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雾霾和雾有什么区别 分布均匀度不一样

雾霾和雾有什么区别 分布均匀度不一样

雾霾:雾霾中含有的霾粒子小,质量轻,一般在空气中均匀分布。

雾: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的产物,雾在空气中分布不均匀,越挨近地面密度越大。

雾霾到底会不会致癌

虽然并没有哪个权威机构将“雾霾”列为致癌物,但雾霾中的诸多成分已被确认会引发癌症。

我国在1956年-2006年间,随着空气污染的严重,肺癌死亡率也逐年攀升,“霾粒子消光系数”和“肺癌年致死率”上升曲线大致吻合,相关性高达0.97。当然,这里要厘清一个概念:在病因学上,“二者有关联”不等于“二者有因果关系”,即到“雾霾与肺癌高度相关”这里,还不等于说“雾霾导致肺癌”,因为肺癌发病率、死亡率相关数据的升高还与诊断水平、筛查情况甚至人均寿命延长等多种因素有关。

没有调查则没有发言权。来看一组研究数据:在美国,空气中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肺癌死亡率增加1.14-1.37倍(N Engl J Med. 1993;329:1753-1759;JAMA. 2002;287:1132-1141.);在日本,空气中PM2.5浓度每增加10μg/m3,肺癌死亡率增加1.24倍(Epidemiol. 2011;21:132-143.);欧洲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PM2.5和PM10每增加10μg/m3,肺癌风险分别增加22%和36%(Lancet Oncol. 2013;14:813-822.)。这些研究在较好地控制了其他因素之后,发现雾霾仍是肺癌发生及死亡率增加的危险因素。

对“雾霾致癌目前是没有被医学证实的”这点,笔者还想以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更新的致癌物清单作为回应。IARC发布的清单中,I类致癌物有113种,其中,室外空气污染、煤烟等赫然在列,而雾霾颗粒物吸附的苯丙[α]芘、多环芳烃(PAH,主要来自煤炭、石化燃料燃烧)、部分重金属污染物更是学界公认的致癌物或基因毒性诱变物质。也就是说,虽然并没有哪个权威机构将“雾霾”列为致癌物,但雾霾中的诸多成分已确认会引发癌症。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一致的树叶,也没有完全一样的雾霾。雾霾的组分非常复杂,含数百种之多,显而易见,不同地区、不同时段的雾霾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此时,站在北京同一条大街上对话的二人,吸进去的雾霾中,成分都不完全一致,也许你吸进去的多环芬烃多一些,我吸进去的重金属更多些。因此,“雾霾的致癌性”这一议题本身就没有固定的主体。

就以大家熟识的PM2.5为例,说说其与肺癌的关系吧。PM2.5是大气中粒径≥2.5μm的颗粒物,可随气流进入呼吸系统,是可吸入颗粒物的一种,近年来已成为衡量雾霾严重程度的一项“明星”指标。

进入肺泡后,PM2.5和其吸附的其他组分先引起肺部释放TNF-a、IL1-b、IL-6等多种促炎症因子,引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与PM10相比,等表面积更大,容易吸附PAH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等物质,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概率明显升高,长此以往,引发哮喘、肺纤维化、癌症等病变。

简言之,雾霾有害。最后,笔者想喊一句口号来结束此文,并预备身体力行:“倡导绿色生活,健康出行,从我做起。”

对于雾霾的十个认识误区

误区一:到底是雾还是霾?

误区:自从“雾霾”这个词出现后,每当出现能见度降低的天气时,人们就分不清是雾还是霾了。

真相:没错,把雾和霾分开是科学的。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说,雾和霾其实是两种东西。雾是水汽凝结的产物,主要由水汽组成,是一种自然现象,霾则由包含PM2.5在内的大量颗粒物飘浮在空气中形成,对健康危害更大。

国家城市环境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应登说,以2014年十一期间的雾霾为例,北京的雾霾刚形成时湿度比较大,以雾为主。但由于没有风,也就没有扩散条件,污染物基本处于静止稳定的状态,当污染物浓度累积到比较高的值时,就由雾变成了霾。所以,污染物也是霾。不过北京密云水库、延庆等郊区,因这些地区本身污染物不多,湿度较大,因此以雾为主。

误区二:北京秋天的霾是烧秸秆造成的?

