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在临床医学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在临床医学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都有哪些症状表现呢

1、潜伏期 在小儿潜伏期较短,约4 -15天,大多为10天,青年期较长可达30天。

2、发病 或急或缓,半数有前驱征,继之有发热及咽痛,全身不适、恶心、疲乏、出汗、呼吸急促、头痛、颈淋巴结肿大等。

3、典型症状 症状轻重不一,少年期常比幼年期重;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2岁以下者,肝、脾、淋巴结肿大及一般症状均可不显著。一般说典型症状可在发病一周后方完全出现。

(1)发热:绝大多数病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定,一般波动在39℃左右,偶亦可高达40℃以上。发热维持约1周左右,时伴冷感或出汗、咽喉痛。发热虽高,中毒症状却较细菌性咽炎为轻。但幼儿多不发热或仅有低热;

(2)淋巴结肿大 每一病例均有。淋巴结急性肿大为本病的特征之一,肿大部位主要在双侧前后颈部(环绕胸锁乳突肌的上段),且后颈部常较前颈部先出现,两侧可不对较柔韧,无压痛、互不粘连。肿大淋巴结亦可出现于腋窝,肱骨内上髁和鼠族部,直径约3-4cm。有时可见于胸部纵隔,则应和结核、淋巴肿瘤作鉴别。肿大的淋巴结一般在数天、数周内逐渐缩小,但消退慢者,可达数月。

(3)咽峡炎 80%以上患儿出现咽痛及咽峡炎症状。扁桃体充血、肿大,陷窝可见白色渗出物,偶可形成假膜,需与化脓性扁桃体炎、白喉鉴别。约1/3病儿前腭粘膜可出现丘疹及斑疹。

(4)肝脾肿大 约有20%的病例可有肝肿大、肝区压痛,还可出现类似肝炎的症状,约10%出现黄疽,基本上不会转变为慢性肝病或肝硬化,但曾有报告伴发Reye'综合征者。在发病约l周多可触及脾脏1-3cm,伴轻压痛。但亦有在病程第2周脾脏急骤增大而引起左上腹胀满及触痛者,此时触诊应轻柔,避免局部受撞击,警惕脾破裂的危险,2 -3周后脾脏即渐次缩小。偶见报道有肝脾显著增大及黄疽的病例。

(5)皮疹 皮疹的出现率低于10 % ,并无定型;常见的皮疹呈泛发性,多在病程第4-10天出现。可为猩红热样、麻疹样、水痘样或荨麻疹样斑丘疹。3 -7天即消退,消退后不脱屑,也不留色素。皮肤粘膜出血仅属偶见。由于无特异性疹型,对诊断并无大帮助。

诊断艾滋病需与哪些疾病鉴别

依据病史及实验室检查,尤其是HIV抗体 阳性,结合细胞免疫缺陷,就可以诊断为艾滋 病。但是在诊断艾滋病时,特别要考虑与某些症 状相似的疾病区别。(1) 其他原因引起的免疫缺陷:除艾滋病 外,还有其他免疫缺陷如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继 发性免疫缺陷病如皮质激素、化疗、放疗或原先已经存在的严重的蛋白-热能性营养不良引起的 继发性免疫缺陷病。(2) 血液病:由于艾滋病患者有发热,肝脾 肿大,淋巴结肿大,个别病人白细胞降低,淋巴 细胞减少,因此需要与血液病鉴别。(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艾滋病急性 HIV感染期的表现很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因此当艾滋病高危人群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 症的症状时,应立即进行HIV抗体或病毒抗原 的检测,并进行鉴别。(4)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近来发现艾滋病病 人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比较多,如感染、 痴呆等,应注意与其他原因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 疾病相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何发病特点

本病分布广泛,可散发也可以引起流行。病毒携带者和病人 是本病的传染源。经口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飞沫传播虽有 可能,但并不重要。一次得病后可获得较为持久的免疫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如何处理

一、一般疗法

急性期卧床休息。呼吸道隔离。注意口腔卫生。保证营养及足够热量。对症治疗。

二、灭滴灵

15—50mg/kg?d,分3次口服,连服5—7天,适用于咽峡炎症。

三、抗生素

合并有细菌感染者应给予抗生素(避免用氨苄青霉素,以免发生皮疹)。

四、肾上腺皮质激素

强的松或地塞米松,适用于咽喉水肿呼吸道受阻、心肌炎、急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中毒症状重者,疗程一般1—2周。

