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有3个就要小心了,心梗、脑血栓、动脉硬化都跟它有关! 血稠的5个表现

有3个就要小心了,心梗、脑血栓、动脉硬化都跟它有关! 血稠的5个表现

1.脑缺血时头晕、嗜睡或失眠多梦。晨起头晕,不清醒,反应迟钝。一般要活动好久,大脑才能逐渐清醒过来。

2. 午餐后容易犯困,如果午后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混混沌沌,没精神。

3. 晚餐后精神状态和午餐后截然相反,精神极佳。

4.心缺血时多有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下蹲久了容易气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5 .眼缺血时有阵发性视物模糊,视力一会清楚,一会模糊。

如果以上5个症状你有3个就要小心了,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脑梗塞的病因有哪些

相信大家对脑梗塞这种疾病并不陌生,这是一种很常见的疾病,但是不陌生不代表了解,我也是虽然说不陌生,但是谈不上了解,最近同事经常提起脑梗塞这种疾病,于是我就收集了一些关于这类疾病的病因的文章,看完以后对这种疾病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希望大家看了也有所帮助。

脑梗塞主要有血栓形成及栓塞两类。

非栓塞性脑梗塞的病因有:

1.动脉硬化症

在动脉血管壁内,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基础上形成血栓。

2.动脉炎

脑动脉炎症性改变多可使血管壁发生改变,管腔狭窄而形成血栓。

3.高血压

可引起动脉壁的透明变性,动脉内膜破裂,使血小板易于附着和集聚而形成血栓。

4.血液病

红细胞增多症等易发生血栓。这也是引起脑梗塞的原因之一。

5.机械压迫

脑血管的外面受附近肿瘤等因素的压迫,可以出现血管闭塞的改变。

栓塞性的脑梗塞的病因常是血流带进颅内的固体、液体、或气体栓子将某一支脑血管堵塞。其病因很多,主要为心源性与非心源性两类:

1.心源性

急性或亚急性心内膜炎,一般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病变的内膜上由于炎症结成赘生物,脱落后随血循入颅发生脑栓塞。诸如风心病、心肌梗塞、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脏手术等都易造成栓子脱落。尤其这些心脏病,出现房颤时更易将栓子脱落,均可造成脑栓塞。

2.非心源性

气栓塞、长骨骨折时的脂肪栓塞、肺静脉栓塞、脑静脉栓塞都是非心源性脑栓塞的原因。有的查不到栓子的来源称为来源不明的脑梗塞。

看完以后相信大家对脑梗塞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其实它并不是像看起来那么可怕,大家也不用太紧张,发病的临床症状也很明显,很容易辨别,早辨别早治疗。

心血管疾病的三大危害

1、冠心病导致的猝死

心血管疾病除了包括心脏先天器质性疾病,主要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起因主要是心脏血管硬化,无法供应心肌足够的血液和氧。冠心病的危害是致命的,它起病隐匿,有人心肌缺血时毫无症状。它发病迅速,虽然动脉硬化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但几分钟内就可发生心绞痛及心梗。很多患者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死亡率极高。

2、血栓导致的中风、猝死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有血管壁硬化,危害也是严重的。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加上粘稠的血液,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凝块进入血循环。血液凝块可能造成血管堵塞,形成血栓。血栓如出现在大脑中、或脑动脉硬化破裂,可造成大脑局部缺血坏死,就是中风。视坏死脑区不同,轻则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重者死亡。血栓如发生在心脏里,则造成心脏局部缺血坏死,发生心肌梗塞,预后不良。

3、大量危险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由于心脏长期泵血不良,全身器官都可能淤血缺氧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肺部淤血造成易发肺部感染,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可出现肝硬化,高血压造成肾衰。

怎样诊断脑梗塞?

