴有慢性心衰的患者,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药合并应用可有互补效益,急性心肌梗死无慢性心衰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可降低再梗死的危险而有利于防止慢性心衰。

(3)防止心肌损伤后的恶化:已有左室功能不全,不论是否伴有症状,应用ACE抑制剂均可防止发展成严重慢性心衰的危险。

2.预防措施

(1)祛除诱发因素:控制感染,治疗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并快速心室率;纠正贫血,电解质紊乱;注意是否并发肺栓塞等。

(2)改善生活方式,降低新的心脏损害的危险性:如戒烟,戒酒,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饮食宜低脂,低盐,重度慢性心衰患者应限制入水量,应每天称体重以早期发现液体潴留,应鼓励慢性心衰患者作动态运动,以免去适应状态。

(3)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及定期随访:应特别了解患者对饮食及药物治疗的顺从性,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及时发现病情恶化并采取措施。

心肌缺血多久会死

1.心绞痛

是心肌缺血最具代表性的类型,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休息或用硝酸酯制剂后消失。可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和变异型心绞痛。

2.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基础上继发血栓形成所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本病急性期主要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它仍然是一种严重的致命性疾病,总死亡率可达30%,一定要注意预防,尤其是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少体力劳动者。

3.缺血性心肌病

心肌长期缺血缺氧状态,可导致心肌细胞坏死、瘢痕形成,心肌间纤维组织增生,称为缺血性心肌病,亦称为心肌纤维化。其特点为心脏变得僵硬,逐渐扩大,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预后不佳,病死率高,死亡原因主要是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和严重心律失常。

4.猝死

常无任何危及生命的前期表现,主要原因是心脏突然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患者最常见的基础心脏病变,因此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应从发病的根本原因上预防,改变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减少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减少冠心病的形成。有缺血现象时应长期用药,改善心肌缺血情况,防止病情恶化。

一般来说患病后及时治疗是不会影响人的寿命的,只要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就可以。

老年心力衰竭预防护理

加强三级预防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的根本措施。

一级预防:是指控制危险因素而而从根本上防止或减少疾病的发生,主要包括全人群策略和高危对象的个体策略,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应从儿童时期即开始,为全面健康打下良好基础。

二级预防:对老年人坚持定期体检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对疾病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尤其对患者系统治疗,可减少患病率及并发症的发生。

三级预防:主要是降低老年人心血管的病死率和病死率,积极开展康复医疗,心理医疗,家庭医疗护理,防止病情恶化,减少病残,延长寿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急性心力衰竭预防

综合性防治心衰的方案包括将专科医生、基层医生、患者及其家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可以显著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1.一般性随访

每1~2个月一次。了解患者基本状况、肺部Up音、水肿程度、心率和节律等药物应用的情况。

2.重点随访

每3~6个月一次。增加心电图、生化检查、BNP/NT-proBNP检测,必要时做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3.患者教育

(1)让患者了解心衰的基本知识,能识别反映心衰加重的一些临床表现。

(2)掌握调整基本药物的方法:①水肿再现或加重、尿量减少或体重明显增加2~3kg,利尿剂应增加剂量;②清晨静息心率应在55~60次/分,如≥65次/分可适当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用量;③血压降低者,暂时不增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剂量。

(3)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各种感染、不擅自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药等。

4.出现下列情况,立即就诊

心衰加重、血压不稳定、心率和心律明显改变。

临床治疗心力衰竭的常见方式有哪些

心力衰竭对人的危害是很大额,它是由心脏病变或是长期的心室负荷过重而导致的一种心脏疾病,患上心力衰竭后,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相关的治疗工作,因此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就显得相当重要了。

