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新生儿体重下降什么原因

新生儿体重下降什么原因

新生儿体重下降,是妈妈奶水不够吗?

其实,这是家长们多虑了。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出生体重为2500-4000克,在出生后的几天至一周内,体重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会下降,但降幅不超过出生体重的10%,并在十天左右恢复甚至超过出生时体重,这种现象被称为“新生儿暂时性体重下降”,也叫做“生理性体重下降”。

生理性体重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三点:

1. 体内多余水分的排出;

2. 胎便的排出;

3. 前几日宝宝胃容量太小,本身就吃的少。

看到“生理性”三个字,我们就可以得知这是正常的,所以,爸爸妈妈们不必担心。宝宝体重下降没有超过出生时体重的10%,妈妈只要按照科学的喂养方式及时哺乳并细心护理即可,宝宝的体重便能很快恢复。

如果发现体重下降的范围超出正常标准,或者体重恢复时间比正常的要晚,就要仔细找找原因了:

1. 母乳喂养的宝宝未能按需哺乳。

2. 母乳不足。

3. 宝宝总是在睡觉。

4. 人工喂养的牛奶量不够。

5. 奶粉冲调过稀。

如果以上原因都不能解释宝宝体重为什么下降的话,还可以在体检时告知儿科医生,让医生做更专业的检查。

体重下降的原因

1.糖尿病有的人在一两个月内体重就会下降10公斤左右,裤腰越来越松,这时应该及时到医院检查一下,因为这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糖尿病的早期表现就是多尿、多饮、多食,同时还伴有消瘦症。这是由于患者体内没有足够的胰岛素,无法充分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而我们的身体总是需要能量的,没有葡萄糖就只有消耗脂肪,身体当然也就会消瘦了。

2.癌症某些癌症,如大肠癌、胰腺癌等,早期症状并不明显,但消瘦绝对是其中之一。因为肿瘤的生长也是需要营养的,它会与身体其他器官争夺营养,这样一来人就容易消瘦。所以发现自己体重不明原因地下降,就要提高警惕。比如大肠癌,除了身体迅速消瘦外,还可能伴有无痛性便血等,50岁以上的人尤其要警惕。

3.肝硬化、肝腹水 身体患肝硬化、肝腹水等疾病时,就必然会造成人体合成代谢下降、消耗代谢上升.人也会在数日内消瘦。而肝硬化的另一个标志就是在体重减轻同时.还伴有乏力、腹泻等。

4.甲亢如果你的食量没下降,但体重却一再减轻,同时伴有脖子粗大或出现心慌、失眠等,就可能患上了甲亢。一般来说,老年人患甲亢不如年轻人容易识别,约1/3的患者并没有甲状腺肿大的迹象.而主要表现就是越来越瘦。

该如何给宝宝测量体重是否正常

新生儿出生时体重的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低于2500克为低体重儿,大于4000克为巨大儿。新生儿出生3~5天,体重会暂时性的下降,但一般不超过300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新生儿要排泄粪便和小便,还会呕出一些出生过程中吸入的羊水,经肺呼吸和皮肤也会散发一些水分,食量又小,母乳量往往也不足,因此就造成了体重下降。

一般的只要哺乳得当,4天左右体重就开始回升,7~1O天后即可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测量新生儿的体重最好选用杠杆式秤,如钩秤、磅秤等。新生儿体重的测量方法可有:

1.用婴儿磅秤测量这种婴儿磅秤最大称量一般不超过15千克,测量时将新生儿放于秤盘中央即可读取毛体重。

2.用婴儿布兜加钩秤测量这种方法所用的秤一般最大称重不超过10千克;婴儿布兜可用一块较结实的边长50~60厘米的布制成,在其四角缝上较牢固的带子。测量时将新生儿放在布兜中央,拎起带子将布兜挂在秤钩上即可测量毛体重。

当然不管是用上述哪种方法称体重,均要将所称得的毛体重减去新生儿身上的衣服、鞋帽、尿布等的重量,这样得出的才是新生儿的净体重。

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是判断新生儿营养状况、计算药量、补充液体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体重特点