怎样诊断脑梗塞?脑梗塞是常见的脑血管病,多发于老年人。发病原因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膜损伤使脑动脉管腔狭窄,进而因多种因素使局部血栓形成,使动脉狭窄加重或完全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引起神经功能障碍的一种脑血管病。诊断方法如下: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摄片及监测血压等,可提供原发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病及不同类型的心脏疾病等。

(2)头颅x线摄片有时可发现颈内动脉虹吸部有钙化影;梗死范围较广者可在发病2—3日后出现中线波移位,持续约2周。

(3)脑血管造影可发现动脉闭塞或狭窄的部位,脑水肿所致血管受压、移位和侧支循环等情况。

(4)脑ct及核磁共振检查可显示脑梗死的部位、大小、及其周围脑水肿情况和有无出血征象等,是最可靠的无创性诊断手段。

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直径不超过1.5厘米的小梗死灶。这种梗死多发生在大脑深部的基底节区及脑干等部位。这些部位的深穿支动脉阻塞,发生小范围的局灶性脑组织缺血、坏死便称为腔隙性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原因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长期高血压造成脑内小动脉血管壁变性,管腔变窄,在某种血流动力学因素或血液万分变化的诱因下发生小动脉的闭塞。我国是一个高血压患病率较高的国家,因此这一类型的脑梗死很常见。ct扫描是诊断腔隙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检查方法。

参照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脑梗塞

1.脑血栓形成的诊断标准:

(1)常于安静状态下发病;

(2)大多数无明显头痛和呕吐;

(3)发病可较缓慢,多逐渐进展,或呈阶段性进行,多与脑动脉粥样硬化有关,也可见于动脉炎、血液病等;

(4)一般发病后1~2日内意识清楚或轻度障碍;

(5)有颈内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6)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应含血;

(7) ct检查发现脑梗塞部位。

2.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1)多为急骤发病;

(2)多数无前驱症状;

(3)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4)有颈动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

(5)腰穿脑脊液一般不含血;

(6)同时伴有其它脏器、皮肤、粘膜等栓塞症状。

以上内容是对“怎样诊断脑梗塞?”的简单介绍,希望对朋友们有所帮助,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脑梗塞方面的内容,请登录有问必答网进行提问,我们有专业的医生为您解答。

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

腔隙性脑梗塞系大脑动脉的深支闭塞所致的脑干和大脑深层非皮层部位的小梗塞灶。主要分布于壳核、尾状核、桥脑、内囊和脑回的白质。据中国研究腔隙病灶上界为20mm更能反应腔隙的实际大小情况,认为超过此限者为巨大腔隙,临床少见。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据统计合并高血压者达90%。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

腔隙性脑梗塞是老年人易患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致死率虽没有脑出血那么高,但它致残率却远远高了了脑出血。

腔隙性脑梗塞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年龄:60岁以上腔隙性脑梗塞多见,4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其腔隙性脑梗塞的危险性增加约1倍。

2、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常并发心律失常或心衰致心排血量减少,进而脑血流量减少,诱发脑血栓形成。

3、高血压: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Fisher报道,腔隙性脑梗塞伴发高血压者为90%,国内文献报道介于66.8%~82.4%之间。在高血压作用下,脑微小动脉某些节段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纤维蛋白样坏死及微细粥样硬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脂质透明样变引起腔隙性梗塞。

4、栓子栓塞:心脏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栓子脱落也可造成脑深部的腔隙性梗塞。Pullicino等报告33%脑深部腔隙性梗塞病人,其病因来源于心脏或颈动脉栓子栓塞。

5、糖尿病和高血脂症:糖尿病可引起脂质代谢障碍,产生广泛的血管变性,从而加速、促进小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症,使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功能及体内抗凝血作用异常。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变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腔隙性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6、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发生腔隙性脑梗塞的有力预报因素,据相关报告显示28.95%的脑梗塞患者于发病前1~5年先后发生TIA。

在日常的生活中应注意:饮食保健、禁吸烟、少饮酒、合理运动、规律生活,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定期检查心脏、血管、血脂等,并对异常情况及时合理治疗。由于神经功能损害后的恢复有其自然规律,肌肉力量、感觉、语言等功能障碍的恢复快慢依脑损害的严重程度不同而异,大多数在病后两周至半年内逐渐恢复,病人、家属必须了解这些知识,从而树立起战胜疾病、恢复自我的耐心、信心和毅力。

高黏血症有啥症状 这5个信号说明你的血液粘稠度过高

血液黏稠在医学上称为“高粘稠血症”,血稠为血栓形成提供了有利环境,也可以说是血栓发生的一个前兆。血稠不单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由于高脂食物摄入过多、吸烟喝酒、压力大等因素,年轻人出现血液粘稠并不少见。

专家提醒,血液粘稠是血栓第一步!这5个信号说明你的血液粘稠度过高!