五、生物制剂

恢复期病人血清每次10—20m1,肌肉注射。丙种球蛋白肌肉注射或静脉滴入。q—干扰素100万u/d,肌注,连续5天。

六、中药

成药有抗病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清热解毒口服液、金莲花片剂、川心莲片剂等,应辨证施治。

七、抗病毒西药

无环鸟苷(acyclovir)10—20mg/kg?d,分2—3次,静滴。本药--、抑制ebv复制,停药后病人鼻咽部仍可连续排病毒。病毒唑(ribavirin)10—15mg/kg?d,分2次肌注,3—6天1疗程;或威乐星口服液(每支10ral含ribavirinl50mg),剂量1ml/kg?d,分2—3次口月艮。

八、严重并发症治疗

如脾破裂应手术,呼吸道阻塞急需时做气管切开。

浅表淋巴结肿大传染吗 哪些原因引起的浅表淋巴结肿大会传染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感冒、艾滋病、梅毒等原因引起的浅表淋巴结肿大是会传染的。

要注意,具有传染性的是疾病本身。

风寒感冒如何鉴别诊断

检查项目:中医望闻问切四诊

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数较低,发热较高时,应首先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根据患儿接触史及当地感冒流行情况,排除是否为其他疾病,如小儿流行性感冒、疟疾、伤寒、麻疹、结核病等。

(2)白细胞特别高时,可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菌性肺炎、百日咳等。

(3)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时,则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若超过75%多为细菌感染。

(4)急性咽炎同时伴有肝脾肿大、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者,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传染病及全身感染

如果患有麻疹、水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全身慢性感染等,颈部浅表部位往往就会出现肿大的淋巴结。

吃阿莫西林能喝酒吗 吃阿莫西林的禁忌

1.阿莫西林是青霉素类药物之一,因此,对青霉素过敏的人不适合吃阿莫西林,以免出现过敏。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等患者禁用。

3.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疱疹病毒感染者,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应慎用。

艾滋病窗口期症状出现时间

艾滋病病毒感染早期,亦称急性期,多数无症状,但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数天至3个月时,出现像流感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如发热,寒战、关节疼、肌肉疼、头疼、咽痛、腹泻、乏力,夜间盗汗和淋巴结肿大,皮肤疹子是十分常见的症状,这之后,进入无症状感染期。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一部分人出些流感样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症状,一些人一直无症状,直接进入无症状期。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个体差异极大,这可能与入侵艾滋病病毒的类型、强度、数量、感染途径以及感染者自身的免疫功能、健康状态、营养情况、年龄、生活和医疗条件、心理因素等有关。

谷丙转氨酶偏高的原因 其它疾病

其他某些感染性疾病,如肺炎、伤寒、结核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有谷丙转氨酶偏高的现象。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注意事项

1、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伴随的症状,体温超过38.5度应给予物理和药物降温。

2、发病初期应卧床休息2-3周,减少机体耗氧量,避免心肌受累。

3、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食或半流食,少食干硬、酸性、辛辣食物,保证供给充足的水份,每天饮水量大约是少儿为 1000-1500毫升、年长儿为1500-2000毫升。

4、皮肤的护理:注意保持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清洗皮肤,及时更换衣服,衣服应质地柔软、清洁干燥,避免刺激皮肤。保持手的清洁更重要,应剪短指甲,勿搔抓皮肤,防止皮肤破溃感染。

5、肝脾的护理:肝大、转氨酶高时可口服维生素c及肝太乐以保护肝脏。此病不会引起慢性肝炎。脾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特别是在发病的第二周),以免发生外伤引起脾破裂。

6、淋巴结肿大的要注意定期复查血象,因淋巴结消退比较慢,可达数月之久。如发现颈部淋巴结肿痛、体温升高等情况,及时去医院就诊。

弓形虫病诊断鉴别

本病临床表现复杂,诊断较难,遇某些临床表现,如脉络膜视网膜炎,及积水,小头畸形,脑钙化等应考虑本病可能,确衣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先天性弓形虫病应与TORCH综合征(风疹,巨细胞病毒感染,单纯疱疹和弓形虫病)中的其他疾病相鉴别,此外尚需与梅毒,李斯特氏菌或其他细菌性和感染性脑病,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败血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结结核等鉴别,主要依靠病原学和免疫学检查。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

白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方法:

