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贫血艾灸灸哪里 贫血日常养护注意

贫血艾灸灸哪里 贫血日常养护注意

1.用铁锅烧菜煮粥,对改善缺铁性贫血症状有效。

2.补充维生素C,叶绿素等物质,有利于铁的吸收,应多吃有色的新鲜蔬菜和水果。

3.肉类是含铁丰富的食物,也是血红素铁的主要来源,与植物中发现的非血红素铁相比,比较容易被吸收。

4.如果很少吃肉,那就需要从植物性食物中获得铁,通常来说豆类食物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它们可以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以确保体内的铁含量足够高。

5.忌食生冷,不干净的食物。引发贫血的原因很多,体内寄生虫感染是其中之一,此类贫血患者,常喜欢用未经煮熟的食物,导致寄生虫进入体内,故在饮食中必须将食品煮熟,以防病从口入。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可以。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 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 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 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肝肾阴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肝肾,养心安神。

艾灸处方:行间,太溪,太冲,三阴交,神门。

艾灸方义:行间,太冲平肝潜阳,太溪滋肾阴,三阴交滋益肝肾,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补法,每次选用3-4个穴位,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7-10次为一疗程。

心悸是否可以艾灸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贫血艾灸灸哪里 贫血艾灸操作手法

治疗贫血以灸疗为主。背部穴位最适合采用多根艾条点燃齐灸,艾灸器温灸法;下肢穴位艾条灸,艾炷灸,温针灸均可。每穴每次3分钟左右,每日灸1次或2次。

贫血艾灸灸哪里 贫血艾灸穴位选择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心俞: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厥阴俞: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肝俞: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背部第12胸椎下旁开1.5寸。

肾俞:腰部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血海:膝关节内上缘2寸。

足三里: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

悬钟:足外踝高点上3寸。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

贫血的日常护理

1.口服铁剂以乳酸亚铁、富马酸亚铁和葡萄糖酸亚铁为佳,因铁以二价铁(亚铁)的形式吸收,而以三价铁(正铁)的形式起作用。

2.贫血补铁应坚持“小量、长期”的原则。严格按医嘱服药,切勿自作主张加大服药剂量,以免铁中毒;也绝不能一次大剂量,否则易致急性铁中毒。

3.口服铁剂时应将药物放在舌面上,直接用水冲饮下肚,不要咀嚼药物,以免染黑牙齿,影响美观。

4.应在饭后服药,避免空腹服药,以减轻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而引起的恶心呕吐。同时服用维生素C或果汁,因酸性环境有利于铁的吸收。

5.含钙类食品(如豆腐)和高磷酸盐食品(如牛奶)等,与铁剂能络合而生成沉淀,故应避免合用。

6.口服铁剂期间,不要喝浓茶或咖啡,牛奶及其他碱性物质。

7.四环素族抗生素能与铁剂生成不溶性络合物,不利吸收。故应尽量避免同时应用。若两者必须应用,应间隔3小时以上。

8.加强饮食护理。正确合理的饮食可以防治缺铁性贫血。已患缺铁性贫血的病人,单靠饮食疗法效果不大,但可作为辅助治疗,以防止复发。

9.服用几个月后,临床症状改善、血色素正常后,不能立即停药,还应在医生指导下再服3—6月,以补充体内的储存铁,防止贫血的复发。

10.口服铁剂治疗期间,因铁与大肠内硫化氢反应生成硫化铁,使大便颜色变为褐黑色,类似消化道出血,对此不必紧张,停用铁剂后即恢复正常。

月经期间头疼是癌症的前兆么

经期头痛是不能判定为癌症的。应该只是经期症状。

经期的反应透露女性体质,贫血型,容易头晕,一站起来就眼冒金星,皮肤摸起来粗粗干干的,精神不集中,老是健忘。

平常不要用眼或用脑过度,睡眠要充足,日常饮食生活要注意补血。每晚十二时以前睡,若是睡不着可以喝杯热牛奶。可以吃动物肝脏或其他补血食物。

首先不要担心,你说的头晕头痛应该是贫血和低血压引起的,因为月经失血也是失血的一种,会导致贫血加重,所以会晕,不要担心。跟脑震荡的感觉有点像?你知道脑震荡是什么感觉?这不是癌症

