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针灸手法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针灸手法

进针方向:直刺。与前臂背面成90°。

进针深度:直刺0.5-1寸,可透刺内关,或向上斜刺1.5-2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10-15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直刺时在局部有酸胀感,可有麻木电感想指端放射;向上斜刺时,酸胀感向上扩散至肘,肩部,以治肩,肘及躯干疾病。

针灸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外关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前臂后皮神经分布,到达穴区的神经纤维由第7颈神经组成。

2.皮下组织:由上述皮神经分布。

3.小指伸肌和指伸肌:两肌并列,前者位于尺侧,后者位于桡侧,针刺时先后或从二者之间透两肌,若进针偏向桡侧,仅刺入指伸肌。两肌均由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肌肉的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骨间后神经及同名动,静脉位于针的尺侧:针稍偏向尺侧,可刺激骨间后神经,产生向腕后及手背放射的触电感,骨间后动,静脉为同名神经的伴行血管。

5.拇长伸肌及食指伸肌:两肌并列,前者位于桡侧,后者位于尺侧,两者由桡神经的分支-骨间后神经支配,到该两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必要时可继续深刺,透刺内关穴。

肘髎的准确位置图 肘髎常用配伍治疗

1.配肩髃,肩髎,臑俞,针刺平补平泻法,疏利关节,治疗经脉闭阻之肩痛,活动不利等。

2.配曲池,天井,手三里,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活血通络,治疗气血瘀滞之肘部拘挛,疼痛,屈伸不利。

3.配肩髎,曲池,外关,阳池,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通络止痛,治疗经气不利之上肢不遂,上臂疼痛,拘挛等。

针灸哪些穴位能治疗便秘

1. 针灸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人体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位于膝盖外侧往下3寸,距离胫骨外侧1寸的位置。人体处于坐位,膝关节要打直。

2. 针灸肾俞穴:该穴位位于第二腰椎的棘突下方,旁开1.5寸左右。人体仍然是坐位,做成两手叉腰的姿势。

3. 针灸天枢穴:天枢穴与人体的肚脐平行,在肚脐旁边2寸的位置。姿势同针灸肾俞穴。人体双手叉腰姿势。

4. 针灸关元穴:关元穴位于人体的腹正中线,在人体的肚脐下方约3寸的距离。按摩时人体的姿势和针灸手法同针灸肾俞穴。

5. 针灸中脘穴:中脘穴的位置在腹中线,肚脐上方4寸处。人体处于仰卧位,大小腿需要伸直。

外关针灸位置图和作用 外关常用配伍疗法

1.配风池,太阳,侠溪,悬颅,头维,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少阳风热头痛。

2.配丘墟,太阳,风池,针刺泻法,宣通少阳,通络止痛,治疗邪热循经上扰之偏头痛。

3.配耳门,丘墟,听会,翳风,会宗,中渚,侠溪,针刺泻法,清宣少阳,开通耳窍,治疗三焦邪上扰之耳鸣,耳聋。

4.配睛明,风池,太阳,太冲,侠溪,针刺泻法,清热明目,治疗三焦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

5.配丘墟,翳风,曲泽,针刺泻法,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治疗邪热腹结,壅遏少阳之痄腮。

6.配列缺,大椎,风门,针刺泻法,祛风散寒,宣肺解表,治疗风寒感冒,头痛,咳嗽。

7.配风池,百会,曲池,大椎,针刺泻法,平肝熄风,治疗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高血压。

8.配合谷,大椎,尺泽,曲池,针刺泻法,疏风清热,治疗风热感冒,咳喘。

9.配内关,行间,中庭,肝俞,侠溪,针刺平补平泻法,理气止痛,治疗肝俞胸胁胀满,疼痛。

10.配丘墟,针刺泻法,和解少阳,治疗疟疾,伤寒少阳证。

11.配大陵,原络相配,针刺平补平泻法,调气行血,治疗气血瘀滞之腹痛,肠痈等。

12.配曲池,针刺泻法,祛风散热,治疗风热外袭肌肤之扁平疣,寻常疣等。

13.配阳池,偏历,养老,针刺补法,健壮经筋,补益虚损,治疗经筋弛缓之手足痿弱无力。

14.配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后溪,阳谷,针刺平补平泻法,舒筋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上肢不遂,肩臂肘痛,屈伸不利,腕下垂,手指疼痛等。