婴儿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3.2公斤整,正常男婴要比女婴重一些,身高体胖的父母,婴儿也比较重一些。若婴儿的体重在平均体重之下,但不少于2.5公斤,则属于是体重正常的婴儿,我们常遇到这样大小的小婴儿,这些新生儿一般喂养与其他孩子没什么两样,只是有个别孩子由于小,吸吮能力相对比较差,有时吃奶很少就累了。 那么对这样的小婴儿,新妈妈更要耐心,仔细,吃母奶时,应采取少吃多餐的方法,使孩子的总喂奶量不减少,并且有利于他的消化与吸收。

此外,对于出生体重相对较轻的新生儿,可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如新生儿抚触、新生儿体操,这些方法可以增加新生儿胃泌素的分泌,提高食欲,促进消化与吸收。同时,这种皮肤接触,还可以加强母子交流,感情沟通,对孩子的早期智力发育很有好处。

值得一提的是,抚触必须有专业的指导,否则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是判断小儿营养状况、计算药量、补充液体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

一般说,小儿体重的增长是随年龄的长大而增加,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地方。

新生儿出生后2~3天,由于胎粪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丧失水分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以出现暂时性的体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时的体重还低,临床上称“生理性体重下降”。到出生第3~4天,体重减轻可达出生体重的6~9%。如:出生时体重3700克,到第3~4天可以减轻222~333克,此后,随着孩子吃奶量的增多,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逐步调整,体重会逐渐增加,恢复到出生时体重。若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生后第10天仍未回升到出生时水平,那就不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了,应该找找原因,是否喂养不当、奶量不足,还是小孩生病了。

刚出生的宝宝体重低是什么原因

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 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3、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4、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5、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
6、胎儿性别:女性新生儿低于男性110克。
7、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

足月产下的宝宝一般是多高多重

足月的宝宝是指孕期在37周-41周之间的新生儿,一般出生的时候女宝宝平均身长是49.6厘米,男宝宝是50.2厘米。第一个月月末的时候一般身高会长6厘米,达到56厘米左右。
足月的新生儿体重多在2500克以上,一般是3000克左右,出生后的最初几天,新生儿多睡少吃,吃母乳不足,肺和皮肤会增发大量的水分,大小便排泄也较多,多会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一般在出生后3-4天达到体重最低值,出生后一周基本又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随后体重会稳步上升,到满月的时候男宝宝通常是3700克-6100克之间,女宝宝是3500克-5700克之间。

新生儿体重有什么特点

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是判断小儿营养状况、计算药量、补充液体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3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

一般说,小儿体重的增长是随年龄的长大而增加,年龄越小,体重增加越快。但是有一个特殊的地方。

新生儿出生后2~3天,由于胎粪的排出、胎脂的吸收及丧失水分较多,加上初生孩子吸吮能力弱、吃奶少,可以出现暂时性的体重下降,甚至比出生时的体重还低,临床上称“生理性体重下降”。到出生第3~4天,体重减轻可达出生体重的6~9%。如:出生时体重3700克,到第3~4天可以减轻222~333克,此后,随着孩子吃奶量的增多,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逐步调整,体重会逐渐增加,恢复到出生时体重。若下降超过出生体重的10%,或生后第10天仍未回升到出生时水平,那就不是正常的“生理性体重下降”了,应该找找原因,是否喂养不当、奶量不足,还是小孩生病了。

影响早产儿体重的因素

1 、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3、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

4、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 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5、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6、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

新生儿体重身高标准表 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

1、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3、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4、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也会影响胎儿的发育。

5、孕妇嗜好:孕妇吸烟会导致新生儿体重低于正常体重。

6、胎儿性别:女性新生儿低于男性110克。

7、营养状况:节食、偏食、挑食都会造成营养缺乏而导致新生儿体重过低。

新生儿体重不足与遗传有关

法国和美国研究人员最近共同发现,婴儿出生时的体重与其父母双方出生时的体重都有关系。这表明,新生儿体重不足很可能有遗传方面的原因。

调查结果发现,若母亲出生时体重不足,新生儿体重低于标准的可能性要高4.7倍;若父亲出生时体重不足,新生儿的这一风险要高3.5倍;若父母双方出生时都体重不足,新生儿体重不足的风险则高达16.3倍。

研究人员指出,新生儿体重不足很可能有遗传方面的原因,因此医生应该考虑把有体重不足家族史的婴儿归类为发育正常。

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出生后第1周内会有体重的下降,这种体重下降不会超过新生儿出生体重的8%,而且最迟10天就会恢复甚至超过出生体重。