误区:有媒体报道称,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除了气象原因外,北京周边地区农田燃烧秸秆也是主要原因。

真相:从2014年9月份环保部关于秸秆焚烧的卫星遥感监测结果来看,河北、山西、内蒙等多个地区确实是燃烧秸秆比较厉害的区域。但是彭应登表示,雾霾是多方面组成的,因为某一个特殊的污染排放源直接导致大范围雾霾天气的情况是极其罕见的。燃烧秸秆绝对不是雾霾污染的直接原因或唯一原因,只是会在现有雾霾天气的基础上加重污染程度而已。

其实每年秋冬季节北京基本都会有雾霾,最首要的原因是秋冬季节北京容易出现静风强逆温天气,这是一种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天气。同时由于近几年华北地区污染物排放的大气污染总量居高不下,处于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一旦出现不利天气,污染物累积会上升很快,这是北京污染的规律。所以说,秸秆燃烧只是助纣为虐,并不是首要原因。

误区三:雾霾天不能运动?

误区:遭遇雾霾天要停止锻炼。

真相:雾霾会对人体呼吸系统产生影响,容易引起气道的炎症反应。但若是因为雾霾严重而取消全部锻炼也是一个误区。健身锻炼并不只有跑步、打篮球、踢足球。在不能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时,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柔韧性、协调性、平衡性等方面的锻炼。这些素质都是身体所需要的,但同时锻炼又不会明显增加呼吸量。

人们可根据自己的居住环境,打造一个小型的健身区域,只需要借助有限的家具、哑铃、瑜伽垫等就可以进行力量锻炼和有氧锻炼。原地跑步、俯卧撑、仰卧起坐、柔力球、健美操踏板都是适合雾霾天健身的项目。若空间足够大,可以充分进行有氧锻炼,可以选择的有氧型器械包括动感单车、椭圆机、跑步机、划船器等,可以锻炼腿、臀、腰腹部肌肉及心肺功能等。而早晚和下午六七点污染比较严重,建议不要选择在这个时间段运动,尽量安排在下午。

误区四:雾霾会大幅缩短人类寿命?

误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中国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以及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教授进行的联合调研报告称,长期暴露于污染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每上升100微克/立方米,死亡率上升14%,平均预期寿命将缩短3年,且死亡率的上升几乎都是通过增加心肺疾病导致的。按照北方地区总悬浮颗粒物的水平,这意味着中国北方5亿居民因严重的空气污染平均每人失去5.5年寿命。

真相:环保部科技司副司长刘志全表示,“这个结论缺乏大量样本的实际证明,这个说法没有充分依据,且有争议。”他说,要得出煤烟污染影响寿命的结论,需要大量样本的取得,并经过长期观察、充分科学论证后才能得出结论。虽然燃煤可排放出重金属、细粒子、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这些污染物质对人体健康会产生影响,但是,其是否影响人的寿命,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且国际上对这一问题也有争议。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清洁空气中心副主任朱怡芳表示,空气污染对公众健康的显著影响不容置疑,但人均寿命是受到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可这份研究结论是把其他所有因素全部剔除,只考虑了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这一个因素影响下的减寿数值。事实上,根据《2010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在中国导致民众减寿的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第二是高血压,第三是吸烟,第四才是大气污染。

误区五:雾霾天不能戴隐形眼镜?