1.脑缺血时头晕、嗜睡或失眠多梦。晨起头晕,不清醒,反应迟钝。一般要活动好久,大脑才能逐渐清醒过来。

2.午餐后容易犯困,如果午后不休息,整个下午都混混沌沌,没精神。

3.晚餐后精神状态和午餐后截然相反,精神极佳。

4.心缺血时多有心悸胸闷、恶心等症状。下蹲久了容易气喘、呼吸急促、呼吸困难。

5 .眼缺血时有阵发性视物模糊,视力一会清楚,一会模糊。

如果以上5个症状你有3个就要小心了!最好及时去医院做个血液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

脑栓塞与脑血栓、脑梗塞之间的关系

1、脑血栓(血栓性脑梗塞)

又名脑血栓形成,属于脑梗塞的一种。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有血栓形成,使局部脑组织供血不足,进一步软化、坏死。根据脑内血栓形成的部位不同,症状亦不同。脑血栓是中风发病率最高的,占全部中风病例的半数以上,多发生在55-65岁的中老年人身上,男性多于女性。多在安静状态下发病。初期可有肢体麻木、无力、头晕、头痛等表现,2-3日内可出现半侧肢体失灵、失语、意识障碍、昏迷等情况,严重者造成死亡。脑血栓与脑出血的临床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极易混淆,但治疗方案截然相反,前者需溶血,后者需凝血。脑血栓预后比脑出血要好,但一部分病人也会留有偏瘫等后遗症。

2、脑栓塞(栓塞性脑梗塞)

脑栓塞与脑血栓的差异很大。它的原发病不在脑内,而是身体其他部位(多为心脏与四肢血管)形成的“栓子”进入血管后,流入脑动脉血管,堵塞了管腔,从而发生脑栓塞,使脑组织局部发生缺血、软化,引起与脑血栓形成的相同后果。什么是“栓子”呢?有血凝块、脂肪、空气、心脏瓣膜上的赘生物等。脑栓塞发病率也很高,发病年龄以20-40岁的中青年为多。它起病急,多无先兆,症状和脑血栓形成相似,有头痛、呕吐、意识不清、偏瘫等症状。病人如有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史,患脑栓塞的可能性比其他人要多。

3、脑腔梗(腔隙性脑梗塞)

腔隙性脑梗塞是脑梗塞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在高血压、动脉梗化的基础上,脑深部的微小动脉发生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性软化病变。其病变范围一般为2-20毫米,其中以2-4毫米者最为多见。临床上患者多无明显症状,约有3/4的患者无病灶性神经损害症状,或仅有轻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轻度头痛头昏、眩晕、反应迟钝等症状。该病的诊断主要为ct或mri检查。而多发性的腔隙性脑梗塞,可影响脑功能,导致智力进行性衰退,最后导致脑血管性痴呆。

防治腔隙性脑梗塞应采取以下措施:1、高血压患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定期测血压,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糖尿病患者要严格控制饮食,坚持降糖治疗,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糖尿病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5mmhg;3、高血脂患者应进行降脂治疗;4、定期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查,血粘稠度过高者,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5、定期心脏检查,特别注意心功能变化及心律失常,改善心脏供血,防治冠心病;6、对突发头痛、头昏、眩晕、记忆力力减退、反应迟钝、遗忘、视物不清、面部发麻等症状,应提高警惕,尽早到医院做头颅ct,以便早发现早治疗;7、大复方道地取材,具有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功效的现代中药,对腔隙性脑梗塞发病诱因有综合的防治作用,坚持服用在改善症状的同时,能防止复发。

4、多发性脑梗塞

多发性脑梗塞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而言,又称为多发性脑软化。除常见的瘫痪、感觉与语言障碍外,还可能出现痴呆。医生们就将这种痴呆称为多梗塞性痴呆(即动脉硬化性痴呆)。多发性脑梗塞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是主要病因。本病的病灶越多,痴呆的发生率越高,双侧梗塞较单侧容易发生痴呆。所以,应该积极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俗称小中风

