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艾灸有温经驱寒的作用,通过燃烧艾条,能够对身体的各个穴位起到刺激,驱赶体内的寒症,起到运行气血的作用,效果十分显著。

其次,艾灸能够行气通络,它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作用。

再者,艾灸还有养生保健的作用,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达到防病保健之功。

艾灸的功效多,效果明显,但如果操作不当,可能会产生不适,因此,在进行艾灸时应该到专用的地方进行指导。

输卵管堵塞艾灸哪里

肾俞穴:位于腰部,当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艾灸功效:具有滋阴壮阳、补益肾元,使之精力充沛、益精聪耳的作用。

天元穴: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艾灸功效:培补元气、导赤通淋。

气穴:该穴位于下腹部,当脐中下3寸,前正中线旁开0.5寸。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该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关元穴左右一指宽处。艾灸功效:补益冲任。

足三里: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从下往上触摸小腿的外侧,左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艾灸功效:燥化脾湿,生发胃气。

三阴交:位于足太阴脾经穴位,位于小腿内侧,踝关节上三寸。艾灸功效: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一个。艾灸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艾灸该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利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不同类型胃痛艾灸方法

寒邪犯胃证

取穴及操作:主穴取中脘穴,配易关元穴施灸,用清艾绒制之艾炷直接置于穴位处,待燃脂1/3时,易炷再燃,一般灸7-10壮。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

肝郁气滞证

取穴及操作:取双侧膏肓穴,厥阴俞,左侧足三里,膻中等穴位,分2日施灸, 每次5穴(自上而下,先背后腹),每穴灸3炷,灸炷如半粒枣核大,按瘢痕灸法施灸,施灸的同时用手轻轻拍击按摩周围皮肤,以减轻疼痛,待灸火自灭后再连续灸第2,3炷。

功效: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胃热炽盛证

取穴及操作:取中皖,足三里,内关三个穴位,上述穴位分2日施灸,每穴灸3炷。

功效:清热止痛,降逆通便。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肾俞提升阳气增强活力

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肾俞位于背部,是肾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肾俞能将艾纯阳之火的热量传导至肾,从而达到温煦肾阳,天部肾精的作用。肾气充足,则人体活力增强,人体活力增强,则身体能量代谢增强。

艾灸命门填肾益髓补阳虚

命门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中,肚脐正对的位置。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灸至局部皮肤产生红晕为度,每星期灸一次,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命门是督脉的穴位,艾灸命门能接续督脉气血,补益人体虚损,从而达到填肾益髓的作用,经常艾灸该穴位,对于女性手脚冰凉,老年人关节怕冷,男性尿频尿急诸多阳虚症状可以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艾灸关元双向调节培补元气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正下3寸。

艾灸方法:仰卧位,自己或施灸者手拿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也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关元位于腹部,是任脉上的穴位,艾灸关元能增补元气,元气充足,则体内能量充足,故能调整全身达到一个健康,美丽,平衡的状态,艾灸关元还有双向调节的作用,肥胖人群灸此穴可以瘦身,瘦弱人群灸此穴可以强健身体。



胃痛艾灸哪里最好 胃痛艾灸取穴

脾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背部两个肩胛骨的下缘对着第7胸椎棘突,由此向下数4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健脾和胃,利湿升清,主治胃痛,呕吐,胸胁胀痛等症。

胃俞穴:位于背部,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脾俞往下数1个胸椎棘突,往旁边1.5个拇指指间宽度)。艾灸功效:和胃调中,祛湿消积,主治脾胃虚弱,脘腹胀痛,翻胃吐食,饮食不下,肠鸣腹痛等症。

中脘穴:位于腹部,在神阙(肚脐)与左右两侧肋骨在胸前交汇点连线的中点处。艾灸功效:理气和胃,化湿降逆。主治腹痛腹胀,胃脘痛,急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症。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左右各一个。艾灸功效: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艾灸该穴可以使肠胃蠕动有利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活力,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消化不良艾灸哪里最好

艾灸中脘健脾益胃

取穴:采用仰卧的姿势,中脘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中点即为此穴。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培补后天。

主治:胃痛,腹胀,腹痛,反胃,恶心,呕吐,泛酸,食欲不振及泄泻等消化系统的肠胃功能紊乱症。

艾灸天枢通调肠腑

取穴:采用仰卧姿势,天枢位于人体中腹部,在肚脐中间往两侧两三指即为该穴。

艾灸功效:健脾和胃,通调肠腑。

主治:便秘,腹胀,腹泻,腹水,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艾灸足三里健脾和胃

取穴:正坐在椅子上,屈膝,足掌放平,自然平铺地面,用手的虎口围住膝盖,食指放于膝下胫骨前缘,四指并拢,当中指尖着处即是。

艾灸功效:健脾益胃,促进消化吸收,改善消化不了,强壮身体,增强免疫功能,并对肠胃,心血管疾病等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主治:呕吐,腹胀,肠鸣,消化不良,急慢性肠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下垂,便秘,痢疾等症。

