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能口服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为什么不能口服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患者可以起到很好的降糖作用,但是由于胰岛素为多肽分子,如果直接口服会在胃肠道中受到胃酸及其他胃肠道消化液的降解而失活,最终能被人体吸收的量极少,不能发挥有效的降糖作用。

注射仍是目前胰岛素应用的唯一给药途径。目前糖尿病患者仍不得不每天注射胰岛素治疗,每天至少注射3次胰岛素,患者身体和心理上都背上了沉重的负担。许多老年人由于不能掌握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方法,而无法自我治疗,有些患者由于操作失误而没有注射入正确剂量的胰岛素。

为了使胰岛素可以口服应用,化学家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使胰岛素顺利通过胃部而被小肠吸收。其原理是将胰岛素放在对酸敏感类物质制成的微小颗粒内,这些微小的颗粒在酸性环境中可以自动收缩,在非酸性环境中又会自动膨胀起来。含有胰岛素的颗粒在酸性的溶液中会紧紧收缩将胰岛素牢牢地包在内部,当在非酸性溶液中可以膨胀而释放出药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保护了胰岛素在胃中不被破坏。相信通过研究,在不久的将来非注射液胰岛素就会来到我们身边。

口服胰岛素纯粹大忽悠

“胰岛素”是纯中药萃取?

看着“口服胰岛素”的包装和宣传广告,刘先生发现,整个包装上除了品牌上有明显“胰岛素”字样,其它地方都没有提及胰岛素、肽类激素等明显字样,反倒是重点宣传其原材料是纯中药萃取、激活胰岛细胞、促进胰岛细胞再生、增强胰腺功能等等“功效”。

“这明显就是像保健品的宣传手段嘛!”刘先生说,“老爸糖尿病这么久,我们家属对糖尿病和糖尿病药物也有一些基本的认识,这药如果真买回去给老爸吃,我还真不放心!”

胰岛素绝不可能口服!

专家指出,之所以胰岛素治疗一直以来都是皮下注射治疗,无法口服,主要是胰岛素特性决定的。

胰岛素是一种肽类激素,也就是常说的蛋白质。中学教科书中就介绍过,蛋白质在高温或者强酸环境中会发生变性,而胃内因为会分泌胃酸,因此就是典型的酸性环境,胰岛素如果口服,在胃内会发生变性,从而丧失其生物活性。

另外一方面,胰岛素的吸收也是影响起效的重要因素,胃肠道吸收营养物质的速度、起效量都是很难准确控制的,因此口服胰岛素即便能够绕过胃酸环境,也很难对药效进行精确的把握,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1个单位胰岛素降低多少血糖都是需要严格计算精准控制的,因此口服胰岛素根本不符合胰岛素治疗要求。

专家表示,“口服胰岛素”只是一种概念,现阶段还尚无法应用于临床。

“口服胰岛素”都是伪药品

患者千万别上当

口服降糖药是口服降糖药,胰岛素是胰岛素,两者是完全不同的治疗方式。现在市场上宣传的“XX口服胰岛素”,其实都是伪药品或者根本就是保健品!完全不能替代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

食品与药品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表示,药品的研制和销售都是需要经过严格规范的程序的,尤其是批准文号是国家严格把关的,之前市场上销售的“口服胰岛素”经过检查发现很多都是盗用药品批准文号或者根本没有批准文号的保健品或者假药,虽然经过屡次查处,但仍然有很多不法商人通过不正规渠道销售,希望患者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上当受骗!

胰岛素该打则打

糖尿病是一种既常见危害性又极大的疾病,它的危害表现在长期高血糖会引起各种慢性并发症。如果想要严格控制住血糖,注射胰岛素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专家表明在治疗糖尿病期间,胰岛素该打则打。

以胰岛素使用为例,我国很多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的使用存在严重误区。很多该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拒绝使用,很多患者认为,“打上胰岛素就撤不下来了”,“打胰岛素会使Ⅱ型糖尿病变成Ⅰ型,会产生依赖”,“打胰岛素会上瘾”……这些都是错误的认识。

当医生建议Ⅱ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注射治疗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不必担心打了胰岛素就会转变成Ⅰ型糖尿病。

这是因为,临床上有很多Ⅱ型糖尿病患者,在节制饮食及口服降糖药后仍不能控制血糖,改用胰岛素治疗后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有些病人,处于感染、急性心脑血管意外等状态时,短期应用胰岛素治疗后,不但糖尿病迅速得到控制,并且加速了病灶或伤口的愈合,促进肝功能的恢复。等这些并发症完全好转,仍可撤掉胰岛素重新改用口服降糖药物。