1、整体思维,平衡脏腑阴阳:心力衰竭病位在心,“五脏相关”,它脏与心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既可成为心力衰竭的诱发或加重因素,反之又可因心力衰竭致他脏功能失调或损害。治疗心力衰竭必须调补五脏之气血阴阳,不可局限于治心。对心力衰竭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采用调脾护心法治疗;对心力衰竭合并低血压、肾脏灌注不佳者,采用温肾健脾法;对容易外感的心力衰竭患者,采用补肺益卫法调理;对心力衰竭缓解期适当运用补肾护心法,对促进组织修复,减少心力衰竭复发。

2、因人制宜,注重个体差异:心力衰竭成因及诱因多样,个体差异非常大,常需要评估每个心力衰竭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治疗;即便是同一个患者,在不同时期,其治疗心力衰竭方案也常常需要改变。

3、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心力衰竭常常伴有诸多其他症状,如口干口苦、头晕、心悸、乏力、胸闷、腹胀、腰膝酸软等,西药根本无能为力;同时许多心力衰竭患者因忧虑病情而导致抑郁焦虑,出现失眠、精神压抑、出汗等,这些又严重影响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缓解症状是首要。

4、增强体质,预防心力衰竭复发:感染是心力衰竭复发的最常见诱因,如何预防感染发生,是一个困难而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心力衰竭患者多数年龄较大,生病后容易情绪低落,不敢进行身体锻炼,消化功能减退等等原因,体质弱,抵抗力较差,容易感染。

5、减少药毒,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心力衰竭合并利尿剂抵抗、心律失常、低血压状态、肺部感染等,由于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增加死亡率、抗生素滥用增加细菌耐药性、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导致西医治疗效果较差。通过中医药的早期介入,可减少或不用多巴胺、米力农等血管活性药物、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物,提高治疗心力衰竭的效果。

什么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失代偿期,某些心脏病的病因如能 釆取积极措施彻底治疗,心力衰竭亦可因此而解除或可以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相关推荐

心衰者如何自我保护

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损害了心脏的正常功能,使心脏收缩力减弱或心脏舒张不充分而难以推动正常血液循环的结果。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力衰竭表现有劳累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休息时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还表现为下肢踝部水肿和尿量明显减少。心力衰竭是一种可由多种疾病导致的共同病理状态,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心力衰竭的慢性心血管病是高血压(血压食品)、冠心病及糖尿病(糖尿病食品)。 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科学的手段自我保护,是延缓病情进展、防止病情恶化的关键环节。患者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控制好引起心力衰竭的疾病 如针

心力衰竭病因

心力衰竭病因: 一、原发性心肌损害 1、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和(或)心肌梗死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2、心肌炎和心肌病:各种类型的心肌炎及心肌病均可导致心力衰竭,以病毒性心肌炎及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最为常见。 3、心肌代谢障碍性疾病:以糖尿病心肌病最为常见,其他如继发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低的心肌病,心肌淀粉样变性等。 二、心脏负荷过重 1、压力负荷(后负荷)过重:见于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等左、右心室收缩期射血阻力增加的疾病。为克服增高的阻力,心室肌代偿性肥厚以

心衰怎么办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方面: 去除基本病因和诱因 心力衰竭的病因治疗在心力衰竭预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若对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发病能积极采取治疗措施,则可明显的改善预后。 对心力衰竭诱发因素的治疗。主要是积极控制或去除心内外感染病灶,纠正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 减轻心脏负荷; 注意休息;适当使用镇静剂;控制饮食:包括进餐的种类、数量、次数、热量的控制、钠盐的限制等; 合理使用利尿剂; 合理使用血管扩张剂增加心脏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中药的调理。

对心力衰謁病人应如何进行健康教育

(1)传授有关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识心力衰竭病人住院期间,应根据其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向病 人讲解有关心力衰竭的基本知识,尤其是发病的原因、诱因、如何 预防等,强调配合治疗、自我维护心功能代偿的重要性,强调精神 因素和心理调解能力对纠正心力衰竭的关系。(2)避免诱发因素(3)对配膳的要求 控制钠盐、限制热量是关键。(4)避孕的教育妊娠及生育对心力衰竭病人本身是不利因素,会再次诱发心 力衰竭,有些会因此而夺去生命。所以从病人的健康和安全考 虑,还是不生育为好。心力衰竭病人平时应积极采取避孕措施, 最好男方做绝育手