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1、痰湿体质艾灸什么穴位

痰湿体质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艾灸调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为基础,保存体内阳气。一般施灸艾灸主要是以下三个穴位:

艾灸脾俞,穴脾俞穴的位置:脾俞穴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回旋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调理肝脾。

艾灸胃俞穴,胃俞穴的位置:胃俞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1.5寸处,左右各有一穴。艾灸方法:此穴艾灸时需两人配合,宜采用温和灸。艾灸时间:每日灸2~3次,每次灸10~20分钟。功效作用:外散胃腑之热。

艾灸足三里穴,足三里在外膝眼下3寸(约4横指宽)、胫骨前肌上,左右腿各有一穴。艾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艾灸时,艾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1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最好在每晚临睡前灸。功效作用:祛除下肢的寒气,调理脾胃。

2、艾灸排痰湿有关的反应

艾灸的排痰湿反应多以咳吐,痰变多,呕吐,痰涎或腹痛,腹泻,泄水样稀便,胶凉样粘稠大便。头面、四肢浮肿,半侧身体浮肿,乃至全身浮肿,排尿困难或小便频数浑浊刺鼻,局部或全身冷汗、粘汗。灸感可由最初的迟钝型转变成了敏感型,这样体内的痰湿逐渐的被排出体外,身体渐渐恢复正常,靠自身的免疫和防御机制,痰湿也就不容易侵犯人体了。

3、艾灸的取穴定位方法

针灸必然涉及到取穴。然而我们许多人没有中医基础,取穴自然就无从说起了。因此,先教大家学习如何取穴定位。中医取穴有多种方法,这里向大家推荐采用骨度分寸来定位。我们拇指关节宽度为1寸,以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和中指并拢为1.5寸,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为2寸,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并拢为3寸,还是以中指中节指横纹处为准。

补脾艾灸哪里

艾灸脾俞调和脾胃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柱旁开1.5寸处,宜采用俯卧取穴,也可以采用坐位。

艾灸方法:俯卧,按照要求找准穴位,取燃着的艾条在手,悬于脾俞穴上方,感受脾俞的灼热质感,注意施灸者不要将灸灰掉落在被灸者身上,以免烫伤,每次灸5-10分钟为宜。

艾灸功效:脾俞是脾反应在背部的腧穴,灸治这个穴位能调和脾胃,消除体内湿热之气,缓解肢体乏力,背部等症状。

艾灸血海补脾益血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屈膝取穴。

艾灸方法:取燃着的艾条在手,燃端对准血海,以感到温热为度,注意燃端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每次灸3-5分钟。

艾灸功效:血海是足太阴脾经上的穴位,灸此穴位能补脾益血,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在饭前灸治不但能起到控制食欲的功效,还有预防雀斑的作用。

艾灸三阴交健脾除湿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呈直角取穴。

艾灸方法:屈膝正坐,取燃着的艾条在手,燃端对准三阴交,以感到温热我梅毒,注意燃端不要直接接触皮肤,以免烫伤,每次灸5-8分钟。

艾灸功效:三阴交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足部的三条阴经气血经气在本穴交会,是可以经常灸治的保健穴。经常灸三阴交穴,除了健脾除湿,消除虚胖外,还能起到美容的功效。

艾灸对胃有好处吗?胃不好艾灸灸哪里

有好处。

胃功能一旦失调,就会导致对食物受纳,消化,吸收,转化利用能力下降,造成免疫力下降,引起各种炎症和疾病,艾灸有温胃散寒,健脾祛湿,补中益气的功效,艾灸对胃部可以起到保养作用。胃不好的人群可以选择艾灸五大穴位来养胃。

胃俞穴和胃健脾


取穴: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直下,旁开1.5寸处,即为胃俞穴。

艾灸功效:该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故艾灸本穴可增强胃的功能,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对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翻胃吐食,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中脘穴调理脾胃虚弱

取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从肚脐向上量4寸,即为中脘穴。

艾灸功效:艾灸此穴位可调理肠胃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使人体的气血充盛,新陈代谢旺盛,常用于调理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脘胃寒以及由于脾胃不足导致全身虚弱之症,也常作为调治气血,调整脏腑功能的主穴。

三阴交养胃理气

取穴:正坐屈膝成直角,找到足内踝尖,向上取3寸胃X轴,与胫骨内侧后缘作为Y轴,两轴线相交处即为三阴交穴。

艾灸功效:该穴位是肝经,脾经,肾经的交会穴,故可滋阴补肾,健脾养胃,疏肝理气,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对腹痛,肠鸣,腹胀,便溏,泄泻等有良好的调理作用。