脑神经痛怎么办 穴位治疗

针对于脑神经痛可以用按揉或者针灸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如果是自行治疗可以用按揉的方式,需要针灸时不建议自行使用,应在专业针灸推拿医生的操作下治疗。

位置:内关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外关在手背腕横纹上2寸,尺桡骨之间。

方法:用一手中指和大拇指指尖,放在对侧手的内关和外关,对内合力按压1分钟左右,双手交替反复10次。

功效:可以起到和胃理气、安神镇惊的作用。

位置:在颈部后区,枕骨之下,胸锁乳突肌上端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

方法:双手拇指指腹分别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于头部两侧。由轻至重按揉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位置:双手拇指、食指张开,虎口交叉。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即为合谷穴。

方法:用大拇指指尖置于合谷穴上,其余四指放置掌心。由轻及重按揉1分钟。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镇痛。

位置:位于目外眦角斜上1寸处。

方法:用大鱼际紧贴同侧太阳穴,用力按揉1分钟,以发热为最佳。

功效: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手三里针刺方法 手三里常用配伍疗法

1.本穴疏风散热,消肿止痛。配合谷,下关,颊车,针刺泻法,治疗风热牙痛;配颊车,翳风,外关,合谷,针刺泻法,治疗风火颊肿;配鱼际,扶突,天鼎,二间针刺泻法,治风热失喑。

2.配天枢,中脘,曲池,璇玑,针刺平补平泻法,理肠胃,消积滞,通腑气,治疗食滞胃肠之腹胀,泄泻。

3.本穴通经活络。配肩髃,曲池,外关,合谷,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上肢不遂;配肩髃,肩髎,臑俞,曲池,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肩痹疼痛;配曲池,天井,少海,手五里,外关,针刺平补平泻法,治疗肘挛不伸。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子宫穴的准确位置图】

子宫穴位于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穴旁开3寸。

【子宫穴的按摩手法】

用双手中指指腹按揉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按摩子宫穴位的作用】

1、缓解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妇女不孕、阴挺、盆腔炎、阑尾炎等;

2、按摩子宫穴的功效:调经理气、升提下陷。

【针刺子宫穴的方法】

直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向外生殖器放散(孕妇禁针);可灸。(对受针者做蜂毒过敏实验后,确定不过敏着。可用蜂针散刺,蜂针直刺,蜂针蜇刺。

【艾灸子宫穴的方法】

子宫穴艾条灸5-15分钟,子宫穴艾炷灸3-5壮。

【子宫穴主治】

妇女不孕,月经不调,痛经,阴挺,及阑尾炎,盆腔炎,睾丸炎等。

【子宫穴穴位解剖】

腹内、外斜肌中,穴区浅层有髂腹下神经和腹壁浅动脉分布;深层有骼腹股沟神经的肌支和腹壁下动脉分布;再深层可进入腹腔刺及小肠。

【子宫穴的配伍】

1、月经闭止或月经不调:子宫穴配下曲骨穴、经中穴、交仪穴(《奇穴治疗诀》);

2、月经痛:子宫穴配中极穴、关元穴、气海穴、带脉穴、八髎穴(《建议针灸疗法》),按摩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按压住两旁子宫穴,稍加压力,缓缓点揉,以酸胀为度,操作5分钟,以腹腔内有热感为最佳。功效:刺激子宫穴是直接针对女性生殖器的调理手法,疗效显著,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作用;

3、血崩漏下:子宫穴配中极穴(《针灸大成》);

4、女人子宫久冷、女子不孕症:子宫穴配照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针灸大全》);

5、慢性盆腔炎:子宫穴配关元穴、血海穴、阴陵泉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6、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穴配三阴交穴、隐白穴(《中国针灸学》);