不少脑梗塞发病前短时间内出现过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症状,伴有突然说话不利或吐字不清。但由于上述症状常在数分钟内消失,头部ct检查正常而不易引起重视。其实,这是微小脑血栓引起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医学上称为小中风。约有一半小中风病人在5年内会发生偏瘫,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小中风,及早就诊防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理基础也是在脑血管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只不过病变程度轻一些,脑组织缺血时间短暂而已。它多发生在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病史的老年人身上,小中风的表现与中风先兆症状相同,主要表现是手中物品突然落地、偏瘫、偏看、偏身感觉障碍、单眼视力障碍、头痛眩晕、耳鸣及吞咽困难、语言不利等。小中风与中风先兆的区别在于:症状很快消失,持续数分钟至1小时,最长不超过24小时,小中风一般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如果检查小中风病人的脑组织,会发现没有脑细胞死亡。小中风过后,病人的脑细胞应该完全正常。如果超过24小时,病人就会出现脑细胞死亡,这时就是脑梗塞了。小中风的防治药物应是抗血小板聚集类西药和降脂抗凝类中药的合理并用

血管疾病的三大危害

1、冠心病导致的猝死

心血管疾病除了包括心脏先天器质性疾病,主要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起因主要是心脏血管硬化,无法供应心肌足够的血液和氧。

冠心病的危害是致命的,它起病隐匿,有人心肌缺血时毫无症状。它发病迅速,虽然动脉硬化的过程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但几分钟内就可发生心绞痛及心梗。很多患者因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死亡率极高。

2、血栓导致的中风、猝死

心血管疾病患者多有血管壁硬化,危害也是严重的。动脉硬化到一定程度,血管壁上的沉积物加上粘稠的血液,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血液凝块进入血循环。

血液凝块可能造成血管堵塞,形成血栓。血栓如出现在大脑中、或脑动脉硬化破裂,可造成大脑局部缺血坏死,就是中风。视坏死脑区不同,轻则口眼歪斜、半身不遂,重者死亡。血栓如发生在心脏里,则造成心脏局部缺血坏死,发生心肌梗塞,预后不良。

3、大量危险并发症

心血管疾病发展到后期,由于心脏长期泵血不良,全身器官都可能淤血缺氧而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肺部淤血造成易发肺部感染,肝脏长期淤血缺氧可出现肝硬化,高血压造成肾衰。

脑梗塞的分类

脑血管为何会堵塞?根据其原因,可把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塞)分为三类:

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这种梗塞是脑的大动脉闭塞引起的大梗塞,就像河道淤积一样,动脉管腔逐渐变窄,直至完全闭塞。河道堵塞了,下游的农田无水灌溉,农作物会干旱枯死;同样道理,脑的大动脉堵塞了,就会引起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大量的脑细胞受到损伤,症状就比较严重。

②心源性脑栓塞。人体的血液都循环汇集在心脏,然后被心脏泵出去供应各个器官,心脏的病变可以导致心腔内血栓形成,血栓可随着血液流动到各个器官。如果堵塞了脑血管,引起的脑梗塞就是心源性脑栓塞。

③腔隙性脑梗塞。这是脑内小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引起的小梗塞,这种中风的症状多比较轻微。

衰老最早从这开始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人老先老腿”,因为腿脚不灵便、体力下降是衰老的最早表现。

还有一些人说,要观察一个人是否衰老,应该注意他的脖子和手部皮肤。因为比起精心保养的面部,脖子和手部的皱纹更容易泄露一个人真实年龄的部位。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真正的衰老或许并非是从皱纹、斑点、体力下降、记忆力衰退这些能够被察觉的地方开始的。

血管,这些深藏在我们体内的组织,一旦它们开始“老化”,就可能导致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随之衰退。可以说,血管一老,全身自然就跟着老了!