通过上述内容大家可以知道,控制血糖治疗糖尿病胰岛素该打则打。

怎么选择糖尿病的治疗药物

1型糖尿病患者必须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患者多数应用口服降糖药,在饮食、运动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效果不好时可联合胰岛素治疗,糖尿病患者伴有严重并发症或处于应激状态时也应使用胰岛素治疗。如果单纯的餐后血糖增高,应首选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果餐前、餐后血糖均高,但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者应首选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空腹血糖升高明显者应考虑应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增敏剂。

如果糖尿病患者体形偏胖应首选双胍类药物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这些药物具有减轻体重的作用,同时考虑到肥胖者多伴有胰岛素抵抗,可以选用胰岛素增敏剂联合应用,既改善胰岛素抵抗,又不会增加体重。老年患者由于不能耐受低血糖,不宜选用长效、强力降糖药,而应选择降糖效果吻合的降糖药。对于儿童患者,目前只有胰岛素和二甲双胍批准使用。选择降糖药时应考虑患者其他慢性病,防止降糖药的副作用加重其他疾病。

口服胰岛素胶囊研制成功

俄罗斯国立莫斯科大学成功研制出了一种口服的胰岛素胶囊。

据俄罗斯《化学与生活》杂志报道,莫斯科大学化学系的专家选用两种生物材料,包裹在胰岛素外,形成胶囊,使胰岛素口服后不会受到胃液的破坏,保持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动物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胶囊使胰岛素顺利到达小肠,在这里胶囊打开,胰岛素分离被肠粘膜吸收入血,发挥调节糖代谢的作用。这是研制口服胰岛素的关键性成就。

盼望口服胰岛素

口服胰岛素,是备受广大糖尿病患者、医学工作者和我们的读者关注的话题。为了解更多有关口服胰岛素的研究进展,本刊记者采访解放军306医院糖尿病中心的许樟荣教授。

无疑,口服是最方便的给药途径。从发现胰岛素时起,人们就不断探索将胰岛素口服的可能性。有人甚至想用吃“猪胰汤”的做法,以简单的方式获得胰岛素,希望能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许樟荣教授告诉我们:直接”吃”胰岛素或是动物胰脏的做法,实际上是完全无效的。

为什么胰岛素不能直接口服?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在人体消化液中会被分解消化。许教授举例说,我们知道鸡蛋在适合的环境下可以孵化出小鸡,而如果把鸡蛋煮熟或腌制成咸蛋就不能孵化了。同样的道理,“吃”下的胰岛素在胃酸和消化酶的作用下,蛋白质发生变性、分解,而像被腌过的蛋一样失去了生物活性。

成功路上的重要一步

许教授说,俄罗斯科学家以巧妙的构思,成功研制了口服胰岛素胶囊,这从技术上解决了保护胰岛素不被胃酸和肠液灭活的问题。但这尚不足以让口服胰岛素进入实际应用。

胶囊,是口服胰岛素走向成功的第一步。下一步要解决的是口服后有多少胰岛素被吸收的问题。因为口服药物(包括口服的胰岛素)从服下开始到发挥药效,要经历几个屏障。

1.消化灭活,胶囊的成果可以比较圆满地解决这一问题。

2.吸收率,口服的胰岛素有多少被吸收?食物、肠道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着胰岛素的吸收。这是下一步研发口服胰岛素的难点,因为胰岛素治疗要求精确的剂量调整和用药时间。

3.肝脏首过效应,口服药经肠道吸收后并不直接进入血液循环,而是首先通过肝脏代谢,这又一次影响到胰岛素剂量的准确,影响给药后发挥作用的时间。

胰岛素剂量准确与否影响血糖控制效果。如何使口服胰岛素剂量控制自如,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细致工作。

吸收是另一关键

吸收是否规律?剂量如何控制?是口服胰岛素的另一个关键。

口服胰岛素不同于注射,不同个体、不同情况下吸收率不一样。要做到准确、适时地给药,才能满意地控制血糖。必须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使口服胰岛素真正投入临床应用。

虽然一直期盼着口服胰岛素的成功,但专家们担心,口服胰岛素与注射不同,注射可以精确到几个单位的胰岛素剂量,而口服形式不易调整;服用后起效时间也不准确,这样容易造成胰岛素浪费和剂量不准确。