1、低增生性白血病:

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可见贫血、发热或出血,外周血常呈全血细胞减少,可以见到或不能见到原始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骨髓增生减低,但原始粒细胞>30%.而白细胞减少则幼稚细胞数少见,且无出血,无明显贫血现象。

2、检验

除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外,应注意有无白细胞质的改变(白细胞计数持续<4.0×109/L者称白细胞减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2.0×109/L者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3、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起病或急或慢,多有出血、贫血表现,白细胞减少,尤以中性粒细胞明显,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明显减少,骨髓呈三系细胞减少。而粒细胞缺乏症则发病急,无出血,贫血不显,白细胞分类以粒细胞极度减少,甚至完全消失,血小板及网织红细胞均正常,骨髓象呈粒系受抑,成熟障碍。

4、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不同的诊断白细胞减少症方式都可以确定病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可见溃疡性咽峡炎、粒细胞减少,易与粒细胞减少症混淆,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片中可发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且血清嗜异凝集试验阳性,不难与粒细胞缺乏症鉴别。

5、肾上腺素试验

正确检查白细胞减少症的方法需要知道,肾上腺素皮下注射后,于15min及30min分别计数粒细胞绝对值,如达正常或增至原来的一倍,提示周围血白细胞减少是由于循环池及边缘池的粒细胞分布异常所致。肾上腺素试验应尽量选择白细胞计数最低时进行。伴有高血压及心脏疾患者慎用。

风寒感冒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血常规检查:

(1)白细胞数较低,发热较高时,应首先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同时根据患儿接触史及当地感冒流行情况,排除是否为其他疾病,如小儿流行性感冒、疟疾、伤寒、麻疹、结核病等。

(2)白细胞特别高时,可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细菌性肺炎、百日咳等。

(3)白细胞持续性增高时,则观察中性粒细胞的数量,若超过75%多为细菌感染。

(4)急性咽炎同时伴有肝脾肿大、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者,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除外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白细胞增高背后的疾病

白细胞亦称“身体卫士”,有应激反应时便增高,这是对身体有益的表现。但如果是白血病的白细胞增高,则对身体有害。成人正常白细胞总数是(4~10)X10l,婴幼儿高于此数。白细胞增多见于如下疾病:

反应性中性粒细胞增多正常时,血液中性粒细胞占60%~70%,即(2~7)x1029/sugt;/L。超过7.5x109/L便是中性粒细胞增多,以对入侵的细菌等病原体吞噬、杀灭,见于急性外伤、感染、中毒、血清病、风湿病;当有出血也会增加,可能与压迫组织坏死或局部炎症有关;心肌梗死时也会增高,这与心绞痛可兹鉴别;当癌症迅速增长,组织坏死,或内分泌增加,均可发生中性粒细胞增多。这时如果只用抗生素治疗不会有效,还会延误治疗的时机。

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正常为3%~8%,如超过0.6x109/L,儿童超过1x109/L,称反应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单核细胞有吞噬功能.常见于进行性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伤寒、黑热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当粒细胞缺乏时,也会出现单核细胞增多。患胃癌、卵巢癌、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均会出现单核细胞增多。

反应性嗜酸细胞增多症正常时嗜酸细胞为白细胞总数的1%~5%,增多时可达20%以上。它的功能不完全明白,其能释放组织胺,有利减轻过敏反应。增多见于变态反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应用某些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先锋霉素、磺胺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酸细胞性淋巴细胞肉芽肿、淋巴网状细胞肉瘤、传染性粒细胞增多症、肾移植术后及癌症放疗术后亦可见。

反应性淋巴细胞增多正常时淋巴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5%~30%,主要产生特异性的免疫功能,其中B淋巴细胞可产生抗体.即体液免疫;T淋巴细胞能杀死肿瘤细胞和移植物的异体细胞,称为细胞免疫。增多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如百日咳、传染性肝炎、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某些慢性传染病如结核、梅毒、布氏杆菌病等。

类白血病反应白细胞大量增多,并可发现幼稚白细胞,酷似白血病,白细胞总数可达(50~100)X109/L。但其病因明确,如细菌感染、变态反应、中毒、恶性肿瘤、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烧伤、精神刺激等。待原发病治愈或控制后,会恢复正常。