大多数“早发”都是血管早衰

这几年我们对于什么心梗早发、中风早发几乎都已经“见怪不怪”了,30岁出头就因为突发心梗、中风去世的新闻也不如早年那么令人震惊,但这种“习以为常”本身却更可怕:因为它意味着,“30岁的人70岁的血管”在现代人群中,恐怕绝非罕见。

“其实,大多数早发的心梗、中风患者,其背后真正的问题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而这些说白了就是血管早衰。”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马根山教授 告诉记者,因为我们所熟悉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问题,血管经历“沉积-钙化-狭窄-破裂/闭塞”这样一个病变过程后,最终走向的结局就是我们所熟 悉的心脑血管急性事件。

当然,由于血管负责全身供血,如果它出现问题,全身各个系统和脏器都会受到影响,所以我们所熟悉的那些衰老特征,比如皮肤松弛、腿脚不灵便、内脏功能衰退、记忆力下降……其实也都可能由血管而起。

不过,我们的血管年龄到底该如何测算呢?马根山告诉记者,在网络上也曾经出现过一些关于血管年龄的自测,其中提到的也是一些常见危险因素,但准确性就相对一般。不过,当你在中青年时段出现以下问题时,你的血管肯定是处于“早衰状态”了。

■血管变脆、变硬

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会加速血管硬化,反过来动脉粥样硬化又会进一步升高血压,形成恶性循环。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内膜下脂质沉积、内膜增厚,从而导 致血管腔狭窄,造成内脏或者肢体缺血;另一方面,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壁弹力纤维和胶原纤维发生变化,动脉壁支撑力下降,动脉扩张,往往发生瘤样改变。

■血管堵塞

造成血管堵塞的原因很多,包括动脉硬化、动脉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栓塞和动脉硬化基础上的局部急性血栓形成等。

动脉堵塞可以造成其供血脏器或肢体缺血坏死或功能减退,如急性脑梗塞; 慢性脑供血不足,可以造成嗜睡、记忆力减退、精力不能集中等问题。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主要指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多数为动脉狭窄,为全身动脉硬化的局部表现,病人往往同时伴有颅内动脉和心脏冠状动脉硬化、下肢动脉硬化,并导致相应症状。另外,它还会增加中风的风险。

■静脉曲张

静脉曲张导致因素比较多,长期体力劳动者、职业上要求长期站立者(教师、交警、售货员、理发师、厨师等)多发,不排除有家族遗传史。

不过,深静脉血栓后遗症和动静脉瘘病变也可以表现为肢体肿胀和代偿性浅静脉曲张。部分腹腔大静脉堵塞或畸形发育可以有静脉曲张表现。

除了“三高”还要注意血稠和压力

导致血管早衰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当然就是“三高”,也就是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这其中,高脂血症或许更需要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传统的‘三高’里,血脂、血压、血糖都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但目前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患者层面,对于血糖和血压问题关注度都比较高,发现高血压和糖尿 病,患者一般都会主动去就医。但是血脂的重视度还不够。”马根山教授说,其实,很多人在高血压、糖尿病出现之前,最先出现的就是脂质代谢方面的问题,而高 胆固醇等问题对于血管老化的影响可是不容置疑的。

当然,除了血压、血糖、血脂这些指标,还有一些也是需要引起注意的。这首当其冲的就是吸烟和大量饮酒。此外,还有一个指标可能许多人就不那么熟悉了,那就是“血稠”。

现在常有市民在体检报告上看到“血液黏稠度过高”的字样,让他们感觉不知所措。其实,“血稠”在医学上被称为高黏稠血症,同样是中老年人易患的问题,它和高血脂有一定关系,但并不能和高血脂混为一谈。

“高血脂是指血脂水平偏高,而血稠则是血液黏稠度过高。高血脂会引起血液黏稠度偏高,但血液黏稠度高并不都是高血脂引起的。”马根山强调,影响血稠程度 的因素很多,进食、饮水、运动、机体代谢状况和外界环境、不同季节、时间和气候等,都会对它产生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高血脂,如果一个人吃得特别‘暴 力’,摄入了大量胆固醇或者糖分,导致血液里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那么不仅会表现为高血脂,也会加重血黏稠程度。”

脑梗塞的分类

声明: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脑血管为何会堵塞?根据其原因,可把缺血性中风(又称脑梗塞)分为三类:

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塞。这种梗塞是脑的大动脉闭塞引起的大梗塞,就像河道淤积一样,动脉管腔逐渐变窄,直至完全闭塞。河道堵塞了,下游的农田无水灌溉,农作物会干旱枯死;同样道理,脑的大动脉堵塞了,就会引起大面积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大量的脑细胞受到损伤,症状就比较严重。