吸收率问题尚未解决,使口服胰岛素的研制的实验成功到能够实际地应用于临床还有很大的距离。

各国的相关研究

实际上世界各国在非注射胰岛素方面的研究不断地进行。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重庆医科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也一直在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全球各国的研究都在进行,几十年来各有进展,但实际应用于临床治疗的目标都还不能在短期内实现。

曾经试制过的各种胰岛素剂型,包括:口服制剂、滴眼剂、滴鼻剂、栓剂等等,研究人员想尽各种办法代替注射,但几乎没有实际临床价值的突破。丹麦诺和诺德公司研发的胰岛素气雾吸入剂,获得初步成功,不久将应用于临床。

处于研究中的各种非注射胰岛素剂型,也面对着保持活性、吸收、剂量调整等难题。

期待早日临床应用

俄罗斯专家口服胰岛素胶囊的研究仍在继续,我们也将关注其研究进展。

许樟荣教授指出,口服胰岛素胶囊的成功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新路,为长期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有朝一日可以免除注射、更方便地控制血糖带来更光明的前景。虽然这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我们有信心期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早日出现。

糖尿病腿没劲怎么办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稳定血糖,缓解糖尿病引起的浑身没有力气。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以色列口服胰岛素获重大突破

提起口服胰岛素就想起糖尿病,而口服胰岛素一旦研发成功将极大地改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以色列Oramed医药公司近日宣布,其口服胰岛素ORMD-0801二期临床测试成功,将被允许在欧洲以及承认欧洲药监局条例的主要国家作为一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使用。这是口服胰岛素的一个重大突破,引来众多关注。

在美上市的以色列医药公司Oramed医药上周五宣布,该公司的独家新药,口服胰岛素ORMD-0801二期临床测试成功,在欧洲获得了专利获批,将被允许在欧洲以及承认欧洲药监局条例的主要国家作为一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使用。公司股价随即脉冲式上涨,在过去五个交易日累计涨幅115.83%,阶段涨幅在美股所有股票中名列第一。

众所周知,胰岛素的使用主要通过注射给药,给广大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多不便,亟待开发出新的给药途径。受制于胰岛素自身易被胃酸降解,难以发挥疗效等因素影响,口服胰岛素的研发一直是这一领域公认的难题。口服胰岛素一旦研发成功将极大地改善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其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一直牵动着资本市场的神经。

在今年1月,Oramed曾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了关于ORMD-0801二期临床的新药研究申请。根据临床测试的要求,一型糖尿病病人被要求在不同研究阶段摄入不同剂量的口服胰岛素,通过对病人的血葡萄糖指标与摄入剂量的对比,研究人员证实ORMD-0801的摄入剂量与药效存在正相关联系。在获得欧盟批准之前,口服胰岛素ORMD-0801已在新西兰、南非等全球27个国家获得专利保护。今年九月,公司就曾宣布获得了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其颁发的关于其口服药物核心技术专利。Oramed的CEONadavKidron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临床测试的良好结果让公司振幅,公司将继续推进口服胰岛素在二型糖尿病领域的研究。

一型糖尿病原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胰岛素生成细胞因病被破坏,导致体内胰岛素不足,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获得满意疗效,否则将危及生命。据统计,全球目前有3600万一型糖尿病患者,并且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

全球胰岛素市场目前规模大约为140亿美元,中国已是世界上糖尿病第二大高发国,患者超过1亿人,且呈继续增长态势;因此口服胰岛素在我国同样拥有巨大市场空间,亚宝药业涉及相关研发。而国内多家A股上市公司涉及胰岛素的生产。

糖尿病用胰岛素

糖尿病是危害人们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由于糖尿病的复杂性使得糖尿病的治疗不像其他疾病那样常规。胰岛素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下面由小编简单介绍一下胰岛素治疗吧。

1.胰岛素的种类

按来源分类,有动物胰岛素(猪、牛)和基因重组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的制剂免疫反应较较轻,不易产生抗体。

按起效时间分成不同类型制剂。

①短效胰岛素起效快,而作用时间短。常规属于短效胰岛素。制剂透明。

②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峰值和作用时间皆较短效胰岛长。最常用的是NPH。

③预混胰岛素:50R:50%NPH胰岛素和50%常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30R:70%NPH胰岛素和30%正规胰岛素的混合液

④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餐时注射,作用时间短。有赖脯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两种。