7、子宫脱垂:子宫穴配维胞穴、足三里穴(《针灸学》,上海中医学院编);

8、前列腺炎:子宫穴配归来穴、关元穴、筑宾穴、三阴交穴(《新医疗法手册》)。

不孕艾灸哪里 艾灸治不孕的方法

取穴:气海,关元,中极。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穴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穴位上左右往返移动,或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一般每个穴位艾灸10到15分钟。

取穴:神厥,气海,关元,三阴交,肾俞,次髎,命门。

操作方法:施灸时,将温灸盒安放于应灸穴位的中央,点燃艾条之后放置在铁窗纱上,盖上盒盖,放置在穴位处,每次艾灸15到30分钟。

取穴:气海,关元,中极,肾俞,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太溪。

操作方法:将银针消毒后刺入腧穴得气,并给予适当的补泻手法而留针时,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一段长1到2厘米的艾条,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去除灰烬,将针取出。

针灸外关的作用与好处

外关为手少阳三焦经穴腧穴,又是本经络穴,别走手厥阴心包经,也是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阳维脉,本穴具有去六淫之表邪,疏三焦之壅热,通经络之气滞,调气穴而止疼痛的作用。多用于治疗热病(伤风感冒,时行感冒),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瘰疬,胁肋疼痛,痄腮,咳嗽,暑病,急惊风,腹痛,便秘,肘臂屈伸不利,3,4,5指疼痛,甚则不能握物,手颤诸症。

相关推荐

针灸有多少种分类

毫针刺法 穴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梅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

白癜风的针灸方法

耳穴压丸 (一)取穴 主穴:肺、内分泌、肾上腺、神门。 配穴;阿是穴、膈、皮质下、缘中、交感。 阿是穴位置:即白斑皮损区(下同)。 (二)治法 每次选主穴3~4穴,配穴1~2穴。开始可用埋针法,寻得敏感点后,将钉形揿针刺入所选穴位,外用胶布固定,留针3~5天,再换贴,5次为一疗程。从第二疗程起改为以王不留行子或磁珠(380高斯)置于0.7×0.7厘米小方块胶布上贴敷耳穴,每日按压数次,以加强刺激。症属虚寒者,手法轻,症属实热者,手法可重,每周贴换1次。以上均为贴敷一侧耳穴,两耳交替进行。在治疗过程,可在

艾滋病的中医疗法

(1)针灸治疗艾滋病 体针 取穴:主穴:关元、气海、脾俞、肾俞、足三里、命门、三阴交、筑宾、神阈、大椎。 配穴:外感发热加曲池、合谷、肺俞、列缺;体虚加太白、太溪;出血加隔俞、血海;失眠加神门、内关;疼痛加交感、神门、肺、肝、脾、肾(均为耳穴)。 操作:主穴每次取3-5个。因本病病情变化迅速,个体差异相当明显,故应据不同脏腑或经脉显现的症侯取穴。配穴则据症选取。穴位力求少而精,为了不增加病人的消耗,留针时间宜短,一般不超过20分钟乙除了早期病人采用补中寓泻外,余均用补法,主穴计后加艾卷灸,可嘱病人在家中自

中医针灸治病偏方

1、感冒:取大椎、合谷、风池,都用针法,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 2、呕吐:主穴取内关、中脘、足三里、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3、失眠: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用平补平泻法,留针50分钟,每日针一次。 4、关节痛:腰脊痛取肾俞、昆仑;膝关节痛取足三里、阳陵泉、悬钟,先针刺,用泻法,留针20分钟,再艾灸20分钟。 5、痛经:经前或经期腹痛取中极、三阴交、内庭,先刺内庭,再针三阴交、后针中极、三阴交。均用泻法,留针20分钟。 6、经后腹痛:取气海、关元、三阴交,均用补法,针后加灸,留针30分钟