②心源性脑栓塞。人体的血液都循环汇集在心脏,然后被心脏泵出去供应各个器官,心脏的病变可以导致心腔内血栓形成,血栓可随着血液流动到各个器官。如果堵塞了脑血管,引起的脑梗塞就是心源性脑栓塞。

③腔隙性脑梗塞。这是脑内小动脉硬化、血栓形成引起的小梗塞,这种中风的症状多比较轻微。

腔隙性脑梗死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本病的病因不完全清楚。与病因相关因素有:①最常见为高血压导致小动脉及微小动脉壁脂质透明变性,管腔闭塞产生腔隙性病变;有资料认为,单一腔隙病灶与高血压无显著相关性,舒张压增高是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主要原因;②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粥样硬化及形成小血栓阻塞深穿支动脉可导致腔隙性梗死;③血流动力学异常如血压突然下降使已严重狭窄动脉远端血流明显减少而形成微小梗死;④各类小栓子如红细胞、纤维蛋白、胆固醇、空气及动脉粥样硬化斑等阻塞小动脉,有报道在视网膜动脉50~150μm和脑小动脉发现栓子,颈动脉系统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是微栓子最常见来源,心脏病和真菌性动脉瘤也是栓子可能来源;⑤血液异常如红细胞增多症、血小板增多症和高凝状态等也可能对发病起作用。

二发病机制

1.危险因素 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机制复杂,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为预防腔隙性脑梗死,需要明确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一般认为高血压、高龄、糖尿病、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吸烟、冠心病等都是腔隙性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高血压与腔隙梗死的并发率最高。

1高血压:高血压是引起腔隙性脑梗死的直接和重要原因。在高血压作用下,使动脉管壁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纤维蛋白坏死、微动脉粥样瘤等容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其中最重要的是脂质透明样变引起腔隙性梗死。Fisher认为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伴发高血压。国内资料报道在66.8%~82.4%。

2年龄:60岁以上的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率明显高于年轻人,尤其伴有高血压的老年人,发病率更高。有学者认为45岁以上,年龄每增加10岁,其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约1倍。

3栓子栓塞:心脏病伴有房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栓子脱落等,因脑部血液循环丰富,栓子容易随血流造成脑深部的腔隙性梗死。据报道约有33%的脑深部腔隙性梗死患者,其病因来源于心脏病或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栓子栓塞。

4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糖尿病可引起脂质代谢障碍,促进和加速小动脉粥样硬化。同时,糖尿病常合并高脂血症,使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板功能及体内抗凝血作用异常。一般认为糖尿病引起的毛细血管病变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能是腔隙性脑梗死有力的预报因素,约28.95%的脑梗死患者于发病前1~5年有发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历史。

6心脏病:各种心脏病、心脏瓣膜病伴发心律失常或心衰致心排血量减少,或栓子脱落,都可引起脑血管病发作的可能。

7其他:

①某些动脉炎、非血管的栓子也有造成腔隙性脑梗死的可能。

②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

③颈椎病:颈椎退行性变致椎间隙狭窄,神经根和椎动脉受压,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加重,容易导致脑缺血发作。

2.主要病理改变

1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导致的病理改变:腔隙性脑梗死是一种与高血压病密切相关的脑部小血管病变。Fisher等通过临床病理观察,认为长期高血压,可引起小动脉硬化和透明变性,从而产生血管闭塞。发生病变的血管一般都是脑内主要动脉的分支,如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深穿支,这些小动脉直径100~400μm,属脑血管终末支。病变动脉的某些节段发生脂质透明变性、纤维蛋白坏死、血管内膜增厚、纤维素样渗出、呈微小粥样硬化、管腔变窄,继而导致血栓形成或微栓塞,可造成血管闭塞,形成小腔隙软化灶。腔隙病灶一般直径2~15mm,最大不超过20mm。新鲜活动性病灶可见坏死的脑组织和吞噬细胞,小动脉往往呈薄壁或可见再生小血管。坏死部分被清除后,出现规则或不规则的腔隙,其中含有液体、纤细的结缔组织小梁、含脂质或含铁血黄素的吞噬细胞,周边则为致密的纤维胶质。