建议:平时可以喝些阿胶补血颗粒,或是口服液都可以。应该知道针灸吧,其实针是针刺,灸是艾灸,用艾条灸,这是两个学科。你还可以从药店买点艾条,灸一下涌泉穴,在脚心的位置。在月经前的10天左右开始灸,每天治疗半个小时,月经来了之后就可以停了,对你的头疼头晕效果很好。平时注意不要熬夜,多锻炼身体。多吃水果蔬菜。慢慢养过来就好了

艾灸肚脐眼的副作用

一般采用正确的方式艾灸肚脐眼,通常副作用是很少的,但是如果对不宜艾灸的人爱久了,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

一些人如果有肚脐溃烂、发炎的情况,那么是要禁止对肚脐进行艾灸的,以免以免引起炎症加重,恢复变慢。

孕妇也是不能够艾灸肚脐眼的,还有腹部、腰骶部都是不能艾灸的,因为艾灸肚脐眼有活血化瘀功效,容易动胎气或者小产。

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邪热内炽等证,如高热、高血压危象、肺结核晚期、大量咯血、呕吐、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皮肤痈疽疮疖并有发热者,不宜使用艾灸疗法。

心悸艾灸哪里

心悸可以艾灸

心悸多因素体虚弱,心血不足或优思过度,劳伤心脾,使阴血亏损,心失所养,神志不宁;或肾阴亏损,水火不济,虚火妄动,上扰心神;如脾肾阳虚,不能蒸化水液,停聚为饮。上犯于心,心阳被遏,心脉痹阻,均可发为本病。临床上根据其证候特点,可分为心气不足,心阴亏虚,心脾两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痰浊阻滞六种类型。灸法治疗本病以补益气血,调理阴阳为主,以求气血调畅,阴平阳秘。艾灸相关穴位有补益心气,滋养阴血,宁心安神,补血定悸之功,对心悸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心气不足型心悸艾灸

治则:补益心气。

艾灸处方:膻中,心俞,气海,关元,间使。

艾灸方义:气会膻中与心俞同用可调补心气,气海,关元培补元气而固本,间使宁心安神,主治心悸,心痛。五穴相配,标本同治,心慌,心悸可止,失眠加神门,善惊加大陵,多梦加太冲。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7次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2.艾炷灸: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灸5-7壮,7次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天。

心阴亏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滋养阴血,宁心安神。

艾灸处方:阴郄,郄门,心俞,巨阙。

艾灸方义:阴郄,郄门分别为手少阴,厥阴经之郄穴,两穴同用能养阴定悸,心俞,巨阙为俞募配穴,能协调心经气机而收镇惊宁神之效;多梦加太冲,面赤加劳宫。

灸法:艾炷灸,用补法,每穴灸3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心脾两虚型心悸艾灸

治则:养心健脾,补血定悸。

艾灸处方:膈俞,脾俞,内关,足三里。

艾灸方义:膈俞为血会,内关宁心宽胸,二穴相配,养血定悸。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取脾俞,足三里以助生血之源,共奏健脾益血,养血定悸之效,烦热,虚火面赤加三阴交,太溪。

灸法:

1.艾条灸:每穴灸15-20分钟,每日灸1-2次,10日为一疗程,每疗程间隔2天。

2.艾炷灸:每穴3-5壮,每日灸1次,10次为一疗程。

艾灸补气血灸哪里 艾灸补气血注意事项

1.施灸中应密切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调节灸疗的时间,虚寒证人群灸壮数可以多一些,时间可以长一些,给气虚症灸壮数相对少一些,时间宜短一些。

2.头面及胸膈以上部位不宜多灸,下肢及肉厚处部位则多灸不妨;肌肉偏薄之处,骨骼之上,以及大血管和活动关节,皮肤皱纹等部位,因避免采用直接灸,肌肉肥厚之处,尤其是背部腧穴可以多灸长灸。

3.施灸后应休息片刻再外出行走运动。

4.艾灸主要适合虚寒体质人群,热性体质人群施灸时需要选择适当的穴位和艾灸时间。凡属于中医所说的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如高热,高血压现象,肺结核大咯血,严重贫血,急性传染性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间都不适宜艾灸。