针灸治落枕功效奇特

落枕归属于中医“落枕风”、“失枕”范畴。除了在痛处推拿按摩外,其实可以巧妙利用两个穴位来针灸治疗,效果更加明显: 一、外劳宫(落枕)穴 位置:在手背,第2、3掌骨间,约掌指关节后0.5寸(约患者1小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肩背痛。 推拿按摩法:以手指向下按压30秒后放开,重复按几次。左右穴都做。 针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二、颈百劳穴 位置:在颈部,第7颈椎棘突直上2寸(约患者3横指宽),再向左右旁开1寸(约患者1拇指宽)处。左右各1穴。 主治:落枕、颈部僵硬、咳嗽、气喘、颈淋巴结

中医教你如何治疗疑心病

一、中医推拿疗法 推拿疗法通过在疑病症患者体表一定的部位施以各种手法,或配合某些特定的肢体活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这种推拿方法可应用于各科的治疗,对骨伤科疾患、小儿疾患及各种疼痛性疾病更为适宜。 二、中药熨帖疗法 中药治疗疑病症的特效疗法主要以药(热)熨疗法为代表,即将药物(如药袋、药饼、药膏及药酒)经加热后置于体表特定部位,促使腠理疏松、经脉调和、气血流畅,多用于寒湿、气血瘀滞、虚寒证候的治疗的一种外治疗法。 常见的治疗手段包括:敷脐疗法、腐蚀疗法、熏洗疗法、敷贴疗法等等。 三、中医针灸疗法 针灸疗法

关节炎怎么治疗

中医治疗关节炎是现在使用较多,人们比较信赖的方法之一。主要是以推拿、按摩,针灸,中药,外敷等方法为主。 推拿按摩 推拿和按摩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全身血液循环,疏导血管,推拿和按摩治疗手法主要是按、捻、揉、摇等。上肢以双侧手指、掌指、腕关节为重点,下肢以双侧足趾、踝关节为重点。 针灸 针灸治疗对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部位要选取相应的穴位。 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

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误区

一、关于得气的认识误区 现在将酸麻胀视为得气已经成为很多针灸师挥之不去的基本概念,而实际上将酸麻胀视为得气最早始于清代的一本不出名的针灸著作,具体书名记不清了。在宋代与明代的针灸书中一直以针下如鱼吞勾为得气。在《内经》里将气至定义为患者脉象的改变。因此我个人观点针灸不必在乎患者的感觉,只要专注于自己针下的变化和患者脉象的变化便可。我在临床中亦反复验证,得出的结论是无论患者是否出现酸麻胀的感觉,只要医者手下有如鱼吞勾的得气感便必然有疗效,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医者手下有了如鱼吞勾的气感同时患者也有了酸麻胀的感觉。

艾灸哪里可以治疗宫寒呢

① 关元穴,在肚脐下三寸。艾灸关元穴可增强人体阳气,补虚益损。对阳气不足,身体虚弱怕冷等症状比较有效,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 ② 第二个部位在肚脐,又叫神阙穴,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阕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的功能。在此穴施灸可益气延年,一向受到古今中外养生家的重视。多用神阙隔姜灸和神阙隔盐灸。比如,神阙隔姜灸:取0.2~0.4厘米厚的鲜姜一块,用针穿刺数孔,盖于脐上,然后置小艾炷或中艾炷于姜片上点燃施灸。每次3~5壮,隔日1次,每月灸10次,最好每晚9点

调理便秘有哪些中医治疗方法

1、中药材调理 各种中药材所具有的养生功效是不同的,而你要想调节便秘,不妨巧妙的选择一些中药材来帮你,而枳实、厚朴、大黄便是不错的选择。 其中,枳实具有理气消食的养生功效,能为肠道添加一定的动力,厚朴可化食行气,大黄是常见的苦寒药,具有泄热的作用。 取枳实15克、厚朴10克、大黄5克,加点水煎煮饮用能有效的促进积滞在肠道中“废物”快速的排出,疗效十分的显著。 2、针灸穴位 针灸可是中医养生中很常见的一种方法,其中通过对身体的一些穴位进行针灸还可以辅助通便。 其中在人们手背腕横纹上方大约4个手指的位置——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