误区:“赶紧转!雾霾天别戴隐形眼镜!此时隐形眼镜=吸尘器!”按照这一说法,隐形眼镜会像吸尘器一样吸附更多的粉尘、颗粒和有害物质。

真相:网上流传的说法忽略了人眼的自我保护能力,那就是:泪液的冲刷作用。实际上,人眼哪怕进入一个极其细小的颗粒,都会有不适的感觉,随即启动自我保护功能——涌出泪液进行冲刷。此外,正规的隐形眼镜产品往往是用吸附性较弱的材料制成的,在泪液的冲刷下,并不会轻易粘上脏东西。

如果使用者不放心,建议适当增加清洗镜片的次数。比如,上班途中眼部接触到了重度污染空气,进入室内后可以先用眼镜护理液将镜片清洗一下再戴。或者,用正规的洗眼液清洗一下眼部。此外,戴隐形眼镜者一定要注意使用时间,抛弃型镜片每天戴的时间不要超过10小时。

误区六:食物具有抵御雾霾的作用?

误区:近期,微博、微信上流传着这一类消息,认为某些食物可以达到清除肺部沉积物的效果。白萝卜治痰多咳嗽;雪梨炖百合、银耳莲子羹润肺抗病毒;罗汉果茶清肺降火;木耳、葡萄、紫甘蓝滋阴润肺。特别推荐鸭血和猪血,清肺效果最棒!

真相:空气中的粉尘是通过呼吸道进入体内的,比较大的粉尘颗粒会被鼻腔内的纤毛拦截,更小的颗粒会通过鼻腔、咽部、喉部,而小于2.5微米的颗粒会进入肺部,沉积在那里。而我们吃的食物是通过消化道进入胃肠道中,然后被分解。消化道和呼吸道是两个系统,想让进入呼吸道的东西通过新陈代谢的方式“带出来”,这是说不通的。

北京市石景山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作清表示,进入肺里面的粉尘,人体可以通过咳嗽,以咳痰的方式“排”出一部分,但有一部分是咳不出来的。粉尘对肺是一个刺激,短期可能没事,长期沉积可能导致肺组织发生结构性变化。目前医学上最好的办法就是洗肺,这只针对于尘肺病人,普通人不适用。

误区七:空气净化器不能24小时连续开?

误区:长时间开空气净化器会令空气污染更严重,这样的说法总是不绝于耳。

真相:市场上绝大部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原理是非常相似的,在选择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不要盲目追求所谓的新技术。从测试结果看,市场上常见的空气净化器是可以净化PM2.5的,但一些厂家说空气净化器净化效率达99%是不确切的。在选择空气净化器的时候,不用过分追求价格高的产品。

洁净空气量应根据自己的房间大小和性价比进行选择,而空气净化器可以持续开,只要风机寿命、磨损、散热没问题就行。有些静电式或等离子放电式原理的净化器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臭氧,这可以通过开启较长时间后出风口是否有明显异味产生进行辨别。

误区八:戴普通口罩能抵御雾霾?

误区:很多朋友在朋友圈晒出了各种口罩照片,包括纱布口罩、医用一次性口罩、N95口罩等等,还有用围巾捂住口鼻的,觉得捂住口鼻就安全了,至少聊胜于无吧。

真相:纱布口罩对PM2.5几乎没有阻隔作用,活性炭口罩中增加的一层活性炭是吸附气体的材料,可以减除一些异味,但并未明显增加对颗粒物的防护效果。相比而言,N95口罩的防霾效果更理想,但它也不能将细小颗粒物完全“拒之门外”,这是因为城市空气污染源太多,人们佩戴时又不能保证口罩与脸部完全贴合,降低了其实际防护效果。

而口罩滤除悬浮颗粒效率越高,呼吸越费力气,长时间佩戴容易出现缺氧、胸闷等情况。此外,口罩对空气的阻隔也很大,我们呼出的气体会反复进入呼吸道,对健康也有影响,戴半小时就要摘下来换换气。

误区九:人工消霾各种神器是否有效?