这种体重下降我们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它是由于新生儿出生后排出胎便和尿液,且通过皮肤、肺等途径丢失了许多水分,加之出生后前几天吃奶较少等原因造成的。

一般的新生儿出生后7~10天体重就会明显增加,大致每天以增加30克的速度增长,这说明婴儿体内的发育步入正常的轨道。但也有个别的孩子第2周体重增长不足100克,如果没有其他疾病发生,我们首先应该想到可能是母乳不足,然后就积极地想办法帮助母亲坚持母乳喂养。比如增加孩子吸吮次数,纠正不正确的吸吮衔接姿势,让母亲吃好、睡好、不要焦虑等等。这些做法仍无效时可试着加一些配方奶,以免婴儿因哭闹不止,睡眠不足而进一步影响了体重增长。这种短时间加一点配方奶的方法并不是意味着放弃母乳喂养,仅仅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估计第2周过去,新妈妈适应了家庭的环境和生活秩序之后,母乳分泌会有所增加,这时应回到完全母乳喂养。

每个婴儿由于先天气质不同而决定了他在新生儿期就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如睡眠时间长短、吃奶多少、爱不爱哭、是否爱漾奶、长不长湿疹、有没有尿布疹等等各不相同,因此不要寄希望于某一本育儿的书会针对你的孩子把事情都讲清楚。原则上掌握了科学育儿知识,实践中还需结合你的宝宝的具体情况去灵活的运用。因为医生或你周围的人仅仅是提建议者,真正做决定的还是妈妈和宝宝自己。比如按需哺乳就是尊重宝宝的人权的最佳选择,你能按他的需要哺乳,他给你的回报必然是良好的体重增长。

新生儿体重下降是为什么

任钰雯:非常非常正常,不但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只要婴儿出生以后他的出生体重受种种因素的影响,比如说妈妈在生产过程当中是不是有过量输液,是不是产程过长,种种因素影响婴儿的出生体重。

标准是婴儿出生以后两周之内体检体重能够恢复到出生体重,这个都是正常的。婴儿出生的时候有一个正常自然现象就是胎便的排掉,小婴儿本来才几斤,不停地排胎便(把体内的胎便排掉)首先就是体重下降的过程,还有水分的丢失,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如果产程很长母亲又过多输液可能造成婴儿出生体重略微上升一点。在出生前后的两周体重下降都是很正常,只要两周回到出生体重都是正常的。

出生后的一到两天有的婴儿非常疲劳,成天就是睡觉,一天当中吃奶吃两到三次也是很正常的,不用担心他会饿或者怎么样。

开始的时候喂奶很重要,而且我们的初乳要给孩子吃很重要,初乳的量是很少的,大概挤出来那么几滴挂在乳头上一圈,这就是婴儿很好的一餐了。

早期的时候很多家长都会担心他不吃或者怎么样,尤其是出生以后的一到两天,在这个期间如果说又有错误的医疗指导比如说护士让你加奶粉,这个时候很容易出现这样的问题造成以后母乳喂养的困难。

有的母亲觉得孩子不吃会不会脱水会不会怎么样,这种担心我们很理解,正确的做法是按需给孩子哺乳,如果要吃的话一定给孩子吃初乳,而不是着急给孩子吃奶粉。这个时候不是靠奶粉增加体重的时候,而是给他一个最好的免疫力的时候,这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早期体重下降很正常,标准就是两周的时候回到出生体重就可以了。

相关推荐

影响新生儿体重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初产年龄: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 2 孕周: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 周增加而明显增加:孕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3 胎次及多胎: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 4 孕妇健康状况:孕妇患高血压、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如感染病毒或其它微生物

新生儿体重标准 新生儿体重身高标准表

衡量小儿生长发育的标志很多。如体重、身长、坐高、头围、上臂围、胸围等,在众多项目中,体重和身高最具有代表性,均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 我国城市儿童体重、身长、头围、胸围计量表 (长度:厘米,重量:公斤)

婴幼儿体重测量与增长规律

体重测量 给宝宝称体重的方法有两种,很简单,可在家中进行。 (1)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婴儿体重。 (2)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 TIPS: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体重发育规律 新生儿出生后可有暂时性的生理性体重下降,在出生后3—4日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回复到出生时体重,但是下降体重不应超过出生时体重的7%~ 8%,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婴幼儿体重增加速 度在头一年比较快,