⑤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长,作为基础量胰岛素的补充。如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

⑥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合成的胰岛素类似物,作用时间更长,例如德谷胰岛素。

2.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1 型糖尿病患者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

2 型糖尿病患者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 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新发病并与1 型糖尿病鉴别困难的消瘦的糖尿病患者,应把胰岛素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在糖尿病病程中出现无明显诱因的体重下降时,应该尽早使用胰岛素治疗。

特殊情况下胰岛素的应用:

初诊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围手术期,感染,妊娠

3.胰岛素的用法:

短效胰岛素可用于静脉滴注治疗酮症酸中毒等重症糖尿病。1型糖尿病一经诊断,目前仍需终身皮下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可用胰岛素补充治疗或替代治疗。有下述几步方案。

①对于口服降糖药失效或部分失效患者,继续使用口服降糖药物,并于睡前皮下注射中效或长效胰岛素,初始剂量为0.1~0.2U/kg,监测血糖,3日后调整剂量,每次调整量在2U-4U。

②每日早晚两次注射预混胰岛素。起始的胰岛素剂量一般为 0.4-0.6 单位/公斤体重/日,按1:1 的比例分配到早餐前和晚餐前。优点是方便,减少午餐前注射的不便利,但午餐血糖波动大,不易控制。

③在上述胰岛素起始治疗的基础上,经过充分的剂量调整,如患者的血糖水平仍未达标或出现反复的低血糖,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可以采用餐时+基础胰岛素:根据睡前和三餐前血糖的水平分别调整睡前和三餐前的胰岛素用量。

④胰岛素泵治疗。主要适用人群有:1型糖尿病患者;计划受孕和已孕的糖尿病妇女;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

4.副作用:主要是低血糖反应。

对于糖尿病患者这种胰岛素的治疗方法应该不会很陌生。糖尿病人通过胰岛素来治疗,也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对于疾病不要太过悲观,要保持良好的心态,良好的心态是疾病治愈的保障。

糖尿病患者何时需要临时使用胰岛素

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不需要应用胰岛素注射治疗,仅长期口服降糖药治疗即可,但在某些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下,患者需要临时加用胰岛素辅助治疗,以保证患者身体健康,帮助机体疾病的恢复。

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如果计划怀孕,应该逐渐停用口服降糖药,而改用注射胰岛素来控制血糖。口服降糖药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可能会危害到胎儿的健康,而生物合成胰岛素与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结构相似,仅起到激素替代的作用,不会对胎儿产生任何毒副作用,并且还可以减少孕妇酮症的发生,及防止胎儿肺发育不全。

当2型糖尿病患者患有严重疾病,处于应激状态或需要手术时,应改用胰岛素降糖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就是小剂量持续胰岛素治疗,从而纠正患者机体代谢紊乱的状态。糖尿病患者在患有严重感染、肝肾功能异常、视网膜病变、昏迷、休克、严重外伤及烧伤时,都需要胰岛素治疗。如果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应在术前开始使用胰岛素,并应维持治疗至伤口愈合。

糖尿病四肢麻木怎么办 胰岛素治疗

糖尿病患者也可以通过胰岛素治疗稳定血糖,缓解糖尿病引起的手脚麻木。

1型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在发病时就需要胰岛素治疗,而且需终生胰岛素替代治疗以维持生命和生活。约占糖尿病总人数5%。

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然未达到控制目标,即可开始口服药物和胰岛素的联合治疗。一般经过较大剂量多种口服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仍大于7.0%时,就可以考虑启动胰岛素治疗。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容易中风是真的吗

男糖友中风危险更大。无心血管病史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重大心血管疾病问题(如死亡、心脏病发作及中风)的危险,比有心血管病史的男性患者更大。 据《印度时报》3月26日报道,3月24-26日召开的美国心脏病学会2012芝加哥科学年会上,宣布的一项新研究发现,男糖友中风危险更大。无心血管病史的接受胰岛素治疗的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重大心血管疾病问题(如死亡、心脏病发作及中风)的危险,比有心血管病史的男性患者更大。 美国波士顿布莱根妇女医院研究人员利用环球REACH(减少动脉血栓以延续健康状