误区:兰州市购置了高射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可将自来水雾化并喷出600米远,有媒体称其“可有效对抗雾霾、粉尘等”。而西安市新城区市容园林局之后也新购多功能抑尘车投入使用,该“雾炮车”重10吨,能喷洒120米远、70米高的水雾,有喷雾降尘作用,媒体将之称为“治霾神器”。

真相:人工削减雾霾的具体方式有三种,分别是人工增雨(雪)、人工消雾和人工除霾。但由于雾霾颗粒物的直径等因素,人工增雨包括被称为“治霾水炮”的高射远程风送式喷雾机对细颗粒物也就是霾的冲刷效果不会太明显。而人工消雾和人工除霾的方法目前只适合在封闭或局部范围内运用。

人工消霾是一种不得已的方式。PM2.5是引起雾霾的罪魁祸首,治霾还应把重心放在降低空气中的PM2.5含量上。降低PM2.5含量就要对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的成分进行分析,反推出到底哪些污染源造成了雾霾污染。这就是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源解析技术,主要包括源排放清单、扩散模型和受体模型等三类方法。目前影响PM2.5源解析精度和准确性的两大障碍是源成分谱与二次颗粒来源的不确定性。各种源头解析方法结合使用起来,才可能会得出比较客观、更加切合实际的结果。

误区十:古代没有雾霾?

误区:大家普遍认为,雾霾天气是因为尾气的排放、工业污染等原因造成的,古代应该空气质量优良,应该就没有雾霾天。

真相:历史上称雾霾为“霾灾”“雨霾”“风霾”“土雨”等。《元史》《明实录》和《清实录》等史料中多有记载。古代人认为,雾霾是“天神之怒”,治理方式则是“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如果用现代方法分析古代雾霾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焚烧秸秆、木炭、树木等,二是扬尘扬沙,如果遇上静止稳定的天气系统,不利于空气流动和污染物扩散的话,也一样会产生雾霾天气。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对雾霾的认识极少,对于如何预防“霾灾”,没有什么记载。但是可以看到雾霾确实在很久之前就有,只是现在城市规模变大,经济发达,导致雾霾情况变得更加严重,人们的关注度升高了而已。

怎样区分雾霾和雾 含水量不一样

雾霾:雾霾是相对湿度(含水量)小于80%的空气悬浮物。

雾:雾是指相对湿度(含水量)大于90%的空气悬浮物。

雾霾有什么鉴别方法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大,可达1-3公里左右。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霾在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是由汽车尾气等污染物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如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怎样区分雾霾和雾 边界清晰度不一样

雾霾:雾霾的范围广,密度小,颗粒较小,与晴空区有一定的过渡效果,边界不明显。

雾:雾的范围小,密度大,对光线影响大,因此雾的边界明显。

雾霾的鉴别方法

雾和霾相同之处都是视程障碍物。但雾与霾的形成原因和条件却有很大的差别。雾是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形成条件要具备较高的水汽饱和因素。

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雾和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比较大,可达1~3公里左右。

出现雾时空气相对湿度常达100%或接近100%。雾有随着空气湿度的日变化而出现早晚较常见或加浓,白天相对减轻甚至消失的现象。出现雾时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KM。当有效水平能见度1~10KM时称为轻雾。雾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能见度低于1公里时的天气现象。

霾在发生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霾是由汽车尾气等污染物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的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导致的能见度恶化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

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其实雾与霾从某种角度来说是有很大差别的。 比如:出现雾时空气潮湿;出现霾时空气则相对干燥,空气相对湿度通常在60%以下。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混蚀的现象。符号为“∞”。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当气团没有大的变化,空气团较稳定时,持续出现时间较长,有时可持续10天以上。由于雾霾、轻雾、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都是因浮游在空中大量极微细的尘粒或烟粒等影响致使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有时使气象专业人员都难于区分。必须结合天气背景、天空状况、空气湿度、颜色气味及卫星监测等因素来综合分析判断,才能得出正确结论,而且雾和霾的天气现象有时可以相互转换的。霾在吸入人的呼吸道后对人体有害,如长期吸入,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冬季保健戴口罩讲究与方法