2腔隙性脑梗死与脑梗死的比率:在脑梗死中,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现率为10%~27.8%。Chamorro在1273例脑梗死中发现腔隙性脑梗死337例,占26%,Rothrock发现腔隙性脑梗死在500例脑梗死中占27%,Nadian的212例中,腔隙性脑梗死59例,占27.8%。PET检查能较早地发现局部脑组织处于脑的功能、代谢改变状态时的变化,所以当PET应用于脑检查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现率可能会更高。

3合并出血:腔隙性脑梗死合并出血的占35%,可能与微小动脉瘤破裂有关,即出血性腔隙综合征。

4腔隙性脑梗死好发部位:基底核多见。Fisher报道腔隙分布依次为基底核46.8%、脑干15.7%、丘脑13.8%、放射冠12.2%、白质7.9%、胼胝体1.8%;国内侯玉华等报道基底核61.8%,脑叶15.9%,侧脑室体旁放射冠、半卵圆中心11.5%,丘脑5.1%,脑干及小脑分别为2.5%和3.2%。

5腔隙大小:腔隙一般在0.2~15mm,而大于2cm的腔隙称为巨大腔隙,腔隙灶多为2~3个。

3.高黏滞血症与腔隙性脑梗死 高黏滞血症是一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高黏滞血症可使微循环阻力增高,促使局部血流缓慢、淤滞,使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不同程度的梗死。血流变学测试,全血比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凝聚和红细胞变形指数升高,可能是影响血流结构及血液流动的重要因素。高血压患者红细胞膜ATP酶活性降低的同时,红细胞几何形态出现异常,并伴有红细胞变形性减低,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原因之一。

国内杜俭等在原发性高血压伴脑腔隙性病变患者凝血和纤溶系统失衡的研究中提示,高血压及合并脑内腔隙性病变者,存在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水平升高导致的潜在高凝状态;以及因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抑制物、纤溶酶原活性改变引起的纤溶系统的紊乱。

4.遗传与腔隙性脑梗死 近年来,脑血管病相关基因的研究已有多篇报道。马丽媛等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基因的研究中报道,母亲患有脑血管病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其子代脑血管病发病率是无家族史的2.3倍,母亲脑血管病史是中年男性发生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父亲患有脑出血时,其子代脑血管病发生率明显增高。而郝景华等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的观察研究表明,腔隙性脑梗死发病与Ⅱ型基因密切相关。Ⅱ型基因可能为其遗传标志,并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的预测因子。

相关推荐

脑栓塞患者怎么进行康复锻炼

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脑血管堵塞,致使脑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相关症状。是一种危害人民健康,威胁生命,影响劳动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见的脑血管病大致可分为:缺血性脑中风(脑中风,中医名为脑卒中)和出血性脑中风。 缺血性脑中风包括:脑血栓、脑栓塞、脑梗塞、腔隙性脑梗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通常表现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常见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偏瘫等症,易发脑中风的多为中老年人。 1、脑血栓 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内腔逐渐狭窄乃至完全闭塞所引起的疾病。由于脑血管内血栓形成,使局部脑

腔隙性脑梗死

1.高血压 高血压是本病最主要的直接病因,尤其是慢性高血压超过21.3/12.7kPa(160/95mmHg)时。高血压在腔隙性脑梗死病人中的发生率为45%~90%。且舒张压升高对本病的影响作用更明显。高血压导致腔隙性脑梗死2 种可能机制:①持续性的高血压作用于脑的深穿通动脉或其他微小动脉壁,使血管渗透性增高,凝血功能亢进而抗凝功能减弱,导致微血管壁节段性脂肪透明变性、纤维蛋白坏死及微动脉瘤等改变,致使小动脉阻塞、微栓塞形成。②持续性高血压使脑的基底动脉拉长,深穿通动脉移位,血管扭曲,侧行血流进一步减少

轻微脑血栓怎么治比较好

脑血栓是由动脉硬化与血栓开成引起的,其主要病因是高血压、高脂血、糖尿病,能加速动脉硬化,促使血栓形成。们相互相成,动脉硬化加速 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又加重动脉硬化。延缓动脉硬化,防止血栓形 成是预防心脑血管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血栓堵塞血管75%以上出血症状,轻微脑血栓堵塞血管在75%左右,这个时期如果中药活血溶栓,彻底清除血栓,疏通血管大部分患者能痊愈。如果血栓脱落,脱离血管内壁,堵塞前方细小血管,也就是突发脑梗塞,这类情况必须及时溶栓治疗才能恢复。 根据你所说,做好以下几点就能痊愈: 一,控制好原发病