心衰身体有哪些影响

慢性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肝脏,会长期的处于淤血和缺氧的状态,这种情况容易导致干细胞萎缩、肝结缔组织增生,从而还会出现肝硬化、脾大及大量腹水等,而腹水压力就会进一步恶化心肺功能。这些都是慢性心力衰竭危害,了解了这些相信大家就会好好的预防该病,不然该病给自己带来伤害。 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过程中,会有一部分患者需要长期的服用利尿剂,因而容易引起低血钾、低钠综合征。低血钾症轻者全身乏力,重者可出现严重心律失常;低钠综合征则轻者肌肉抽搐、重者昏迷。 心力衰竭的出现,会导致患者的心脏负荷加重,引起呼吸困难,

心衰病人死前都有这样的表现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它可以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 心衰病人在去世之前大多会出现胸口闷的现象。这种现象如果发现不及时是会直接导致死亡的。或者是突发严重呼吸困难;呼吸频率达30~40次/分端坐呼吸面色灰白、发绀、极度烦躁、大汗淋漓同时可频发咳嗽等。 心衰的诊断是预防的前提所以即使发现可以少很多的麻烦。根据患者有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心血管病的病史,有休息或运动时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下

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原则

1.出现早期心力衰竭,便要主动到医院就诊,咨询有关心力衰竭的知识及预防心力衰竭的诱因,及早在医师指导下用“A”项药,使早期心力衰竭转为代偿期。 2.已进入晚期心力衰竭,要坚持系统的正规治疗包括“B”和“C”项药,尽力使心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只作检查框限的“A”便可。如诊断不明确可加检查框限“B”。 疗效评价: 1.治愈:心功能纠正到Ⅰ级。 2.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而未达Ⅰ级心功能者。 3.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

心力衰竭最佳治疗方法是什么

1、病因治疗心力衰竭:病因治疗心力衰竭包括纠正心脏病理改变、调整异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脉动脉狭窄、心功能不全等),以及去除导致心律失常发作的其它诱因(如电解质失调、药物不良副作用等)。 2、非药物治疗心力衰竭:机械方法兴奋迷走神经、心脏起搏器、电复律、电除颤、导管消融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心力衰竭。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治疗心力衰竭的方法有压迫眼球、按摩颈动脉窦、Valsava动作等。电除颤和电复律治疗心力衰竭疗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终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并无预防发作的作用。心脏起搏器多用于治疗

心力衰竭检查

1.心电图 常可提示原发疾病。 2.X线检查 可显示肺淤血和肺水肿。 3.超声心动图 可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心瓣膜状况、是否存在心包病变、急性心肌梗死的机械并发症、室壁运动失调、左室射血分数。 4.动脉血气分析 监测动脉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 5.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如电解质、肾功能、血糖、白蛋白及高敏C反应蛋白。 6.心衰标志物 诊断心衰的公认的客观指标为B型利钠肽(BNP)和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浓度增高。 7.心肌坏死标志物 检测心肌受损的

失眠症增加心力衰竭的风险

研究人员选取了近5.43万名年龄在20~89岁的志愿者,对他们的失眠症状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在研究之初,所有参与者都未患心力衰竭。在为期11年的追踪随访中,共有1412人被诊断为心力衰竭。与不存在失眠症状的人相比,同时拥有3个或更多失眠症状的人患上心力衰竭的风险高出3倍。 发表在《欧洲心脏病期刊》上的这项研究成果表明:失眠之所以与心力衰竭之间存在关联,可能是因为失眠会激活人体内对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的应激反应。这提示,心脏病患者应尽量避免难以入睡、易醒等不良睡眠,因为良好的睡眠或许可以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