冬天戴口罩要注意要点

戴不戴口罩要“看天”

现实生活中一些怕冷的人,整天戴着大口罩,以为可以防寒,其实这样并不科学。人的呼吸道,如鼻腔、咽喉、气管表面均覆盖有许多黏膜,黏膜下又有 微血管。

当鼻子吸进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要是戴口罩,鼻腔及整 个呼吸道的黏膜得不到锻炼,稍微受寒,就容易感冒。所以,冬天整天“口罩不离嘴”,对健康是不利的。

不过,冬季是雾霾天气的高发时段。雾霾中含有大量的PM2.5,易进入人的呼吸道并刺激黏膜,甚至会损伤肺部,极易诱发包括呼吸道感染在内的多种疾病。

此时,戴口罩对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与雾霾天气里空气中的脏颗粒对人体的危害相比,前者就显得比较轻了。

综合上述,在能见度较好、空气比较干净的天气条件下,不必戴口罩;而当有雾霾天气出现时,则建议戴口罩。

没必要戴专业防护型口罩

目前国家没有出台民用口罩标准,市场上的口罩质量良莠不齐,一定要选择大品牌、有正规产品包装和说明的口罩,如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或者12层以上纱布口罩。切莫贪图便宜,在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地摊上购买口罩。

也没有必要为了过滤PM2.5,而选择戴N95、N99等专业防护型口罩。从理论上来讲,口罩的防护材料越密闭,阻挡颗粒物的效果越好。反过来说,口罩越密闭,呼吸阻力增大得越明显,呼吸起来越费劲。佩戴N95、N99等专业防护型口罩是要经过培训的,否则容易造成呼吸困难,因缺氧而导致头晕。

更没必要全天候地戴口罩,一旦能见度转好、雾霾天气消失,或在车内、室内等空气比较干净的环境里,即可摘掉口罩。此外,使用口罩时,避免两面交 替使用,每天应至少更换一次;每天都应该对戴过的口罩进行清洗消毒,清洗口罩时,应先将口罩放入开水中烫几分钟,清洗干净再拿到阳光下晾晒,这样才能起到 杀菌消毒作用。

戴眼镜者要注意清除镜片上的雾气

冬季,如果你同时又戴口罩又戴眼镜,那麻烦事就来——你呼出的热气,肯定会通过两侧鼻角与口罩的缝隙,钻入镜片和眼睛之间,时间稍长,镜片上便被雾气弄得模糊一片,极大地影响了人的视觉和活动的安全。

清除镜片上雾气的办法还是有的。最好选择散热较好的树脂镜片或“防雾镜片”。也可在市场上购买“眼镜防雾剂”,一般的防雾剂都具有“清洁、去污、防霜、防雾、保护视力”等功效,对皮肤无刺激,对镜面无腐蚀,使用方便,使用一次可保持1-3天不生雾。

当然,你也可以自制“眼镜防雾水”,先将可完全溶解的肥皂薄片放入10毫升温水中,制成肥皂液,再倒入30毫升甘油,最好能再滴入数滴松节油, 最后搅拌均匀,“眼镜防雾水”就算制作成功了。使用时,只须将防雾水涂在镜片上,再用眼镜布擦拭,防雾可持续3-4小时。这种方法,对于冬季经常在室外活 动、又同时戴眼镜和口罩者最为适用,因为使用一次防雾水,眼镜镜片就可以半天无忧。

防雾霾戴口罩你做对了吗

棉布口罩挡不了PM2.5

现在出门口罩是我们的必备品,因为雾霾实在是太可恶了,如果我们不做好防护措施的话,那么会对我们的健康造成伤害,随着北京等地雾霾污染的加重,不少市民在外出时都戴上了口罩,市民佩戴的口罩五花八门,既有普通的纱布、棉布口罩,也有一次性口罩,还有PM2.5防护口罩等。“戴了总比不戴好,能挡一点是一点。”市民们表示,自己平时并没有戴口罩的习惯,但出门前感觉雾霾挺严重的,于是就戴了个棉布口罩。