什么是急性脑梗塞

1不管是急性的脑梗塞还是慢性的脑梗塞形成原因多于血栓的形成很大的关系,这些血栓的形成又是很多原因,比如一些高血压疾病,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体重超重,高血脂症,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 2一种叫做动脉硬化症的疾病可以在患者的动脉血管壁里面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在这种病的基础之上,这些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斑块可以形成血栓,只要血栓的形成,脑梗塞就可以表现为血栓性质的发病。 3脑梗塞可以是栓塞性脑梗塞,这种疾病的发病多半是因为人体血液把一些异物或者是固体状的物体带入到了人体的颅内,最后会导致患者的颅内形成栓子,这些

地笋吃了什么好处 保护心血管

地笋是一种低脂低热量的健康食材,他能维持人体血压,血脂稳定,并能保护人类心血管,可提高心血管功能,防止血栓动脉硬化等疾病发生。地笋中含的氨基酸和多糖以及微量元素还能营养心肌,提高心脏功能,人类经常出现的心梗和心律不齐以及心脏功能减退都明显预防作用。

脑血管疾病病因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身性血管病变或系统性血管病变在心脏和脑部的表现。其病因主要4个方面: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性小动脉硬化、动脉炎等血管性因素;②高血压等血流动力学因素;③高脂血症、糖尿病等血液流变学异常;④白血病、贫血、血小板增多等血液成分因素。相关危险因素以下几个方面: 1.高血压 长期高血压可使动脉血管壁增厚或变硬,管腔变细,进而影响心脏和脑部供血。高血压可使心脏负荷加重,易发生左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当血压骤升时,脑血管容易破裂发生脑出血;或已硬化的脑部小动脉形成一种栗粒大

关于脑血栓哪些常见问题

(一)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血栓形成最常见的原因,以至于最新的脑血管疾病分类将脑血栓形成更名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塞”。 动脉硬化的发生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脂过高、高血压以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关。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被认为与血脂过高,特别是一种叫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物质含量过高关。也与生活方式、营养和遗传因素关。如吃进的食物中含脂肪(肥肉、油脂)、碳水化合物(糖、淀粉等)过多;体力活动过少;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及其家族史(父母或/及兄弟姐妹同样疾病)等。最新的

如何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

心血管意外的多发病 心血管意外主要:一是心肌梗死;二是脑卒中;三是心源性猝死,其的还一些急性心衰发作、急性动脉夹层等等,这些都是心血管的急危重症。 临床导致心血管意外多发病最主要首位的就是高血压,其次是吸烟,最后才是血脂的增高,这些情况的病人就要非常的小心。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也是导致心血管意外的常见疾病,我们现在把糖尿病称为冠心病的等危症。 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1、冠心病导致的猝死 心血管疾病除了包括心脏先天器质性疾病,主要指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即冠心病,起因主要是心脏血管硬化,无法供

脑血栓疾病的治疗误区

一、脑血栓根本不能预防 常见的脑血栓的治疗误区是,脑血栓根本不能预防,很多人都认为脑血栓是不能预防的,这种认为是极为错误的,其实脑血栓是可以预防,只要做好预防措施,那么就能很好的防止脑血栓病发生。 调查表明,与脑血栓密切相关的是胆固醇水平,对于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代谢综合征等脑血栓危险因素的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在低胆固醇膳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梗风险。 二、素食、多运动能预防脑血栓 胆固醇异常不是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病。在导致脑血栓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性别、家族史等危险因素

对于脑血栓哪些认识方面的误区

一、脑血栓根本不能预防那些长年坚持吃素、运动、靠深海鱼油代替药物却仍然遭遇脑梗的人,认为所谓的“预防”似乎没用处。实际上,大量国际临床研究显示,与脑血栓密切相关的是胆固醇水平,而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每降低10%,脑血栓风险就降低15.6%。 对于伴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或代谢综合征等脑血栓危险因素的动脉粥样硬化人群,在低胆固醇膳食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脑梗风险。 二、定期输液稀释血管能预防脑血栓每年秋冬季一到,不少老年人到医院输液,认为能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脑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