梁门穴消食化滞

取穴:在上腹部,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艾灸功效:该穴位归足阳明经,居胃脘部,具有健脾和胃,降逆止呕,消食化滞,祛湿止泻之功,协助旁边的中脘穴能更好的发挥对胃的保健治疗作用。主治胃痛,呕吐,不欲食,泄泻等症。

梁丘穴理气和胃

取穴:屈膝,从膝盖骨右端,量约3个手指的上方即是该穴。

艾灸功效:该穴归于足阳明胃经,是足阳明脉气深聚之处,有理气和胃,止痛,泻胃火之功效,艾灸该穴位有助于缓解胃痉挛,胃痛,腹泻,不欲食等症状。

相关推荐

艾灸肚脐眼后放屁怎么回事 艾灸仪灸肚脐眼好吗

艾灸艾灸肚脐眼也是有效果的。 艾灸仪也是将艾柱、艾段、艾条等放置在专门的仪器中,点燃,对肚脐眼进行熏灸,功效与直接用点燃的艾灸条熏灸肚脐眼是一样的,而且还有避免烫伤、操作更简单、省时省力等优点。

艾灸哪里治头痛 血虚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而晕,心悸不宁,神疲乏力,面色不华,遇劳则重,舌淡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心俞穴,脾俞穴,风池穴施灸。 艾灸功效:补益心脾,养血止痛。

艾灸功效作用

局部刺激作用 针灸是一个特定的部分,基本的火灾中人的刺激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第一个温暖的地方,火的激励机制。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肌肉痉挛,使局部皮肤组织的代谢能力,促进炎症,粘连,渗出,出血等病理产物大吸收;也可引起大脑皮层抑制的扩散性物质,减少兴奋性神经系统,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热疗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 艾灸涌泉穴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

头痛艾灸哪里快速缓解 痰浊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头痛昏蒙,胸脘满闷,呕吐痰涎,苔白腻。 艾灸取穴:患者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风池穴,脾俞穴,胃俞穴,然后取仰卧位,取印堂,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施灸。 艾灸功效:化痰祛湿,通络止痛。

艾灸养肝的好处 艾灸肩中俞-养肝明目解表宣肺

艾灸功效:肩中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位处肩脊中部,内部为胸腔,故能缓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部不适,有解表宣肺,养肝明目的功效。对于长期劳累,姿势不当引起的颈肩运动系统疾患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也可用于治疗目视不明,瘰疬等症。 肩中俞取穴:位于背部,当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处。 艾灸方法:取俯卧位,用艾条温和灸法灸肩中俞5-20分钟,以患者感觉温热,舒适为度。

带脉不通怎么办

如果通过敲击的方法不能很好的通带脉,那么可以采取按摩、艾灸、拔罐等方法刺激带脉,让其畅通,如: 取艾条1根,放入艾灸专用器具中,距离皮肤5厘米处,进行艾灸。以皮肤无灼痛感为佳。每天艾灸1次,每次10分钟。 功效:疏通带脉。 注意:艾灸结束后,不要立即洗澡或者受风,以免艾灸功效大打折扣。 使用玻璃罐或抽气罐拔罐3~ 5分钟,以局部发红为度,或采用闪罐法拔罐10~15下,以皮肤发红为度。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肾俞提升阳气增强活力

肾俞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艾灸方法:俯卧位,施灸者手持点燃的艾条,燃端对准穴位所在位置,距离皮肤2-3厘米,灸治10-15分钟,亦可用艾灸盒自己灸治。 艾灸功效:肾俞位于背部,是肾在背部的反应点,艾灸肾俞能将艾纯阳之火的热量传导至肾,从而达到温煦肾阳,天部肾精的作用。肾气充足,则人体活力增强,人体活力增强,则身体能量代谢增强。

头痛艾灸灸哪里最好 风寒头痛艾灸

主要症状:发病较急,头痛如破,连及项背,恶风寒,口不渴,苔薄白。 艾灸取穴:患者取俯卧位或坐位,取百会穴,凤池穴,太阳穴,合谷穴,列缺穴施灸。 艾灸功效:疏风散寒,通络止痛。

胃不好艾灸灸哪里图片 胃俞穴和胃健脾

取穴:找到第12胸椎,在它的骨性标志直下,旁开1.5寸处,即为胃俞穴。 艾灸功效:该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胃之背俞穴,内应胃腑,可增强人体后天之本,胃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故艾灸本穴可增强胃的功能,有和胃健脾,理中降逆之功效。对胃炎,胃溃疡,胃下垂,胃痉挛,肠炎,翻胃吐食,等症状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补肾艾灸哪里最见效 艾灸三阴交调补肝肾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艾灸方法:以温和灸和雀啄灸为主,每次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至少连灸一个月。 艾灸功效:三阴交是指足部三条阴经中的气血物质在此穴交会,其中含有脾经的湿热之气,肝经的水湿风气,肾经的寒冷之气,因此,艾灸此穴有调补肝肾气血,疏通经脉,延缓衰老,推迟更年期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