胰岛功能检测的作用是什么

胰岛素释放试验曲线可分为三种类型: 1、胰岛素释放障碍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可高可低,但刺激后曲线上升延缓,且峰值低于正常人,此型应用磺脲类yao物治疗有效。 2、胰岛素分泌减少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很低,口服100g馒头后,仍然很低,无高峰出现,说明患者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B细胞的功能衰竭,见于1型糖尿病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晚期,提示必须采用胰岛素治疗; 3、胰岛素分泌增多型:患者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线上升迟缓,高峰在2小时或3小时出现,其峰值高于正常(但仍低于无糖尿病而体重相似

哪些糖尿病患者必须使用胰岛素

1、Ⅰ型糖尿病患者 本型糖尿病以前也被称作“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是指该型糖尿病患者必须依赖胰岛素维持生命,并不是像有些人“望文生义”,认为胰岛素依赖就像上瘾一样可怕。 该型糖尿病患者的体内分泌胰岛素的胰岛β细胞被完全破坏,彻底丧失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如果不通过注射的办法向体内补充胰岛素,该型的糖尿病患者体内就要出现严重的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并进而发展至昏迷和死亡。在1921年胰岛素被发现之前,几乎所有的1型糖尿病都死于酮症酸中毒性昏迷。因此,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首要的是用来救命,然后才是用它

治疗糖尿病常规疗法一般有哪些

第劳逸结合,科学保健,研究表明,适量的体育活动,能够帮助患者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水平,同时,可起到降低体重,提高免疫力的作用。糖尿病患者需根据个体的病情,选择自己能够承受的运动类型,不能过度劳累,最理想的选择为多跑步、骑车、爬山等等。合理饮食,健康长寿,饮食是糖尿病患者恢复健康的基础,大量的实验证明,良好的饮食搭配方案,能够有效稳定以及改善患者的病情,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最健康、最天然的糖尿病治疗方案,虽成效不明显,但只要持之以恒,患者终见光明。 小型血糖仪是患者的健康小卫士,随着医学的昌明,一类型小型的

肥胖有可能造成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是很复杂的,其中肥胖就是引发2型糖尿病的常见病因之一,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遗传因素占为主导地位。2型糖尿病可引发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的健康受到极大的威胁。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产生胰岛素的能力并非完全丧失,有的患者体内胰岛素甚至产生过多,但胰岛素的作用效果却大打折扣,因此患者体内的胰岛素可能处于一种相对缺乏的状态。可以通过某些口服药物刺激体内胰岛素的分泌。但到后期仍有部分病人需要像1型糖尿病那样进行胰岛素治疗

口服降血糖药物为什么会逐渐失效

一、口服降血糖药物为什么会逐渐失效 口服降糖药失效是2型糖尿病治疗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主要见于胰岛素促泌剂,包括磺脲类药物(如优降糖、消渴丸等)和格列奈类药物(如诺和龙、唐力等)。因为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ß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糖作用,药物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体内存在一定数量的胰岛ß细胞。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人在诊断之初,胰岛功能就已降至正常人的50%,此后,随着病程的延长,患者胰岛功能将以大约每年5%的速度衰减,直至完全衰竭。由此不难理解为什么2型糖尿病人服用胰岛素促泌剂开始阶段效果好,以后越来越差,

糖尿病最新治疗方法

糖尿病是一种顽固性疾病,虽然当今社会的医疗科技很发达,但是仍然没有研究出根治糖尿病的方法,只能是通过饮食、运动以及药物等多方面联合来控制血糖。只要能配合好这几者的治疗,一定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下边介绍一下: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

得了糖尿病应该怎么办呢

目前尚无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通过多种治疗手段可以控制好糖尿病。主要包括5个方面:糖尿病患者的教育,自我监测血糖,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和药物治疗。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

怎么治疗糖尿病疗效比较显著

一般治疗:自我监测血糖,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另外患者需要了解疾病地方信息。 口服药物治疗: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

糖尿病认识误区主要有哪些呢

误区一:糖尿病都会出现“三多一少” 现在没有研究能够证明,糖尿病跟多吃糖有关系。不过,糖吃多了意味着能量摄入增加,可能会肥胖,而肥胖与糖尿病有一定的联系,但不是必然的。得了糖尿病之后,也不是绝对不能吃糖(包括水果、奶酪以及甜品)。要吃可以,但需要看血糖控制情况。 误区二:打胰岛素意味病情严重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同样缺乏胰岛素。2型糖尿病的病理基础是胰岛素抵抗和分泌缺陷。体内胰岛素少了,可以通过口服药物刺激胰岛素分泌或注射胰岛素来补充。早期使用胰岛素治疗,一旦血糖正常了,不但可能停用胰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