新生儿发热的症状

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完善,汗腺组织发育也不完善,特别是早产儿和出生10天以内的新生儿,对热的耐受程度和反应强度均较成人差许多,因此在保暖过度、包裹过多、或在夏季室内温度过高(大于30度)时,即可引起新生儿体温上升;有些出生2—3天的新生儿,由于母亲乳汁不足,又未给孩子饮水或喂其他乳制品,而环境温度又较高或包裹较多,孩子就会出现体温升高、脱水、体重下降、尿少、烦躁不安等表现,称为新生儿脱水热”。 最危险的是,在冬春寒冷季节,有些家长怕孩子着凉,给孩子穿衣捂被过多,甚至把头面部也紧紧包裹捂盖,并且持续

新生儿体重不增加的原因

(1)疾病因素:婴儿4个月以后,从母体中带来的各种免疫物质及营养素(铁、锌等)已基本耗尽。因此,6个月以后的孩子容易患病。腹泻及呼吸道反复感染是影响6个月以后孩子体重增长不足的原因之一。因此,为了减少孩子半岁后患病的几率,需要增加孩子的户外锻炼及营养的摄入。 (2)喂养因素:喂养不当是半岁以后孩子体重增长不足的主要原因。孩子半岁以后,辅食添加不及时、不足可以造成孩子喂养困难,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体重增长缓慢。辅食添加方法不当,如:过早地添加某一食物种类、初次添加辅食的量过大,也可使孩子胃肠道难以适应,导致

儿童体重增加有规律吗

儿童体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如新生儿出生后可有一过性的体重下降, 先降后升,降低幅度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8%,大多在出生后3~4天降至 最低点,此后回升,至7~10日恢复到出生时体重,早产儿体重恢复较迟。儿 童体重增加为非等速,出生后至12月龄体重约等于出生体重的3倍,这是出 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2岁时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2岁至青春期前体重增长减慢,稳速增长,年增长约为2千克;青春期开始体 重又猛增,年增长4~5千克,持续2~3年,系第二个生长高峰。

影响小儿体重低下的因素

产妇年龄和生产性质 初产年龄在30岁以下,新生儿出生体重随孕妇年龄增加而增加,超过31岁则随年龄增加而减少。第二胎、第五胎新生儿出生体重与第一胎相比,呈递增现象,多胎新生儿体重一般都较低。胎儿在母体中的时间太短或太长,均会影响新生儿出生的体重。孕35至39周,新生儿出生体重随时间延长明显增加;孕40周至43周,体重增加较慢;孕44周后,体重反而下降。 孕妇健康和营养状况 孕妇患、心脏病、肾病等疾患,新生儿出生体重低。气喘孕妇怀孕期内并无发病现象,但其胎儿在出生体重上也普遍存在着明显偏轻的非健康迹象。另外,

新生儿新生儿疾病患儿的护理常识

一、足月新生儿的特点 1.外观特点 正常足月儿体重在2500g以上(约3000g),身长47cm以上(约50cm),哭声响亮,肌肉有一定张力,四肢屈曲,皮肤红润,胎毛少,耳壳软骨发育良好,乳晕清楚,乳头突起,乳房可们到结节,整个足底有较深的足纹,男婴睾丸下降,女婴大阴唇覆盖小阴唇。 2.呼吸系统 胎儿在宫内不需要肺的呼吸,但有微弱的呼吸运动。胎儿肺内充满液体,出生时经产道挤压,1/3肺液由口鼻排出,其余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症状。分娩后新生儿在第1次吸气后紧接着啼哭,肺泡张开

刚出生的宝宝一个月长几斤正常 如何正确测出刚出生宝宝一个月的体重

用柔软的小毛巾将新生儿包住,称体重,然后减去小毛巾、新生儿衣物(包括尿布)的重量,就是新生儿体重。 家长抱着新生儿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以及新生儿衣服(包括尿布)重量,就是新生儿体重。 婴儿1岁以内,建议每个月测量一次体重。每次测量体重时,应该先让宝宝空腹,并且排去大小便,否则宝宝的净重体重容易出现偏差。

新生儿发热为什么 脱水热

因为脱水热导致新生儿发热在夏天比较常见,最常见于出生后3~4天,此时新生儿出现一个生理性体重下降期,体温可突然上升到38摄氏度左右。但一般情况比较好,反应正常,喂水后体温迅速下降,发热很少超过1天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