白血病由于白血病细胞无节制生长和释放,除极早期外,一般都有白细胞增高和白血病细胞在周围血中出现。

相关推荐

异型淋巴细胞的临床意义

增多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可能是因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流行性出血热早期及病毒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乙型脑炎、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病毒性感染。 异型淋巴细胞数量增多不一定就是淋巴细胞白血病。比如,一种叫作“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疾病,就可以出现血液中异型淋巴细胞增多,甚至达20%~30%。(参考值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什么疾病

EB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的单 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性疾病,病程具自限性。EB病毒是本病的病原。EB病毒是DNA病毒,对生长的要 求很特殊,仅在非洲恶性淋巴瘤细胞、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 人血液、白血病细胞和健康人脑细胞等培养中繁殖,因此病毒分 离很困难。

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原因哪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是由 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传染病。 EBV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DNA病毒,属疱疹病毒属,主要侵入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表面 C3a受体,与 EBV受体相同),EBV5种抗原成分,均能产生各自相应的抗体: ①衣壳抗原(VCA):VCA IgM抗体早期出现,多在 1—2个月后消失,是新近受EBV感染的标志,VCA IgG出现稍迟于前者,但可持续多年或终生,故不能区别新近感染与既往感染;

EB病毒感染后一直低烧 EB病毒感染后会发烧吗

会的。 EB病毒感染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病毒后发病。它的典型症状便是发热,所以除EB病毒感染后除极轻型的不会发热,一般均会出现发烧。

艾滋病自我检测方法 艾滋病的初期症状

部分患者在感染HIV初期无临床症状,但大部分HIV感染后6日至6周可出现HIV病毒血症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所产生的临床症状,艾滋病初期症状主要表现为: 1、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乏力、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2、头痛皮疹:个别头痛、皮疹、脑膜脑炎或急性多发性神经炎; 3、淋巴结:颈、腋及枕部肿大淋巴结,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4、肝脾肿大。

淋巴细胞计数(LY)介绍

淋巴细胞计数(LY)介绍: 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由淋巴器官产生,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白细胞分类计数,是指对不同类型的白细胞分别计数并计算百分比。 淋巴细胞计数(LY)正常值: 淋巴细胞0.2~0.4(20%~40%)。 淋巴细胞计数(LY)临床意义: 增多:见于病毒感染、结核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肉瘤。 减低:见于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

EB病毒感染会复发吗 EB病毒感染反复复发会何影响

EB病毒可造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以发热、肝脾肿大、皮疹、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症状,反复发作可引起肝、脾、心肌、肾、肺及中枢神经的受累,引起损伤。 EB病毒与淋巴瘤、胃癌、鼻咽癌等关系密切。如果EB病毒反复发作病毒会不断侵袭人体,进入内脏增加患癌的几率。

白细胞增高分类

1、嗜中性粒细胞 增高原因:急性化脓性感染(可伴核左移及中毒颗粒),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白血病,某些恶性肿瘤及广泛组织损伤等。 2、嗜酸性粒细胞 增高原因:寄生虫感染,过敏性疾病,热带性及非热带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某些血液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 3、嗜碱性粒细胞 增高原因: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及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铅,锌中毒等。 4、淋巴细胞 增高原因:某些细胞及病毒感染(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某些慢性感染等。 5、单核细胞 增高原因: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斑疹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治疗方法哪些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护理,避免发生严重并发症。脾脏显著肿大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破裂。抗生素无效,若出现继发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 2.药物治疗 (1)对症治疗高热病人可用退热剂。咽痛者给予生理盐水漱口或西瓜霜润喉片含服。对发热高、咽痛剧烈者,应注意咽部继发细菌感染,可做咽拭子培养病使用抗生素。并发心肌炎、严重肝炎、溶血性贫血或因血小板减少并出血者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 (2)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干扰素早期治疗可缓解症状及减少口咽部排毒量,但对EB病毒潜伏感染无效。也可应用阿昔洛韦或EB

阿莫西林禁忌

1.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它青霉素过敏,也可能对青霉胺或头孢菌素过敏,用药前必须做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者禁用。 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巨细胞病毒感染、淋巴瘤等患者禁用。 3.哮喘、湿疹、枯草热、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史者;疱疹病毒感染者,尤其是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可增强皮肤不良反应的危险性);应慎用。 4.用含硫酸铜的片状试剂(R)、费林溶液测定尿糖时可能会导致假阳性反应 ;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转氨酶升高、嗜酸粒细胞增多和白细胞减少。 5.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以及3个月以下儿童