口罩我们最开始是选择棉布型口罩,因为可以保暖,是冬天的必备品,但是雾霾天气的出现,导致出现了很多的防雾霾口罩。“普通的棉布类口罩,只具备防寒保暖功能。”由于棉布织物本身的特性,口罩表面的孔隙较大,很难抵挡粒径只有2.5微米的颗粒物。该中心此前曾对棉布口罩的过滤效果做过检测,检测的88批次棉布口罩中,过滤效率大于90%的只有1批,但该口罩的气流阻力高达153.5mmH2O(一般口罩的气流阻力主要集中分布在5-15mmH2O)。

竹炭口罩只能“吸味”

市面上有一种叫做竹炭纤维的口罩,小编介绍,这种口罩,并不能真正的抵抗雾霾,仅仅只是能够达到“吸味”的效果。棉布口罩挡不了PM2.5,有过滤效果的竹炭口罩总可以了吧?而在网购平台,不少竹炭口罩也宣传具有防霾、防尘的功效,但陆冰提醒消费者,从此前检测的情况来看,竹炭口罩对某些异味的确有减除作用,但对颗粒物的防护效率却并没有明显增强。此外,不少市民佩戴的一次性口罩,对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只有50%左右,而且一次性口罩的边缘也并非契合脸型设计,抵御PM2.5颗粒物的效果实在有限。

N95口罩不能超两小时

防雾霾口罩到底哪种好?现在市面上有专门的PM2.5防护口罩销售,但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消费者在选用这类口罩时,最好看一看是不是标有《PM2.5防护口罩》行业联盟标准。采访中,市面上有N95型、N90型的防雾霾口罩在销售,这是参照美国标准生产的口罩,如果参照我国工业防尘的标准,则是KN打头,KN90级别的工业防尘口罩基本就能满足防护PM2.5的需要。

不过需要提醒消费者的是,工业防尘口罩需要经过训练的工人或特殊场所工作人员才能佩戴,并不适合民用,而合格的N95口罩防霾效果不错,同样有呼吸阻力较大的问题,建议消费者在轻度污染时佩戴插芯片的棉布口罩即可,在重度污染时佩戴N95口罩,也最好不要超过两个小时。

相关推荐

天气易招来疾病

截至昨天上午,中央气象台已经连续3天发布霾橙色预警。与以往北方持续所不同,南方地区在这场中首当其冲。从地域分布来看,除华北以外,整个华东地区都受到影响。据此前环保部数据显示,全国20个省份104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重污染的状况。 天引起了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在受影响的地区,市民们纷纷戴着口罩出行。面对的来势汹汹,各地纷纷拉响应急响应。包括高速封路,机场“停摆”,工地停工、学校停课,加速出台“大气污染应急预案”等措施纷纷推出。8日凌晨起,京哈、京津、京沪、京港澳等高速公路出京方向采取临时封闭措

如何科学认识天气

成因何在? 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粒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天气的“元凶”。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差异。 天气自古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天气。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

七大治疗方法

的治理方法一:个人出发 1、屡屡亮红灯,到底该如何去治理。屡屡亮红灯,它给身体健康造成的问题不容小觑,治理,首先要从自我做起! 2、加大对资源的节约和宣传保护,引导身边的每一个人践行低碳绿色生活方式,每个人都为环保做出一份贡献,这样能量聚集起来就会很大的收获! 的治理方法二:企业治理 1、改变粉尘治理方法,从除尘到抑尘,从组织到无组织。 2、从除尘到抑尘。传统除尘技术弊端重重,如水除尘造成的二次污染、布袋除尘因滤料粘结而造成的效果不稳定、电除尘造成的成本高。抑尘技术从源头治理,抑尘