艾灸后例假一直不来 艾灸对月经有什么影响

艾灸对女性月经是具有一定调节作用的,对于月经不调的女性来说,艾灸有利于他们的身体健康,但是对于处在经期的女性来说这时候进行艾灸,可能会对月经造成影响。

而对于经量过多的女性,在艾灸后可能会造成大出血,导致患者出现贫血;但女性在经期前后进行艾灸,是不会影响的。

要知道艾灸是中医治病方式,可以帮助改善经期中患者的很多不良症状,减少身体的不适。在经期前后进行艾灸能够起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作用,帮助身体排出毒素,还能够缓解月经期痛经、宫寒等不适症状。

贫血怎么艾灸 贫血艾灸取穴辨析

贫血以虚为本,补虚为治疗贫血第一要旨。取脏腑背部穴位,配以“血会”膈俞,“髓会”悬钟,能补养五脏精气,补血养髓,使气血生化有源;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分属脾经,胃经,健脾养胃,以助气血生化之源。

月经期间艾灸可以吗 经量多或正常不建议艾灸

上面提到艾灸可以通经活血,所以对于月经量较多或正常的女性来说,不建议艾灸,否则会加大月经量,久而久之容易出现贫血、头晕的症状。

面瘫能不能艾灸

面瘫能艾灸。

本病多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诅,面部少阳经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治疗以祛风通络,益气养血为主,通过艾灸相关穴位,有益风祛瘀,活血通络之功,对改善面瘫症状有明显效果。

面瘫常用艾灸部位

面瘫艾灸多以阳明经腧穴为主,足太阳经腧穴为辅。

治则:祛风通络,养血合营。

艾灸处方:颊车,地仓,翳风,合谷,阳白,外关,足三里,下关。

艾灸方义:翳风,合谷,下关,外关疏散风邪,通经活血;颊车,地仓,阳白疏调局部经气,通经活络;足三里补益脾胃,益气生血。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4-7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5-7次为一个疗程。

2.隔姜灸:每次选用4-6个穴位,每穴灸50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次,5-7次为一个疗程。

相关推荐

治虚证高血压两大穴位

如果患的是虚证高血压,常见症状表现为眩晕、走路轻飘飘、心悸气促、记忆力衰退,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等,总之经常感觉浑身没劲儿,身体虚弱。这主要是因阳气不足导致。时应具有温阳作用的养生穴位。 穴位一:百会穴。百会穴在头顶正中,两个耳尖连线中点位置就是百会穴。百会穴可以预治头昏头痛、阳气不足、失眠、神经衰弱、高血压等疾病。如果我们能坚持每天温,还能延年益寿。由于百会穴在头顶,有头发,用艾炷直接会很不方便,隔姜也不是特别方便,于是我们可在百会穴用艾条做温和。用手拿着艾条,在离头皮3厘米左右的位

三伏天的最佳时间

视具体情况而定。 是中医养生的一种方式,在身体上进行可以起到养护身体、疏通经脉、活络气血的功效,不同的人群具有不同的体质和症状,具体情形以实际情况为准,下面介绍几类人群进行的时间: 1、健康人群养生的时间没有特殊讲究,有时间、有空间方便进行,每次15-20分钟就可以,前避免过于饥饿和过饱。 2、对于风寒湿痹类疼痛性质疾病,8点到12点之间为宜,此时阳气处于上升阶段,此时做可以更好的除痹止痛。 3、阳虚体质,有畏寒怕冷,神疲气短症状的患者,11点到12点左右为宜,此时自然界阳气正

怎么治月经不调

1. 血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质清稀,伴有眩晕,失眠,心悸,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弱无力。 治疗选穴:膻中、关元、子宫、内关、涌泉。 用隔姜或温和,用在小腹部用三眼盒,子宫,内关,涌泉可以用单眼盒。 要求:关元子宫不得低于20分钟,内关、涌泉各10分钟。 2. 肾虚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初潮较迟,经期延后,量少,色正常或暗淡,质薄,伴有腰酸背痛,舌正常或偏淡,脉沉。治宜补肾养血。 选穴:八髎穴、归来、三阴交 用隔姜或温和,用在小腹部用三眼