的成因

的源头多种多样,比如汽车尾气、工业排放、建筑扬尘、垃圾焚烧,甚至火山喷发等等,天气通常是多种污染源混合作用形成的。但各地区的天气中,不同污染源的作用程度各差异。天气自古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天气。 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的形成既“源头”,也“帮凶”,这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

危害哪些

1、身体危害 近些年来,随着空气质量逐渐恶化,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它们在人们毫无防范的时候侵入人体呼吸道和肺叶中,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生殖系统等疾病,诸如咽喉炎、肺气肿、哮喘、鼻炎、支气管炎等炎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心肌缺血及损伤。 天气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天气时气压低,湿度大,人体无法排汗,诱发心脏病的几率会越来越高。 诱发呼吸道疾病,中含大量的颗粒物,这些包括重金属等害物质的颗粒物一旦进入呼吸道并粘着在肺泡上,轻则会造成鼻炎等鼻腔疾病外,

是怎么形成的

气象活动影响 一是这些地区近地面空气相对湿度比较大,地面灰尘大,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二是没明显冷空气活动,风力较小,大气层比较稳定,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三是天空晴朗少云,利于夜间的辐射降温,使得近地面原本湿度比较高的空气饱和凝结形成。 大范围天气主要出现在冷空气较弱和水汽条件较好的大尺度大气环流形势下,近地面低空为静风或微风。由于天气的湿度较高,水汽较大,滴提供了吸附和反应场所加速反应性气态污染物向液态颗粒物成分的转化,同时颗粒物也容易作为

空气净化器和口罩不能效防霾

谣言一:只要戴口罩就能防? 不是所口罩都能防。普通纱布口罩和医用一次性口罩就没什么卵用。原因二:一是过滤效率低,只能隔离大的颗粒如灰尘,对PM2.5毫无效果,哪怕你戴了100层;二是它们与脸部不紧密贴合,基本上四面漏风,颗粒物会从缝隙溜进鼻腔。另外,戴口罩不能做运动,比如跑步,因为跑步到一定强度,需要更多呼吸,而口罩会导致呼吸不畅;老人和孩子也不适合常戴口罩,因为这两类人群呼吸能力比较差。不戴口罩将直接呼吸与戴口罩很大可能形成缺氧从而对心脏造成负面影响,两种措施都对健康害。 但是在天,选

会影响备孕吗

会影响备孕吗 对备孕一定的影响。 专家介绍,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毒颗粒物组成。中的毒颗粒被人体吸入后,会刺激并破坏呼吸道黏膜,使鼻腔变得干燥,破坏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细菌进入呼吸道,就容易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造成的危害并不仅限于呼吸系统。由于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吸入的物质是可以经过人体的循环系统带到各个器官,并造成危害,这其中也包括对生殖系统的危害。天气对女性生殖力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内分泌失调。中的毒颗粒物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吸收侵入人体,从而对排卵造成影响。

和霾的六大区别

与霾的区别主要包括: 1.能见度范围不同。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公里,霾的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 2.相对湿度不同。的相对湿度大于90%,霾的相对湿度小于80%,相对湿度介于80-90%是霾和的混合物,但其主要成分是霾。 3.厚度不同。的厚度只几十米至200米左右,霾的厚度可达1-3公里左右。 4.边界特征不同。的边界很清晰,过了“区”可能就是晴空万里,但是霾与晴空区之间没明显的边界。 5.颜色不同。的颜色是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 6.日变化不同。一般午夜至清晨最易出现;

的危害

1、或霾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均产生重要影响。、霾会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危害。 2、、霾天气时,空气中往往会带细菌和病毒,易导致传染病扩散和多种疾病发生。 3、城市中空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加重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物质的毒性,危害人体健康。 4、冬季遇、霾天气时,若遇空气污染严重可能形成烟尘()或黑色烟等毒,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健康。 5、由于人类活动造成大气中污染物增加,我国工业区和城市中心区等部分地区、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