虚寒体质者夏季可以试试

中医主张“春夏养阴”,“冬病夏治”便是这种理论的具体体现。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也达到四季高峰,尤其是三伏天,肌肤腠理开泄,选取穴位,夏季皮肤毛孔是开合的,会很容易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能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因而通过治疗,可使一些过敏疾病、慢性疾病、风湿病等进行有效治疗。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是适用,艾叶是温性的,属于纯阳之物,能通经络,祛除寒湿,补阳益气,因而更适合阳虚、气虚人群。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阳气不足、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者,在夏季最好进行“温阳”疗法,从而达到保护阳气、补

腹疼哪个位置图片 阳虚腹疼方法

治法 :温肾益脾,缓急止痛。 处方: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 取穴方义:肾俞,关元补肾壮阳以祛寒,脾俞,足三里健脾补气以生血,三阴交健脾止泻,气血温煦濡润,经脉通利,脏腑得到温养,则腹疼可除。 法: 1.艾条温和:每次选用3-5个穴位,每穴10-20次,每日1次。 2.艾炷: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3-5壮,选用麦粒大艾炷,每日1次。 3.温盒:每次选用2-4个穴位,每穴15-20分钟,每日1次。

祛斑怎么做

一、治雀斑 雀斑除遗传因素外,是一种光损伤性皮肤病。中医认为,本病多因禀赋肾水不足,不能荣华于面,或虚火上炎、日晒热毒内郁蕴结为斑,或腠理不密,外卫不固,风邪外博,肌肤失于荣润而成雀斑。 取穴:雀斑局部,大椎、曲池、三阴交。 用法:艾条温和,每穴10-20分钟,以局部皮肤红润为度,每日或隔日1次。10次1个疗程。 方义:在斑局部疏远经络气血,桂风散热除斑;大椎、曲池、疏风清热,行气活血;三阴交补肝脾胃,凉血活血。 二、治黄褐斑 黄褐斑主要原因是内分泌失调,机体性激素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

冬天可以进行

冬季很多女性开始出现手脚冰冷的现象,血液是由心脏发出,携带氧气到全身各部位,糖经过氧化后,才能产生热能,手脚才会温暖,因此手脚冰冷和心脏血管有很大的关系。手脚冰冷的情形,是由于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出现障碍,影响血液运行输送造成的。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气虚、血虚所造成的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量不足,导致手脚容易冰冷、麻木,这属于气血的毛病。那么冬天可以进行吗? 用治疗效果很好,使经络中的气血循行加快,从而加强对五脏六腑和四肢百骸的营养,补充人体阳气,以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抗病的目的。在我国许多古医藉中都有

的作用和禁忌

1.温经通络、祛湿散寒 由于艾叶等中草药的药性温热,艾火的热力能深透肌层,温经行气,因此,法具有很好的温经通络、祛湿散寒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引起的各种病症,如风寒湿痹、痛经、经闭、寒疝、胃脘痛、腹痛、泄泻、痢疾、少乳等。 2.升阳举陷、回阳固脱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证多用疗。因此,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

月经不调哪个部位 辨证加

1、涌泉穴的位置:涌泉穴位于足底前部凹陷处,第2、第3趾趾缝纹前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方法:选用艾条涌泉穴。 施时间:经后施,每日1次,每次3~15分钟。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通络活血。 2、气海穴的位置:气海穴位于肚脐以下正下方1.5寸(2横指宽)处。 施方法:用艾条气海穴 施时间:经后施,每日1次,每次3~15分钟,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温阳益气,扶正固本。 归来穴的位置:归来穴位于脐下4寸,距前正中线2寸(3横指宽)处,左右各有一穴;

痛风的中医方法

:中医针疗法中的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治疗痛风属于痛风的中医治疗方法的一种,治疗的效果是很好的。治疗痛风主要以痛点和肿胀的部位作为施的重点,同时加上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肾俞、腰阳关等穴位,来恢复被疾病破坏的正气。的主要功能是驱、补、通、调,就是驱寒邪,补正气,通经络,调整人体元阴元阳,但治疗痛风的效果是因人而异的,有些患者见效快,有些患者见效慢。 另外,能够令气血和顺,令人体机能得以恢复,在日常防病保养方面有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